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2024

《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2024》是2024年6月安徽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聯合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江蘇省科技情報研究所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共同發布的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2024
  • 發布時間:2024年6月
發展歷程,主要內容,

發展歷程

2024年6月5日,安徽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聯合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江蘇省科技情報研究所和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共同發布《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2024》。

主要內容

指數報告顯示,近年來,江蘇成為長三角技術轉移的重要“貢獻者”,蘇州、南京作為長三角較為典型的技術樞紐型城市,在長三角主要城市技術轉移熱點圖上,正處於“技術爆炸區”的位置。
指數報告以提升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策源力、支撐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為評價對象,構建了包括資源共享、創新合作、成果共用、產業聯動和環境支撐5項一級指標、20項二級指標的指標體系,研究以2011年為基期,測算評估了2011年—2023年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發展進程。
報告顯示,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從2011年的100分增長至2023年的267.57分,2018年以來,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年均增幅達9.26%,可見長三角協同創新引領示範作用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邁向新階段。
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2024
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2024
2011年—2023年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總指數發展情況
從一級指標發展變化看,近年來,長三角區域資源共享、創新合作、成果共用、產業聯動、環境支撐五個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效。五項一級指標中,成果共用指標增幅最大,從2018年的159.24分提高到2023年的409.89分,年均增速達到20.82%。資源共享指標次之,從2018年的197.51分增長到2023年的299.08分,年均增速達到8.65%。增速第三的是產業聯動指標,從2018年的182.70分增長到2023年的215.41分,年均增速達到3.35%。
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2024
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2024
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一級指標發展情況
指數報告反映出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發展的三大亮點:
第一,長三角創新人才量質雙升,人才高地根基不斷築牢。長三角人才總量持續攀升,2011年到2023年的13年間,r&d(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全時當量從73.84萬人年增長至198.35萬人年,年均增速達8.58%,高於同期全國7.89%的年均增速,占全國r&d人員全時當量的近1/3。長三角人才結構持續最佳化,形成以兩院院士、高被引科學家、領軍人才、研發人員等構成的人才梯隊;每萬人擁有r&d人員升至83.71人年,顯著高於全國45人年的平均水平;上海、蘇州、杭州、南京、合肥為代表的核心城市持續吸引匯聚科技創新人才,人才空間分布的雁陣格局逐步形成,持續支撐長三角協同創新。
其中,江蘇積極謀劃和推進科技及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一號工程”,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聯席會議機制,努力為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盡展才華創造良好環境,2022年江蘇研發人員達82.5萬人年,占長三角的42%,占全國13%。
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2024
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2024
2022年長三角r&d人員全時當量空間分布
第二,長三角成果共用活躍,技術轉移呈現前沿化、多元化趨勢。近三年,長三角區域技術契約成交額增長率位居第一位,達到332.2%;長三角區域合作pct專利申請增長率高達59.5%,位居第三位。長三角專利轉移領域不斷趨向於技術發展最前沿,主要集中在新材料、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和生物等產業,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布局;區域技術轉移呈現多元化趨勢,專利轉移從2011年的以上海輸出至三省為主,至2023年江蘇、浙江成為長三角技術轉移的重要“貢獻者”,g60科創走廊城市成為長三角技術轉移空間網路的重要依託。
從江蘇城市表現看,蘇州、南京是長三角較為典型的技術樞紐型城市,技術轉移十分活躍,近五年專利轉移(含輸出和輸入)總量分別達1.9萬件、1.3萬件,處於技術爆炸區;無錫、常州同樣屬於技術樞紐型城市,專利轉移總量均達0.5萬件以上,處於技術迸發區。
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2024
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2024
2019—2023年長三角主要城市技術轉移熱點圖
(注釋:橫坐標為專利輸出量、縱坐標為專利輸入量,球形面積大小代表了城市內部專利轉移數量規模,紅標為g60科創走廊城市)
第三,長三角科研合作不斷緊密,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長三角科研合作網路密度升至0.74,在近年趨於穩定的趨勢下,提升了0.04,形成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蘇州等大城市為核心圈層,鎮江、徐州、無錫、寧波、溫州等城市不斷趨近核心圈層的長三角科研合作的共同體。
其中,江蘇主要城市合作網路不斷密集、合作強度不斷增加,論文合作數量南京位居第二,無錫、鎮江、徐州、常州進入前十,前十城市中江蘇占據五席,省內城市逐步形成了跨區域的“高密度、強關聯”科研協同態勢。
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2024
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2024
2023年長三角各城市科技論文合作情況
聚焦材料化學等基礎學科和生命科學領域,長三角加速協同開展科學前沿突破,科技創新聯合攻關項目加快實施,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經濟效益增長。近三年,長三角高技術產業利潤、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國家高新區企業工業總產值的增長率分別高達69.7%、58.8%、43.0%,分別位居第二、四、五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