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

近海

近海,意為離陸地較近的海域。中國近海由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以及台灣東側太平洋海區5個部分組成,總面積約470萬平方千米,南海350萬平方千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海
  • 外文名:coastal waters;offshore
  • 學科:海洋學
  • 解釋:離陸地較近的海域
  • 範圍: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等
  • 總面積:約470萬平方千米
簡介,中國近海範圍,中國近海分界線,中國近海氣候概況,

簡介

中國近海由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以及台灣東側太平洋海區5個部分組成,總面積約470萬平方千米,南海350萬平方千米。它們南北相連,屬北太平洋西部陸緣海。
中國近海是由於鄰近我國大陸而得名,並非全部是我國的領海和管轄區(就像日本海不是日本的一樣)。我國主張歸我管轄的內水、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等海域總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但其中有約150多萬與鄰國有爭議或為鄰國所占領。目前,我國只與越南談判劃定了北部灣的界線(專屬經濟區的界線)。

中國近海範圍

一、渤海
渤海是中國內海。是深入中國大陸的近封閉型的一個淺海。它通過東面的渤海海峽與黃海相溝通;其北、西、南三面均被陸地所包圍,即分別鄰接遼寧、河北、山東三省和天津市。渤海海峽北起遼東半島南端的老鐵山角(老鐵山頭),南至山東半島北端的蓬萊角(登州頭),寬度約106km。
漁業、港口、石油、旅遊和海鹽是渤海的五大優勢資源。
二、黃海
黃海是全部位於大陸架上的一個半封閉的淺海。因古黃河在江蘇北部入海時,攜運大量泥沙而來,使水色呈黃褐色,從而得名。
北側與西側為我國大陸(遼寧,山東,江蘇),東側為朝鮮半島,東南通過濟州海峽、朝鮮海峽與日本海相通,南與東海相連。三面被陸地包圍的半封閉淺海,呈反“S”狀,海底地形開闊平緩,地勢由大陸向東南微傾。
三、東海
東海位於中國岸線中部的東方,是西太平洋的一個邊緣海。東海西有廣闊的大陸架,東有深海槽,故兼有淺海和深海的特徵。
開闊的邊緣海,是中國島嶼最多的海域。東海的面積大約是70餘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在1000餘米,多為水深200米以內的大陸架。東海有較高的水溫和較大的鹽度,潮差6米—8米,水呈藍色。又因東海屬於亞熱帶和溫帶氣候,利於浮游生物的繁殖和生長,是各種魚蝦繁殖和棲息的良好場所,也是中國海洋生產力最高的海域。東海的優良港灣很多,如上海港位於長江下游黃浦江口,航道深闊,水量充沛,江內風平浪靜,宜於巨輪停泊。
四、南海
南海位於中國大陸南方,縱跨熱帶與亞熱帶,而以熱帶海洋性氣候為主要特徵。也是中國海疆國界伸展最南之處。被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島、菲律賓群島、大巽他群島及中南半島所環繞,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南海四周有眾多海峽與太平洋、印度洋及鄰近海域溝通。
海域遼闊,面積約350萬平方千米,地質構造複雜,海底地貌類型多樣,島礁眾多,油氣資源豐富,被譽為“第二個波斯灣”。地處熱帶,水溫較高,鹽度較大。
五、台灣以東太平洋海區
日本琉球群島以南、巴士海峽以東的太平洋洋域(相對位置)。本海區以往不為人們所注意,其北段大陸架稍寬,約9—17公里;中段島緣大陸架很窄,大陸坡很陡,水深超過3000米;南段海底為東、西兩條南北向的水下島鏈,二者分布於台灣與呂宋島之間。東西列水下島鏈之間為一水深超過 5000米的海槽。總之,本海區大陸架很窄,緊接著就是大陸坡和深水海盆與海槽。由於位於西太平洋新生代的構造活動帶,火山、地震活動頻繁。

中國近海分界線

渤海——黃海:遼東半島南端老鐵山角經廟島群島至山東半島北端蓬萊角連線。
黃海——東海:長江口北側啟東角與朝鮮半島西南側濟州島西南角連線。
東海——南海::廣東南澳島沿台灣淺灘南側至台灣島南端鵝鑾鼻連線。
台灣以東海區:琉球群島以南,巴士海峽以北太平洋水域。

中國近海氣候概況

中國近海北起溫帶,中經副熱帶,南至熱帶,氣候差異很顯著。尤其溫帶海域,四季交替非常明顯;即使副熱帶海域,也有相應的季節變化。
一、渤海和黃海
冬季,在大陸高壓和阿留申低壓活動影響下,渤、黃海區多偏北大風,平均風速為6—7m/s。南黃海海面開闊,平均風速增至8—9m/s。伴隨強偏北大風,常有冷空氣或寒潮南下,風力可達24.5m/s以上,在渤海及北黃海沿岸,氣溫可劇降10—15℃,間或降大雪,是冬季的主要災害性天氣。寒潮有時能引發風暴潮。春季開始季風交替,偏南風增多,至6—8月,盛行偏南風,平均風速為4—6m/s。但遇有出海氣旋或颱風北上時、風力也可增至10級24.5—28.4m/s以上,又常伴有暴雨,或者引發風暴潮,是夏季的主要災害性天氣。渤、黃海的大風帶,位於遼東灣、渤海海峽至山東半島成山角一帶以及開闊海域的南黃海中部和南部。渤海中、西部的大風(陣風>8級)日數平均每年80天左右,渤海海峽達110天,黃海中、南部也可達110天左右。
氣溫在1月份達最低,渤海平均為-4—O℃,黃海由北至南為-2—8℃,南北溫差可達10℃。最高氣溫渤海出現於7月,平均為25℃,黃海出現於8月,為24—27℃。平均年降水量,渤海為500—600mm左右,北黃海為600—750 mm左右,南黃海可接近1000mm。雨季在6—8月,降水量可占全年的一半,甚至多達70%。
渤海和黃海還以多霧著稱,渤海在4—7月,黃海在冬、春、夏子季,沿岸均多霧,尤以7月為最多。
二、東海
東海縱跨溫帶和副熱帶,冬季也受亞洲大陸高壓影響,以偏北大風為主,平均風速可達9-10m/s。南部海區以東北風為主,特別是台灣海峽,風向較穩定,風速也較大。冬季寒潮南下之時,在冷鋒過境之後,常出現6—8級偏北風,並伴有明顯降溫。冬春季形成於台灣以東、以北海面的溫帶氣旋,對東海影響也很大,常突然出現偏北大風,對航行和捕撈作業造成危害。夏季以偏南風為主,常出現氣旋跟颱風。
東海的大風帶於浙江沿岸、舟山群島以及台灣海峽。夏季全海區氣溫大致為26—29℃,南北差別不大,冬季則較大。 東海的年降水量,東西兩側有明顯的差別,東多西少,並隨季節有明顯變動。
東海的霧期在春、夏兩季,以4—5月最多。
三、南海
南海位於熱帶,又屬典型的季風氣候區。每年9月前後,東北季風到達台灣海峽,11月至翌年4月,全海區均由東北季風所控制。4月份於馬六甲海峽開始出現西南季風,至6月可遍及全海區,而7—8月為最盛期。
南海的大部分海域,東北季風以11月份為最大,多為4—5級,有時也達6-7級,大風區在南海北部、巴士海峽及南沙群島以西海域。相對而言,西南季風風力一般較小,多在4級以下。然而在海南省西部沿岸鶯歌海,全年中卻以春風較大,4月份的月平均風速為5.5m/s;最小在12月,僅3.4m/s。
年平均大風日數,南海比渤、黃、東海都少,越南近海50天,西沙群島附近40天左右,南沙附近40天以下。唯粵東沿岸靠近台灣海峽的區域,大風口數較多些,有的可達100天。
颱風是南海的主要災害性天氣系統,每年乎均有10個左右的颱風和強熱帶風暴活動於南海海域。
南海海域氣溫終年很高,7月份高達28℃,即使在隆冬1月份,南海南部仍達26℃,北部通常不低於15℃。南海年降水量為1000—2000mm,有明顯的區域差異。海區北部有乾季和雨季之分。
海區南部其實並無真正的“乾季”,因為那裡全年各月的降水量均超過蒸發量。南沙群島的年降水量可達2200mm,年降水日數多達170天。
南海海霧較少,主要出現在北部灣和廣東沿岸海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