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與中國轉型

《鐵路與中國轉型》是一本2022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 柯麗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鐵路與中國轉型
  • 作者:(德) 柯麗莎
  • 原作品: Railroad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 譯者:金毅 
  •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12月
  • 裝幀:平裝
  • ISBN:9787214277930
  • 叢書:海外中國研究叢書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鐵路是近代中國出現的最為重要的物質現象之一,改變了中國傳統的經濟面貌,也影響了近代中國政治、文化、觀念的發展。但是,鐵路史的研究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鐵路與中國轉型》是海外第一本關於中國近代鐵路史的通史研究。本書共分四個部分、八章,以制度和機構為視角,以人的能動性為中心,以津浦鐵路為主線,利用大量的原始檔案,圍繞鐵路技術、鐵路管理、市場貿易、人口遷移等問題,探究了中國近代鐵路的發展及其對中國近代歷史的影響。
本書透過鐵路系統的視角,考察一百多年來中國的發展和轉型,探討鐵路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整個20世紀中國的發展,中國的發展又是如何反過來塑造作為科層系統和經濟系統的鐵路。
在研究路徑上,本書使用了“機構”這一概念,亦即從鐵路機構的組織運作出發,研究了與之相關的技術、管理、市場、觀念、政治、戰爭等不同面向的問題,從而構建了一種關於中國鐵路史的綜合性敘事。在這種“實踐的”歷史研究過程中,本書也對中國近代史上的國家與社會、中央與地方、斷裂與延續、本土與外來、精英與民眾等議題展開了富有啟發性的討論。

作者簡介

著者:柯麗莎(Elisabeth Köll),牛津大學博士,美國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歷史系威廉・派頓(William Payden)講座教授。研究方向包括19世紀以來中國與東亞地區的商業與經濟歷史;政府、市場與地方社會的關係;工業化、技術轉讓與基礎設施發展的比較研究。正從事的研究項目是“鐵路與現代中國的構建(Railroads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探討技術轉讓、鐵路建設和運營在政治和經濟上對於現代中國民族國家構建的貢獻。著有《從棉紡廠到商業帝國:現代中國區域企業的出現》〔From Cotton Mill to Business Empire: The Emergence of Regional Enterprises in Modern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3)〕等書。
譯者:金毅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助理研究員。城市研究者、鐵路旅行愛好者、鐵道翻譯員。譯作有《鐵道之旅:19世紀空間與時間的工業化》《橫跨歐洲的快車》等。

目錄

導論
鐵路作為機構
對中國鐵路史的研究
各章概要
第一部分競爭性利益與鐵路建設
第一章技術與半殖民合資企業
鐵路知識與知識轉移
津浦線
繪製空間地圖
征地
鋪軌
總結
第二章民國早期的管理轉變
創建國家管理框架
權威與語言
賬目和軌道上的混亂
線路管理
鐵路大院與工作場所
總結
第二部分市場與社會空間中的鐵路
第三章在市場中運送貨物
貨物運輸與農業商品
連線:物流公司
商業規章和徵稅
商業樞紐與全球聯繫
總結
第四章運送旅客,傳播觀念
旅客運輸
鐵路時間與紀律
連線:旅行服務
鐵路旅行紀實與虛構
總結
第三部分國家的製造與破壞
第五章鐵路的專業化與政治化
技術教育與科層生涯
工程職業化
勞工組織和關係
鐵路願景
總結
第六章危機管理
戰爭與戰略破壞
日本占領下的工作場所
鐵路作為經濟生命線
戰時流動:難民與返鄉者
總結
第四部分走上社會主義的軌道
第七章戰後的重組與擴展
管理鞏固和黨的整合
經濟恢復和技術援助
軍事隊伍
能幹的引擎:鐵路作為社會主義隱喻
總結
第八章不斷革命與持續改革
人口流動與“大躍進”
服務“文化大革命”
鐵路局堡壘
鐵路改革和高速鐵路
總結
結論:中國鐵路系統的遺產
附錄A:津浦鐵路組織圖,約1929年
附錄B:中國主要國有鐵路收入(千元每英里各線),1915—1935年
附錄C:中國主要國有鐵路運輸的貨物(元每噸),1915—1935年
附錄D:中國主要國有鐵路分票等和類別的旅客數量,1918—1935年
附錄E:中國主要國有鐵路分票等和類別的旅客平均旅行距離(公里),1918—1935年
附錄F:1937年10月18日—12月31日由漢口經火車運往廣州並繼續運往香港用於出口的貨物(噸)
致謝
索引
譯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