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組織

“基地”組織

“基地”組織阿拉伯文:قاعدة‎,意為“基地”),港澳台譯蓋達組織,馬新譯作卡伊達組織;又譯凱達組織、開打組織,是一個伊斯蘭教軍事組織,該組織於1988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斯坦後期創立,創立者是沙烏地阿拉伯富商賓·拉登

在阿拉伯有10多處訓練基地,對從各國來到阿富汗的成員進行恐怖活動訓練。蘇軍撤退後,目標轉為美國和伊斯蘭世界的“腐敗政權”。

該組織主要在中亞、中東地區活動。基地組織的最高領導是以拉登為首的中央委員會,下設有4個專門職能委員會。被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列為世界恐怖組織之一。

基本介紹

基地的命運,歷史起源,組織發展,組織人物,組織結構,基本構成,訓練基地,活動分布,重要事件,與美作戰,恐怖攻擊,捕斃頭目,回應事件,攻占港口,首次號召,炸死高層,組織未來,組織沒完,二號人物,分支反應,巴阿邊境,發表聲明,宣布建都,印度分支,

基地的命運

歷史起源

1988年,賓·拉登阿富汗建立了“基地”組織(又譯卡達凱達)。成立之初,其目的是為了訓練和指揮與入侵阿富汗的蘇聯軍隊戰鬥的阿富汗義勇軍,但是從蘇軍撤退後的1991年前後開始,該組織將目標轉為打倒美國和伊斯蘭世界的“腐敗政權”。“東伊運”的活動資金主要來源於賓·拉登“基地”組織的資助。

組織發展

“基地”組織本不該叫“基地”,拉登其實不是“基地”的創始人正是由於我對拉登一行有著長達四年的跟蹤採訪經歷,所以可以說是西方媒介中真正掌握拉登及其“基地”組織第一手資料的人。
那么,人們一定會問一個最關心的問題:“基地”究竟是什麼?人們對“基地”這個詞的理解普遍是錯誤的,“基地”(qaeda)辭源於阿拉伯語qaf-ayn-dal,它的直意可以是“基地”、“營地”、“家”或者“根本”,更重要的是,它還有“組織”、“原則”、“方式”、“方法”和“普遍真理”的意思。
反抗蘇聯侵略
組織結構組織結構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反抗蘇軍侵占阿富汗的時候,前往阿富汗作戰的宗教極端分子們就已經熟知“基地”這個詞的具體含義了。拉登的精神導師阿卜杜拉·阿扎姆早在1987年的時候就寫道:“每一條宗教原則都得有人去維護,每個人都應該扛起重任和作出犧牲,這就是我們的根本!”
阿卜杜拉·阿扎姆這時候談的“基地”是“根本”的意思,並不特指某個組織。1988年年末至1989年初,阿扎姆在巴基斯坦的白沙瓦成立了一個名叫“根本”的準軍事團體,他們希望這個團體能成為捍衛原教旨主義的“衛道士”。成立之初的這個團體人員不超過12人,並且跟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其它世界的林林總總的沒啥兩樣。因此,“基地”組織真正的創始人根本不是拉登。
立志改革沙特遇挫
1989年,拉登離開巴基斯坦回到自己的祖國沙特。1990年,當薩達姆入侵科威特之後,拉登和從阿富汗打仗回來的一班老兵們自告奮勇地要組建一支民兵來保衛麥加和麥地那。沙特政府斷然拒絕了他的提法,於是,32歲年輕氣盛的拉登開始著手“改革”自己的祖國。1991年,已經不為沙特政府所容的拉登逃離了祖國,取道巴基斯坦逃到蘇丹。
西方情報官員一直被批評說,他們對“基地”組織反應過慢。這不太公平,因為拉登在蘇丹的五年時間裡,所謂的“基地”組織僅僅是一個鬆散的團體,也沒有明確的政治意圖,更沒有襲擊西方具體目標的意思,拉登本人更是只醉心於承攬建築和道路工程。另外,直到這個時候,他的“基地”組織也不超過12個人。
更重要的是,拉登此時對像埃及的伊斯蘭聖戰組織有嚴重的依賴性,甚至可能說是埃及宗教極端組織的附屬,因此,此時的拉登和他那個鬆散和組織根本沒有襲擊西方目標的計畫,至於世貿中心第一次遭襲擊確實無關,而索馬里美軍遭伏擊事件也不見他的影子。
被美國逼上“梁山”
1993年,美國政府緊逼蘇丹政府交出拉登,並凍結蘇丹政府在美資產。
1996年,拉登被迫逃離蘇丹前往阿富汗。直到這時,無路可走的拉登才決定應該有一個像模像樣的組織。基地組織不僅在2001年9月製造了恐怖事件、與1998年肯亞和坦尚尼亞的美國大使館爆炸案等事件相關聯。成員及支持者在歐美的伊斯蘭教徒中逐漸的擴大,據美國當局稱其成員散布在了45個國家,共同目標之一就是“反對美國”。
隕落巴基斯坦
2011年5月2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基地組織領導人賓·拉登已死亡,美國已經發現其屍體。
2011年5月18日,阿拉伯半島電視台發布訊息稱,埃及激進分子賽義夫·阿德爾已被任命為“基地”組織臨時領導人。
2011年6月16日電 綜合報導,“基地”組織在16日發表聲明稱,在領袖賓·拉登被美軍在巴基斯坦擊斃後,該組織已經任命埃及人艾曼·扎瓦赫里為新的領導人。

基地組織基地組織

組織人物

賓·拉登
他是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利雅得行省人,是基地組織的首領,該組織被認為是全球恐怖組織。賓·拉登篤信伊斯蘭教遜尼派瓦哈比支派。賓拉登被美國政府指控為1998年美國大使館爆炸案和2001年9.11襲擊事件的幕後主謀,名列聯邦調查局十大通緝要犯。他的亡命生涯於是開始,賓·拉登本人立刻強烈否認了這項指控,但2002年在阿富汗找到的一卷錄像帶顯示他在講話中談到攻擊這個詞,該錄像帶強烈暗示他至少是“9.11”襲擊的主要策劃者之一。但後來也有美國人拍紀錄片試圖為賓·拉登洗脫罪名,賓拉登也否認到:“我所信仰的教義就不允許我做出這種事情。”
“基地”組織
艾曼·扎瓦赫里
是極端恐怖組織“基地”組織的頭目。出生於埃及的醫學世家 ,在1993年成立“埃及伊斯蘭聖戰組織”,1998年該組織與拉登領導的“基地”合併。作為“基地”的首席戰略家,扎瓦赫里深受拉登信任,策劃了多起恐怖攻擊,1998年美國駐坦尚尼亞和肯亞大使館同時爆炸以及2001年震驚世界的9 11恐怖攻擊他都是主謀。曾有反恐專家認為這個被稱作“拉登大腦”的二號人物其實給美國國家安全帶來的威脅最大。
2011年6月16日,賓·拉登被美軍在巴基斯坦擊斃後,扎瓦赫里成為“基地”組織的新頭目。
“基地”組織
哈立德·謝赫·穆罕默德
巴基斯坦人,生於科威特,他曾在美國留學,獲得工程學學位,9·11事件後,美國反恐部門開始認為他是此次恐怖攻擊的主要策劃者,他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黑名單”上排名僅次於賓·拉登艾曼·扎瓦赫里,如果證明他確實組織了“9·11”恐怖攻擊,那么他會被處死,2001年針對美國的“9·11”恐怖攻擊共造成2973人喪生。
“基地”組織
扎卡維
一般在中文中簡稱扎卡維賓·拉登副手,基地組織三號人物;生於約旦,伊斯蘭激進分子,激進的伊斯蘭游擊組織網路統一聖戰組織領導人。扎卡維被西方國家認定為國際恐怖分子,2004年6月16日被美國列為與拉登同等危險的人物,美國將對其的懸賞金額從1000萬美元增加到2500萬美元。2006年6月7日被聯軍部隊空襲後捕獲。
“基地”組織
阿布·亞哈·利比
出生在利比亞的基地組織頭目,被基地組織認為是“極具領導才能的宗教領袖、思想家和聖戰理論家”。2012年6月5日,美國白宮發言人稱阿布·亞哈·利比在巴基斯坦部落地區遭到美軍無人機空襲喪生;對此,巴基斯坦塔利班予以否認。
“基地”組織

組織結構

基本構成

“基地”組織三層核心鮮為人知,邊緣團體跑到“基地”訓練營偷藝被逐到1999年和2000年的樣子,“基地”組織才真正地成熟起來。不過,就算“基地”組織成熟的時候,其核心機構其實也沒有多大,甚至於外界動不動就指某個組織是“基地”,那是不了解基地組織的真正結構情況。
“基地”組織有三層核心
第一層核心是“基地硬骨頭”,這個核心是由拉登本人以及那些自八十年代以來一直隨拉登鞍前馬後跑的人組成,人數在數十人左右。當然了,後來也有一些有經驗的人被吸納入這層核心,比如說曾在菲律賓和其它地方屢屢製造炸彈爆炸事件的哈立德-穆罕默德;
第二層核心是數十個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基地”組織分支的領袖人物。這些組織分支往往原本就是當地極端組織,它們通過各種關係與拉登搭上線,並且得到拉登的完全賞識、信任和訓練之後,才能進入“基地”圈子;
第三層核心是拉登最鐵桿的秘密信徒。這些人並不從事恐怖行動,而是分散在世界各地,有著正當的職業和道德操守,但他們卻秘密為拉登蒐集情報和籌集資金!這個核心拉登非常看重
至於大量的外圍組織其實有許多根本跟拉登和“基地”無關。比如說伊拉克北部的安薩爾組織,儘管美英指責該組織與拉登有關,但事實情況卻是,根據記者對安薩爾長時間追訪所了解的情況,安薩爾組織不但跟基地毫無關係,甚至可以說是“基地”的死對頭,因為不論是從該組織提倡的指導思想,還是奮鬥目標來看,都與拉登格格不入。不過,安薩爾組織派人到阿富汗的拉登訓練營參加訓練是真,因為安薩爾想從拉登那裡偷學點藝。不過,這一企圖後來被“基地”察覺,結果被驅逐出阿富汗。
另外,通過對基地組織四年追訪的情況來看,參加拉登的人情況各異。如果西方反恐怖機構不能消除這些人對西方文化的敵對情緒的話,那么光靠武力恐怕難以解決問題。

訓練基地

“基地”組織在阿富汗境內有10多處訓練基地,對從各國來到阿富汗的成員進行恐怖活動訓練。訓練內容包括學習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教義,學習使用輕型武器、發射迫擊炮火箭筒、使用電腦和網際網路。據估計,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基地”接受過訓練的人有3萬以上,他們被稱為“阿富汗的阿拉伯人”。據悉,“基地”組織核心成員約4000~5000人,主要由“阿富汗的阿拉伯人”組成。拉登 通過傳真、行動電話、網際網路或信使遙控指揮其在世界各地的支持者。

活動分布

“基地”組織在阿富汗擁有十多個基地,專門訓練成員使用武器、通訊設備和動員組織。據統計由八十年代至今,接受過訓練的有3萬人之多,成員則有4000-5000人。組織各成員會利用傳真、行動電話、網際網路,協調其在世界各地的支持者。一般對外發放新聞訊息,也是用網際網路或錄影片段形式公布。
“基地”組織也與世界其他組織有聯繫,包括黎巴嫩南部、埃及、利比亞、葉門、敘利亞、菲律賓、衣索比亞,爭取脫離俄羅斯的車臣共和國,和新疆的東突厥斯坦運動組織。
“基地”組織有下列直接分部:
阿拉伯半島“基地”組織
●葉門伊斯蘭聖戰組織
伊拉克“基地”組織
●伊斯蘭馬格里布“基地”組織
●敘利亞努斯拉陣線
索馬里青年黨 (聖戰青年運動)
●利比亞伊斯蘭戰鬥團
●印度尼西亞伊斯蘭祈禱團
●馬里納賽爾主義獨立運動
●中國新疆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東突恐怖組織)

重要事件

與美作戰

基地和其它幾個恐怖組織有聯繫,包括黎巴嫩南部、埃及、利比亞葉門敘利亞菲律賓衣索比亞和要脫離俄羅斯的車臣共和國內的組織。 一提到“基地”組織,人們立即聯想到的肯定是雲中霧裡的拉登,無處不在的恐怖分子,神出鬼沒的武裝人員。然而,這樣的印象多來自於跟“基地”組織毫無干係的媒體報導,來自於西方情治單位的猜測推斷,甚至來自於道聽途說。
美國和英國的情報反恐怖機構做夢也沒有想到,2001年12月,美軍天上地下聯手對龜縮在阿富汗西部托拉博拉山區的“基地”組織和塔利班殘部進行瘋狂清剿之際,英國《觀察家報》的記者雅松·伯克正在跟“恐怖分子”們經歷美英炮火的“洗禮”。
在那段日子裡,“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的戰士們每天都要打以半夜才能回到隱身之處,借著間或騰起的戰火,英國記者能看清斜挎在他們肩上的槍枝彈藥。新回來的人剛一進屋,原來睡在火塘邊的戰士們紛紛站起來,把最暖和的地方讓給打了大半夜仗的人。屋外天寒地凍,是呵一口氣就能結成凍的三九寒天。
在一天的戰鬥中,有2名同伴被美英部隊俘虜,好幾個人被對方打死或者打傷。對於死傷和被俘虜同伴的情況,回來的人不願意多說。不過,他們也有收穫,一名塔利班戰士正在仔細地檢查一挺從美國大兵手裡繳獲的輕機槍,多數的人則在搶好幾個小時前給他們燉的一鍋雞湯暖暖身。如果前兩天摸的規律沒錯的話,那么離美軍戰機的轟炸還有兩到三個小時,所以他們還有點時間補補覺。美軍的B-52就象是掛在托拉博拉的天上,沒完沒了地盤旋尋找攻擊目標——我們先看著它們從北邊飛來,盤旋打轉,然後急轉彎向西飛,緊接著我們就看到西邊的山上騰起一陣陣的煙霧,幾秒鐘後我們便能聽到爆炸發出的巨響。
三小時後,當我再次醒來的時候,屋裡的其它人都已經起床忙碌著:把薄薄的毛毯整整齊齊地摺疊好,挎上各自的“卡拉什尼科夫”衝鋒鎗,把子彈匣小心翼翼地插進口袋裡,然後便消失在奇冷的屋外。隨便提一句,這些毛毯多是他們從60公里外的賈拉拉巴德買來的,毛毯本身是從伊朗進口的,多是綠色或者桃紅色,上面織有大花圖案。戰士們三五成群分批分撥地走向各自的陣地,新一天的戰鬥開始了。
天空開始亮了起來。我們的北邊是賈拉拉巴德和環繞它四周的大漠。突然,賈拉拉巴德湛藍的天空劃出了幾道白跡,一天中的第一撥B-52轟炸機開始來臨了。白跡不斷地向山區逼近,然後消失在西方的空中,緊接著我們四周的山上便響起了驚天動地的爆炸聲。
美國人是從2001年的11月30日開始轟炸我們隱身的托拉博拉山洞的。17天前,塔利班和他們的外國夥伴撤出了喀布爾。就在北方聯盟的部隊湧入喀布爾的頭幾個小時裡,一群聖戰戰士和我偷偷地出城,幾個小時後就溜到了賈拉拉巴德。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里,美軍的戰機和特種部隊接連對賈拉拉巴德地區進行了清剿,我們的抵抗非常微弱。
拉登其實是在坎大哈,一直到12月初,他和他的數百人馬才進入托拉博拉山區的。到12月中旬,拉登本人、拉登的高級助手和塔利班最高指揮部的數百人馬已經悄然離開山區,他們完全溜出了美軍布下的天羅地網。我也離開了托拉博拉,在賈拉拉巴德呆了幾天后,驅車前往巴基斯坦,然後又趕回倫敦過聖誕節。至此,我已經對阿富汗、巴基斯坦、特別是拉登進行了長達四年的跟蹤報導。

恐怖攻擊

基地組織由成立至今已被指策動過多宗恐怖攻擊:
911事件——被撞毀的世貿大樓911事件——被撞毀的世貿大樓
1998年中美國駐東非國家肯亞大使館遭受汽車炸彈襲擊,200多人死亡。事後美國以巡航飛彈轟炸東非蘇丹部分被指與基地組織有關的武器庫。
2000年葉門遇襲
2000年10月,基地組織發動自殺式炸彈襲擊,轟炸美國駐中東的船艦,17名美國士兵死亡。
美國政府一直聲稱此事件是由基地組織策動,最初“基地”組織否認這一指控。但隨後的情報資料,包括基地組織的檔案、錄像帶、磁帶記錄顯示,賓·拉登參與了這一行動的策劃。
2005年7月7日早上交通尖峰時間,倫敦連環發生的至少7起爆炸案。爆炸造成的死亡人數共52人,傷者逾百。儘管國際上多視其為恐怖組織,然從相關檔案指出:“基地”組織自認是奉阿拉之名向西歐各國宣戰的神聖組織,其戰術則為在對方領地內實施病毒戰術(游擊戰的變化之一,二戰時波蘭游擊軍在德國即施用此戰術。其目的在干擾甚至癱瘓敵方後線,使其無心力再戰;由於己方一如病毒般癱瘓人體內臟使做為敵方主力的雙拳無力化,故得名)。

捕斃頭目

以下是近年被擊斃或被捕的基地組織高級成員:
2003年3月1日,當時的基地三號人物哈立德·謝赫·穆罕默德在巴基斯坦落網。他涉嫌參與策劃911恐怖攻擊。
2003年8月14日,杜安·伊薩布丁在泰國首都曼谷被捕。他被認為是“基地”駐東南亞代理人,涉嫌策劃2002年印度尼西亞巴厘島爆炸襲擊。
2004年6月18日,基地沙特頭目阿卜杜勒·阿齊茲·穆克林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被擊斃。
2005年5月2日,當時的基地三號人物阿布·法拉傑·利比在巴基斯坦被捕。
2006年2月27日,沙烏地阿拉伯部隊擊斃基地在沙特負責人法赫德·法拉傑·朱瓦伊爾。
2006年6月7日,基地伊拉克分支領導人阿布·穆薩卜·扎卡維在美軍空襲中身亡。
2008年1月29日,美國在巴基斯坦北瓦濟里斯坦用飛彈擊斃“基地”負責阿富汗行動指揮官阿布·雷斯·利比。
2010年4月18日,駐伊拉克美軍和伊軍在薩拉赫丁省首府提克里特聯合實施軍事行動,擊斃基地伊拉克分支頭目阿布-奧馬爾·巴格達迪和阿布-阿尤布·馬斯里。
2010年5月31日,美國國際恐怖組織搜尋情報集團表示,基地組織已承認其三號人物、負責該組織阿富汗地區事務並掌管財務工作的穆斯塔法·阿布·耶齊德被擊斃。
2010年9月28日,巴基斯坦官員證實,基地組織的巴基斯坦分支頭目謝赫·法塔赫在當月26日的一次美軍無人機空襲中身亡。
2011年5月2日,基地組織頭目奧薩馬·賓·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國海軍海豹特種部隊擊斃。
2011年,基地對外行動部長Sheikh Younis al-Mauretani被抓 。
2011年6月13日,基地東非負責人法喬爾·阿卜杜拉·穆罕默德被索馬里軍擊斃。
2011年8月22日,基地二號人物阿亞提·阿布德·拉哈曼在巴基斯坦靠近阿富汗的邊境部族地區被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無人機擊斃。利比亞籍的拉赫曼在拉登死後獲晉升為基地第二號人物,成為新領袖扎瓦希里的得力助手,負責日常指揮工作。
2011年9月30日,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重要人物、美籍葉門裔激進派教士安瓦爾·奧拉基已在葉門被擊斃。
2012年1月19日,美國和巴基斯坦情報部門官員證實巴基斯坦基地頭目阿斯拉姆·阿萬被美國無人機擊斃。
2012年1月21日,基地阿拉伯半島高級幹部法赫德·庫索被無人機擊斃。
2012年6月5日,匿名美國官員證實,“基地”組織二號頭目阿布·亞哈·利比(Abu Yahya al-Libi)在巴基斯坦部落地區遭到美軍無人機空襲喪生。巴基斯坦塔利班隨後對英國《每日電訊報》記者表示,利比汽車確實被摧毀,但其本人不在現場,因而逃過一劫。由於無法前往現場勘查,雙方的說法都無法得到證實。一旦利比確實被美軍擊斃,將給“基地”組織造成重創。

回應事件

2015年1月7日,位於巴黎的法國諷刺雜誌《查理周刊》總部遭到武裝分子襲擊,造成12人死亡,另有多人受傷。1月14日,葉門基地組織領導人在網上公布的視頻中,宣稱對法國《查理周刊》遭襲擊事件表示負責,並稱這是對侮辱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復仇行動”。

攻占港口

基地組織武裝在周六晚間占領了葉門西部主要的港口城市阿登。這是基地組織5個月內在這一地區又一行動。
阿登曾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也是葉門長期以來最難被征服的城市。攻占阿登被看做是基地組織在該地區最大的勝利之一。

首次號召

賓·拉登的兒子哈姆扎呼籲支持者們對西方國家發起恐怖攻擊。哈姆扎稱應將阿富汗伊拉克等地的戰火轉移到西方,號召支持者美國及其盟國發起“獨狼式聖戰襲擊”,他提到了倫敦、華盛頓、巴黎和特拉維夫等特定目標,並稱要打擊全球猶太裔美國人的利益。

炸死高層

近日敘利亞南部發生一起自殺式爆炸襲擊,基地組織分子炸死了ISIS的一個民兵組織的6名領導人,其中包括該組織最高指揮官。IS不斷加大恐怖威脅,瓜分了基地組織在國際上的受關注度,使該組織“世界頭號恐怖組織”的地位動搖。

組織未來

組織沒完

2011年5月1日,基地組織頭號人物拉登死亡。分析認為,儘管拉登是“基地”始創者,但如今的“基地”早已鬆散無組織,拉登的影響力也日漸式微。各地的“基地”分支受拉登之死的影響不會很大。
紐約時報》評論稱,拉登死了並不意味著“基地”不復存在。二號人物扎瓦赫里一直在該組織扮演關鍵的角色。評論說,“基地”也已經是一個鬆散的網路,而非嚴密的組織。拉登之死對世界的其他主要“基地”分支影響甚微,像北非的“伊斯蘭馬格里布基地組織”,他們才是真正的威脅。該組織可能崇拜拉登,但也有自身的獨立性。此外,葉門的“基地”分支也不會被拉登的死亡所“震懾”。“在2002年到2003年那個時期,如果拉登被擊斃還有重大意義,但現在,拉登的影響力已經甚微。”
觀察人士也指出,9·11事件以來,發生在歐洲的多起重大恐怖攻擊都是本土醞釀的恐怖主義,它們與拉登領導的“基地”並無直接聯繫,對這些零散和新生的恐怖勢力而言,拉登充其量就是個“精神導師”,他的生死,對這些極端組織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

二號人物

拉登喪生,使這一組織二號人物扎瓦赫里成為接替拉登的最大“熱門”。扎瓦赫里出生富貴之家,從一名富家子一步步走上恐怖主義道路。
扎瓦希里1951年在埃及出生。與拉登一樣,他在上層社會長大,父親是藥理學教授,祖父是埃及著名愛資哈爾清真寺的大伊瑪目。1973年,埃及伊斯蘭聖戰組織成立。當時就讀醫科的扎瓦希里加入這一組織。1981年,埃及伊斯蘭聖戰組織成員刺殺埃及時任總統薩達特,301人落網,包括扎瓦希里。
他接受庭審,獲判未捲入薩達特刺殺案,卻因非法持有手槍入獄三年。出獄後,扎瓦希里前往巴基斯坦,參與治療與蘇聯軍隊作戰時受傷的阿富汗士兵。一些媒體報導,正是在那段時間,他與拉登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城市白沙瓦相遇,開始近30年“合作”。
分析師說,扎瓦希里是拉登的左右手,同時是整個“基地”組織的“大腦”。律師蒙扎耶特上世紀80年代一度為扎瓦希里在法庭辯護。他評價:“對拉登來說,扎瓦希里像是他的大腦。”在扎瓦希里看來,“基地”應奪取對某個國家的控制權,“如果不實現這一目標,我們的行動只是小規模騷擾”。

分支反應

中東問題專家朱兆一稱,中東北非地區活躍著眾多“基地”組織的分支,在拉登死後,它們可能在短期內頻繁發動恐怖攻擊,以此實施報復。此外,這些分散的組織也可能因拉登之死加快團結的步伐,組成一個更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基地”組織領導層。
朱兆一說,拉登並不掌有對所有分支機構的掌控權,更多只是一種精神性聯繫。而拉登之死或許會讓這些分支機構找到主動聯合的理由。此外,一些“基地”分支的少壯派,比如葉門“基地”的奧拉基等,他們可能比拉登更為危險。因為他們在西方呆過多年,熟悉西方事務。奧拉基本人要比拉登更熟悉網路。美國聖誕節未遂劫機案和胡德堡軍事基地槍擊案背後,都有他的身影。
英國媒體認為,拉登之後,“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可能會繼承拉登的衣缽,不過該分支在葉門也有不利局面。比如葉門地勢狹窄,兩面臨海,和阿富汗相比,戰略縱深不大,一旦遭到打擊,很容易被孤立。
該媒體也認為,拉登是一個極端化的“個案”,“基地”知名領導者中很少有像他這樣充滿激情能凝聚各方力量的人物。該組織也很可能面臨經濟困難,很難再發動9·11那樣的大襲擊。

巴阿邊境

“基地”可能展開的報復行動,不僅將針對美國,巴基斯坦也首當其衝。
巴基斯坦軍方和政府之所以不願意承認參與了美國的行動,主要是擔心“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的報復。巴基斯坦是反恐前線國家,在該國不乏拉登支持者。
任何對拉登斃命事件的過分渲染,都會對巴基斯坦政府和軍隊帶來負面結果,增加巴陸軍的反恐壓力,尤其是可能遭致拉登追隨者和“基地”的血腥報復,它們可能會在巴基斯坦全境發動針對政府、軍隊、情治單位和民眾的報復性恐怖攻擊。
此外,在另一反恐戰場阿富汗,北約軍隊的壓力也將增大。拉登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邊境隱藏了將近10年,拉登斃命對美國白宮五角大樓似乎是喜訊,但對於在阿富汗前線戰鬥的美軍和北約盟軍未必是福音,很可能將是遭遇大規模報復的開始。可以預見今後幾個月,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恐怖攻擊次數將會大幅度上升,巴阿兩國的安全形勢也將繼續惡化。

發表聲明

據外電訊息,被美國列為國際恐怖主義組織的“基地”組織當地時間2011年5月6日在網際網路上發表聲明,證實其領導人奧薩馬·賓·拉登已經死亡。
據報導,美國民間反恐監控機構“SITE”網站的訊息說,“基地”組織已在一家“伊斯蘭聖戰”網路論壇上發表了聲明,證實拉登已經死亡。
“基地”組織6日發表聲明,正式確認其頭目拉登已經身亡,並揚言報復美國,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宣布建都

據新華網薩那2011年5月29日報導,“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28日發表聲明,宣稱該組織已占領葉門南部阿比揚省省會津吉巴爾市,並宣布該市為“基地”組織在葉門南部建立的“伊斯蘭酋長國”的首都。
“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的武裝分子28日在阿比揚省面對當地居民宣讀了這一聲明。據報導,在“基地”組織占領津吉巴爾市後,阿比揚省的幾乎所有地區都已被“基地”組織占領。
阿比揚省一名政府官員告訴新華社記者,“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武裝分子在27日就占領了津吉巴爾市的全部地區。
“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於2009年年初由“基地”組織沙烏地阿拉伯分支和葉門分支合併而成,隨後發動了包括2009年美國聖誕節炸機未遂事件和2010年飛美航班郵包炸彈事件等一系列恐怖攻擊。阿比揚省是“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重要據點之一。

印度分支

2014年9月6日,據法新社報導,基地組織4日宣布成立印度半島分支,賓拉登的繼任人扎瓦希里透過網路視頻表示,將在包括印度多個地區的南亞創立基地組織分支,從而將至今為止以阿富汗薩赫勒為主要地盤的基地組織向亞洲大陸其它地區拓展。特別將目標鎖定印度穆斯林族群受到攻擊的多個地區。
扎瓦希里在視頻中特別提到印度擁有相當規模穆斯林人口的阿薩姆、克什米爾和古吉拉特邦。印度穆斯林約占總人口的15%,達1億7千5百萬,是世界第三大穆斯林群體。自獨立以來,印度族群矛盾就沒有停止過。
作為印度唯一一個穆斯林人口占居多數的邦,克什米爾地區的分離主義勢力和極端武裝分子經常發動襲擊;在與孟加拉國接壤的阿薩姆邦,近年來多次發生大規模針對穆斯林的暴力事件。
古吉拉特邦是印度總理莫迪的家鄉,也成為印度教徒與穆斯林相互摩擦不斷之地。印度一位警方高官稱,古吉拉特邦自2002年發生騷亂以來,包括基地組織在內的武裝組織就一直都對該邦很感興趣。
基地組織頭目扎瓦希里指出:基地組織 “印度半島分支”的成立,對“緬甸、孟加拉國、阿薩姆、古吉拉特、艾哈邁達巴德和克什米爾”的穆斯林而言是一大喜訊,該分支將拯救該地區的穆斯林,讓他們免受不公正待遇和鎮壓。該分支將在印度半島傳播伊斯蘭教,並在那裡“升起聖戰旗幟”。
在扎瓦希里發出威脅後,印度情治單位在全國發布警告。印度內政部長辛格與高級安全官員會面就恐怖威脅進行了討論。印度古吉拉特邦官員指出: 基地組織發布相關視頻後,地方政府加強了戒備。將與中央政府密切合作,應對任何對國家的威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