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賊,中藥名。為木賊科木賊屬植物筆管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 subsp. debile (Roxb. ex Vauch.) Hauke的全草或根。植物筆管草,分布於我國華南、西南、長江中上游各地。具有清熱利濕,明目退翳之功效。主治急性黃疸性肝炎,淋病,目赤腫痛,翳膜胬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土木賊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
- 綱:木賊綱
- 目:木賊目
- 科:木賊科
- 屬:木賊屬
- 種:筆管草
- 分布區域:我國華南、西南、長江中上游各地
- 採收時間:秋季
- 用量:內服:煎湯,3~12g
- 毒性:無毒《本草拾遺》
- 貯藏:置於乾燥處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炮製,鑑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別名
木賊《滇南本草》,纖弱木賊、接骨蕨、馬人參、筆塔草《廣西野生資源植物》,節節草、鬥眼草、豆根草、鎖眼草《滇南本草》,筆頭草、塔草、毛筒草、博節草《廣西中藥志》。
入藥部位
植物筆管草的全草或根。
性味
味甘、微苦,性涼。
歸經
入肝、脾經。
功效
清熱利濕,明目退翳。
主治
急性黃疸性肝炎,淋病,目赤腫痛,翳膜胬肉。
相關配伍
治急性黃疸型肝炎,成人每天用鮮土木賊30~60g或乾草30g,煎水當茶飲。(《中藥大辭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2g。
使用注意
孕婦慎用。
炮製
採集加工:秋季選擇身老體大者,割取地上部分,揀除雜草,曬乾。
鑑別
藥材性狀:乾燥全草為細長分枝的圓柱狀莖條,淡綠色至黃綠色,長約50厘米不等,表面粗糙有縱溝,多節,節間長5~8厘米,亦有長至13厘米的。乾時易斷,潮濕時堅韌,中空,葉鞘呈短筒狀,緊貼於莖,基部及鈍頭的齒片呈黑褐色。以條粗、青綠色、身長肉厚者為佳。
形態特徵
中小型植物。根莖直立,橫走或斜升,黑棕色,節和根疏生黃棕色長毛或光滑無毛。地上枝多年生。枝一型,高20~60厘米,中部直徑1~3毫米,節間長2~6厘米,綠色,主枝多在下部分枝,常形成簇生狀;幼枝的輪生分枝明顯或不明顯;主枝有脊5~14條,脊的背部弧形,有一行小瘤或有淺色小橫紋;鞘筒狹長達1厘米,下部灰綠色,上部灰棕色;鞘齒5~12枚,三角形,灰白色,黑棕色或淡棕色,邊緣(有時上部)為膜質,基部扁平或弧形,早落或宿存,齒上氣孔帶明顯或不明顯。側枝較硬,圓柱狀,有脊5~8條,脊上平滑或有一行小瘤或有淺色小橫紋;鞘齒5~8個,披針形,革質但邊緣膜質,上部棕色,宿存。孢子囊穗短棒狀或橢圓形,長0.5~2.5厘米,中部直徑0.4~0.7厘米,頂端有小尖突,無柄。
生長環境
生於溪邊、溝邊、沙壤或粘土上半陰濕地方。
相關論述
1、《滇南本草》:“散肝家鬱結。治目暴赤、脹痛、退翳膜,消胬肉攀睛。兼治五淋,玉莖疼痛,赤白便濁。(根治)婦人赤白帶下,破血積,通月經。止大腸下血。”
2、《廣西中藥志》:“疏表,利濕。治浮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