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特徵,生態行為,進食及繁殖習慣,毒性,物種,分類,
簡介
鋸鱗蝰雖然體型較其它毒蛇細小,但它們是一種性急而且容易發動咬擊的蛇類,加上能分泌強烈的出血毒素,因此被視為是一種危險的蛇類。另外,鋸鱗蝰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當它們遇上危機的時候,會磨擦身上的粗糙鱗片,發出唧唧聲音以向敵人示警。其學名“Echis”來源於希臘語,意指“蝰蛇(viper)”。目前共有8個種已被確認。
特徵
鋸鱗蝰的鋸齒狀鱗片示意圖
與一般蝰蛇相比,鋸鱗蝰的體型較細小,身長最多僅有90厘米左右(指埃及鋸鱗蝰,Echis pyramidum)。頭部短小寬闊,呈梨狀,與頸部有明顯分野。鼻端短圓,雙眼相對較大,而且較集中於正面前方。額冠鋪滿細碎的不規則鱗片,鱗片或平滑或尖銳。
鋸鱗蝰身體較修長,呈管狀。背鱗為龍骨結構,尖銳突出。特別的是,鋸鱗蝰身體兩側近腹部區域的鱗片,明顯地向外翹起約45度,翹起的鱗片沿著固定中軸,從身體前方向後方呈脊狀發展,以橫切角度看其鱗段狀態就像鋸齒一般。另外,鋸鱗蝰尾巴較短,其尾下鱗為單片結構。
生態行為
所有鋸鱗蝰在遇到危機時,都有一種統一的特殊行為:它們會將身體盤繞成許多呈“C”狀的復疊小圈,然後將身體的節段互相磨擦,鱗片的磨擊便會引發出像水在壺中被加熱時所產生的唧唧聲。這種行為在英語中被稱為“Stridulation”。當鋸鱗蝰處於戒備狀態時,若受到進一步的騷擾,其磨擦速度會加快,唧唧聲亦會更加響亮。據研究推測,鋸鱗蝰選擇這種警示方式,是為了避免採用一般蝰蛇或眼鏡蛇“以口舌發出嘶嘶聲”的方法,以減少身體水份的耗費。但亦有學者認為鋸鱗蝰在運用身體磨擦法時,口中亦同時在發出響亮的嘶嘶聲。
鋸鱗蝰性情激越,處於警戒狀態時會發動咬擊;如果它們真的在身體疊成數層小圈的時候進行噬擊,它們很可能會因而失去平衡並令頭部要害跌向敵人的方向,對於蛇類而言這種舉動是相當罕見的表現。
進食及繁殖習慣
鋸鱗蝰屬下的部份蛇類,以胃納不大而為人所知;可是另一部份的鋸鱗蝰則以捕食對象範圍甚廣而聞名。這些鋸鱗蝰有機會捕食蝗蟲、甲蟲、蚯蚓、蜘蛛、蠍子、蜈蚣、蛞蝓、青蛙、蟾蜍、各種爬蟲類動物(包括其它品種的蛇類)、小型哺乳動物與及鳥類等生物。
毒性
由鋸鱗蝰咬擊所導致的死亡事件,大概較其它蛇類為多。在熱帶的鄉郊地區,鋸鱗蝰的毒素更具有一定的醫學意義。鋸鱗蝰體型雖小,但相當具侵略性,它們容易進行咬擊,並分泌出強烈的出血毒素。其毒素對人體所產生的各種症狀,與鋸鱗蝰本身的身體長度似乎沒有明顯的直接關聯。由於鋸鱗蝰主要於夜間出沒,因此大部份受害者都是於晚間被咬傷的。鋸鱗蝰毒素能令受害者身體的凝血機能活化,產生凝血異常,甚至引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為時更可長達數天以至數周之久。這可能會令受害者身體任何部位均有機會出血或滲血,嚴重者更有機會在被咬後數天內引致頭顱內出血。
鋸鱗蝰的毒性會因應物種、地區分布、物種性別、季候甚至個別蛇類的分別而有所變化,當然更要考慮到毒素是以什麼方式注入生物體內(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或靜脈注射)。正因如此,鋸鱗蝰毒素的LD50亦沒有清晰的標準數據。在以老鼠為對象的鋸鱗蝰毒素半數致死量測試中,靜脈注射LD50值範圍約由2.3 mg/kg(美國水軍於1991年的報告)至24.1 mg/kg(學者基斯頓森於1988年的報告)至0.44-0.48 mg/kg(學者湯遜古蘭斯利於1988年的報告)。對人類而言,約莫3至5毫克的鋸鱗蝰毒量已足以致命(學者明頓於1967年的報告)。學者拉丁費(Latifi, 1991)更指出雌性鋸鱗蝰毒素的毒性,比雄性鋸鱗蝰高出兩倍以上。
鋸鱗蝰的毒素分泌量也是變化不定的。曾有研究結果列出一些體長約為41至56厘米的鋸鱗蝰能分泌出20至35毫克(平均16毫克)的毒素;分布在伊朗的鋸鱗蝰則能分泌6至48毫克;而其它地區的鋸鱗蝰則分泌13至35毫克的毒素。鋸鱗蝰產毒量亦因應季節性及蛇類性別而有所變化,夏天時鋸鱗蝰的產毒量最多,而且雄性鋸鱗蝰的產毒量亦多於雌性鋸鱗蝰。
物種
種名 | 學名及命名者 | 亞種數 | 地理分布 |
---|---|---|---|
Echis carinatus,(Schneider, 1801) | 4 | ||
Echis coloratus,(Günther, 1878) | 0 | ||
E. hughesi | Echis hughesi,(Cherlin, 1990) | 0 | 索馬里。 |
E. jogeri | Echis jogeri,(Cherlin, 1990) | 0 | 馬里西部及中部。 |
羅氏鋸鱗蝰 | Echis leucogaster,(Roman, 1972) | 0 | |
E. megalocephalus | Echis megalocephalus,(Cherlin, 1990) | 0 | |
非洲鋸鱗蝰 | Echis ocellatus,(Stemmler, 1970) | 0 | |
埃及鋸鱗蝰 | Echis pyramidum,(Geoffroy Saint-Hilaire, 1827) | 2 |
分類
部份文獻顯示鋸鱗蝰屬還有數個尚待確認的物種,包括:
- E. khosatzkii(Cherlin, 1990):於阿曼及葉門發現的新品種,是埃及鋸鱗蝰(E. pyramidum)的同義異名。
- E. multisquamatus(Cherlin, 1981):被視為鋸鱗蝰的亞種(E. carinatus multisquam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