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銅劍是一件春秋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春秋銅劍長40.3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春秋銅劍
- 館藏地點:南京博物院
- 所屬年代:春秋
- 長度 :40.3厘米
春秋銅劍是一件春秋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春秋銅劍長40.3厘米。
春秋銅劍是一件春秋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春秋銅劍長40.3厘米。1...
春秋越王勾踐劍,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中國一級文物,1965年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望山一號墓出土,現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春秋越王勾踐劍長55.7厘米,柄長8.4厘米,劍寬4.6厘米,重875克,劍首外翻捲成圓箍形,內鑄有間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圓,劍身上布滿了規則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紋,正面近格處有“越王鳩...
青銅劍,為春秋時期文物。斜從厚格式,附劍鞘,劍身寬長厚重,中央起脊梭,縱貫全身抵峰,其最寬處距格約為劍身長的2/3處,然後兩從主弧(鍔)內收至近劍鋒處再次外凸,然後斜銳內收呈尖鋒,劍鋒兩度弧曲的外形亦稱作兩鍔垂末小敝。現收藏於洛陽龍門博物館。文物介紹 劍身飾雙線菱形暗格紋,棱形交匯處,...
春秋吳王光劍為春秋晚期的青銅器,為春秋時期吳國君至光所用。安徽南陵縣出土文物。劍總長77.3厘米,莖為圓柱形,有二道環棱形箍。劍身有脊。近臘處有兩行陰刻篆字銘文:“攻吾王光自乍(作),用劍以戰戍人。”流傳過程 1972年初夏,安徽省南陵縣三里鄉呂山村村民在村後挖土平整曬穀場時,挖出一把銅劍,劍...
立人柄曲刃青銅短劍,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通長31.6厘米,柄長10厘米,1958年出土於寧城縣南山根遺址。立人柄曲刃青銅短劍,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長31.7,寬4.2厘米。赤峰市寧城縣南山根出土 劍柄鑄成圓雕男女裸體立人像,劍身兩側刃弧曲,整體厚重,鑄造精良。以立人作裝飾,在同類器...
第四步為澆注,將銅液注入陶范。待銅液凝固後,將內外陶范打碎,取出所鑄銅劍。一套陶范只能鑄造一件青銅劍,因此不可能存在兩件一模一樣的青銅劍;第五步為打磨和整修。剛鑄好的青銅劍,表面粗糙,紋飾也不清晰,需要經過打磨整修,才能成為一件精緻的銅劍。鑑別方法 當下市場上比較能見到的青銅劍,主要是...
春秋戰國青銅劍 此展品為春秋時代文物。長39.2厘米,寬4厘米,其中劍身長30厘米。現收藏於臨海市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春秋時代文物。長39.2厘米,寬4厘米,其中劍身長30厘米。中有凸棱脊,鍔鋒銳利,劍柄為圓柱體,有兩道圓箍。劍身剖面呈棱形,表面光滑,刃部鋒利。現收藏於臨海市博物館。
古代兵器。是短兵的代表,可手持和佩帶。自春秋直到秦、漢,均用之以裝備部隊。秦俑坑出土的劍,長約90公分,並有劍首、劍格、銅 、銅彘等附屬檔案。刃鋒利,寒光熠熠,是極為鋒利的兵器。《越絕書》稱,禹穴之時,以銅為兵。隨著先民日益熟練地掌握青銅冶鑄的技術,他們也逐漸用青銅來鑄劍,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
春秋時期曲刃式青銅短劍通長為43.3厘米。曲刃狀柱脊,波浪狀葉刃肥大,劍刃起一明顯突棘,劍尖呈弧形內收。劍首有黑色礦石質加重器,側視如枕,其用法應為用繩子或皮革縛於劍柄後部。西周到戰國時期,遼河流域流行一丁形柄曲刃青銅短劍為特徵的青銅文化,人稱“遼式青銅劍”,此劍即為典型的一型。該器物...
春秋至戰國銅劍 春秋至戰國銅劍是一件春秋末至戰國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春秋至戰國銅劍長48.9厘米。
春秋至戰國青銅劍 春秋至戰國青銅劍是一件春秋至戰國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春秋至戰國青銅劍通長厘米48.2厘米,身長39厘米,刃寬3- 5厘米。
此展品為春秋戰國時期文物。長65cm,寬5cm。圓盤形劍首,劍身中部起菱形脊,劍身輕薄、劍刃鋒利,一字形素格。複合劍劍脊和劍刃部分採用不同含量比例的銅錫來鑄造。劍脊部含錫量低,質柔而韌。劍刃部分則含錫量高,質鋼而堅。複合青銅劍剛柔相濟,抗震性強,提高了劍的殺傷力和使用壽命,由於劍脊與刃部采...
春秋扁莖銅劍 春秋扁莖銅劍是春秋時期的文物。
吳王光青銅劍系春秋後期,劍莖短,長鍔。劍首圓形,莖圓柱形,中間兩條凸棱,脊斷面菱形。劍格兩面有獸面紋。劍身兩側飾火焰紋。近劍格處有銘文,自己剝蝕,大體可辨為兩行八字:“攻吳王光 自作用劍”。概況 劍長:50.7cm 刃寬:5cm 莖長:9cm 1964年在山西原平出土,原藏於山西博物院,現藏於中國國家...
菱形暗銘文青銅劍,製造年代於春秋時期,用青銅造成。通長29.8厘米,格寬4厘米。名 稱: 菱形暗銘文青銅劍 製造年代:規 格: 通長29.8厘米,格寬4厘米 收 藏 地:介 紹 春秋晚期(約公元前5世紀)菱形暗銘文青銅劍,通長29.8厘米,格寬4厘米,銘文以簡化小篆表現,是成熟文字。現藏台灣古越閣。
春秋晚期青銅劍 春秋晚期青銅劍是一件春秋晚期文物,現藏於南京 博物院。春秋晚期青銅劍長48.6厘米,格寬5.4厘米,首 徑3.8厘米。
春秋時期吳王諸樊青銅劍(公元前560年―公元前548年)為春秋末期時製造的一系列青銅劍,劍身有28字銘文。2018年湯陰羑河墓地M1出土,現藏於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簡介 吳王諸樊劍,2018年出土於湯陰羑河墓地M1,現藏於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由劍身和劍柄組成,通長41.3cm,通寬5cm,最厚處0.8cm,柄長9...
越王勾踐劍是中國春秋末期越王勾踐使用的一把青銅劍。於1965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縣的楚墓出土,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劍長55.6厘米,寬5厘米。劍身有黑色花紋,材料為銅和錫,正面有“越王鳩淺自乍用劍”(“鳩淺”即“勾踐”,“乍”即“作”)銘文。該劍出土時置於黑色漆木劍鞘內,劍身光亮,無鏽蝕,刃薄鋒...
1.越王勾踐劍,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國家一級文物,1965年冬天出土於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中。現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2.越王鹿郢劍,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國家一級文物,1988年出土於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紀南城外楚墓群中。現收藏於荊州市博物館。這兩把越王劍被文物界並稱為越劍雙絕。勾踐劍 196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