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銅劍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武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漢銅劍
- 館藏地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 所屬年代:西漢
- 類別:武器
- 材質:銅
- 藏品編號:75159
- 質量範圍:0.01-1 kg
- 文物級別:一般
- 文物來源:發掘
- 完殘程度:基本完整
- 入藏時間:1977-2000
- 規格尺寸:長50.7cm
西漢銅劍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武器。
西漢銅劍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武器。...
銅劍 銅劍,原收藏於四川省昭覺縣文物管理所,於2007年04月06日被盜。文物歷史 2007年04月06日,銅劍在四川省昭覺縣文物管理所被盜。2018年10月23日,昭覺縣公安局對銅劍被盜立案。文物特徵 戰國—西漢銅劍,是把雙刃劍。
西漢鏤空莖青銅短劍 西漢鏤空莖青銅短劍是一件西漢文物。青銅質,較短,劍身起脊,兩鍔平行弧曲狀收聚成鋒,一字形格,格上有長方形鏤孔,圓形束腰莖,中鏤空。
西漢中期,鐵制兵器完全取代了青銅兵器,青銅劍從此退出了歷史舞台。劍體結構 青銅劍是我國古代戰爭中經常使用的一種兵器。它一般是銅、錫合金冶煉製作而成的。回顧中原銅劍的發展歷程,劍身一直在不斷地加長。當其初起之時,劍長只有二三十厘米;至春秋戰國之際,長度普遍達到50~60厘米左右;戰國晚期,一些劍超出...
青銅短劍在遼西出現於公元前9世紀,以後相沿使用了800年之久。隨著中原鐵器文明的到來而迅速消亡。短劍的消失,並不意味著它們的主人即上著文化的絕滅,而是標誌著歷史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了一個新水平。到了西漢初期,青銅短劍已經完全退出了歷史舞台。
雙色銅劍的劍脊採用含錫量較低,硬度低韌性較好的赤黃色青銅鑄造;而在兩側的劍刃上,用含錫量較高,硬度大韌性差的灰白色青銅鑄造。兩者結合在一起。劍刃的硬度高,可以保持鋒利度和殺傷力。劍脊的韌性好,可以防止劍在格鬥中折斷。剛柔相濟,鑄就了雙色劍完美的作戰性能。文物鑑賞 劍是步戰兵器。雙色劍即...
青銅劍是短兵的代表,自春秋直到西漢中期,均用之以裝備部隊。秦俑坑出土的劍,長約90公分,並有劍首、劍格、銅 、銅彘等附屬檔案。刃鋒利,寒光熠熠,是極為鋒利的兵器。中國青銅劍製作,其時代可上溯到商。古代貴族和戰士常常隨身佩帶,用以自衛防身進行格鬥。西周早期出現柳葉形的劍。東周時期,戰爭頻繁,劍得到...
公元25年漢光武帝劉秀,推翻了新莽政權,重新恢復劉氏統治的漢王朝,史稱東漢,冶鐵業由西漢的國家專賣轉化為私營為主,較西漢有明顯的進步,水利鼓風爐技術的發明,大大提高了冶鐵效率。較歐洲早1100年。低溫煉鋼的發明,使鋼的使用普遍化了,基本取代了青銅刀劍。漢代鐵器中用塊煉鐵作材料的鍛件,有許多已達到鋼...
——裝置附屬檔案,配齊劍具;——砥礪開刃。這樣,銅劍的製作就最終完成了。但在使用過程中,劍器還要時常修治砥礪,故當時可能有一類工匠專門從事這項工作。漢代稱這類工匠為“削厲(礪)工”,其技藝又稱“灑削”之技。削礪就是刮削砥礪的意思;灑削,指磨刀以水灑之,泛指修治刀劍。西漢景帝時,大臣袁盎被刺,...
1983年,考古學家們在廣州市區發現了一座2100多年前的古墓,墓主人是中國西漢早期南越國第二代王趙昧。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一柄特長的鐵劍,竟有146厘米長,這是迄今見到的漢代古劍中最長的。類型區別 古劍有短、長之分。長劍和短劍不僅形制不同,而且使用的技術也各異。古代劍術家有善用長劍者,也有善用短劍者。自...
鐵劍取代青銅 鋼鐵兵器正式裝備部隊後,因為硬度和韌度都明顯地優於青銅,也由於騎兵的大量使用,配合其衝鋒陷陣、馬上接戰的戰術需要,對兵器的強度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西漢末年時,鋼鐵兵器幾已完全取代了青銅,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在這數百年的交替期間,同時也是青銅兵器的發展巔峰,無論長度、硬度、韌度,在...
---裝置附屬檔案,配齊劍具;---砥礪開刃。這樣,銅劍的製作就最終完成了。但在使用過程中,劍器還要時常修治砥礪,故當時可能有一類工匠專門從事這項工作。漢代稱這類工匠為“削厲(礪)工”,其技藝又稱“灑削”之技。削礪就是刮削砥礪的意思;灑削,指磨刀以水灑之,泛指修治刀劍。西漢景帝時,大臣袁盎被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