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山石窟

伍山石窟

伍山石窟位於寧波市寧海縣長街鎮境內,地處東海之濱的三門灣群,東鄰岳井洋與象山縣隔海相望;距寧海縣城約30公里,距寧波市僅100公里,公園總面積3.1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0.46平方公里,是浙東黃金旅遊線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2010年5月,經國土資源部批准,寧海伍山海濱石窟列入第二批國家礦山公園資格名單。2013年5月,經國土資源部驗收同意,寧波伍山海濱石窟國家礦山公園揭牌開園。

2014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伍山海濱石窟
  • 地理位置: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長街鎮
  • 面積:3.17平方公里
  • 著名景點:聰明山水,不周神山
  • 開放時間:08:00~16:30
  • 門票價格:80元(含聰明山水和不周神山)
  • 建議遊玩時長:2-3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景區熱度指數,景區介紹,伍山石窟,海灣洞天,歷史文化,採石歷史,礦業遺蹟,亮點景點介紹,醴泉,半壁台,不老泉,青雲梯,碧池空山,聰明石,狐宅,地方特產,蟶子,泥螺,交通信息,鐵路,公路,輪渡(主要為象山方向的遊客),旅遊線路推薦,現有線路,周邊景點,推薦線路,

景區介紹

伍山石窟

石窟由松岙山、道士岩、不周山聰明山、石蘭山五座山組成。歷經宋、元、明、清多個時代古代工匠的採石作業,一個個氣勢雄偉、形狀奇特的洞窟就此形成了,風與鳥獸又將種子通過豎井口子帶入洞,經過雨露的滋潤,形成了洞窟內野生藤蘿援壁凌空、風姿各異的奇異景觀。伍山海濱石窟因其大面積地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古代採石風貌,加之藤樹原始和海洋風情,不同於其它採石遺景,為國內罕見,為當代人考察古代採石作業的原理和遺蹟提供了珍貴的資料。最近在多處石窟內發現蝌蚪文遺蹟,尚需破譯。
現存有的14個石窟群,800多個洞窟形態各異,有的形如巨鐘頂如覆鍋,四壁如桶;有的形如古代軍旅幕帳,長崖峭壁,洞窟上下相疊,左右相通,洞洞相連,曲折迴環,幽深莫測,這些奇特的構造使得洞窟內氣溫能夠常年保持在22度左右,洞內空氣流通,配以洞內外瀑布的水聲,令人十分涼爽舒適。尤其在陽光充足的時候,光線從特定的角度照射進洞窟,洞窟內明暗交錯,光影斑駁,洞內深潭水汽蒸發,在光影的映照下如夢似幻。這些得天獨厚的優越景觀,也吸引了眾多劇組和導演前來取景拍攝,代表的劇組有《天龍八部》、《大唐魔盜團》等。
後人根據這些洞窟特有的風貌, 加之以山海經等等的中國古典神話故事加以解讀,使雄奇的石窟景觀更加妙趣橫生,此外,園區附近的車岙港畔西岙古村遺址,伍山石窟附近保留的明末清初民族英雄張蒼水的屯兵遺址等等,均在寧海縣誌中清晰可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歷史教育意義。

海灣洞天

伍山石窟景區最誘人之處是石窟園林景觀, 堪稱“海灣洞天”。歷經800餘年的人工採石到廢棄,洞口荒草荊棘叢生,洞中撲朔迷離多變。已經發現的,大約30餘個洞窟群,800多個形態各異的洞窟。有的形如巨鐘,頂如覆鍋,四壁如桶;有的形如古代軍旅幕帳,長崖峭壁,雄偉驚險;有的如巨大方井,自地面或洞中垂直而下;高度(深度)數10米至100餘米,底部直徑10米到30米不等。多數洞體自山頂而下,深入山體。有的洞中開鑿隧道,平洞出山。洞窟的組合形式,有孤洞,有雙洞,有多洞相通的群洞。上下相疊,左右相通,洞洞相連,洞洞生奇,曲折迴環,幽深莫測。穿岩透空如天窗,削壁橫切似長廊,高下層疊成樓閣。有的洞窟積水成潭,深不可測,一泓碧水,晶瑩如玉;有的洞壁滲水織彩,天然壁畫,色彩斑斕,奇妙無比。

歷史文化

採石歷史

始采於隋唐:根據史志記載,宋代已經達到很大商業規模;顧及浙江省石材開採歷史,伍山採石至少應上溯400年至隋初,距今應有1400多年歷史。
鼎盛於宋元:據《寧海縣光緒志》宋代儲國秀的“寧海賦”記載:“一十六窟蟠其胸;礦石錮於蛇蟠之丘,工師鑽堅而臠分;磨礱磉砌,以供百家之常需;此雖方物之所宜,抑亦他邦之鮮伍。”該志《地理志。敘山》又載:“舊采蛇蟠山,嗣後松岙、道士岩亦開宕,邇年開宕處尤多。說明寧海的蛇蟠島、伍山等十六個石窟群相繼開宕,在宋代已經形成大規模的商業開採,為周邊地區所少有,是寧海縣對外貿易第一大宗產品。由於隋唐至元末的700年的和平繁榮發展環境,伍山採石在宋元時期達到鼎盛。
發展於明清:明初至嘉靖年的倭患和禁海,清初至康熙年的海禁遷界,使伍山石窟開採兩度完全停產。但明嘉靖和清康熙二十二年以後明清社會繁榮的石材需要,仍然大力促進了伍山採石的發展。據統計,長街鎮明代嘉靖後圍築的有青珠塘等8個海塘;在清康熙後圍海造田共12000餘畝,圍築海塘12個;由此產生大量採石需要。
衰敗於鴉片戰爭以後:由於水泥建材在中國的推廣和發展,導致對石材需求的不斷萎縮。但“民國初年,伍山的採石工匠尚有1000人以上。1956年,伍山成立石業生產合作社,日產石板180多張,銷上海、舟山、寧波等地。後因鋼筋砼建材發展,石板銷路日衰。”
重生於保護性開發:2004年,寧海縣政府發文控制保護伍山石窟的礦山遺址,全面制止了對於伍山石窟遺址的破壞性開採。同年,長街鎮與寧波伍山石窟旅遊開發公司,開始合作開發伍山石窟旅遊項目。

礦業遺蹟

鑿錚針為每層開採時的最開始一排斷岩,用排銷開斷,間距為20—50厘米一枚,深度10厘米左右,使開採石料與岩體分開,在S2-2(洞窟編號)有遺留。另外在其硐體南西側留有1塊產品,上部留有廢石板。
伍山石窟
裁料指在開採過程中,將石料按所需規格進行取材,劃線後線上上鑿出一條線狀紋路,為後期作準備。在K1-3南側硐外有痕跡保留,石板寬90厘米,長110厘米,厚7-10厘米。
古人在挖硐採石過程中為避免硐穴垮塌,留出部分石條不開採,用以穩定硐窟結構的石橫樑,有效提高了硐窟開挖的跨度和增加了石材的開採量。園區內多處可以見到該遺蹟。石橫樑使跨度和挖深均達數十米的硐體結構保持千年不垮塌,其巧妙的結構和力學原理,已經成為當代建築科學界的重要研究課題。
古代採石運輸方式有硬橋與軟橋,軟橋系利用三根粗大的樹木架於硐壁與岩壁或硐壁之間,在樹木上加小木條或木版用於人行橋道,景區中多處留有用於固定軟橋樹木的三個洞痕跡。
伍山石窟
硬橋系在硐內用廢渣堆積,上鋪規正的非規格石板材料而成的運輸通道。景區留有此類痕跡較多,在S3-2硐體中保存最好。
前人採石中為防止流水對岩壁的影響,在壁上鑿有流水槽,長度隨岩壁受水範圍影響確定,水槽深度一般5厘米左右,用於排水。

亮點景點介紹

醴泉

古人詩云,山中何事,春花釀酒,春水煎茶。此井之水清如春釀,故命名為醴泉,“醴”意為甘甜之水,醴泉在當地極為多見。
伍山石窟
寧海當地的海洋運輸歷史久遠,在宋代便已船桅林立,同朝鮮、日本均有貿易往來。據《宋史·日本傳》記載和日本友人村上博優共同考證,當時園區附近西岙村的村民就多供職於寧海與日本間的船隊。按當地習俗,出海之人歸來所飲的第一口水必出自醴泉,有去除鹹腥,洗去風塵,賀平安歸家之意,所以當地人還親切地稱呼其為“救命泉”。

半壁台

清朝軍隊攻下南京、蘇州、杭州後,清政府認為大局已定,便重申剃髮令,實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高壓政策(韓菼《江陰城守紀》上)。由於這項政策涉及民族文化認同,原因之一是為了削弱漢族的反抗意識,鞏固清朝統治者的至高地位,引起各族人民的強烈反對與抵抗,結果導致清政府的血腥鎮壓。半壁台柱上的對聯“日月雙懸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為抗清英雄張蒼水的詩句,表達了這位英雄守衛半壁河山的決心和氣魄。伍山石窟附近至今還保留著張蒼水的屯兵遺址,均可在《寧海縣誌》內查到。
伍山石窟

不老泉

紅顏不老,手氣常佳。不老泉的水為石窟源頭之水,格外清澈,遊客濯洗,不僅可以青春常駐,還可以攢攢手氣,萬事亨通。
伍山石窟

青雲梯

此梯名為“青雲”,意為平步青雲之意,凡登此梯者必能步步高升,一飛沖天。
伍山石窟

碧池空山

碧池空山是進入聰明山水景區的第一個大景點,它包括回龍門、仙人棋、虬松門、空山池、卵民女、靈猴瀑、雄獅岩和天聰門等8個子景點。其中空山池上面還保留著之前《天龍八部》拍攝所用的道具——水牢,此景也被各影視劇選為拍攝場地,例如《天龍八部》、《大唐魔盜團》等。
伍山石窟

聰明石

此石頭形如人之大腦,故得名“聰明石”,整個聰明山水景區也因此命名,見此石者必能聰明伶俐,才思敏捷。
伍山石窟

狐宅

古有一書生寒窗十年,進京趕考,途中從獵戶手中救下一白尾小狐。書生一考落榜,鬱鬱寡歡,欲跳河輕生之時,一妙齡女子將其救下,並帶到自己的城郊小宅中。此後數年,女子不僅對書生飲食起居悉心照料,也常對各類書籍文章注釋指點一二,書生再考,竟高中狀元,衣錦還鄉。來年走馬上任做官之前,欲往城郊小宅迎娶女子,卻發現人去宅空,牆上只余幾幅女子懷抱白狐之像,書生始知女子來歷,知緣盡,跪地大哭,後花重金修葺此宅,名為“狐宅”。
伍山石窟

地方特產

蟶子

長街蟶子,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寧海縣蟶子的養殖歷史悠久,並以長街的下洋塗出產的蟶子最為有名。早在宋嘉定年間(1027年前後),寧海學者寫《風俗篇》中記載:“近則采螺蚌蟶哈之屬,以自贍給或載往他郡為商賈。”長街蟶子,個體大小均勻,無畸形,貝殼完整,表面清潔,殼色呈淺黃色,殼表有黃綠色殼皮,條紋清晰,殼內壁有光澤;對外界刺激反映敏捷,用手觸摸,雙殼閉合迅速,進排水管及足部收縮快速;肥滿度高[1]。
伍山石窟
2012年08月03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長街蟶子”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泥螺

寧海長街主產的泥螺很著名,長街泥螺肉質脆嫩不含泥筋(腸泥),個體肥大,味鮮美,民間多醃吃,醃製泥螺,以五月抱黃泥螺和八月桂花泥螺為佳。
泥螺也稱吐鐵,屬腹足綱,阿地螺科,是寧海縣沿海區域的一大傳統產品。
伍山石窟
泥螺鮮美醇香,營養價值十分豐富,是菜桌上的上乘菜餚。同時味甘鹹,性寒,且具有補肝賢、益精髓、潤肝、明目、生津之功能。尤其是我縣長街鎮生產的泥螺更具有肉嫩、體大、舌軟(無沙性)的特點,味道特別鮮美,在滬甬和港台地區享有盛譽,被稱為“長街泥螺”。
挑選泥螺,要選體大殼薄、腹足肥厚、無破殼的泥螺。若是醃漬好的泥螺,除了看泥螺本身外還要留意醃漬的鹵液:
質量好的泥螺:貝殼清晰,色澤光亮,呈青褐色;腹足(頭盤或稱舌)呈乳灰色,結實且脆;螺體深入鹵中,鹵液是深黃或淡黃色的,潔淨無泡沫。
變質的泥螺:貝殼顏色暗淡,與機體稍有脫離,並露出殼的白壁(俗稱白點或亮點),腹足柔軟發韌,因受熱而引起發酵,故泥螺常浮於滷麵,鹵液渾濁有泡沫。

交通信息

伍山石窟(不周神山景區)位於寧波市寧海長街鎮境內,地處三門灣畔,東鄰岳井洋與象山縣隔海相望;距寧海縣城約25公里,距寧波市僅100公里,是浙東黃金旅遊線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鐵路

寧海站——伍山石窟:
寧海客運樞紐站上車,坐寧海115/K115/117路/106路/113路在東站換乘寧海208路車,可到長街老車站,在長街車站打車前往景區。直接在汽車東站乘寧海——長街直達車,長街伍山站——伍山石窟中巴車。

公路

瀋海高速
在寧海出口下高速進入寧海互通,左轉進入興海北路,行駛約1.4公里後進入215省道,再行駛約15公里後右轉進入創業路繼續行駛3公里,後左轉進入422縣道,18公里後到達。
甬莞高速:
第一條線路:象山靈南出口下高速行駛約300米後左轉進入510縣道,沿510縣道行駛3.8公里後進入黃山線,再繼續行駛約4公里右轉進入寧松線後,再行駛約1.2公里到達。
第二條線路:長街出口下高速行駛約176米後向右前方轉進入411縣道,沿411縣道行駛約9.4公里後到達。

輪渡(主要為象山方向的遊客)

定塘鎮台寧碼頭擺渡15分鐘到伍山碼頭,伍山碼頭西南2KM處即到達伍山海濱石窟。

旅遊線路推薦

現有線路

伍山石窟——石頭村、伍山石窟——十里紅妝、伍山石窟——文化園

周邊景點

前童古鎮——約50分鐘、鄔家莊園——約50分鐘、許家山石頭村——約30分鐘、野鶴湫——約60分鐘、梁皇山——約50分鐘、森林溫泉——約70分鐘、寧海第一尖(滑雪)——約90分鐘、象山石浦——約30分鐘 (輪渡)

推薦線路

文化一日游(伍山石窟——前童古鎮):早上8點從寧波上高速,9點半左右到伍山石窟,遊玩(2-3小時),午餐可自備或者在景區用餐(景區內有燒烤區,需提前預定),13點開車前往前童古鎮,14點到達前童古鎮,遊玩3小時,17點返程。
休閒一日游(伍山石窟——石頭村——森林溫泉):早上8點從寧波上高速,9點半左右到伍山石窟,遊玩(2-3小時),午餐可自備或者在景區用餐(景區內有燒烤區,需提前預定),13點前往許家山石頭村,14點到達石頭村,遊玩2小時,16點出發前往寧海森林溫泉大酒店,17點到達。
觀影兩日游:
Day1(前童古鎮——伍山石窟):早上8點從寧波上高速,9點半左右到前童古鎮,遊玩(2-3小時),12點開車前往伍山石窟,13點到達伍山石窟,遊玩3小時,17點結束,住宿可選擇附近民宿或者酒店;
Day2(伍山石窟——象山影視城):早上8點出發,9點前可到達象山影視城,遊玩一天,返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