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廟為紀念隋唐時代著名的醫學家孫思邈而建,位於陝西耀縣城東的藥王山上。藥王山又稱五台山,平均海拔高度約1000米,是孫思邈的隱居之地,明代修建的藥王大殿位於五台中的顯化台上,是藥王廟的中心。殿高22米,長57米,寬24米,坐北面南,殿內中央供奉著孫思邈的彩色塑像,像高3米,身著昏黃袍服,頭戴道巾,兩腿跨坐,雙手搭膝,姿態和藹可親,色彩絢麗異常。殿前東邊有碑亭一座,明隆慶六年所刻的五通碑石立於此亭內。其中習通石碑的兩面刻寫的是《千金寶要》 ,記載了孫思邈所著《千金方》中近千副重要藥方。另一通刻寫的是《海上仙方》 ,記載了藥王蒐集、整理的治療各種病症的單方、驗方。碑亭東側室內陳列著藥王畫像和各種版本的《千金翼方》、《備急千金要方》等著作。位於藥王廟西南200米處的洗藥池,為兩個直徑約2米,深1.5米的石窩。傳為孫思邈當年洗藥用的池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川藥王廟
- 紀念者:隋唐時代著名的醫學家孫思邈
- 地址:陝西耀縣城東的藥王山
- 平均海拔:1000米
- 類別:廟
人物介紹
孫思邈著有《備急千金要方》,簡稱《千金要方》,共三十卷,二百三十二門,已接近現代臨床醫學的分類方法。他汲取《黃帝內經》關於臟腑的學說,在《千金要方》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以臟腑寒熱虛實為中心的雜病分類辨治法。收集藥方五千三百首。《千金翼方》是對《千金要方》的補編。《千金要方》卷首以顯著地位論述了《大醫精誠》與《大醫習業》,把醫德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上,強調為人治病,不分“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皆一視同仁。還強調以德養性、以德養身。孫思邈將道教內修理論和醫學、衛生學相結合,把養生學也作為醫療內容。認為人若善攝生,當可免於病。只要“良醫導之以藥石,救之以針劑”,“體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災”。孫思邈還對煉丹、服食以求長生成仙的道教方術作了探索。 臨終時,孫思邈遺囑“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並遺有大量的醫書,人尊其為「孫藥王」。在陝西耀縣藥王山,有祭祀孫思邈的藥王廟。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追封為妙應真人。
地理位置
廟宇介紹
廟會
“二月二”古廟會很多地方都有,像宜君的五里鎮就是,但都是取“二月二龍抬頭”之意的“春季物資交流會”,“冬閒”之後的農民,要在這“交流會”上購買春耕生產以至夏忙的各種農具,交流生活、生產的各種信息……唯獨只有這“藥王山‘二月二’古廟會”,是一個以祈福還願、祭拜“藥王爺”為主要內容的“健康保健節”。這一天,人們不惜在人山人海中擁擠,興致勃勃地來到藥王山上給“藥王爺”上個香、磕個頭,獻上自己蒸的花饃,是為了報告自己和家人在“藥王爺”的保佑下一年四季健康平安的信息,祈求來年的四季平安;人們蜂擁而至地擠上前去在“摸摸爺”的某個部位摸上一下,再在自己的相應部位摸一摸,是為了“消災祛病”。據說,這一天藥王山北洞藥王大殿前的山門(一天門),只有作為藥王舅家的孝北堡的長老才能打開……這一天也是孝北堡的鄉親最有“地位”的一天,他們總是很體面地排在民祭藥王爺隊伍的最前面。
藥王山古廟會歷時已久,它到底起源於何時,已經無法考證,也不可枉猜,但是最早不會早於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一生經歷了西魏、北周、隋、唐四個朝代七個皇帝,活了141歲的藥王孫思邈,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醫藥學家和壽星之一,他既是醫藥保健的理論家,也是健康長壽的實踐家。他的《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早已經深入人心,惠及官方和民間。唐太宗李世民為他作頌:“巍巍堂堂,百代之師”;歷代醫家對孫思邈更是推崇備至;尤其是他“有病無類”、不為高官厚祿所動隱居在民間醫病的“平民情結”,早已在中國老百姓的心中立起了“心碑”。經過道教的“神化”,他也就進入了中國神仙的序列,筆者所及的名山大川,像泰山、峨眉山、崆峒山、太白山、白雲山、雲台山等,都有專設的“藥王廟”或“藥王洞”,西安有“藥王洞”,銅川有“三里洞”,全國各地以至海外,到處都有藥王廟。前多年就有台灣台南藥王廟的主持人回來“認宗”,在藥王故里孫原村朝拜藥王、植紀念樹……雖說藥王廟到處都有,但是作為藥王故里和他晚年的隱居地,銅川的藥王故 里和“藥王山”,卻是中國唯一。應當說,在銅川的歷史文化名人中,只有藥王孫思邈才是最具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的本土名人。在銅川這塊土地上,有中國歷史上的長壽之星彭祖——民間傳說他“活了八百歲,取了十二個老婆”,他的墓就在宜君彭村;有活了141歲的藥王孫思邈。現在,銅川百歲老人更是不少見,宜君有位百歲老人還能包餃子、養花、餵雞,乾各種家務活兒;王益區有一位世紀老人,前幾年還能自己洗衣,今年已是104歲了……從這個意義上講,說銅川是一個“養生保健之城”,一點也不過分。
銅川藥王山——“中國藥王第一山”,它擁有“養生保健名山”這一中國壟斷性的資源。因此,在藥王山舉辦專題紀念藥王的“二月二”古廟會,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筆者曾見過民國時拍的藥王山“二月二”古廟會的照片——整個“通元橋”廣場人頭攢動,看戲的人,已經滿噹噹擠上了北洞的山坡,那熱鬧勁兒,絕不亞於現在!藥王山因為出了名,所以出生於三原的中國現代書法大家于右任先生就曾在這裡小住,他的“於體”標準草書,就浸潤著藥王山“石窟藝術寶庫”的輝光。中國當代的大家田漢、賀敬之等,都在藥王山留下了佳句……
看丹和藥王廟
看丹村的出名和村東口的藥王廟有關,傳說,唐代藥王孫思邈曾來此行醫治病,煉丹製藥,人們故修廟以示紀念。據廟內的碑文記載,該廟始建於明代,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及民國期間重修,當時因“殿宇不整,有甚憂心,”由京都各方人士集資進行重修。重修後的藥王廟,規模並不大,“東西進深只有16丈,寬4丈6尺6寸”,“南北山門面闊10丈,後界南北進深僅8丈,南北寬7丈5尺”。
景區交通
自駕車沿西銅一級公路耀縣出口下(行程96千米,過橋費20元),向東再行駛3千米。
門票:15元,20元(旺季)
地址:陝西耀縣城東1.5公里處。
最佳旅遊時間:西安地處黃河流域關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嶺,北臨渭河,屬於暖溫帶半濕潤的季風氣候區,四季
除了較寒冷的冬季外,其它時間都比較適合旅遊。
開放時間:08:00~18:00
餐飲:西安的飲食文化洋溢著濃郁的西北風情,品嘗西安的風味小吃是游西安的一大樂事,無論是一直被西安人鐘愛的羊肉泡饃,還是名揚海內外的“西安餃子宴”,都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此外還有梆梆面、柿麵糊塌、涼皮、炒粉魚、鍋盔、千層油酥餅等特色小吃。
在西安城內經營羊肉泡饃的餐館很多,幾乎每一條大街上都會有幾家專門的羊肉泡饃館,其中最有名的無疑要算老孫家羊肉泡饃了,此外,同盛祥牛羊肉泡饃館、陝西太子樓御膳館有限公司、西關牛羊肉泡饃館、春發生泡饃館等也久有盛名。
首創“西安餃子宴”的是西安餐飲行業中唯一的國家二級企業——西安解放路餃子館,此外,天津餃子館、德髮長餃子館、永新餃子館等幾家餐館也各具特色。
在西安品嘗小吃除可在南稍門、東新街的夜市外,還可以去鼓樓後的小吃街。鼓樓的街道兩邊都是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築,各種知名的西安小吃應有盡有,很有特色,但是切記適可而止,不要吃壞肚子。
住宿:西安是一個國際性的旅遊城市,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外遊客前來遊覽參觀,市內有各種不同檔次的飯店和賓館,住宿十分方便。在西安市火車站及汽車站附近,就有不少的賓館可供普通遊客住宿,雖然不是很豪華,但也乾淨舒適,而且價格不貴,一般都在百元以下。市內還有很多的旅遊定點飯店,套間和標準間客房內一般有衛生間、電話、和電視。普通標準間客房價通常100元至200元不等,淡旺季價格有所浮動,大部分飯店可為住店客人代訂飛機票、火車票,非常方便。
交通:從西安乘火車或汽車,耀縣站下車,乘18路公車即到。
小貼士:公車
西安公車中,以數字1、2、6打頭的車是普通公車,上車1元;以5、7打頭的是中巴,前三站5角,以後每四站加5角。市內有610旅遊專線車,以火車站為起點,經過北新街、革命公園、鐘樓、鼓樓、廣濟街、朱雀門、小雁塔、南稍門、大興善寺、陝西歷史博物館、大雁塔、秦王宮等地,票價在1-2元之間,且都在景點正門下車,大大方便了遊人。
去兵馬俑,華清池一線,可在火車站乘306/307路,價格便宜,速度較快,車次多,最好別上那些一日幾游的車,會拉你到一些人造景點和購物點,不僅時間太受限制,而且斬客厲害。去華山可在汽車東站乘中巴,單程20元(依維柯),車程1.5小時。
計程車
西安市計程車車色為綠色,收費低廉。桑塔納起步價6元,3公里後為1.6元/公里;其他車型起步費均為6元,3公里後1.4元/公里。市區有乘車點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