閩南四平戲又叫漳州正音戲,是廣東汕尾海陸豐的戲曲,在廣東海豐、陸豐一帶長期活動,與正字戲崑腔的形成有密切的關係。正字戲的許多昆戲以生、旦為主角的曲戲、和曲、昆混合劇目,都是從閩南四平戲搬過來的。20世紀80年代初,福建戲曲研究者曾就閩南的四平戲與海陸豐的正字戲進行過調查,確認兩者是同一種戲。
閩南四平戲又叫漳州正音戲,是廣東汕尾海陸豐的戲曲,在廣東海豐、陸豐一帶長期活動,與正字戲崑腔的形成有密切的關係。正字戲的許多昆戲以生、旦為主角的曲戲、和曲、昆混合劇目,都是從閩南四平戲搬過來的。20世紀80年代初,福建戲曲研究者曾就閩南的四平戲與海陸豐的正字戲進行過調查,確認兩者是同一種戲。
閩南四平戲又叫漳州正音戲,是廣東汕尾海陸豐的戲曲,在廣東海豐、陸豐一帶長期活動,與正字戲崑腔的形成有密切的關係。正字戲的許多昆戲以生、旦為主角的曲戲、和曲、昆混合劇目,都是從閩南四平戲搬過來的。20世紀80年代初,福建戲曲研究者曾就閩南的四平戲與海陸豐的正字戲進行過調查,確認兩者是同一種戲。
《四平戲》是2023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四平戲,其源自明代嘉靖年間在江蘇南京一帶“稍變弋陽”而形成的“四平腔”。明中葉後開始傳人福建,清初廣泛流傳於各地。四平戲在閩東北的屏南、政和、寧德、壽寧,閩南的平和、南靖,以及閩中的平潭、福清等縣市的流行中,由於受各地方言和民間戲曲的影響,產生...
四平鑼鼓俗稱粗鑼鼓,是福建省閩南山區地方傳統音樂文化的遺存。起源於古代的四平戲,是早期的南戲弋陽諸腔之一。元末明初,四平戲從山西傳入福建,並演變成新的地方劇種,清朝時期,四平戲和四平鑼鼓在南靖已十分盛行。南靖地方民間有“萬盛鑼,誘船婆;萬盛鼓,誘查某”等俗諺,南靖有“四平吹,熱煞囝仔胚”的說...
第二節 融合與變遷——閩南四平戲的發展路徑 一、閩南四平戲的自我改造 二、消解與融入的四平腔 第四章 話劇和歌劇的地方變異 第一節 早期話劇的權宜之計 第二節 抗戰期間大眾化的嘗試 一、抗戰與劇運 二、提高與普及 三、方言與大眾化 四、抗戰時期閩南方言話劇的作用 第三節 台灣光復初期的方言話劇 一、...
南靖四平鑼鼓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傳統音樂,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四平鑼鼓樂主要流行於南靖縣金山、龍山一帶,故南靖地區的四平鑼鼓樂較具影響力。四平鑼鼓樂俗稱粗鑼鼓,源於古代的四平戲。元末明初從江西傳入福建。清朝末期四平鑼鼓在閩南已十分盛行。漳州南靖民間有“萬盛鑼,誘船婆;萬盛鼓,誘查某”...
這種演出多系業餘、季節性的,唱腔屬“洋歌”調,道白用福州方言,故稱“平講戲”,以別於用官音演唱的四平戲、徽調、亂彈、京戲等外地劇種。清乾隆初年,屏南縣謝厝村組織有平講班。清中葉到光緒年間,是平講班發展、興盛時期。在屏南縣熙嶺鄉四坪村,有一個世代相傳的潘姓平講班,該村的平講班可追溯到...
閩南四平戲 詞明戲 平講戲 閩劇 高甲戲 閩西漢劇 北路戲 梅林戲 三角戲 小腔戲 打城戲 薌劇(歌仔戲)南詞戲 山歌戲 劇目 一門忠義 九命沉冤 三打王英 三家福 大鬧開封府 大鬧花府 大保國 山伯英台 萬里侯 女運骸 馬匹卜換妻 馬達加 馬武捶金磚 六離門 王十朋 王昭君 王魁 夫人城 雙玉蟬 雙考 雙劍春 ...
其社會影響與價值:一是對地方戲種研究的實證價值;二是民間宗族戲曲的社會研究價值,屏南地方戲提供了我國民間戲曲與農村社會宗族之間關係的重要參照系;三是印證對於地方戲曲,特別是四平戲、平講戲、閩劇等發展史的歷史研究價值;四是地方戲保留的傳統劇及其表演藝術是我國戲曲文化中的瑰寶,具有古代戲曲的審美觀賞價值...
薌劇吸收外來劇種(四平戲、漢劇、亂彈、京劇等)的表演藝術,創造發展了自己的表演程式,其基本功有指法、步法、水袖、扇功、傘功和麈尾功等方面。凡演員都要參加的基本功訓練是步法、趟馬、跳台、四角槍和“三十二刀”。分行練功,文行練指法、步法、水袖、扇功等。指法有鷹爪指、蘭花手、雙鷹爪、雙陽手、雙陰...
第四節 閩南四平戲 第五節 文明戲 第六節 掌中木偶戲 第七節 提線木偶戲 第八節 鐵線木偶戲 第九節 皮影戲 第十節 演出場所 第十一節 戲劇藝術教育 附表:第二章 民眾文藝 綜述 第一節 社會文化事業 第二節 民間文化藝術 第三節 民眾文藝創作及活動 附表:第三章 電影 綜述 第一節 電影事業的建立、...
高甲戲被譽為“南海明珠”,系福建省五大地方劇種之一,分布於閩南地區、台灣省和東南亞華僑集居地。高甲戲形成於明末清初。最初是閩南民間裝扮“水滸傳”的化妝遊行,隨後出現專演宋江故事的業餘戲班,時稱“宋江戲”,這是高甲戲的孕育期。清中期,“宋江戲”突破局限,與“竹馬戲”或“四平戲”的合流,兼演文...
明末清初,福建漳州一帶的錦歌、車鼓、採茶等閩南民間曲藝歌舞傳入台灣,發展成民間迎神賽會節日的演唱形式——歌仔陣,後又在後續傳入台灣的四平戲、白字戲、京劇等各種民間藝術形式的影響下,經過糅合吸收後形成了一個新的劇種。因其前身是“歌仔陣”,故稱“歌仔戲”。1928年,台灣歌仔戲藝人為躲避日本殖民者的...
三田都元帥相關歷史三十三天九天風火院三田都元帥又稱戲神,亦稱田元帥、田公元帥、田府元帥、相公爺、獅爺公,據《中國戲曲志·福建卷》載:閩劇、莆仙戲、梨園戲、四平戲、閩西漢劇、潮劇等均以雷海青為戲神。清人汪鵬對雷海青做了相應的考證,認為:“習梨園者,共構相公廟,自閩人始”第一種說法 三田都...
薌劇是福建主要地方劇種中較為年青的一個。它的前身是台灣歌仔戲,而歌仔戲又是由漳州一帶的錦歌、車鼓、採茶和以後傳入台灣的四平戲、白字戲、京劇等各種民間藝術形式,經過揉合吸收後形成的一個新興劇種。因此,閩南薌劇與台灣歌仔戲,可說是同根同源、同一劇種的兩個不同名稱,兩者之間有很密切的血緣關係。傳統劇目...
此外,竹馬戲也受正字戲、四平戲、漢劇、徽戲的影響,吸收《燕青打擂》《李廣掛帥》《宋江征方臘》等劇目,而有很大發展。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南靖縣金洋人莊復齋在《秋水堂詩集》中記載竹馬戲演出《王昭君》時的盛況:“一曲琵琶出塞,數行簫管喧城。不管明妃苦恨,人人馬首歡迎。”當時,竹馬戲班的...
福州與寧德居民愛看閩劇,莆田一帶是莆仙戲,閩南一帶則是梨園戲、高甲戲、薌劇、潮劇,閩西地區是漢劇、四平戲、梅林戲和採茶戲等。在福建享有五大地方劇種之稱的是閩劇、莆仙戲、梨園戲、高甲戲、薌劇,它們在民間擁有的觀眾較多。村廟在演戲之前也張貼海報,歡迎父老鄉親前去觀看。村民看戲一律是免費入場,不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平講戲、四平戲等瀕危劇種也在暌違比賽舞台多年之後再次亮相。2023年3月1日,由福建省文聯、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主辦,福建省戲劇家協會承辦的 第十六屆福建省戲劇水仙花獎決賽在福州鳴鑼開賽。按照賽事安排,本次決賽為期12天,省直戲劇院團和8個設區市藝術院團、藝校以及民營職業劇團等45家單位的...
1.宋江戲、四平戲、竹馬戲“三合興”/4 2.高甲戲科班規制與傳統班社/11 3.高甲戲海外百年(1840~1940)/15 4.高甲戲的當代繼承與發展/26 二 高甲戲的表演風格與特色行當/39 1.高甲戲的行當與表演套路/41 2.高甲戲的音樂與念白/48 3.高甲戲之醜行/54 4.高甲戲之淨(“北”)行/72 5.高甲...
鹹豐至同治年間(1851―1874年),壽寧北路戲吸收四平戲的部分傳統劇目。後出現與徽班相結合的戲班,改唱皮黃聲腔為主,演多的多是京劇劇目。例如:《烏盆計》《小上墳》《三國》《水滸》《隋唐》等。北路戲進入興盛時期,連屏南、福安等地的平講班,不少也改唱亂彈,故民間有“平講假亂彈,琴蕭亂對彈”的...
其足跡遍及閩南和台灣等地區及東南亞華僑居住地區。薌劇是福建主要地方劇種中較為年輕的一個,它的前身是台灣歌仔戲,而歌仔戲又是由漳州一帶的錦歌、車鼓、採茶和以後傳入台灣的四平戲、白字戲、京劇等各種民間藝術形式,經過揉合吸收後形成的一個新興劇種。因此,閩南薌劇與台灣歌仔戲同根同源。泉港薌劇以漳州方言為...
主持或參與起草文化政策檔案,撰寫有關文化藝術管理論文20餘篇,曾受邀請為下派村支書、鄉鎮文化站長、村級文化協管員等培訓講授《新農村文化建設概論》農村文化建設專題講座10餘場;曾組織策劃全市性文化藝術活動100多場並擔任藝術總監;在音樂藝術領域中,有《閩南閩北民歌之比較研究》、《政和四平戲唱腔音樂研究》、...
“戲劇篇”除了論述漳州南戲——竹馬戲、四平戲、歌仔戲的傳播,還收入薌劇一代宗師邵江海傳記、懷念文章和台灣籍知名藝人李少樓傳記。“隨筆篇”則記錄了作者從藝期間的一些感悟。資料篇是沒有經過加工的原始資料。全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幾乎涵蓋了漳州乃至整個閩南地區的民間音樂和戲曲音樂,較為系統和完整地向我們...
2023年,屏南縣共有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站1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2個,廣播電視台1個,塔仔崗電視轉播台1個,數字電影院2家;全年共放映公益電影1824場次;共開展四平戲戲曲公益性惠民演出100餘場次。2023年,屏南縣黃閩輝等14人被列入寧德市第七批非遺傳承人;屏南方言八音、屏南蛋茶飲食習俗等4個項目被...
《漳州民俗風情》記載了漳州百姓的生活習俗、民俗禮儀、行當行規等民俗風情及其演變、更新和傳播,說明台灣的主要民俗活動源於閩南;《漳州地方戲曲》通過介紹漳州薌劇、木偶戲、潮劇、竹馬戲、四平戲和京劇等劇種的基本情況,比較系統地記述了漳州戲曲文化的淵源、傳播與發展;《漳州歷史建築》概述了漳州古城的沿革、變遷和...
閩南功夫絕技王,魏立徳大師 二指大力王,付丙利大師……調吊絕藝王,金壽昌大師……高空絕技王,趙雙劍大師……巾幗蹬技王,劉伊娜大師……巴渝蹬技王,田玉嬌大師……雜技達人王,王君如大師……齊魯絕技王,丁兆海大師……柔韌達人王,伊素麗大師……山城絕技王,龍伍大師……鐵發拉車王,賀堅馬大師……漢陽彈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