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岙村(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長街鎮西岙村)

西岙村(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長街鎮西岙村)

西岙村,屬於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長街鎮,離寧海長街東北方向約6.5公里,村裡有一座南宋年間建造的惠德橋,為浙江省級文保單位。

西岙村,古稱西洲。東晉,有人居息。留存千年古剎--集福禪寺。北宋至道鹹平年間(995-998年),陳氏先祖懷琪公自福建長溪小青峧遷至西洲,繁衍生息,氏族興旺。南宋,村落有“陳鄭周王,蔣穆姚林,金祝阮蔡,葉程顧賴”十六大姓聚居。歷代人才輩出,名榜十二位進士和眾多官吏。譜志有“父子三御史,一門四進士”,“三十六位在京官,三斗三升芝麻官”的記載。南宋右丞相葉夢鼎(原名陳吉甫)生於西岙,六歲出繼母族。發運使鄭霖、國子監祭酒周成童、翰林學士王良寵同仕一朝,為國為民,兢兢業業。有感於“生同乎里,仕同乎朝,皆是肱骨之臣”,度宗皇帝於一二六七年八月十五日特頒旨令這四姓後代同祭一祠,並賜“四大名宗”一匾,留存至今。 族譜記載 “一座晉寺,二穴古墓,三座宋橋,四姓祠堂,五盤碾子,六大古樹,七道聖旨,八處景觀,九龍搶珠。”目前村中尚存東晉古寺一座,宋代古墓一穴、石拱橋三座、碾子五盤,眾多古樹和居民院落遺址。二零一三年西岙村榮列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岙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電話區號:0574
  • 郵政區碼:315000
  • 面積:5平方公里
  • 人口:1140餘人(2014)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寺前橋、祠前橋、惠德橋等
  • 火車站寧海火車站
  • 車牌代碼:浙B
  • 村榮譽:西岙村德惠橋第五批省級文保單位,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
西岙村簡介,西岙古村人文歷史介紹,西岙古村歷史遺存古蹟介紹,西岙古村三座宋橋,西岙村古墓,西岙古村的民俗活動,西岙古村風景,西岙古村旅遊交通攻略,

西岙村簡介

西岙村離寧海長街東北方向約6.5公里,村裡有一座南宋年間建造的惠德橋,為浙江省級文保單位。此外,在村內大宗祠前面和村後集福寺前,還各有一座古橋,三座古橋將一條被西岙溪攔成數截的礫石古道連在了一起。這條古道直達車岙港古碼頭,是舊時當地山民同外界聯繫的唯一通道。
西岙村
前不久,正在編寫《寧波古橋》一書的楊古城先生會同寧海縣文保部門對西岙惠德橋、祠前橋和寺前橋進行了綜合考察,發現三橋在形制和裝飾上有諸多相似之處,初步斷定三橋均為我市極為罕見的原真狀態的南宋石拱橋。目前,當地文保部門已將這三座古橋聯合申報第五批省級文保單位。
1998年9月至去年年底,楊古城等業餘文保員在各級文物部門的支持下,對寧波大市範圍內的232座古橋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現存最早、且未作整體大修的宋代古橋有4座,即寧海惠德橋、鄞州史彌遠墓前橋、慈谿後溪橋和鄞州東吳府前橋。
今年1月下旬,楊古城又來到西岙村調查該村的寺前和祠前二橋。當時,地處村後僻靜山道上的寺前橋仍被厚厚的植被所覆蓋。當村民們七手八腳地將橋體上的枯枝衰草清除乾淨後,一種名為“圭角素雲”的如意雲紋裝飾出現在眾人面前。
據考證,這是一種宋代家具和建築中常用的底角裝飾。“圭角素雲”下面是雕有蓮花、海棠、梅花等四種花卉的龍門石(又稱橫鎖石,用以連固橋體)。線上條優美的5節拱券石之間,填有4塊券臉石,有關資料表明,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所繪的虹橋,也採用了這種拱券石與券臉石交合的構造。弧形的拱券石與橋面下的橫條拱石交錯構築,增強了石拱橋的穩固性。
祠前橋,地處西岙村的“鬧市區”。俯身觀察,可以在橋面上發現同樣的“圭角素雲”紋飾。和寺前橋一樣,祠前橋的橋拱也用橫條拱石錯縫拼接而成。此橋南面原有一座大宗祠(現已後移另建),是一座國內罕見的四姓合祀的宗祠,據《西洲陳氏宗譜》的記載,祠堂是南宋度宗皇帝為褒獎西岙村四位“生同乎里,仕同乎朝”的大臣葉夢鼎、鄭霖、周成童、王良寵而特別下令建造的,時在南宋鹹淳年間。那是西岙村最輝煌的年代。專家推測,西岙村的三座古橋應當是這一年代修造的。
西岙村
惠德橋有許多讓人嘖嘖稱嘆的細節:四條龍門柱的柱端雕有4隻宋代風格的石獅,耳小,眼凸,鼻與上下唇在同一平面上,與宋永裕陵的石獅如出一轍;蓮花狀橋欄柱雖已部分風蝕,但在專家眼中,這些蓮柱與東錢湖南宋史彌遠墓前的蓮柱並無二致;同祠前橋一樣,惠德橋的拱券也有榫接的痕跡;漂亮的“圭角素雲”,在惠德橋上同樣歷歷可數。
西岙村(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長街鎮西岙村)
專家認為,遺存在西岙的3座南宋古單孔石拱橋,是西岙村鼎盛時期的文化遺產。三座古橋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科技價值,還有待進一步挖掘。
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網上公示日前結束,全國有915個村落上榜,寧波市入選4個村落,其中我縣深甽鎮龍宮村、清潭村和長街鎮西岙村榜上有名。
傳統村落保護髮展工作由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於2011年聯合啟動。2012年,三部門公布了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共646個村落。2013年初,三個部門繼續啟動了傳統村落補充調查和推薦上報工作,提出了擬作為第二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915個村落建議名單。日前,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網上公示已經結束。根據相關規定,名單一旦列入名錄,傳統村落必須編制保護髮展規劃,確定保護對象及其保護措施,劃定保護範圍和控制區,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將予以監督指導。

西岙古村人文歷史介紹

西岙古村位於寧海長街鎮東北方向6.5公里處,距離寧波市寧海城區30多公里,在白岩山南麓,古有海港通至三門灣北部海域,西岙村邊群峰環峙,林木蓊鬱。西洲村民以陳姓為主。北宋時期,陳姓先祖自福建遷居於此,如今村中人口336餘戶、1000餘人,陳姓占八成,以山林、海塗養殖為業。
古稱西洲的西岙村山明水秀,人傑地靈,歷代文人輩出,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是寧海乃至浙東最古老的村莊之一。目前村內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正月十八夜“行大龍”,並保存著古祠堂、古道、古橋、古墓、古寺、古牌坊、古石碾等多處文物古蹟。
寧波市寧海縣長街鎮西岙村,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名單。西岙古村,古稱西洲,至今已有1000餘年,是寧海乃至浙東最古老的村莊之一。此處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歷代文人輩出,古蹟名勝眾多。有“兄進士,弟進士,兄弟四進士”的登科盛舉,更有“石橋釣月”、“曲水留香”等八景的華麗點綴。
西岙村在宋代時已頗具名聲,許多名人名士都慕名前往定居,被譽為“盛朝浙右無雙族、大宋江南第一家”。相傳宋代西岙有1000多戶人家,居住有“陳鄭周王、蔣穆姚林、金祝阮蔡、葉程顧賴”十六大姓。西岙人才輩出,歷代出過進士12名。南宋紹興年間,趙廷芬、趙廷蘭、趙廷芝兄弟三人先後中進士,並有“三十六位在京官,三斗三升芝麻官”之說。西岙還是南宋右丞相葉夢鼎的出生地。可見當時古村的輝煌。

西岙古村歷史遺存古蹟介紹

西岙古村,以浙東保留宋代地面文物最完整而著稱。三座南宋石拱橋填補浙東宋代原真性石拱橋的空白,一組南宋墓前石像生、南宋石門鼓都是寧海縣保存最完好的南宋文物。其他如正月十八,30餘米雙龍大龍燈民俗也明確記載始於南宋。古道、古橋、古墓、古樹、古牌坊、古石刻,一處處古蹟,隱藏在深山,默默地佇立了千百年,深厚的歷史積澱全寫在臥溪的橋洞裡、斑駁的磚瓦上、孤寂的牌坊中,連造型奇特的千年圓柏,它身上的枝枝蔓蔓仿佛都記錄著往昔歲月。
西岙村真可謂是“遺蹟遍地”,令人目不暇接。除了宋代三拱橋、宋代和明代墓及墓前石刻外,還保存有國家級古樹18棵,樹齡最長的為1200年古柏。另外,還有始建於晉代、重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的集福寺,保存完好的宋代祠堂前石門鼓、宋井、宋代蓮花柱礎、明清5件石碾等等。有人歸納為:一座晉寺,二穴古墓,三座宋橋,四姓祠堂,五盤碾子,六大古樹,七道聖旨,八處景觀,九龍搶珠。

西岙古村三座宋橋

一個有著江南秀色的古村,大抵是可以用一位古代的仕女來形容的,婉約別致、清麗絕倫。如果說村中蜿蜒的溪水是美女盈盈的秀目,那么橋就是她彎彎的眉。有了勾人的眉目,整個人才會令人眼前一亮。而村子,因為有秀水和石橋,才會顯得有魅力。
而西岙村無疑是絕色中的絕色。因為村子的溪道上架有古橋三座,而且是宋代的。這三座橋是:惠德橋、祠堂橋、寺前橋,2005年3月被公布為浙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三座橋是寧波倖存僅有的宋代原真性石拱橋,而其中形制最完美者,為村口的惠德橋。
西岙村惠德橋
西岙村口的山腳邊有一座單孔石拱橋,橋名惠德,俗稱四獅橋。多少年來,惠德橋一直默默地靜臥在這村溪上,真是“藏在深閨無人識”,就連刻在券石上的橋名,也是最近兩年才被發現的。惠德橋橋型不大,橋孔淨跨只有6.95米,孔淨高也只有3.36米,但它的歷史卻是非常的悠久;建築風格與拱券結構又是非常獨特的。
橋牆南北各伸出一對有著王者之氣的石獅頭,一對張口,一對閉口。據說獅子本是鎮橋吉祥物,“開口”,寓意進村親近鄉里,說好活、做好事;“閉口”,表示出外少管閒事、守法遵俗。
惠德橋立於此,已有700多年,當從它身上緩緩經過時,忍不住想起了一首詩:我願化身為石橋,經受五百年風吹,經受五百年日曬,經受五百年雨打,只願有一天你從上面緩緩走過!
來到惠德橋邊,不禁凝目屏息,這是一幅太過美麗的畫了。哪怕橋面已荒草滋生,藤蘿蔓延,仍掩飾不住它的秀色。橋為石砌緩拱單跨,跨溪6.5米,橋面長11米,寬4.5米。不大不小,不寬不窄,不陡不緩,什麼都是剛剛正好。如果就光是這座橋,也算不得讓人太過驚詫。可當它擁有蜿蜒清澈的溪水和層層疊疊的大樹、枝蔓、野草作為背景,立馬令這幅寫意畫增添了幾分山野之趣。
西岙村祠堂橋
位於西岙村陳氏宗祠前,根據橋的形制判斷,祠堂橋應建於宋代,為框式橫聯砌置的單孔石拱橋。東西走向,橋長10米、寬3米、淨跨徑6米。2005年被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西岙村寺前橋
位於西岙村村北集福寺前,根據寺前橋的形制判斷,該橋應建造於宋代。南北走向,偏東,為框式橫聯砌置的單孔石拱橋。橋長10米、寬3米、淨跨徑6米。2005年被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西岙村古墓

西岙村村北,坐西朝東,原有墓道,入口處有石坊、墓前有刻字及其他石質飾物,另有翁仲武勛、石羊、石馬等石雕,大多已廢棄。

西岙古村的民俗活動

西岙還有正月十八“游大龍”的民俗活動。“游大龍”歷史悠久,代代相傳,遠近聞名,已被列為寧海縣非物質文化傳承項目。據《陳氏宗譜》記載:宋淳佑十三年(1253年),陳氏十一祖從京城返鄉,道經海灣遇海上二龍飛舞、風浪大作,即立香案祝禱,霎時風平浪靜。此後立規,年年正月十八村中舞游雙龍慶賀人壽年豐。2004年,西岙村恢復游大龍民俗,兩條五彩金龍身長32米,頭高3.8米,由40餘名青壯年抬著在村內外巡遊,吸引四面八方成千上萬觀光者。2008年,西岙大游龍曾應邀參加上海民間民俗博覽會表演,榮獲“江南第一大游龍”稱號。
西岙村(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長街鎮西岙村)

西岙古村風景

西岙古村旅遊交通攻略

寧波南站有去寧海長街班車,或到寧波火車站坐火車到寧海火車站。寧海東站有多班去長街的中巴,到長街鎮後,可換乘去西岙的中巴。
浙江省寧海縣長街鎮西岙村
西岙村古樹
西岙村(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長街鎮西岙村)

西岙村古樹
西岙村(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長街鎮西岙村)

西岙村古墓前
的石馬
西岙村(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長街鎮西岙村)

西岙村德惠橋
西岙村(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長街鎮西岙村)

西岙村德惠橋
西岙村(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長街鎮西岙村)

西岙村祠前橋
西岙村(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長街鎮西岙村)

西岙村寺前橋
西岙村(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長街鎮西岙村)

西岙村集福寺
西岙村(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長街鎮西岙村)

西岙村碾子
西岙村(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長街鎮西岙村)

西岙村橋雕
西岙村(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長街鎮西岙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