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潛艇發展
摸索階段
美麗的
海洋浩蕩寬廣,藍色的海水波濤起伏,海洋--這個神秘的世界,千百年來一直在招喚著我們。尤其是那深不見底的海底世界,更是吸引著人類去探尋、去征服。多少年來,潛入海洋深處一直是人類的夢想。
傳說
義大利藝術大師兼發明家
達·文西最早進行了關於潛艇的設計。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潛艇研究者是義大利人倫納德,他於公元1500年提出了“水下航行船體結構”的理論。1578年,
英國人威廉·伯恩出版了一本有關潛艇的著作--《發明》 。
德雷爾的潛水船被認為是潛艇的雛形,所以他被稱為“潛艇之父”,此後百年間潛艇的發展進入了“慢車道”。直到1724年,
俄國人葉菲姆·尼科諾夫製造出了又一艘潛水船,這艘船用
橡木、
松木板、
皮革、粗麻布、
樹脂、鐵條、銅皮等材料製成。此後,潛艇的發展又一次進入停滯期。 1620年,
荷蘭物理學家科尼利斯·德雷爾成功地製造出
人類歷史上第一艘潛水船,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艘能夠潛入水下,並能在水下行進的“船”。它的船體象一個木櫃,木質結構,外面覆蓋著塗有
油脂的牛皮,船內裝有作為壓載水艙使用的羊皮囊。這艘潛水船以多根木槳來驅動,可載12名船員,能夠潛入水中3-5米。
戰爭催生
新式
武器的發展往往離不開戰爭,
戰爭的迫切需要可以迅速催生出各種新型武器,潛艇也不例外。在1776年的美國獨立戰爭中,潛艇第一次登上了戰爭舞台。
富有愛國熱情的美國
耶魯大學畢業生戴維特·布希內爾在華盛頓將軍的支持下,開始研究用潛水船打擊英軍的方法,潛艇發展史上著名的“海龜”艇就這樣誕生了。
“海龜”艇外形酷似海龜,艇內空氣可供
駕駛員呼吸半小時;在艇的上部還裝有2根通氣管,上浮時打開,下潛時關閉,從而可以補充新鮮空氣。為了控制潛艇的上浮和下沉,艇內設有壓載水艙,用手泵控制水櫃內的水。為應付緊急情況,艇內裝有一塊90千克重的鐵塊,危急時刻只要拋掉鐵塊,潛艇就可以迅速上浮。“海龜”艇的運動通過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兩個靠人力驅動的
螺旋槳來控制,武器則是掛在艇體外面的一個重約68千克的炸藥包,攻擊時要將其掛在敵艦外殼上,這也是一艘設計得很完備的水下兵器。
遺憾的是,“海龜”艇的攻擊沒有獲得成功。1776年9月7日,歷史上第一次潛艇攻擊開始了,這次攻擊由上士埃茲拉·李來執行。他駕駛著“海龜”艇成功地潛到了英國戰艦“鷹”號的尾部,接下去的工作就是用鑽頭在敵艦上穿孔以便固定炸藥包。然而,他打鑽的地方正好是一塊金屬板,半個小時之後他仍然沒有鑽透敵艦,只好上浮返回。雖然“海龜”號沒有取得戰果,但它揭開了潛艇實戰的序幕,從此
人類的
戰場也從
陸地、水面發展到了水下,“海龜”號也以其與現代潛艇相同的設計原理而贏得了世界上“第一艘軍用潛艇”的美名,在世界潛艇發展史占據了一席之地。
再接再厲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潛艇進入了正常發展時期。其中,
愛爾蘭裔的
美國人羅伯特·富爾頓為近代潛艇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796年,
富爾頓對“海龜”艇進行了改進。1801年5月,在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的支持下,富爾頓建造完成了命名為“鸚鵡螺”號的潛艇。“鸚鵡螺”號的外殼是銅的,框架是鐵的,艇長6.89米,最大直徑3米,形如雪茄,艇中央有指揮塔,水面用
風帆推進,水下用人力螺旋槳推進,用壓載水櫃控制浮沉。為了解決水下呼吸問題,艇上帶有壓縮空氣,可供4個人和2支蠟燭在水下使用3小時,能潛至水下8-9米處,它的武器是水雷,攻擊方式與“海龜”號一模一樣。
“鸚鵡螺”號在試驗中取得了成功,但在實戰中卻沒有效果,於是,
法國海軍部長趕走了富爾頓。一怒之下的富爾頓來到英國,在英國首相威廉·皮特的支持下繼續進行試驗。雖然“鸚鵡螺”號在表演中成功擊沉了雙桅戰艦“多羅西”號,但在皮特死後,富爾頓的嘔心之作又被保守的英國人拒絕了。
雖說“鸚鵡螺”號命運多舛,但它不失為潛艇發展史上的一件傑作。無論從艇體
材料還是各種設備來說,它都已超過了“海龜”號,在很多方面已接近了現代潛艇。尤其是它首次在潛艇上使用了水平舵,能夠操縱潛艇保持或改變在水中的深度,大大改善了潛艇的操縱性。
19世紀中葉,德國人威廉·鮑爾根據富爾頓的設計改進制成了“
火焰“號潛艇,其動力裝置與腳踏車很相似,是用腳踏輪來帶動螺旋槳轉動。在一次試驗中,由於操縱裝置失靈,“火焰”號一頭扎向海底。鮑爾沒有驚慌失措,他告訴同伴,在海水灌滿艙室後,艇內的
空氣壓力就會上升,等到與艇外海水壓力相同時,我們再打開艙蓋逃生。結果,鮑爾及其同伴安全地浮出了水面,開創了潛艇歷史上艇員逃生並且獲得成功的先例。
初露鋒芒
1861年,
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為了打破北軍對南軍的封鎖,
阿拉巴馬州的霍勒斯·亨萊於1963年和工程師麥克林、沃森一起研製出了“亨萊”號潛艇。 “亨萊”號由一台鐵鍋爐改裝而成,長約18.29米,如同一支細長的
雪茄。它的推進裝置是一種象
轆轤似的手搖曲柄,八名水手在一名指揮官的統一口令下同時搖動曲柄來推動潛艇,其速度可達每小時4海里。“亨萊”號裝有壓載物和壓載水艙來控制潛艇的浮沉,艇內的空氣可供艇員們短時間呼吸,要補充新鮮空氣只有冒險上浮到水面上。“亨萊”號的武器為一枚魚雷,用一根60.96米長的引線拖在艇體的後面。
由於“亨萊”號是用鍋爐改裝的,所以存在著長寬不相稱的先天
缺陷。首次試航和第二次試航,“亨萊”號都被波浪掀翻,艇員幾乎全部罹難。第三次試航由亨萊本人親自擔任艇長,算是順利完成了。但第四次試航時,厄運再次降臨,包括亨萊在內的所有艇員全部遇難。在屢屢失敗後,“亨萊”號做了一定的改進,並在艇首安裝了一枚撐桿水雷,其後的幾次試航都獲得了成功。
1864年2月17日夜,“亨萊”號在燈
光的指引下向北軍輕巡洋艦“
休斯敦”號駛去。9點左右,“亨萊”號到達了離“休斯敦”號僅10米的地方,指揮官狄克遜海軍上尉下達了攻擊命令。“亨萊”號上的撐桿水雷慢慢地伸了出去,在離“休斯敦”號彈藥艙不遠的地方轟然
爆炸,隨後便是接連不斷的爆炸聲。攻擊成功了,“休斯敦”號被擊沉,230人喪命,這是人類歷史上潛艇第一次實戰勝利。不幸的是,由於攻擊距離太近,“亨萊”號被“休斯敦”號舷部大洞的水流緊緊吸住無法逃脫,因而成了後者的殉葬品,釀成了一出同歸於盡的悲劇。
“亨萊”號潛艇的最大缺陷是縱向穩定性差,其後果是造成了
致命的潛艇縱傾。當艇體在水下時,縱傾會突然改變深度,使潛艇超過下潛極限;當潛艇在水面時,縱傾又會使海水從潛艇上敞開的艙口和排水孔中突然灌進艙內。這也是那個時代潛艇存在的普遍難題,一直困擾早期潛艇的
探索者們。
常規潛艇
常規潛艇是指水面航行時採用
柴油機推進,水下航行時以
蓄電池為動力源的潛艇。核潛艇出現後,為相互區分,人們把所有不採用核動力的潛艇統稱為常規潛艇。常規潛艇以其良好的隱蔽性、機動性、使用經濟性和造價低廉等特點而受到
世界各國海軍的重視。常規潛艇的缺點是潛航時間短,水下航速低,其作戰性能比不上核潛艇。但由於建造周期短,造價低,便於戰時大批量生產,並適合執行
近海作戰和遠洋巡邏、攻擊任務等優點,特別是一些國家都在大力開發不依賴空氣的動力推進裝置,大大提高了潛艇的續航力。常規潛艇仍是各國、特別是中小國家發展的海軍主戰裝備。
核動力艇
潛艇是能潛入水下活動和作戰的
艦艇,又稱潛水艇,它具有良好的隱蔽性,較大的自給力,
續航力和較強的突擊 威力,潛艇按戰鬥使命區分,有普通
魚雷攻擊潛艇和戰略飛彈潛艇;按動力區分,有常規動力潛艇和核動力潛艇。在很早以前,人們就探索能在水下行駛的船隻。有確切記載,並得到人們公認的世界上第一艘能在水下航行的船隻由
荷蘭人C·德雷貝爾於1620年發明的。德雷貝爾是名
物理學家,他在英國製作了一艘木製框架,外包有皮革的小艇,艇峰外塗油,艇內有羊皮囊。向囊內注水,艇就下潛,可潛3-5米的深度把囊內水排出艇外,艇就能浮上水面。艇身有槳孔,由12名水手划槳行進。這是世界上第一艘人力潛艇,也是現代潛艇的雛形,它曾在
泰晤士河成功地潛航了2個小時。 1775年,
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美國人D·布希內爾建造了一艘單人駕駛,以手搖
螺旋槳為動力的木殼潛艇“海龜”號,能在水下停留約30分鐘。1776年,“
海龜”號潛抵英國戰艦“
鷹”號艦體下,全力固定炸藥炸毀它,但未能成功。這是使用潛艇襲擊敵艦的首次嘗試。1863年,法國建造了“潛水員”號潛力艇,它以壓縮空氣瓶內的壓縮空氣推動
活塞式發動機作為動力,這是世界上第一艘機械動力潛艇。1881年,愛爾蘭籍美國人約翰·霍蘭建造了一艘安裝有一台15馬力汽油內燃機的“霍蘭-II”型潛艇,這是世界上第一艘內燃機動力潛艇。這種潛艇還裝備了魚雷,曾在哈德遜河上成功地進行了試航。1884年,俄國工程師C·K·維捷斯基發明了使用蓄電池電動機的潛艇,艇上還裝有潛望鏡和空氣再生系統。現代的常規動力潛艇在水面航行時使用內燃機,在水下航行時使用電動機,正是霍蘭和維捷斯基等人的發明,為現代潛艇的誕生提供了動力裝置方面的物質條件。
一般認為現代潛艇誕生是
瑞典人諾德費爾特與英國人加萊德使用設計建造的“諾德費爾特-1”號開始的。這艘潛艇於1881年開始建造,1885年下水。它以
蒸汽機為動力,當潛入水下時,
鍋爐熄火以剩餘蒸汽作為動力。該艇還裝有魚雷發射裝置。“諾德費爾特-1”號是當時比較大,也是比較成功的潛艇。霍蘭在“霍蘭-II“型取得了成功後,又製造了更為先進的“霍蘭-III”型,這種潛艇採用水面以汽油內燃機,水下以蓄電池為動力的雙推進系統。該艇機動靈活,操作方便,並裝有多枚魚雷,攻擊力強,後來的潛艇,除了改用些油之外,基本上都沿用霍蘭的設計。1898年,美國海軍訂購了6艘“霍蘭-III”型潛艇,並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潛艇部隊。1897年,美國人S·萊克建成了第一艘雙層殼體潛艇,在兩層殼體間布置有可使潛艇下潛上浮的
水櫃。
20世紀初,潛艇已具有一定的作戰能力,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各主要海軍國家共擁有260艘潛艇。這些潛艇大多採用柴油內燃機一電動機雙推進系統和雙層或部分雙層殼體,航速和續航力有了明顯提高。第一次世界大戰一開始,潛艇就投入海戰。戰爭期間,潛艇共擊沉艦艇192艘。潛艇在攻擊海上運輸船方面取得了更為顯著的戰果,僅被德國擊沉的運輸船就有1300餘萬噸。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潛艇的戰術技術性能又有很大提高。活動範圍幾乎遍及各大洋,戰爭後期,潛艇裝備了雷達和自導魚雷,這使潛艇的攻擊能力大為增強。德國潛艇還首先採用了荷蘭人發明的通氣管,大大增加了潛艇在水下的續航力和航速。
核動力潛艇-簡稱
核潛艇。核潛艇與常規動力潛艇相比,
發動機功率和水下航速都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核潛艇水下續航時間和距離幾乎不受限制,而普通潛艇在水下活動一段時間後就必須浮上水面。從這個意義上說,核潛艇才是真正的潛艇。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由美國科學家海曼·里科弗積極倡議並研製和建造的。他被稱為“核潛艇之父”,1946年,以里科弗為首的一批科學家開始研究艦艇用原子能反應堆。第二年,里科弗向美國海軍和
政府建議製造核動力潛艇。1951年,美國國會終於通過了製造第一艘核潛艇的決議。“鸚鵡螺”號核潛艇於1952年6月開工製造,1955年1月開始試般。到1957年4月止,“鸚鵡螺”號有沒有補充燃料的情況下邊疆航行11萬餘公里,其中大部分時間是在水下航行。1958年8月,“鸚鵡螺”號從冰層下穿越北冰洋冰冠,從太平洋駛進大西洋,完成了常規動力潛艇所無法想像的壯舉。這之後,美國宣布以後不同志製造常規動力潛艇。此後,
蘇聯,英國,
法國和
中國相繼製造了本國的核潛艇。
戰備飛彈潛艇-是用艇載核飛彈對敵方陸上重要目標進行戰備核襲擊的潛艇。它大多是核動力的,主要武器是潛對地飛彈,並裝備有自衛用魚雷。戰備飛彈潛艇與陸基戰備飛彈,戰略轟炸機共同構成核軍事在國核威懾與核打擊力量的三大支柱,並且是其中隱蔽性最強/打擊突然性最大的一種。潛對地戰備飛彈分彈道式和巡航式兩類。美國從1947年開始研製“天獅星-I”型巡航潛地飛彈,1951年在潛艇上發射成功,1955年正式裝備潛艇部隊,第一批戰略飛彈潛艇由此誕生。蘇聯於1955年9月首次用潛艇在水面發射一枚由陸基戰術飛彈改裝的彈道飛彈,1958年首先在常規動力的Z-V型彈道戰備飛彈,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彈潛艇。1960年7月,美國“
喬治·華盛頓”號核潛艇首次水下發射“
北極星”A1潛地彈道飛彈,這是世界上第一艘戰備飛彈核潛艇。1982年10月,中國用潛艇在水下向預定海域發射運載火箭獲得成功。這說明中國擁有自己獨立開發研製的潛地彈道式戰備飛彈和戰備飛彈潛艇。
簡介
與核動力潛艇相比,美國海軍常規動力潛艇數量少得可憐。迄今服役的只有3級,總數僅為4艘。設計單位: 製造單位: 製造國家(地區):美國 建造年代:
紀年:1955—1959年
總長:長66.8米,寬8.8米,吃水8.5米
“常頜須魚”級常規潛艇使美國戰後建造的最後一艘常規潛艇,共三艘,於1959年-1960年相繼
服役。進入80年代,這級潛艇相繼退役,但是由於當代眾多西方潛艇以其為原型,如
日本的“渦潮”級常規潛艇,美國的“鰹魚”級核動力攻擊潛艇等,在潛艇發展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因此這裡必須加以介紹。
設計結構
該級潛艇利用了“
大青花魚”試驗艇的線型,首次採用了水滴型艇體和攻擊、導航集中控制系統。該級艇全部服 役於太平洋艦隊。該級艇長66.8米,艇寬8.8米,吃水5.8米,長寬比為7.6,水上排水量2145噸,水下排水量2894噸,是一種肥頓的水滴型艇體,艇艉採用十字形操縱面,大型五葉低速螺旋槳,這也是“大青花魚”的試驗結果。在新建時,採用的是可上摺疊的艏水平舵,1961年改裝後,改成通用圍殼舵。現代各國核潛艇(如美、俄、法)等一般均採用圍殼舵,只有英國核潛艇仍採用艏水平多。常規潛艇的舵的形式各個不一,日本“渦潮”級潛艇在艇型和操縱面布置上是完全因襲了“長頜須魚”級潛艇。
美國潛艇
美國潛艇
事故連連 潛艇司令宣布全部暫停任務 美國海軍潛艇近日來連連出事,上個月兩名
潛艇兵在離開英國基地時落水身亡,本月又有一艘潛艇與日本油輪相撞。這讓潛艇部隊
司令有些著急,美潛艇部隊司令芒斯日前宣布,將在1月19日前暫停美軍在全球所有潛艇的軍事任務。這次暫停會對美國的全球防務造成什麼影響嗎? 據報導,
美國海軍有305艘艦艇,其中包括58艘
攻擊型核潛艇、14艘戰略飛彈核潛艇。由於長年活動在全球海域,美軍核潛艇出現過多次事故。據不完全統計,自1954年1月21日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
鸚鵡螺”號下水至2006年,僅核潛艇與核潛艇、其他船隻或海底礁石等發生的碰撞事故就有近20起,屬於美軍的竟有16起。12月29日,美海軍潛艇“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號在離開英國德文波特海軍基地時,4名士兵從艇上落水,其中兩人因傷勢過重死亡。美另一艘潛艇在
荷姆茲海峽同日本川崎公司的“最上川”號油輪相撞,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
有鑒於此,美潛艇部隊司令部1月11日發表聲明稱,部隊這段時間將休整,檢查近期完成的任務和未來發展計畫,評估並研究如何規避風險。檢查和評估結果將逐級向上匯報,最終目的是“提高部隊
效率”。 潛艇部隊還將利用這些結果“更好地為
指揮官提供工具和技巧,培養他們的判斷力以及技術和海事技巧”。至於為何要休整,聲明稱,“很明顯,最近的問題透露出一個共同的原因,潛艇部隊在正常的、例行的行動中出現了錯誤。”美潛艇部隊公共事務官員麥吉恩表示,正因如此,所以部隊應“回到基礎上去,回到實踐中去”。他還表示,儘管暫停執行軍事任務,但潛艇的日常訓練和基本練習將不會中斷。 《美國潛艇100年》一書的作者王新森曾當過潛艇軍官,他得知美國潛艇全部停止活動的訊息時覺得有些意外。王新森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說,如果某個型號的飛機發生了事故,這個型號的所有飛機都會停航接受檢查。同理,潛艇全部停止活動,說明訓練和使用中頻繁出現問題,出現了人員傷亡,而且可能是人為失誤造成的。不過他認為,美軍以前也可能這么做過,只是沒有報導而已。
冷戰結束後,美軍的潛艇無論是質量和數量都是世界第一,無人抗衡。而且,與另一個超級大國爆發
戰爭的可能幾乎不存在了,美軍的潛艇成為一種戰略力量,不再是防範恐怖攻擊的利器,所有潛艇停下來踏踏實實休整幾天,美國是完全有把握的。如果美國攻打
伊朗,不上潛艇也行,因為伊朗的
海軍比較弱,與美國差得太遠。美國攻打伊拉克時曾用核潛艇發射過巡航飛彈,如果真要打伊朗並且要使用潛艇,由於美軍是全球性的軍事部署,訓練水平和戰鬥水平又非常高,部署潛艇到伊朗附近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完成。綜上所述,美國完全可以安心停下來,給潛艇部隊搞一次安全教育。(《環球時報》)
相關新聞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04年5月26日報導,美總統布希2001年4月承諾售台的8艘柴電潛艇和4艘配有“宙斯盾”作戰系統的
驅逐艦,由於政治和資金兩方面的原因而陷入困境。
美國方面的訊息稱,美方將向台灣提供的是一種改進型“長頜須魚”級潛艇,該潛艇類似於美軍“
紅大馬哈魚”號潛艇,將由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與
德國霍瓦茲(HDW)造船廠合作研製。諾·格公司設計採用“長頜須魚”級潛艇的船體和德國HDW造船廠的耐壓船殼以及先進設備(如不依賴空氣的動力裝置)等。這種改進型潛艇排水量為2644噸,最大航速為21節,配有6枚魚雷或飛彈發射管,最大航程為19000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