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銅劍,1975年林縣茶店鄉曹家井村西出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劍
- 館藏地點:林州市博物館
- 所屬年代:戰國
戰國,銅劍,1975年林縣茶店鄉曹家井村西出土。
古代兵器。是短兵的代表,可手持和佩帶。自春秋直到秦、漢,均用之以裝備部隊。秦俑坑出土的劍,長約90公分,並有劍首、劍格、銅 、銅彘等附屬檔案。刃鋒利,寒光熠熠,是極為鋒利的兵器。《越絕書》稱,禹穴之時,以銅為兵。隨著...
短莖組合柄型青銅劍,是公元前10世紀至公元3世紀期間分布於中國東北地區、朝鮮半島和日本西部的東北亞系青銅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關於這類銅劍的研究,中國、日本、韓國、朝鮮等各國的學者都很重視。現狀 戰國。通長34.8,劍柄7.7,...
銅劍 戰國,銅劍,1975年林縣茶店鄉曹家井村西出土。銅劍,長42.2厘米,寬4.5厘米,莖長6.8厘米,刃寬4.2厘米。劍略呈柳葉狀,前鋒窄,後部稍寬,劍身有脊,刃部頗鋒利;莖呈扁條狀。
戰國長銅劍 戰國長銅劍是一件戰國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戰國長銅劍長66.4厘 米。
西漢銅劍 西漢銅劍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武器。
清末銅劍 清末銅劍是一件清代文物,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清末銅劍長50.1厘米,寬4.6厘米,厚3.8厘米。
漢銅劍 漢銅劍是一件漢代文物,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漢銅劍長46.2厘米,寬3.7厘米。
東漢銅劍 東漢銅劍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武器。
春秋至戰國銅劍 春秋至戰國銅劍是一件春秋末至戰國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春秋至戰國銅劍長48.9厘米。
東周銅劍 東周銅劍是一件東晉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東周銅劍長29.7厘米,寬4.5厘米,厚2.3厘米。
曲刃短莖式銅劍,青銅時代武器。計5件。分別藏於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省博物館、吉林市博物館。皆為青銅質地,合范鑄造。劍莖較短,橫截面呈橢圓形,中脊扁圓,可見銼痕。雙刃扁簿,有尖節或弧曲,頗鋒利。第1件1978年在...
春秋銅劍 春秋銅劍是一件春秋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春秋銅劍長40.3厘 米。
戰國楚式銅劍 戰國楚式銅劍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武器。
殘戰國銅劍 殘戰國銅劍是戰國時期的文物。
春秋小銅劍 春秋小銅劍是一件春秋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春秋小銅劍長10.2厘米。
清銅劍 清銅劍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武器。
雲龍鎏金銅劍體窄長,劍首僅餘長方形金屬柄乾,劍鋒斷缺,刃鋒利,劍脊陰刻雲龍紋,通體鎏金,大部分脫落,製作較精。雲龍鎏金銅劍:徵集。長59、刃寬2.5厘米,重300克。體窄長,劍首僅餘長方形金屬柄乾,劍鋒斷缺,刃鋒利,劍...
戰國鎏金虎紋銅劍 戰國鎏金虎紋銅劍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武器。
對頭雙鳥首銅劍,青銅時代武器。1986年在吉林省蛟河市新農鄉興農村洋犁地北崗出土。現藏吉林市博物館。此劍柄部為一對相向而立的鳥,故稱“對頭雙鳥首”劍,以與“回頭雙鳥首”(即通稱的“觸角式柄”)劍相區別。截至目前,這種...
西周鏤空鞘青銅短劍是西周時期文物,於靈台縣白草坡出土,現收藏於甘肅省博物館。文物信息 通長24.3厘米,鞘長18.7厘米,寬10.5厘米。文物特徵 鞘以迴環纏繞的鏤空蟠蛇紋構成,蛇身上有陰刻淺槽,鈍三角形蛇頭,雙目凸起,鞘口兩側...
戰國玉具銅劍 戰國玉具銅劍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武器。
戰國青銅劍,武漢博物館館藏文物。是古代貴族與戰士佩帶的用以格鬥擊刺的兵器。在春秋戰國時期,佩劍也是身份等級的象徵。這件戰國時的青銅厚格劍,鋒利刃薄、光澤無銹,鋒利如初。整個造型古樸端秀,劍身脊長與兩刃保持平行,至鋒處...
圓首雙箍銅劍是戰國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文物特徵 長44厘米,刃寬4.1厘米 兵器。圓首,莖作圓柱狀,上有兩周凸箍,寬格,劍身寬扁,中起棱。此劍是春秋晚期至戰國在中原及楚地流行劍式。出土環境 197...
漢代以後銅劍逐漸被鋼鐵劍所替代,並趨於定型,即劍身中有脊,兩側有刃,前有劍尖,中有劍首,後有莖,莖端設環處稱鐔,此外尚有劍鞘、劍穗等附屬飾物。至隋唐時期,佩劍之風尤為盛行。《隋書.禮儀志》載:“一品,玉器劍,佩山...
所謂複合劍,是指劍脊和劍刃用不同成分配比的青銅合金分別澆鑄的青銅劍。其劍脊採用含錫量較低的青銅合金,韌性強,不易斷折;劍刃採用含錫量較高的青銅合金,硬度高,特別鋒利。因而剛柔相濟,是古代銅劍的精品。其鑄造方法也與...
眾所周知,高錫青銅兵刃雖堅硬,但劈砍易折斷,秦國的兵器工匠較好地解決了這個金屬工藝問題,大大提高了銅兵的柔韌性。因此,強大的秦軍就是憑藉這些青銅鑄就的金戈銅劍、強弩利矛,滅六國、統一華夏,創造了青銅古兵器最後的強音。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