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馗(中國民間傳說中的神)

鐘馗(中國民間傳說中的神)

鐘馗,字正南,中國民間傳說中能打鬼驅除邪祟的神。舊時中國民間常掛鐘馗的像辟邪除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唐·賜福鎮宅聖君”。古書記載他系唐初長安終南人,(據古籍記載及專家學者考證,鐘馗為今陝西西安秦嶺中段終南山下周至縣終南鎮終南村人,現存終南鐘馗故里廟),生鐵面虬鬢,相貌奇異;然而卻是個才華橫溢、滿腹經綸、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人物,平素正氣浩然,剛直不阿,待人正直。

春節時鐘馗是鬥神(道教中最出名的神仙之一)端午時鐘馗是斬五毒天師,鐘馗是中國傳統道教諸神中唯一的萬應之神,要福得福,要財得財,有求必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鐘馗
  • 外文名:ZhongKui
  • 其他名稱:鐘正南,鐘進士,鐘天師,賜福鎮宅聖君
  • 神話體系:中國(唐朝),道教
  • 所屬:漢族
  • 居所:終南山,終南縣
  • 司掌:冥界,生死,判官,鬥神,捉鬼,財神
  • 象徵:避鬼驅邪,正義,鎮宅賜福、大吉大利
  • 兄弟姐妹:鐘梅兒
  • 性別:男
人物生平,鐘馗故里,詞語釋義,基本解釋,詳細解釋,藝術作品,眾多神祇,信仰儀式,歷史記載,相關節日,端午文化,端午習俗,春節文化,相關記載,唐逸史記載,沈括記載,明清記載,鐘馗原型,

人物生平

鐘馗是中國著名的民間神之一,後來被道教納入神仙體系,他的主要職能是捉鬼。
鐘馗
相傳,中國的唐朝(618-907年)時期,皇帝唐玄宗在一次外出巡遊後忽然得了重病,用了許多辦法都沒治好,皇帝非常著急。一天夜裡他夢見一個穿著紅色衣服的小鬼偷走了他的珍寶,皇帝憤怒地斥責小鬼。這時突然出現一個戴著破帽子的大鬼,把小鬼捉住並吃到肚子裡。皇帝問他是誰,大鬼回答說:臣本是終南山進士,名叫鐘馗,由於皇帝嫌棄我的長相醜陋,決定不錄取我,一氣之下我就在宮殿的台階上撞死了,死後我就從事捉鬼的事。
唐玄宗從夢中醒來後病就好了。於是他命令當時最有名的畫家吳道子把夢中鐘馗的形象畫下來。由於這位皇帝本身就是一位狂熱的道教信徒,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此後,鐘馗作為捉鬼之神的地位就逐漸確立。
除了捉鬼之外,有關鐘馗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鐘馗嫁妹”等。在民間,人們用他的形象製作成各種藝術品,放置在住宅里或大門口,希望驅逐邪惡,獲得平安。另外還有無數關於他的文藝作品,包括戲劇、小說等。
明朝皇帝朱見深畫《鐘馗百事如意圖》明朝皇帝朱見深畫《鐘馗百事如意圖》
鐘馗出生並生活於陝西西安周至終南山,鐘馗故里為周至縣終南鎮終南村。在周至民間請鐘馗跳鐘馗,鬧鐘馗,歷史悠久,終南山鐘馗畫家一百餘人,周至樓觀台是道教的發源地,被封為“道教祖庭”(重陽宮藏有畫聖吳道子的《鐘馗神威圖》古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一級文物)。“終南鐘馗信奉民俗”源遠流長、傳播廣泛,已列入陝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並將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鐘馗故里廟距陝西省會西安市僅六十分鐘車程,地處秦嶺終南山下西安市周至縣終南鎮,在108國道旁,距陝西關中環線環山旅遊路(省道107)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鐘馗故里廟位於西安以西六十公里周至終南鎮,108國道自東向西穿過。距道教仙都樓觀台東北五公里,終台路自南向北連線樓觀台與鐘馗故里。距華夏財神趙公明故里廟正北四公里,終殿路自南向北連線財神故里與鐘馗故里。交通條件極其便利。

鐘馗故里

西安市周至縣終南鎮(終南鎮唐朝設定過終南縣)鐘馗故里是“唐·賜福鎮宅聖君——鐘馗”出生和長期生活的地方。
鐘馗
鐘馗,字正南,世界華人心目的“鎮宅賜福聖君”。據道教史、民俗學方面專家學者考證,鐘馗為唐初雍州終南縣人。
豹頭環眼,鐵面虬髯,相貌奇異,少有大志,性情豪爽,為人光明磊落,膽氣過人,以“正氣滿身”聞名鄉里。鐘馗從小仰慕高賢。隋唐年間,終南山下樓觀道迅速崛起,天下高人隱士多聚於樓觀。樓觀距終南故城十里之遙,少年鐘馗頻繁活動於此,期間幸遇異人。異人觀其相貌雖奇,考其人品,知其前途不可限量,遂收鐘馗為徒。異人以其終身所學傾囊相授,遂使鐘馗文武雙修。隨著民俗文化研究進入高潮,有關鐘馗信仰、鐘馗精神遍布祖國大江南北。這就使得從唐朝以來,有關鐘馗來歷,鐘馗身份爭論不休的問題再一次進入到人們的視野。研究鐘馗其人其事、研究鐘馗故里,不但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還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一方面為研究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另一方面為發揚鐘馗精神;更重要的是為開發旅遊資源提供歷史依據。
鐘馗
據《歷代神仙通鑑》記載:鐘馗系陝西終南人,少時即才華出眾。唐武德年間,赴京城應試,卻因相貌醜陋而落選,憤而撞死殿階。帝聞之,賜以紅官袍安葬。到了天寶年間,相傳唐明皇李隆基在臨潼驪山講武后,偶患脾病,久治不愈,一晚夢見一相貌奇偉之大漢,捉住一小鬼,剜出其眼珠後,而把他吃掉。大漢聲稱自己為“殿試不中進士,鐘馗”,皇帝夢醒,即刻病癒。於是,命吳道子將夢中鐘馗捉鬼情景作成一幅畫,懸於宮中以避邪鎮妖。
最早記載鐘馗的是《全唐詩》收錄的唐明皇時的一位宰相張說的詩《謝賜鐘馗及曆日表》。其中有感謝皇上賜給自己鐘馗像的事。
宋代《醉翁談錄》也有記載:除夜,舊傳唐明皇是夕夢鬼物,名曰鐘馗,即覺。命工繪畫之。至今人家圖其形,貼於門壁。爾後,道教尊鐘馗為鬥神,封鐘馗為祛鬼逐惡的判官。關於鐘馗為終南人之說,在各種古書典籍中均有記載。
鐘馗(中國民間傳說中的神)
《唐逸史》有:“臣終南山進士鐘馗也”、宋《事物紀源》有“鐘馗者,終南進士也”。
明萬曆年教坊編演的雜劇劇目《慶豐年五鬼鬧鐘馗雜劇》,楔子裡交代說:鐘馗是終南山人氏。
明·凌元翰《題顏輝鬼獵圖》:“終南進士乃好武,野魅山精皆部伍。搜田也欲從四時,作聲恍如聆一鼓”;
清·鄭板橋《題黃慎鐘馗酌妹圖》:“五日終南進士家,深懷巨盤嘴生涯。笑他未嫁嬋娟妹,已解宜男是好花”;
清·李方振《跳鐘馗》:“錦傘銀鞍簇軟輪,燈花影扉得袍新。終南進士誰尷尬,錯認泥梨啖鬼人”;
齊白石《搖扇鐘馗》:“烏紗破帽大紅袍,舉步安閒扇慢搖。人笑終南鐘進士,鬼符文章價誰高”;民間話本小說煙霞散人的《斬鬼傳》:“話說唐朝終南山有一秀才,姓鐘名馗,字正南”;
雲中道人的《平鬼傳》:“話說大唐德宗年間,有一名進士,姓鐘名馗,字正南,終南人氏”。
以上文獻記載都沒有北宋科學家——沈括所撰的《夢溪筆談·補筆談》里記載的情節豐富和完善。
縱觀以上資料,不管其情節詳略與否,都有一個共同之點,那就是鐘馗在為皇上介紹其身份時說過的一句話:“終南進士”或“終南山進士’’這就為後人推斷鐘馗故里提供了蛛絲馬跡。但不管是“終南進士”或“終南山進士”或“終南人”之說,筆者都有充分理由證明鐘馗為唐時終南古城人即現今終南山人。其理由如下:
首先,論鐘馗為終南山人之說。我們從歷代文獻中知道,鐘馗在為唐明皇除鬼治病時,並沒有出家,未出家之人在為別人介紹自己籍貫時是以行政單位作為標準。只有出家之人,為標榜自己道行之深,把自己的身份與名山、大川聯繫在一起。因為從古到今,在我們中國人的意識形態里,凡是成仙成佛之人,大都是從深山名洞中修煉而來。鐘馗成為人們心目中的驅魔大仙“賜福鎮宅聖君”,人們或為抬高其在仙界地位,稱鐘馗為終南山進士。又因兩個名字只有一字之差,加之普通民眾不太細究,就這樣以訛傳訛,傳了上千年,就見怪而不怪了。
鐘馗(中國民間傳說中的神)
再者,據《讀史方輿紀要》記載,以“終南”名政區始於西魏,在雍州下設終南郡,郡治與盩厔縣治同址。至北周天和二年(公元567年),終南郡改為恆州。再次以“終南”,名政區,是在半個世紀之後的唐初,武德二年(619年)設立終南縣,縣治仍在今終南鎮。但這次僅設立了十五年,至貞觀八年(634年)就撤銷了,地名沿襲為終南城,即終南故城。饗見《新舊唐書》和《太平寰宇記》。從撤銷終南縣到唐玄宗即位已近乎八十多年了。試想,鐘馗在為唐玄宗治病時,稱其為“終南進士”,而這個“終南”也就只能指終南故城而言。如果指終南故城以外前終南縣別的地方,鐘馗只能稱自己為“前終南進士”或“故終南進士”。例如清初許多明朝降官稱自己為“前明進士”或“前明什麼官”,但查遍自唐朝以來任何文獻資料均沒有“前終南進士”一說。至於個別學者說,他們找遍了唐朝所有官方資料都無鐘馗其人其事,在他們所查的那些所謂的官方正史里,只登些所謂的國家大事,鐘馗小民一個。還有那所謂的為“當政者諱”那么一說,沒有那個傻子史官為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鐘馗去冒掉腦袋的風險,
只有民間那些熱心人來為鐘馗鳴不平。君不見,有不少歷史真相都被保留在鄉間野史或名人筆記里。古語說:無風不起浪,凡事都有一定的起因。任何事能流傳上千年,必有它流傳的合理因素。如無一點依據,那么歷朝歷代無數聰明人為什麼都被騙了上千年?
以上從文獻資料方面來闡述這個千古之謎,現今從文物考證方面來說明這個問題。1958年因修建終南中學和大煉鋼鐵,拆除了玉皇廟、雪映宮,這二者為終南“上清太平宮”殘餘部分。查樊光春主編的《長安道教與道觀》載,終南“上清太平宮”輝煌於宋、金、元三朝。由於大批文物遭到破壞,這就為考證終南這個陝西歷史上的宗教文化特區造成一定的難度。

詞語釋義

詞目:鐘馗
拼音:zhōng kuí

基本解釋

[Zhong Kui(Chung K’uei)]道教和中國民間傳說中能打鬼驅除邪祟的神——賜福鎮宅聖君。民間常掛鐘馗的像賜福鎮宅,跳鐘馗舞祈福祛邪。

詳細解釋

1、人物
唐人題吳道子畫锺馗像,略雲;明皇夢二鬼,一大一小。小者竊太真紫香囊及明皇玉笛,繞殿而奔;大者捉其小者,擘而啖之。上問何人,對曰:“臣鐘馗,即武舉不捷之士也。誓與陛下除天下之妖孽。”後世圖其形以除邪驅祟。見宋沈括《夢溪補筆談·雜誌》。一說乃“終葵”之訛,附會為人。見清顧炎武《日知錄·終葵》。
鐘馗(中國民間傳說中的神)
2、菌名
李時珍《本草綱目·服器·锺馗》:“《爾雅》云:‘鐘馗,菌名也。’《考工記》注云:‘終葵,椎名也。’菌以椎形,椎以菌形,故得同稱。俗畫神執一椎擊鬼,故亦名鐘馗。好事者因作鐘馗傳,言是未第進士,能啖鬼。遂成故事,不知其訛矣。”
3、《唐·鐘馗傳略》
夫鐘馗者,姓鐘名馗,古有雍州終南人也,生於終南而居於終南,文武全修,豹頭環眼,鐵面虬鬢,相貌奇異,經綸滿腹,剛正不阿,不懼邪祟,待人正直、肝膽相照、獲貢士首狀元不及,抗辯無果,報國無門,捨生取義,怒撞殿柱亡,皇以狀元職葬之,託夢驅鬼愈唐明皇之疾,封“賜福鎮宅聖君”,詔告天下,遍懸《鐘馗賜福鎮宅圖》護福祛邪魅以佑平安。
故名噪天下也!
鄭經五作鄭經五作
春節時鐘馗是鬥神(道教中最出名的幾個神仙之一),端午時鐘馗是斬五毒天師,鐘馗是中國傳統道教諸神中唯一的萬應之神,要福得福,要財得財,有求必應。
非物質文化遺產
由國家級AA旅遊景區、陝西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西安鐘馗故里保護傳承的“終南山鐘馗信仰民俗”二〇一一年六月被確定為“陝西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終南山鐘馗信仰民俗”國家級非遺項目資料提交完畢,專家學者一致認定其具有世界級非遺項目的價值底蘊。

藝術作品

在中國泱泱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以某種藝術為載體,寄託和表達人民大眾的情思和祈願,乃中國民間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或曰中國民間藝術的主脈絡。傳承了1000多年的靈璧鐘馗文化,就是中國民間藝術長河中的一脈。向有“天下奇石第一”稱譽的安徽省靈璧縣,地處淮北偏東南的淮河流域。歷史上長期受水旱蝗災襲擾。舊《靈璧縣誌》載:居民“歲歲逃亡,十不存五”。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漫長歷史時期,與災荒年眾多民眾長期逃荒流離有關,民間多出藝人,如雜技、曲藝、木偶戲皮影戲等,以為生計。其中,在民間影響力最為廣泛、最具民俗文化價值的當屬鐘馗文化。
楚漢文化、靈璧奇石、鐘馗畫已逐漸形成三元文化產業鏈,並稱靈璧三絕。因在中國獨樹一幟的鐘馗畫,2003年靈璧縣被國務院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鐘馗畫)”稱號。繼之,2006年5月,靈璧鐘馗畫又被列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靈璧縣原縣文化館館長、鐘馗畫資深老畫師孫淮濱先生,被指命為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人。2007年8月在中國“第四屆民間藝術博覽會中國創造·民間文化品牌評選活動”中,也曾授予孫淮濱先生“中國創造·民間文化品牌藝術家”稱號;其選送作品獲得“中國創造·民間文化品牌珍貴藝術品”榮譽。
陳光林鐘馗畫作品融傳統、現代及民間技法精華於一爐,線條凝練,筆無妄下,造型威美,氣象通神,品高韻雅,具有較高的學術、審美和收藏價值,被藏家稱為“東方神畫”、“鎮宅之寶”。

眾多神祇

1、總結:福祿壽禧判子妹文武財酒門花天魁星。
文鐘馗 鐘馗玩鶴圖 作者倪金寶文鐘馗 鐘馗玩鶴圖 作者倪金寶
2、解釋:福——福神、福星
祿——祿神
壽——壽神、壽星
禧——喜神、吉星
判——神判、判子、判兒、火判、錢判、托錢判、正直神、陰陽判
子——送子神、判兒、判子
妹——姐妹保護神
文——文曲星、文魁、文聖
武——武魁、武聖
財——財神、錢判、托錢判
酒——酒神酒聖
門——鬥神
花——石榴花神
天——天師
魁——魁星

信仰儀式

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對“唐·賜福鎮宅聖君”鐘馗的信仰,這種信仰在東南亞地區也很普遍,在中國的陝西周至(鐘馗故里)、江淮、閩南、台灣等地這種信仰更為盛行。人們在春節、端午、開工、開盤、開地、開業、開廟、開台、謝土、喬遷、慶豐、婚壽、祈福以及重要慶典活動時,都會懸掛鐘馗畫像和舉行儺舞跳鐘馗表演,常會有藝師打扮成鐘馗的模樣戴儺面具、著官袍、手持蝙蝠和寶劍跳儺,有迎福納祥、人壽豐年、祈福除邪、鎮宅佑安之意。有時也有操弄鐘馗之懸絲傀儡表演。人們祈盼:鐘馗鐘馗,賜福鎮宅,中榜得魁;鐘馗真神顯,送咱福祿壽禧安!在日本,鐘馗的信仰非常系統,許多村子有鐘馗神社,製作鐘馗稻草人偶,許多瓦房上還會安置鐘馗瓦,跳鐘馗儺舞,掛鐘馗旗幡,家中小孩房中置鐘馗畫像,神樂社也會表演鐘馗,還曾有一款飛機稱鐘馗型。
鐘馗(中國民間傳說中的神)

歷史記載

1、《唐逸史》“臣終南山進士鐘馗也,因武德中應舉不捷,羞歸故里,觸殿階而死。奉旨賜綠袍以葬之,感恩發誓,與我王除天下虛耗妖孽之事。”
鐘馗(中國民間傳說中的神)
2、宋·《事物紀原》“鐘馗者,系終南山進士。”
3、《清嘉錄》盧毓嵩有詩云:‘榴花吐焰菖蒲碧,畫圖一幅生虛白。綠袍烏帽吉莫靴,知是終南山里客。眼如點漆發如虬,唇如猩紅髯如戟。看澈人間索索徒,不食煙霞食鬼伯。何年留影在人間,處處端陽驅歷疫。嗚呼世上罔兩不勝計,靈光一睹難逃匿。仗君百千億萬身,卻鬼直教褫鬼魄。’
4、清代畫家金農有《醉鐘馗》圖,題名曰:“不特御邪撥歷,而其醉容可掬,想見終南進士嬉傲盛世、慶幸太平也。”
5、萬曆年間教坊編演的雜劇劇目中有《慶豐年五鬼鬧鐘馗雜劇》,楔子裡交代說,鐘馗是終南山終南鎮人氏,姓鐘名馗字君實,幼習儒業。苦志攻讀,平生直正,不信邪鬼。
6、《斬鬼傳》煙霞散人著:“話說唐朝中南山有一秀才,姓鐘名馗字正南。”
7、《平鬼傳》雲中道人著:“話說大唐德宗年間,有一名甲進士,姓鐘,名馗,字正南,終南山人氏。”
8、唐開元鐘馗碑:唐開元鐘馗碑終南人鐘馗字正南相異修文武不第觸殿亡玄宗封賜福鎮宅聖君辭曰終南馗君鬼魅懼賜福鎮宅佑天下也五月初五。
9、民間傳聞:鐘馗生於唐高祖武德年間;長於太宗貞觀年間;高宗永徽年間入長安科考,高中探花。蓋因因貌醜,為武后所不喜,遂未受官職。抑鬱歸家苦讀十載,以期高宗遣詔。偏逢武后獨裁,高宗不問政事。遂於調露年間出家為道,雲遊天下:遍訪名山大澤、追尋先賢遺蹟。

相關節日

端午文化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鐘馗文化端午節。從2008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放一天假。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鐘馗降福圖鐘馗降福圖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女兒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五、夏節等。
鐘馗文化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請鐘馗、跳鐘馗、鬧鐘馗、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系百索子、做香角子等活動。端午節是一個十分隆重的節日,尤以請真鐘馗、跳鐘馗、鬧鐘馗、賽龍舟(水鄉)民眾積極參與,萬民同慶,熱鬧非凡。
端午節戶戶有請“唐·賜福鎮宅聖君”鐘馗進家門活動,人們傳說將鐘馗,請進家裡:“賜福鎮宅、唯鐘馗”,“拜請鐘馗、中榜得魁”,“鐘馗神顯,送咱福祿壽禧安。”毛澤東同志也曾於1966年7月8日致江青的信中寫過:“為了打鬼,藉助鐘馗”,賜福鎮宅請真鐘馗。
一年四季,尤其是端午節和春節人們還紛紛到“唐·賜福鎮宅聖君”終南鎮鐘馗故里廟祈福、修身、修心、食宿、度假和遊覽,以求幸福安康

端午習俗

①請鐘馗:端午節前和春節前,人們將鐘馗請進家中,或將鐘馗玉佩繫於胸前,“賜福鎮宅,唯鐘馗”。“拜請鐘馗,中榜得魁”。“鐘馗真神顯,送咱福祿壽禧安”。據考證鐘馗故里為陝西省周至縣終南鎮終南鐘馗故里廟。
鐘馗鐘馗
②跳鐘馗、鬧鐘馗:自晉代以來跳鐘馗、鬧鐘馗,賜福鎮宅就是端午節和春節的重要內容。經西安鐘馗文化藝術研究所專家考證,端午節的請真鐘馗、跳鐘馗、鬧鐘馗,是自古以來非常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動,人們將端午節稱為“鐘馗文化端午節”。在端午節中人們載歌載舞。據說鐘馗可以斬五毒,祛百病,鎮宅佑安。
賽龍舟:在水鄉人們五月五日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有時人們在船頭懸屈原像或鐘馗像。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地。這一天,人們爭先恐後,共聚水岸,助威吶喊,賽手更是不遺餘力、奮勇爭先,英勇奪魁,場面宏大熱鬧。
④吃粽子: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海、湖、河中,以祭祀屈原。同時有將粽子送給已出嫁的女兒同食的習俗。
⑤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據說可以驅邪除瘟。
⑥掛艾葉菖蒲榕枝:在端午節,民間經常以菖蒲、艾葉、榕枝,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剪為虎形,婦人爭相佩戴,或懸於堂中,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據說有驅魔祛鬼之效,也有將真鐘馗玉佩掛於胸前,祛百病,鎮邪佑安。
⑦一年四季,尤其是端午節和春節,人們還紛紛到“唐·賜福鎮宅聖君”鐘馗故里廟祈福、修身、修心、食宿、度假、遊覽,以祈求幸福安康。
另外還有雄黃酒、游百病等習俗。

春節文化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也指正月初一以後的幾天春節俗稱“過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正月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開始。
鐘馗鐘馗
春節習俗源自何時很難考究,不過一般認為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農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開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況正好是春季的開始(少部分時間立春是在農曆臘月下旬),定名為春節;節日具體時間最後的確定相信和這個時間對農業勞作影響最小有關。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月大為30日,月小29日),稱之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團圓吃年飯(農曆一年中最後一頓飯),年飯以後有熬年夜(守年歲)和發壓歲錢的習俗,表示從農曆上年的最後一天守到來年的第一天,因此,對這一節日又稱之為過年。
據傳說,古時有年獸專於年夜侵擾人間,人們為了驅趕年獸,年夜守歲,將“賜福鎮宅聖君”鐘馗真神、神荼、郁磊、秦瓊、敬德神像貼於門上辟邪,放鞭炮、掛紅燈嚇跑年獸。春節我國的廣大地區自唐朝以來就有請真鐘馗進家門的習俗,春節期間鐘馗是守門、護福、鎮宅、驅年獸的神。“賜福鎮宅,唯真鐘馗”,“拜請鐘馗,中榜得魁”,“鐘馗真神顯,送咱福祿壽禧安”(陝西西安周至終南鐘馗故里廟有“鐘馗故里”商標的開光鐘馗稱真鐘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在春節期間大家還舉行鬧鐘馗、跳鐘馗、耍社火、扭秧歌、敲鑼鼓等民俗活動。
經西安鐘馗文化藝術研究所專家考證,自晉代以來請真鐘馗、跳鐘馗、鬧鐘馗,就是春節和端午節的重要民俗傳統文化內容。在春節期間人們載歌載舞,請真鐘馗、跳鐘馗、鬧鐘馗,鞭炮齊鳴、鑼鼓震天、萬人空巷,萬民同慶。
春節里還有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春節期間,全國各地還有其他很多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內容。
一年四季,尤其是端午節和春節,人們還紛紛到“唐·賜福鎮宅聖君”終南鐘馗故里廟祈福、修身、修心、食宿、度假和遊覽,以求幸福安康。

相關記載

鐘馗是中國民間俗神信仰中最為人們熟悉的角色,貼於門戶是鎮鬼尅邪的鬥神,懸在中堂是禳災祛魅的靈符,出現於儺儀中是統鬼斬妖的猛將,由此派生出形形色色的鐘馗戲、鐘馗圖。連《本草綱目》里,也收錄用鐘馗像燒灰以水沖服或配合其他藥面成丸以治療難產、瘧疾等症的“秘方”。據中國《民俗》雜誌報導,時至20世紀90年代,甚至還有人為治病延請巫師舉行所謂“鎮鐘馗”捉鬼驅妖、安宅保太平的儀式(施漢如、楊問春《“鎮鐘馗”儺儀記》)。
鐘馗(中國民間傳說中的神)
對普通百姓來說,“鐘馗打鬼”之類的故事幾乎人人熟知。鐘馗信仰在民間的影響既深且廣。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鐘馗這位神通廣大的神祇其身份來歷,恐怕就不是一般人能夠說得清了。事實上,這個問題自唐代以來就令許多學者爭論不休。隨著民俗文化熱的興起,鐘馗信仰的起源與流變等問題又被提出,眾多學人各抒己見,歧說紛見,迄今尚無定論。

唐逸史記載

目前所知最早記載鐘馗其人其事的是唐盧肇的《唐逸史》:開元年間(713—741),唐玄宗病中夢見一小鬼盜走玉笛以及楊貴妃的繡香囊。玄宗大怒,正要派武士驅鬼,忽見一大鬼奔進殿來。此鬼蓬髮虬髯,面目可怖,頭系角帶,身穿藍袍,皮革裹足,袒露一臂,一伸手便抓住那個小鬼,剜出眼珠後一口吞了下去。玄宗駭極,忙問是誰?大鬼向玄宗施禮,自稱是終南山鐘馗,高祖武德年間,因赴長安應武舉不第,羞歸故里,觸殿前階石而死。幸蒙高祖賜綠袍葬之,遂銘感在心,誓替大唐除盡妖魅。唐玄宗醒後,病也霍然而愈。玄宗令畫家吳道子按其夢中所見畫一幅鐘馗圖。圖成,玄宗在畫上批曰:“靈祗應夢,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實須稱獎;因圖異狀,頒顯有司,歲暮驅除,可宜遍識,以祛邪魅,益靜妖氛。仍告天下,悉令知委。”有司奉旨,將吳道子《鐘馗捉鬼圖》鏤板印刷,廣頒天下,讓世人皆知鐘馗的神威。盧肇唐武宗會昌三年(843)的進士,距開元時代已有一百多年,所敘未必是事實。但是皇帝賜給大臣鐘馗畫像作為新年禮物,的確是盛唐以來的慣例,如開元時的名人張說及其後的劉禹錫等,都有謝賜鐘馗圖和曆日表的作品傳世。另外,人們還在敦煌遺書中發現了唐寫本《除夕鐘馗驅儺文》,是為鐘馗已在大儺儀中扮演主角的實證。凡此,可見鐘馗信仰至晚從盛唐起已成為全社會的風尚。所以,也有人估計鐘馗故事的起源可能早於唐代。
端午節大紅鐘馗端午節大紅鐘馗

沈括記載

在鐘馗俗信興盛未艾的熱流中,北宋沈括首先對唐玄宗夢鐘馗的故事提出質疑:宋仁宗皇祜年間(1049—1054),金陵上元縣曾發現一處古冢,乃南朝宋征西將軍宗愨母鄭夫人墓,由碑文可知,宗愨有妹名叫鐘馗。此外,後魏有李鐘馗,隋將有喬鐘馗、楊鐘馗。因知“鐘馗之名從來亦遠矣,非起自開元之時”(《夢溪補筆談》卷三)。明人郎瑛胡應麟等多從其說,但結論有別。郎瑛認為鐘馗的原型就是北朝人堯暄,其人本名鐘葵,字辟邪,“馗”乃“葵”字訛傳,由於他表字“辟邪”,所以後人才附會出捉鬼的故事。胡應麟提出,鐘馗捉鬼的傳說“蓋自六朝之前固已有之”,所以堯暄曾取名鐘葵而字辟邪,南北朝時名叫鐘馗的人很多,可能都取義於此。
鐘馗(中國民間傳說中的神)

明清記載

楊慎和清顧炎武趙翼等根據《周禮·考工記》“大圭,長三尺,終葵首”、《方言》“齊人謂椎為終葵”等資料,認為所謂鐘馗系由“終葵”演變而來。“終葵”是一種利器——椎,“大圭”是古時天子的儀仗,上端形狀像椎,故云“大圭終葵首”。齊人說話遲緩,把“椎”的發音拖成了兩個音節,乃成“終葵”。古人以椎為作戰的利器,故《後漢書·馬融傳》中有“翬終葵,揚關斧”的描繪。“蓋古人以椎逐鬼,若大儺之為耳”(《日知錄》卷三十二《終葵》)。南北朝時許多人取名鐘葵或鐘馗,是希望像古人用以刺鬼的武器終葵(即利椎)那樣,令所有的鬼魅望而生畏,這種意義到了唐代最終傳變為人格化的“鐘馗”。隨著秦漢文書大量出土,古代盛行以椎擊鬼的事實已被證明。如秦簡《日書·詰篇》雲,人被哀鬼纏上,可“以棘椎、桃秉(柄)以敲其心,則不來”;西漢帛書《五十二病方》也記有用鐵椎擊鬼治病的法術。故有人認為顧炎武對鐘馗起源的解釋是可信的。

鐘馗原型

鐘馗的最早原型,源於商代成湯右相伊尹。成湯死而伊尹攝政,放逐了太甲,自立為天子,據《竹書紀年》記載:伊尹即位於太甲七年,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伊尹化為惡鬼,遂為鐘馗。鐘馗的形象往往是相貌奇醜,能吃鬼,才高八斗,因為曾經擔任過成湯右相。
伊尹,乃奴隸出身。傳說成湯的妃子採桑於空桑,忽見桑林河中飄來一木盆,內有一嬰兒,遂收養之,取名“伊尹”,伊尹長於庖人之所,從小聰明伶俐,才高八斗,成湯很是喜歡,立為右相。伊尹助成湯革命,滅夏桀,勞苦功高,才高八斗,因此,伊尹也是魁星的代表。
伊尹為右相,為開國功臣,才高八斗,逐漸變得自高自大起來,他曾經為丞相,又當上了成湯孫子太甲的師保,他見太甲不遵從成湯擬定的大政方針,流放了太甲,軟禁於桐宮。後來太甲密謀除掉伊尹,潛出桐宮,殺伊尹,商朝大政遂歸於太甲。傳說伊尹被殺,怨氣很大,化為惡鬼,終日不散,是為鐘馗,伊尹在地府不服,整日鳴冤,伊尹自認為身為成湯右相,才高八斗,有功於商,為何被殺淪為惡鬼?天帝不忍,封其為鐘馗,專司食鬼。
鐘馗不僅地府食鬼,由於生前是魁星轉世,他又很有才華,當過丞相,所以讀書人也將鐘馗看做才華之人,但是即使你魁星轉世,才高八斗,尚需天子朱筆批准才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