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五種有毒性的動物)

五毒(五種有毒性的動物)

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蠍子壁虎蟾蜍,這五種有毒動物合稱五毒。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影響,各地過端午節的習俗也不盡相同,古代我國北方一些地方民俗認為每年夏曆五月端午日午時,五毒開始孽生,於是便有了避五毒的習俗。

基本介紹

簡介,民俗,毒性,其它,
五毒生物五毒生物

簡介

古時我國北方一些地方民間傳說中的“五毒”是五種動物,它們應該分別是蜈蚣毒蛇蠍子壁虎蟾蜍。穀雨以後氣溫升高,病蟲害進入高繁衍期,為了減輕蟲害對作物及人的傷害,農家一邊進田滅蟲,一邊張貼穀雨貼,進行驅凶納吉的祈禱。這一習俗在山東、山西、陝西一帶十分流行。老天津衛曾經有一項端午民俗,即食五毒餅,五毒餅是用模子刻好後蒸烤出來的,模子形狀不一,裡面刻有五種“毒物”的圖案。
五毒
有的地方的人們用彩色紙把五毒剪成圖像(即剪紙),或貼在門、窗、牆、炕上,或系在兒童的手臂上,以避諸毒。認為五月是五毒(蜈蚣毒蛇蠍子壁虎蟾蜍)出沒之時,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 每到端午節,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又在衣飾上繡制五毒,在餅上綴五毒圖案,均含驅除之意。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由於古時人們自然知識匱乏,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這才形成此習慣。

民俗

端午也以桃印為門飾。桃是民俗中驅鬼之物,源於神荼、鬱壘之神話,以桃刻印,亦為祛攘之意。《續漢書·禮儀志》:“朱索、五色桃印為門戶飾,以止惡氣。”後世的昧符、吉祥葫蘆即源於此。夢粱錄卷三:“士官等家以生朱於午時書‘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滅’之句”,這是宋代之俗。
五毒
《燕京歲時記》又記:“端陽日用彩紙剪成各樣葫蘆,倒粘於門闌上,以泄毒氣。”這是清代之俗。有的還在紙葫蘆上垂絲穗、飄帶等,更為好看,或在葫蘆中剪出五毒形狀,掛貼於門,亦表示將五毒之氣泄盡之意,意為“倒災葫蘆”。
五毒耳枕,青蛙來保佑老人孩童安康,並把它作為禮品贈送親友,特別是老人和孩子以表示吉祥、和善、友愛。辟邪,保平安。

毒性

由於有分很多類,所以大致比較。(不要在意細節)【以此往下越來越弱】
五毒
五毒
蜈蚣(毒作用和蠍子差不多,但量不足蠍子,只有腫痛)
毒蛇(蛇類不同而毒性不同但被毒蛇咬傷死亡例子較多)
蠍子(和蛇一樣,除了個別,毒性都較小,因為除了飼養一般很少見到,毒作用大多數是抽搐引起中風)
壁虎(屬於蜥蜴目生物,分為有毒和無毒兩大類,但是古人認為他逃到耳朵里,尾巴脫落會致聾,但實際上不會)
蟾蜍(它分泌的蟾酥才是致盲和致命,毒性大於普通的蛇,但蟾蜍不像蛇有攻擊性,所以案例較少)
————————————————————————————————————
蜘蛛(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蜘蛛體積都不大,毒性較小,叢林中常見的也不具威脅,只有南方熱帶有一些體積較大的,但毒也不大,毒性大的狼蛛,黑寡婦等毒蜘蛛都在南美地區)

其它

蜘蛛不是“五毒”之一,說蜘蛛是五毒之一是因為金庸武俠小說中關於“五毒教”的設定用有毒的蜘蛛代替了壁虎。因為壁虎之中,雖然很多品種有劇毒,但也有很多生活中常見的品種無毒或者毒害不大。
所以一些後來的小說、或者遊戲作品,在設定時常常有意或者無意將壁虎改成蜘蛛。
但以嚴謹的態度來說,蜘蛛不可能替代壁虎成為五毒。
因為五毒有個基本標準,就是為中國民間所用的可入藥的劇毒生物。
蜘蛛不論在古代還是今日,一般都不可入藥。因此將其列入五毒是十分不嚴謹不科學的做法。
也有一種說法為蜈蚣、蛇、蠍、蜂、蜮。
《全國中草藥彙編》:蜘蛛
藥材名稱蜘蛛
拼音Zhī Zhū
別名圓蛛、大腹圓網蛛、檐蛛、癩癩蛛、到麻[蒙名]
來源節肢動物門蛛形綱圓蛛科大腹圓網蛛Aranea ventricosa (L. Koch);A. angulata,以全蟲入藥。夏、秋二季,捕捉後活用或用酒噴死或用開水燙死,曬乾後備用。
生境分部全國各地。
性味甘、微苦,微寒。
功能主治消炎,解毒,療瘡消瘰。主治瘰癧,疔瘡,蜂蠍蟄傷。
治鼻瘜肉:蜘蛛、紅糖各適量,共搗爛,塗鼻瘜肉上。
慢性睪丸炎,疝氣:蜘蛛(新瓦焙黃)研粉,肉桂各1錢,每次0.5~1克,開水送服,日服2~3次。
小兒疳積:活蜘蛛1個,雞蛋1個頂端打一小洞塞入蜘蛛,棉紙封固,再用黃泥包圍,放入炭火中燒熟去泥,先服蜘蛛,後服雞蛋,每3天服一個。
淋巴結核:活蜘蛛、活蜈蚣各數隻,菜油浸泡20餘天,外擦患處。
癬:活蜘蛛壓破,塗患處。
狐臭:活蜘蛛數隻,黃泥包,燒存性去泥研粉,加入密陀僧或輕粉適量,撲擦腋部,每日2~3次。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大辭典》:蜘蛛
藥材名稱蜘蛛
拼音Zhī Zhū
別名次蟗、蛛蝥(《爾雅》),蠾蝓、蝳蜍(《方言》),網工(《廣雅》),綴蝥(《爾雅》郭璞注),社公(《方言》郭璞解),蚰蟱(《別錄》),網蟲、扁蛛(《現代實用中藥》),圓蛛、癩癩蛛、蛛蛛、到麻(《吉林中草藥》)。
出處《本草經集注》
來源為圓網蛛科動物大腹圓網蛛等的全蟲。夏、秋間捕捉,入沸水燙死,取出,曬乾或烘乾。
原形態體圓形或橢圓形,頭胸部被有背甲1枚,無分節狀態。口小,適於吮吸;單眼4對,位於頭胸部背面的前端參差排列。下有附肢6對;第1對為鉗角,似大顎,呈單螯狀,內通毒腺;第2對為腳須,似觸角,在雄性則末端膨大成交配器;其它4對均為步足,各由7節組成,其跗節末端有鉤爪2枚,中間叢生細毛,有吸附作用。腹部圓大而軟,與頭胸部相連處,縊縮成細腰;前腹面中央有生殖孔,並有生殖板覆蓋;其兩側有肺囊的氣孔1對;後腹面有時有氣管的氣孔1對或台而為一;腹面後端有肛門;其前方有疣狀的小突起3對,即紡錘突,尖端有孔,內通紡績腺,能分泌一種粘液,凝結成絲而結網。
大多營單獨生活,夜間則活躍,通常結網於樹間、檐下、屋角等處,兜捕其他小蟲為食,也吃其他蜘蛛。
本動物的蛻殼(蜘蛛蛻殼)、網絲(蜘蛛網)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境分部大部地區均有分布。
炮製①《雷公炮炙論》:"凡用(蜘蛛)去頭足了,研如膏,投入藥中用。"
②《長沙藥解》:"炒枯存性研細用。"
性味苦,寒,有毒。
①《別錄》:"微寒。"
②《日華子本草》:"冷,無毒。"
③《品匯精要》:"性微寒,有毒。"
歸經《長沙藥解》:"入足厥陰肝經。"
功能主治祛風,消腫,解毒。治狐疝偏墜,中風口歪,小兒慢驚、口噤,疳積;疔腫,瘰癧,瘡瘍,蜈蚣、蜂、蠍螫傷。
①《別錄》:"主大人小兒癀。""療小兒大腹丁奚三年不能行者。"
②陶弘景:"蜂及蜈蚣螫人,取置肉上,則能吸毒。又以斷瘧及乾嘔、霍亂。"
③《唐本草》:"主蛇毒,溫瘧,霍亂,止嘔逆。"
④《日華子本草》:"斑蜘蛛治瘧疾,疔腫。"
⑤《本草圖經》:"蛇齧者塗其汁,小兒腹疳者,燒熟啖之。"
⑥《綱目》:"主口歪,脫肛,疔腫,胡臭,齒匿。"
⑦《長沙藥解》:"破瘀消腫。"
⑧《本草求原》:"治紅雲血癬。"
⑨《吉林中草藥》:"治瘰癧,疔瘡,蜂、蠍螫傷。"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外用:焙乾研末撒、搗汁塗或調敷。
注意《日華子本草》:"畏蔓青、雄黃。"
複方①治陰狐疝氣,偏有大小,時時上下:蜘蛛十四枚(熬焦),桂枝半兩。共為散。取八分之一匕,飲和服,日再服。蜜丸亦可。(《金匱要略》蜘蛛散)
②治中風口歪僻:蜘蛛摩其偏急頰車上,候視正即止。亦可向火摩之。(《千金方》)
③治小兒慢脾風,初起寒熱如瘧,面黃肌瘦,啼聲如貓吼:蜘蛛去頭足,專用肚,火焙研末,每二分,配硃砂一分,共三分,為周歲內一次量,一歲以上者加倍,以白芥子煎湯送服。(《泉州本草》)
④初生兒口噤不開,不收乳:乾蜘蛛一個(去足,口),新竹瀝浸一宿,炙焦為末,乾蠍梢七個(為末),膩粉一錢,同研勻,每服一字,乳汁調,時時滴兒口中。(《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立聖散)
⑤治疔毒:蜘蛛(去頭),和烏糖搗爛貼患處。和酸飯粒及食鹽搗貼亦可。(《泉州本草》)
⑥治瘰癧,無問有頭無頭:大蜘蛛五枚。曬乾,細研,以酥調如血脂,每日兩度貼之。(《聖惠方》)
⑦治頦下結核:大蜘蛛不拘多少。好酒浸過,同研爛,澄去滓,臨臥時服之。(《醫林集要》)
⑧治鼠瘺腫核痛,已有瘡口出膿水者:蜘蛛二七枚。燒,敷之良。(《千金方》)
⑨治背瘡:蜘蛛杵爛,醋和,先挑瘡四畔令出血,根稍露,用藥敷,乾即易。(《千金方》)
⑩治走馬牙疳,出血作臭:蜘蛛一枚,銅綠半錢,麝香少許。杵勻擦之。(《仁齋宜指方》)
⑾治聤耳出膿:蜘蛛一個,胭脂胚子半錢,麝香一字。為末。用鵝翎吹之。(《綱目》)
⑿治便毒初起:大黑蜘蛛一枚。研爛,熱酒一碗,攪服,不退再服。(《壽域神方》)
⒀治吹奶疼痛:蜘蛛一枚。面裹燒存性,為末。酒服。(《綱目》)
⒁治惡瘡:蜘蛛曬乾,研末,入輕粉,麻油調塗。(《仁齋直指方》)
⒂治鼻息肉:蜘蛛、紅糖適量。共搗爛,塗鼻息肉上。(《吉林中草藥》)
⒃治蠍蟹人:蜘蛛研汁,敷之。(《廣利方》)
⒄治卒脫肛:燒蜘蛛為灰末,敷肛。(《普濟方》)
摘錄《中藥大辭典》
《全國中草藥彙編》:壁虎
【出處】《綱目》
【拼音名】Bì Hǔ
【別名】守宮、蝘蜒(《爾雅》),蠦纏(《方言》),蝎虎,壁宮(《唐本草》),辟宮子(《聖惠方》),地塘蟲(《摘元方》),天龍(《飲片新參》),爬壁虎(《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壁虎科動物無蹼壁虎或其他幾種壁虎的全體。
其他尚有多疣壁虎,分布我國中部:無疣壁虎,分布我國東南一帶;蹼趾壁虎,分布於兩廣。皆可入藥。
夏、秋捕捉,可於夜間用燈光誘捕。捕得後用竹片貫穿頭腹,將尾用繩固定於竹片上,然後用微火烤乾。採集加工時,應注意勿使尾部脫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