銼草

銼草

釋名:千峰草、木賊草、銼草、節骨草、無心草、節節草、擦草、擦桌草、筆管草,多年生直立草本,高0.5至2米。莖中空有節,節間長2至6厘米,表面有縱棱、粗糙、葉退化而抱莖,孢子囊穗長圓形,黃色,輪生莖頂,呈密穗狀。 喜生於河灘,溪邊等潮濕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銼草
  • 釋名:千峰草
  • :0.5至2米
  • 化學成分:揮髮油、黃酮及犬問荊鹼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化學成分,

形態特徵

筆筒草木賊、千峰草,是木賊科植物木賊的全草。該品古人用於木器加工。《綱目》云:“此草有節,而糙澀,治木骨者,用之磋擦則光淨,猶雲木之賊也。”故云木賊草,亦稱銼草、擦草。節節草、節骨草、無心草、筆頭草、筆管草等,均以形態得名。性狀呈長管狀,不分枝,長40~60cm,直徑0.2~0.7cm。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有18~30條縱棱,棱上有多數細小光亮的疣狀突起;節明顯,節間長2.5~9cm,節上著生筒狀鱗葉,葉鞘基部和鞘齒黑棕色,中部淡棕黃色。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周邊有多數圓形的小空腔。氣微,味甘淡、微澀,嚼之有沙粒感。夏、秋二季采割,除去雜質,曬乾或陰乾。
根莖短,黑色,匍匐,節上長出密集成輪生的黑褐色根。莖叢生,堅硬,直立不分枝,圓筒形,直徑4~8毫米,有關節狀節,節間中空,莖表面有20~30條縱肋棱,每棱有兩列小疣狀突起。葉退化成鱗片狀,基部合生成筒狀的鞘,鞘長6~10毫米,基部有1暗褐色的圈,上部淡灰色,先端有多數棕褐色細齒狀裂片,裂片披針狀錐形,先端長,銳尖,背部中央有1淺溝,裂片早落,僅在莖先端及幼莖上者不脫落。孢子囊穗生於莖頂,長圓形,長1~1.5厘米,先端具暗褐色的小尖頭,由許多輪狀排列的六角形盾狀孢子葉構成,沿孢子葉的邊緣生敖個胞子囊,孢子囊大形。孢子多數,同型,圓球形,有2條絲狀彈絲,十字形著生,卷繞在孢子小,遇水即彈開,以便繁殖。

分布範圍

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安徽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新疆、青海等地。興安南部、嶺西、科爾沁遼河平原燕山北部、陰山。中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北半球溫帶其他地區也有。產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哲里木盟(大青溝)、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寧城縣)、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烏蘭察布盟(蠻漢山)。產量較多。

主要價值

1.化學成分:該品含揮髮油黃酮及犬問荊鹼、二甲碸、果糖等成分。
2.藥理作用:浮萍醇提物有較明顯的擴張血管、降壓作用,並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使心率減慢。此外,還有抑制中樞神經、抗炎、收斂及利尿等作用。
3.臨床研究:據報導,用香附與木賊配伍治療扁平疣及扁平丘疹18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方法為:香附、木賊各30g,加水600ml,浸泡30min,煎煮。待藥液稍涼後趁熱拍洗患處20min,洗後自行晾乾。每劑藥液可連用5天,為一個療程,次日再用時須將藥液煮開。治療期間面部停用一切化妝品,早晨用清水洗臉,冬季可用溫水,禁止使用香皂及其它洗臉用品(中國民間療法,2001,⑶:39)。
藥品簡述
【藥名】:筆筒草。
木賊草木賊草
【拼音名】:BíTǒnɡCǎo
【英文名】:HerbofRamoseScouringRush
【拉丁植物名】:Hippochaeteramosissima.(Desf.)Boerner[EquisetumramosissimumDesf.]
【別名】:千峰草、節骨草、通氣草、眉毛草、土木賊節節菜節節草接骨草、銼刀草、木賊草、土麻黃、筆頭草、野麻黃、銼草、蝦蟆竹、鎖眉草、草麻黃、節骨草、鑊蓋草、接管草、擦草、磨石草、筆管草、四角田槐、野木賊、駁節草、空心草、無心草、接骨筒、麻蒿。
【氣味】:(莖)甘、微苦、無毒。李時珍說:“木賊氣溫,味微甘苦,中空而輕,陽中之陰,升也,浮也。也麻黃同形同性,故亦能發汗解肌,升散火郁風
【主治】:1、目昏多淚。用木賊(去節)、蒼朮(淘米水泡過)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茶調下。或加蜜做成丸子吞服亦可。
2、急喉痹塞。用木賊在牛糞火上燒存性,每服一錢,冷水送下,血出即安。
3、血痢不止。用木賊五錢,水煎,溫服。一天服一次。
4、瀉血不止。方同上,一天服二次。
5、腸痔下血。用木賊、枳殼各二兩,乾薑一兩,大黃二錢半,一起在鍋內炒黑存性,研細。每服二錢,粟米湯送下。甚效。
6、大腸脫肛。用木賊(燒存性)研為末,敷肛部,並把它托入體內。藥中加龍骨亦可。
7、婦女血崩。用木賊、香附子各一兩,朴硝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血色黑者用酒一碗煎,血色赤者用水一碗煎,連渣服下。一天服二次。臍下痛者,加乳香、沒藥、當歸各一錢同煎。忌食生冷硬物及豬、魚、面等。此方名“雷氏木賊散”。
8、月經不淨。用木賊(炒)三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溫服,每天服一次。
9、胎動不安。用木賊(去節)、川芎,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碗,加金銀一錢煎服。
10、小腸疝氣。用木賊銼細,微炒為末。沸湯送服二錢,有效。以熱酒送下亦可。
【歸經】:心經肝經胃經膀胱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30克,鮮品30-60克。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木賊草木賊草
【來源】:該品為木賊科植物木賊的乾燥地上部分。
【炮製】:除去枯莖及殘根,噴淋清水,稍潤,切段,乾燥。
【採收和儲藏】:夏、秋採挖,洗淨,鮮用或晾通風處陰乾。
生態環境】:生於路旁、山坡草叢、溪邊、池沼邊等地。
木賊草
《木草經疏》
【來源】該品為木賊科植物木賊Equisetum hiemale L的乾燥地上部分。主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內蒙古、新疆、青海、陝西、甘肅、安徽、湖北、四川、貴州、山西等省區。夏、秋二季采割,除去雜質,曬乾或陰乾。切段,生用。
【異名】木賊(《嘉祐本草》),銼草(《盛京通志》),節節草(《植物名實圖考》),節骨草(《東北藥植志》),擦草、無心草(《山西中藥志》)。
【藥材性狀】乾燥全草,呈長管狀,中空有節,不分枝。長30~60厘米,直徑約5毫米,每節長3~6厘米。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有多數縱枝,順直排列,其上密生細刺,觸之有粗糙感。節處有筒狀深棕色的鱗葉。易自節處拔脫。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內有灰白色或淺綠色的薄瓤。氣無,味甘,微苫澀。以莖粗長、色綠、質厚、不脫節者為佳。
【採集】夏、秋採收,割取地上部分,按粗細紮成小捆,陰乾或曬乾。
木賊草木賊草
【炮製】洗淨,稍潤,剪去根部,切段,晾乾。
【性味】甘苦,平。
①《嘉祜本草》:"味甘微苦,無毒。"
②《綱目》:"溫。"
③《本草正》:"味微苦微甘。"
【歸經】入肺、肝、膽經。
①《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經。"
②《本草經疏》:"入足厥陰、少陽二經血分。"③《本草匯言》:"入手、足三陽經。"
【功用主治】疏風散熱,解肌,退翳。治目生雲翳,迎風流淚,腸風下血,血痢,脫肝,瘧疾,喉痛,癰腫。
①《嘉祜本草》:"主目疾,退翳膜。又消積塊,益肝膽,明目,療腸風,止痢及婦人月水不斷。"
②《綱目》:"解肌,止淚,止血,去風濕,疝痛,大腸脫肛。"
③《本草正》:"發汗,解肌。治傷寒,瘧疾。去風濕,散火邪。"
④《玉楸藥解》:"平瘡瘍腫硬,吐風狂痰涎。治癰疽瘰癧,疔毒,癤腫,汗斑,粉渣,崩中赤白諸證。"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5~15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
【宜忌】氣血虛者慎服。
①《本草經疏》:"目疾由於怒氣及暑熱傷血、暴赤腫痛者,非其所任。"
②《本草匯言》:"多服損肝,不宜久服。"
③《本經逢原》:"多用令人目腫,若久翳及血虛者非所宜。"

化學成分

化學成份:全草含菸鹼(nicotine),
犬問荊鹼(palustrine),山柰酚-3-槐糖甙-7-葡萄糖甙(kaempferol-3-sophoroside-7-glucoside),山柰酚-3-槐糖甙(kaempferol-3-sophoroside),谷甾醇,豆甾醇。地上部分含揮髮油,其中有機酸琥珀酸(succinicacid),延胡索酸(fumaricacid),戊二酸甲酸(glutaricacidmethylester),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間羥基苯甲酸(m-hydroxybenzoicacid),阿魏酸(ferulicacid),香草酸(vanillicacid),咖啡酸(caffeicacid),對甲氧基桂皮酸(p-methoxycinnamicacid),間甲氧基桂皮酸(m-methoxycinnamicacid)。又含黃酮甙類:山柰酸-3,7-雙葡萄糖甙(kaempferol-3,7-diglucoside),山柰酚-3-葡萄糖-7-葡萄糖甙(kaempferol-3-diglucoside-7-glucoside),山柰酚-3-葡萄糖-7-雙葡萄糖甙(kaempferol-3-glucoside-7-diglucoside),棉花皮異甙(gossypitrin),草棉甙(herbacetrin),蜀葵甙元-3-雙葡萄糖甙-8-葡萄糖甙[herbacetin-3-β-D-(2-O-β-D-glucopyranosidoglucopyranoside)-8-β-D-glucopyranoside],棉花皮素-3-雙葡萄糖甙-8-葡萄糖甙[gossypetin-3-β-D-(2-Oβ-D-glucopyranosidoglucopyranoside)-8-β-D-glucopyranoside]。另含生物鹼:犬問荊鹼(palustrine),及微量菸鹼(nicotine),香草醛(vanillin),對羥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及磷、矽、鞣質皂甙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