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沉積物中污染物的含量遠比海水中高,甚至高出幾個數量級。一般由河口、潮間帶向淺海污染物濃度逐漸減少,其濃度等值線常與海岸線平行。污染物在表層的含量高於底層,表層含量變化反映污染源和環境條件的變化影響。2008年近岸海域沉積物質量狀況顯示,沉積物污染的潛在生態風險尚低。部分海域沉積物受到銅、鎘、石油類和PCBs污染,個別站位石油類污染嚴重。近海和外海沉積物質量總體良好,綜合潛在生態風險低,但渤海中部局部海域沉積物已受到DDTs的污染,南海外海沉積物巳受到PCBs的污染。
我國情況
1998年8~10月,徐恆振等(2000)進行了一個航次的全國海域(黃海、渤海、東海和南海四大海區以及近岸35個重點海區)沉積物污染基線調查。主要調査了有機質、硫化物、油類、總氮、總磷、汞、鎘、鉛、砷以及難降解有機污染物(DDTs、PCBs、多環芳烴(PAHs)、酞酸酯類)等。其中,總氮和總磷是營養要素,其指標可反映海區沉積環境的富營養化程度有機質、硫化物、油類等可綜合反映海區沉積環境的有機污染情況汞、鎘、鉛、砷等可反映海區沉積環境重金屬的污染情況難降解有機污染物DDTs、PCBs、PAHs、酞酸酯儘管在海洋環境中含量低,但毒性大,對海洋生物有致畸、致突變和致癌作用,因此受到關注。
來源
根據國內外學者對海灣及港口的研究分析表明、造成近岸海域沉積物污染的來源主要有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養殖廢水、港口船舶、大氣沉降等。這些污染河流與大氣是兩種非常重要的傳輸途徑。河流具有很強的搬運能力,可以將上游的沉積物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港口、海灣及海洋當權這是造成近岸海域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污染物傳輸的另一條重要途徑通過其傳輸的污染物上要是顆粒態的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營養元素。
修複方法
關於沉積物污染的修複目前是國際研究的熱點、也是一個難點。其修復機理目前還不清楚、問題還很多。關於沉積物污染的修複方法主要有自然修復、就地覆蓋修復、挖泥修復、生物修復以及化學修復。各種修複方法的使用需要依實際情況而定。就地覆蓋修復、挖泥修復。生物修復以及化學修復這4種方法的使用存在很大的風險,由他們所引起的環境變化的後果目前還不可預知
自然修復
沉積物污染的自然修復即人為控制各種污染源的排放,減少污染物的輸入量,使得沉積物能夠通過自然降解或自身的淨化能力來達到修複目的。這是目前我國與其他國家環境監管部門最常用的一種治理環境污染的手段,但是這種方法的使用,受限於水體自身的淨化能力,且需要很長的時間
就地覆蓋修復
就地覆蓋修復即在已經被污染的沉積物表層人為覆蓋未受過污染的沉積物,其基本構想就是通過覆蓋一層未污染的沉積物增加對懸浮物質的吸附能力、提高生物降解率,這種技術已經被美國、日本各企業所接受,但是這種方法並不是一個長久之計。它依賴於生物降解的能力及自然恢復的能力及速度、存在的關健問題是污染物仍然存在於沉積物當中這有可能導致新覆蓋的沉積物的污染、在這方面俞志明(1995,2003)利用黏土礦物特有的特性、將未污染的黏土鋪在己污染的沉積物表層用於治理有害赤潮得到了國內外的好評。
挖泥修復
挖泥修復主要是清除嚴重污染的表層沉積物。以達到快速治理河流污染及通航的目的,美國、加拿大、歐盟等國常花費巨額資金用於河道港口的清淤,美國僅用於清淤路易斯安那lluyou港口污泥的資金就達16億美元。因此,僅從經濟角度考慮用挖泥來修復表層沉積物污染必須謹慎。對於清淤的效果不同學者卻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挖泥可減少活性微生物群落及功能。但解決不了湖泊富營養化問題有的學者就認為挖泥法既不經濟又不科學、既不能治本,也不能治標
生物及化學修復
自從生物修復技術誕生以來,世界上一些已開發國家就開始對其做重點研究、生物修復技術具有就地處理,操作簡單、處理效果好且污染物轉化後無二次污染等眾多優點。但是生物修復所造成的後果目前還不清楚、如何處理生物體中積累的有毒污染物目前還沒有一個十分有效的方法、生物修復指一切以利用生物為主體的環境污染的治理技術,其機理是利用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轉化土壤和水體中的污染墩使污染物的濃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毛或將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的物質、也包括將污染物穩定化,以減少其向周邊環境的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