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自宋代起至民國為朱開鄉,解放前基本屬文正區,長亭鎮及湖青鄉、水東鄉。1951年分設為長亭鎮、大湖、城塘、龍浦、新城、岳井、山前、大青、山頭、平原、青珠、伍山等鄉。1956年長亭鎮、大湖、城塘合併稱長亭鄉;龍浦、新城合併稱龍浦鄉;岳井、山前、伍山合併稱岳井鄉;大青、山頭、平原、青珠合併稱青珠鄉。1958年屬長街人民公社。1959年青珠轄區從長街人民公社分出,劃歸青珠農場。1961年分設長亭、龍浦、岳井、山頭、伍山、青珠公社。1981年因重名,以公社駐地為名改稱長街公社。1983年改長街、龍浦、岳井、山頭、伍山、青珠鄉。1984年置長街鎮,列長街本村及屋基園、石橋頭等村為建鎮區。1992年全市進行撤區擴鎮並鄉,前橫、青珠、山頭鄉合併新置明港鎮。龍浦、岳井、伍山鄉併入長街鎮;2004年8月,將原明港鎮的22個行政村併入長街鎮。
2015年末轄有環河1個社區(居委會),1個青珠農場。有車岙、西岙、城塘、洋湖、山前、長街、石橋頭、塘里、大祝、大湖、浦東、南塘、新城、湘田山、龍山、寧東、五福、連浦、總浦塘、伍山、下灣塘、月蘭、長勝、下塘、向陽、上塘、李家莊、岳井、隔洋塘、新塘、對岙洞、岳墩、青珠、新五星、文圍、新南、山頭、雙家、大青、東港、平原、港中等42個行政村,設有82個自然村,612個村民小組。
行政區劃
2016年末轄1個社區,4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寧海縣長街鎮長岳中路49號。
地理環境
地處縣境東部,東界象山縣,南臨三門灣,西與力洋鎮相鄰,北連胡陳鄉。全境面臨三門灣,海域面積較大。地勢東西寬、南北長,北部多山,南部平地,東南稍低,為三門灣淤積平地。胡陳港大壩建於明江山東南,溝通全境河道,排灌方便。三門灣上有五嶼門群島、田灣島等島礁39個,南部土質肥沃而河渠交錯。境內最高峰白岩山海拔395.5米,車岙港水庫可引渠自流灌溉。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6.6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5.85千米,鎮域面積272.2平方千米。
長街鎮地理位置優越,沿海南線大動脈貫穿全境,距寧海城關29公里,石浦漁港35公里,寧波櫟社機場95公里。
人口
2016年末全鎮總戶數23223戶,總人口73829人,其中城鎮人口12554人,鄉村人口61275人。
經濟
綜述
2015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40.3億元,增長5%;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56億元,增長3.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億元,增長71.3%。
第一產業
農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7.34億元,增長2%。投入1.5億元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3.6萬畝高標準農田,完成下洋塗鎮屬養殖塘、長街鹽場塘標準化改造,建成糧食功能區3萬畝、設施農業項目7個,實施小型農田水利、山塘整治、河港治理等水利項目10個。成功引進全縣首個水產養殖院士專家工作站。全面完成42個行政村合作社股份制改革。
第二產業
工業經濟提質增量,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26.3億元,增長0.6%。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實施工業技改項目14個,完成投資2.17億元,增長33%。大力推進數控機械產業園建設,園區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新引進入園企業6家。著力培育企業創新能力,完成發明專利授權11件,引進高層次人才領銜創業項目1個,奇精、希鐵隆等企業上市、融資工作紮實推進。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引進浙商回歸內資2.13億元、市外內資1.69億元、縣外內資3.43億元,分別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387%,198%、204%,完成契約利用外資1800萬美元,實到外資592萬美元,永途等4家企業成功落戶。
第三產業
現代服務業亮點紛呈,蟶子節、西岙抬龍連年舉辦,成為市級民眾文化活動品牌,伍山石窟、歡樂佳田遊客接待量屢創新高,網上購物節、展銷會等活動促升長街農副產品知名度。深化實施農村金融綜合服務試驗區建設,月蘭村成為全縣首個移動支付示範村。
特色產業
長街鎮地處三門灣畔,東臨
象山港,是寧海海洋經濟第一大鎮,擁有淺海
灘涂面積17.6萬畝,其中灘涂面積7.6萬畝(下洋塗4699.6公頃,岳井洋263.8公頃、隔洋塘110.8公頃),淺海面積10萬畝,可養殖面積位居浙江省第一。
在寧海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該鎮大力實施
海洋經濟發展戰略,以科學技術和體制創新為動力,以水產品加工為突破口,推行漁業養殖股份合作制,使粗放型養殖向
集約型養殖發展,並通過內引、外聯等方法,初步形成以低壩高網、蓄水養殖、內循環集約化
生態養殖等新型養殖基地。水產品養殖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漁業成為長街鎮的優勢產業,在該鎮的農業產業結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長街鎮養殖總面積達到113829.1畝。海水養殖面積94975.7畝,其中海水圍塘養殖面積18868.7畝,灘涂養殖面積76107畝;
淡水養殖面積18853.4畝,其中淡水圍塘養殖3554.4畝,水庫12136畝,河港(山塘)3163畝。2006年養殖總產量達2.37萬噸,漁業總產值達3.14億元,產量增長7.37%,產值增長8.37%。
長街鎮有2萬畝的水產養殖塘,是農民致富的一條重要途徑,但這些池塘大多建於20世紀90年代,建設標準不高,經過多年生產,不少池底淤泥沉積,水位低、水體小,加上簡單粗放的生產方式,產量難以提高,效益低下。另一方面,池塘基礎設施簡陋,沒有防護坡,塘壩狹窄,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較低。為提高這些舊塘的生產效益,該鎮把推進水產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作為促進海洋經濟升級增效的突破口,改造連片100畝以上的養殖塘,重點發展封閉式內循環養殖和工廠化水體養殖等,以形成1.5萬畝連片開發、集約經營的
生態養殖園區。
地方特產
寧波沿海一帶多灘涂,對養殖
蟶子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寧波大宗海特產品。寧波長街一帶,瀕臨三門灣,常年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水鹹淡適宜,餌料豐富,塗質以泥沙為主,因而蟶子生長快、個體大、肉嫩而肥、色白味鮮,故得名
長街蟶子。是城鄉居民非常喜愛食的一種美味。
寧海長街養殖蟶子已有悠久歷史。據宋嘉定年間,即公元1027年前後,寧海學者寫《風俗篇》中記有:“近則采螺蚌蟶哈之屬,以自贍給或載往他郡為商賈。”這一帶早在近千年前已產
蟶子作為商品。至於人工養殖時間,據清《寧海縣誌》記載:“蟶、蚌屬,以田種之謂蟶田,形狹而長如指,一名
西施舌,言其美也。” 蟶子,適宜生長於
海水鹽度低的河口附近和內灣軟泥
海塗中。養殖蟶子要選擇風平浪靜、潮流暢通,常有淡水注入的港灣或平坦的灘涂,底質以泥質或泥略帶沙為宜。在開春清明前後播苗。等到第二年五月以後,蟶子長到每公斤100隻左右時即可起捕。蟶子按養殖時間長短,又分為一年蟶、二年蟶、三年蟶。寧波養殖蟶子面積很大,僅
寧海縣1986年養殖蟶子的面積就達3萬畝,產量1萬噸。蟶苗自給有餘,還供應毗鄰縣市。
長街主產的
泥螺亦很著名,長街泥螺肉質脆嫩不含泥筋(腸泥),個體肥大,味鮮美,民間多醃吃,醃製泥螺,以五月抱黃泥螺和八月桂花泥螺為佳。醃製辦法是:洗淨用鹽加草木灰漬死,再洗淨涎水灰分,醃製5天后,瀝出醃滷煮沸,冷卻澄清後復用,加少量食鹽,複製1月即可食用。
風景名勝
旅遊產業蓬勃興起。長街旅遊資源豐富,風景優美,古蹟眾多,有堪稱“東海一絕”的
伍山石窟,為該縣的“AAA”級景區;有歷史悠久的西岙古村,古道、古橋、古木、古墓、古石刻,古蹟遍布。車岙港水庫水域寬廣,是開發娛樂、休閒、度假項目的理想場所。有蘊含愛國主義色彩的
張倉水屯兵遺址、香花山烈士陵園、後陽象寧抗暴紀念館、岳井抗日銘記碑。通過不斷挖掘旅遊資源,實行商業化運作,走生態休閒旅遊路子,旅遊業成為一大新的經濟成長點。2006年接待遊客達7萬人次,同時有效帶動了
餐飲服務業的發展,2006年三產增加值達1億元。
長街鎮境內
西岙村集福寺建於五代,尚存部分寺宇。寺前有南宋
鄭霖墓地。有南宋時所建石拱橋三座。明末
張煌言(字蒼水)起兵抗清,據守浙東沿海一帶時,曾在境內山頭村附近屯兵,尚留有煌言塘(亦稱王爺塘)地名,後人並立碑紀念。
伍山石窟已開發成3星級旅遊區。
伍山石窟位於東海之濱的
三門灣畔。風與鳥獸將種子帶入洞窟,野生花樹藤蘿援壁凌空,風姿各異。千百年來,大自然與古代工匠共同創造了藝術家難以想像的神奇壯美世界。伍山石窟因其雄奇變化,藤樹原始和海洋風情,不同於其它採石遺景,為國內罕見。在多處石窟內發現
蝌蚪文遺蹟,尚需破譯。
伍山石窟旅遊度假區由伍山石窟主景區、道士岩分區和石蘭山分區組成,其中已經開發的伍山石窟主景區包括
不周神山與聰明山水兩個景區。於2004年5月1日前建成營業的
不周神山景區由長亭懷古、半壁江山、劍門雄風、石泄龍呤、瑤池染翠、重門秀水、石破天驚、瓊台問天、
禺谷追日和滄海桑田十個分區組成。
西岙村在離寧海長街東北6.5公里王家嶺西面山岙間。有一座南宋年間建造的
惠德橋,為寧海縣級文保單位。此外,在村內大宗祠前面和村後集福寺前,還各有一座古橋,三座古橋將一條被西岙溪攔成數截的礫石古道連在了一起。這條古道直達車岙港古碼頭,是舊時當地山民同外界聯繫的通道。正在編寫《寧波古橋》一書的
楊古城先生會同寧海縣文保部門對西岙惠德橋、祠
前橋和寺前橋進行了綜合考察,發現三橋在形制和裝飾上有諸多相似之處,初步斷定三橋均為寧波市極為罕見的原真狀態的南宋
石拱橋。當地文保部門已將這三座古橋聯合申報第五批省級文保單位。
專家認為,遺存在西岙的3座南宋古單孔石拱橋,是西岙村鼎盛時期的文化遺產。三座古橋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科技價值,還有待進一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