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瓦廂(河南省蘭考縣銅瓦廂)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銅瓦廂,古鎮名。在今蘭考縣城西北12公里,東壩頭村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瓦廂
  • 地理位置蘭考縣城西北12公里東壩頭村西
  • 別名:銅牙城
  • 文化古蹟黃河故道
歷史沿革,文獻記載,民間傳說,

歷史沿革

原名銅牙城,元朝為銅牙縣治所,後縣廢。明弘治五年(1492年)河溢銅牙城,用筒瓦銀口,後諧音銅瓦廂。明設鎮,屬蘭陽縣。明正德六年(151年)建管河廳和寺觀,設津渡,為黃河河防要地。清鹹豐五年(1855年)因河患,鎮廢

文獻記載

在今河南蘭考縣西北二十四里東壩頭鄉西銅瓦廂集。明嘉靖 《蘭陽縣誌》 卷9: 銅牙城“在縣治西北二十五里。俗呼銅瓦廂。《文選》註: “天子出,建大牙。又古有牙旗、牙門、牙城之稱。今此牙城之制,出丘氏疑出諸此。”

民間傳說

聽老人傳說,很早的時候黃河從蘭陽縣一直向東南流到黃海里,自從那一年黃河從銅瓦廂開了口,黃河掉頭向東北,流入渤海里,到如今都沒有改道。
銅瓦廂先前也不叫銅瓦廂,原來是黃河沿邊的一個小碼頭,碼頭上住著幾戶人家,有一個銅匠爐,老鍋匠沒有家小,收了一個小徒弟,師徒二人靠手藝化銅打鑄些家什和過往船客的用物,日子過得很簡補。師徒二人天不明就起床,有時乾到半夜還捨不得歇一會兒。總是師傅掌管著鑄造家什的模型,這小徒弟一會兒拉風箱,一會兒用勺子往模型里澆銅汁,師傅過一會兒就問徒弟化的銅汁“開了沒有,開了沒有?”,徒弟回答著師傅的話“快開了,快開了!”。師徒二人配合的很合手,卻也很辛苦,就這樣過了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
銅匠爐邊就有一座黃大王廟,有一年黃大王約來了白大王、朱大王、栗大王、宋大王聚會飲酒,喝了一天酒,幾個大王爺都喝得酩酊大醉,搖搖晃晃地往家走。路過銅匠爐,就聽見師徒正在對答,師傅問:“開了沒有?”徒弟答:“快開了!”師傅不停地問徒弟,徒弟不停地回答著:“開了,開了。”幾個大王也跟著說:“開了,開了!”大王爺說罷,一丈多高的黃河水沖開了黃河堤。黃河開口了,滾滾黃河水呼叫著改了道,黃大王送走了客人,聽見了水叫聲,忙出來查看,一看幾個大王醉得東倒西至正大笑著說:“開了,開了!”耍酒瘋哩,黃大王厲聲喝道:“你們幾個闖了大禍還不快走!”幾個喝醉的大王聽了黃大王的呵斥,狂笑著離開了碼頭。
黃河決開了口,百姓都拿著鐵杴,條筐趕來堵河,堵了很多日子也沒有堵住。一天,來了一位老人對堵河的百姓說:“銅匠化銅時光說‘開了,開了’,是大王爺聽錯了音黃河才開了口,要想堵口得用銅”。老人的話把堵河的百姓說愣了,要說信吧,沒啥依據,要說不信吧,老人的話聽著又有道理,常說:“海里的龍王靈,河裡的大王靈。”可這黃河口子那么大,又不是補鍋補勺,去哪裡弄這么多銅呢!人們犯難了,這裡,老人見眾人發了愁,四面瞅瞅說:“有了。”老人爬到銅匠住的瓦房上,伸手從屋樑上揭下幾個筒子瓦,對著黃河決口扔去,這筒子瓦不偏不斜恰巧扔進決口裡,決口竟然被堵住了。人們再看老人,老人不見了。從此,人們管這裡不叫筒瓦廂,圖個吉利叫銅瓦廂,是銅瓦才堵住了黃河的決口。
清朝鹹豐五年,黃河在銅瓦廂決口改道,沖斷了攔河大壩,淹沒了這裡的村子,還在這裡留下了一個小壩頭(土堤),因在黃河東邊,人們把這裡習慣稱作東壩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