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山摩崖刻經

鐵山摩崖刻經,亦稱“小鐵山摩崖刻經”、“匡結刻經”。位於城區北鐵山之陽一傾斜約45度的巨大花崗岩石坪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鐵山摩崖刻經
  • 分類:藝術品
  • 學科:宗教
  • 文學分類:書法
鐵山摩崖刻經鐵山摩崖刻經
鐵山摩崖刻經鐵山摩崖刻經
鐵山摩崖刻經
刻石南北長66.2米,東西寬16.4米,面積1085.68平方米。刻石正上方有陰線刻巨龍、雲氣、佛光圖案。佛光下鐫字,右側刻佛教《大集經》左側刻《頌文》,經文下部刻《題名》。
大集經》部分,南北長33。55米,東西寬12米。經文共17行,940字。由於年深日久,風化剝蝕,現能辨認795字。經文內容為佛教《大集經·穿菩提品》,排列整齊,行距勻稱,界格清晰,一般每字在40至60厘米間,最大者78厘米,最小者30厘米。字型以隸為主,然篆楷意味亦濃,又夾行草。用筆以圓為主,個別筆畫輔以方筆。被譽為“通隸楷、備方圓,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
《頌文》部分,上篆刻“石頌”2個大字,各近1米見方。今“石”字仍較完整,“頌”字僅有“公”旁可辨,“頁”已殘缺不清。頌文2行,614字,已殘毀177字,存437字。每字徑22厘米左右。有對鐵山摩崖的位置、地理環境的記述:“瑕丘東南大崗山南之陽,前觀邾嶧峨峨,後瞻岱岩巍巍,左顧昌岩,右臨車驛……”;有對鐵山刻經經主西漢丞相匡衡的後代匡結在北周大象元年(579年)請大沙門僧安道壹寫《大集經·穿菩提品》的記述;有對經文周圍刻畫的祥瑞圖象的記述:“六龍上繞,口塋五彩之雲,雙龜下蟠,甲負三階之路”;還有對刻經書法藝術的高度讚揚之語:“青跨羲誕,妙越英繇,如龍蟠霧,似鳳騰霄……”。意指其可與“書聖”王羲之、韋誕、張伯英、鐘繇媲美。以頌文中“尋師寶翰”、“敢輯遺訓”之詞句分析,頌文的作者當系安道壹的弟子。
《題名》部分,在經文下部,原應10行68字,現存6行44字,其餘4行24字於1960年因採石毀掉。《鄒縣續志·金石志》及清代拓片,題名為|任城郡|功曹南平陽縣|功曹大都維那|趙郡李巨敖|寧朔將軍大都督任城|郡守經主孫洽縣令|東嶺僧安道壹署經|齊搜揚好人平越將軍周|任城邵主薄大都維那|閩長嵩|以其中“東嶺僧安道壹署經”一句,當系安道壹為刻經的題名。《山左金石志》、《山東通志》載,《題名》附近還有“安上”、“鄣難”、“佛善”、“實性善男子菩薩”4種刻字,今無存,又因無拓片考證,難以考究其原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