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市創建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實施方案

《銀川市創建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實施方案》已經銀川市政府研究同意,銀川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6月8日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銀川市創建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2年6月8日
  • 發布單位:銀川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
為鞏固擴大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建設成果,進一步激發城鄉文化旅遊消費潛力,加快推進全市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根據全國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示範工作部署要求,結合實際,制訂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國辦發〔2019〕41號)和《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於開展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示範工作的通知》(文旅產業發〔2020〕71號)要求,結合銀川市第十五次黨代會各項部署,深化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加快文化旅遊資源轉化、產業轉型、動能轉換,構建供給多元、供需對接的文化旅遊消費市場體系,進一步滿足人民民眾對高質量文化和旅遊消費的需求,更好發揮文化和旅遊對經濟成長的帶動作用,為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範市建設提供文旅產業支撐。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改革創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適應“雙循環”新發展階段,轉變發展理念,破除發展瓶頸,積極探索發展新模式新機制,著力構建銀川市“十四五”時期文化旅遊發展新格局。
(二)堅持質效提升。緊盯“四個繼續走在前列”奮鬥目標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範市建設任務,加快文化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提升文化旅遊發展質量和水平。
(三)堅持品牌特色。充分發掘利用銀川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堅持差異化發展戰略,加快形成特色鮮明、優勢互補、活力迸發的文化旅遊發展新態勢,全面增強文化旅遊發展新動能。
三、發展目標
以創建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為契機,從供給側、需求側兩端發力,挖潛力、增活力、補短板、強優勢、創品牌,著力提升文化和旅遊的綜合貢獻度,加快構建現代文化旅遊服務體系,大力促進文化旅遊從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開發型、從觀光消費型向綜合效益型、從較快增長型向高質量發展型轉變,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市場活力,拓展文化和旅遊消費空間,帶動文化和旅遊消費規模、水平整體提升,促進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切實滿足廣大民眾文化旅遊消費多元化需求,著力打造黃河“幾”字彎都市圈和西北地區區域性消費中心城市,在“十四五”期間成功創建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推動銀川發展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文化旅遊目的地。
(一)消費市場快速復甦。以助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為重點,在科學防控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順勢而為,迅速有效企業文化和旅遊企業復工復產、增收達效,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造成的影響,促進文化和旅遊產業快速轉入正常狀態,產業鏈有序銜接、健康運行,民眾的消費信心有效提振,消費市場快速升溫。
(二)消費規模穩步增長。全市文化和旅遊消費總量、人均消費支出實現大幅提升。力爭到2025年,全年遊客接待量突破3000萬人次,文化旅遊業總收入實現230億元以上,全市遊客接待量和旅遊綜合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人均文化消費占總支出6%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完成120億元以上,占全市GDP比重達到4%以上。
(三)消費引領作用突出。文化和旅遊融合作用有效發揮,文化和旅遊消費對經濟社會發展作用進一步凸顯,到2025年,全市文化旅遊產業供給體系更加多元,文化旅遊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文化旅遊業對全市GDP的貢獻率達到12%以上,培育壯大形成全市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
(四)消費環境顯著改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文明旅遊新風尚。文化旅遊信息化建設取得新進展,消費智慧型化、智慧化程度顯著提升,公共服務不斷最佳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管理體系更加科學,共享體系更加成熟,市場監管體系更加健全。      
四、重點任務
(一)實施文化旅遊產品供給能力提升行動,培育新型文化旅遊消費模式
1.實施精品景區提升工程。大力推進傳統景區通過歷史文化挖掘實現轉型升級,著力打造精品景區。積極推動水洞溝、鎮北堡西部影城、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黃沙古渡、橫城等“老景區”不斷創新景區旅遊項目產品,豐富內涵,提升品質;加快軍博園、源石酒莊、花博園、華夏河圖藝術小鎮、銀川文化園等“新景點”建設,完善服務功能,提升管理水平。推進西夏陵、賀蘭山岩畫等開展5A級景區創建工作。到2025年,國家A級旅遊景區達到60家以上,其中國家5A級旅遊景區達到3家以上、4A級旅遊景區達到18家以上。
責任單位: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市國資委、西夏陵管理處、賀蘭山岩畫管理處,各縣(市)區政府
配合單位:市文化旅遊發展(集團)公司
2.發展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全力推進鄉村旅遊。以打造全國重點鄉村為抓手,重點打造西夏區鎮北堡鎮昊苑村、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賀蘭縣常信鄉四十里店村等集生產、生態、觀光、旅遊於一體的新型特色旅遊鄉村。培育一批類型豐富、功能完善、檔次適中、特色突出的鄉村旅遊產品。舉辦“鄉村文化旅遊節”、美麗鄉村推介會、美食節、採摘節、賞花節、葡萄酒節等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鄉村旅遊活動。支持鼓勵發展特色民宿。到2025年,星級鄉村旅遊示範點達到70家以上。
責任單位: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各縣(市)區政府
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
3.打造夜遊經濟。大力推進“夜遊銀川”,打造環閱海夜經濟文化旅遊消費集聚區。支持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場館進一步延長開放時間,逢重要時間節點、法定節假日,舉辦夜間文娛活動。鼓勵社會組織、民眾性團體在公園、廣場、社區等城市公共開放空間舉辦內容豐富的露天音樂會、詩歌會、民間藝術表演、歌舞演出等主題活動,豐富人民民眾的夜間公共文化生活。推動國內外知名藝術節、音樂節、專業藝術活動(賽事)落戶銀川,支持各商圈、街區、景區內的經營者推出健康、規範的夜間文娛精品節目或駐場演出項目。策劃推出“夜遊銀川”等精品文旅產品,實現文化和旅遊消費市場“白+黑”式可持續發展,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夜間消費需求。到2025年,創建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2—3個。
責任單位: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市商務局,各縣(市)區政府
配合單位: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市政管理局、市綜合執法局、市園林局
4.發展冬季旅遊。依託山水、冰雪、溫泉旅遊資源,深度開發滑雪滑冰、冰雪彩燈、溫泉度假、冰釣攀冰、徒步穿越等冬季旅遊項目和景點線路,進一步提升豐富鳴翠湖濕地公園、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閱海公園、賀蘭山岩畫、西夏風情園、漫葡溫泉、天山海世界等冰雪游項目,支持開展特色大集、民俗燈會、元旦春節歡樂購物季等活動,打造“冬遊銀川”品牌。
責任單位: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市體育局,各縣(市)區政府
配合單位:市商務局,市文化旅遊發展(集團)公司 
5.培育文化旅遊消費新興業態。著力發展自駕車旅遊、工業旅遊、熱播影視劇取景地“打卡游”等新業態。依託5G、VR、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著力發展新一代沉浸式體驗型文化旅遊消費業態。充分發揮中阿博覽會、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遊博覽會等商務會展活動,發展會展旅遊。支持舉辦全國性動漫活動,扶持動漫等新業態發展。到2025年,建成1個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2個國家級、自治區級自駕車旅遊營地。
責任單位: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市商務局、市葡萄酒發展中心,各縣(市)區政府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
(二)實施全業態深度融合發展行動,拓展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空間
6.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利用和民俗體驗產品開發扶持力度,大力推進文化演藝、創意人才、非遺項目、民俗文化進景區。依託銀川文化園、中關村文化產業園、iBi育成中心、銀川文化城等文化產業園區,集聚文化頂尖人物和文化創意、創新、創產效益,打造文化集群品牌產業,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業深度融合。到2025年,建成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1—2個。
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化旅遊廣電局,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中關村創新創業科技園,各縣(市)區政府
配合單位:市國資委
7.推進文化旅遊與康養融合發展。大力支持賀蘭山漫葡小鎮、花溪谷、檀溪谷等項目提檔升級,打造一批康體養生旅遊產品。依託黃河旅遊帶、賀蘭山東麓山川湖泊、溫泉冰雪等自然資源,開發自然生態游、動感體驗游、研學科考游、健康養生游、冰雪運動游等特色旅遊休閒度假活動,開發溫泉養生、枸杞養生、葡萄酒養生、中醫藥養生等養生旅遊產品和休閒美食養生體驗產品。
責任單位: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市衛生健康委,各縣(市)區政府
配合單位:市體育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葡萄酒發展中心 
8.推進文化旅遊與體育融合發展。支持電競產業發展,舉辦全國性電競聯賽等賽事活動,重點打造銀川國際電子競技大賽,促進電競遊戲、動漫產品、主題演藝等產業發展。舉辦馬拉松、龍舟、登山、健步及沿黃城市邀請賽等各類體育賽事活動,推進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創建,爭創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促進旅遊與體育運動融合發展。
責任單位: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市體育局 
配合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9.推進文化旅遊與重點特色產業融合發展。文化旅遊+農業:堅持農旅融合、以農促旅的休閒鄉村旅遊發展思路,積極創建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和國家現代農業公園,重點培育稻漁空間等標桿示範項目。創新培育發展採摘觀光農業、定製化農業、循環農業、創意農業等業態。文化旅遊+葡萄酒產業:進一步提升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原產地品牌,樹立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當驚世界殊”文化旅遊IP,深度開發賀蘭山東麓酒莊游、研學游、高端定製游等精品旅遊路線,鼓勵開發葡萄酒文創產品,支持賀蘭山東麓符合條件的酒莊申報A級景區,打造中國葡萄酒第一旅遊目的地,做強葡萄酒文化旅遊品牌。文化旅遊+枸杞產業:支持枸杞企業開發生態旅遊、採摘體驗、枸杞深加工參觀等產品,培育發展枸杞產業旅遊景區創建國家A級景區,形成枸杞文化、旅遊觀光、田園綜合體等枸杞特色旅遊資源,促進枸杞產業和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責任單位: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葡萄酒發展中心,各縣(市)區政府
配合單位: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中關村創新創業科技園、銀川閱海灣中央商務區
(三)實施文化旅遊市場振興行動,增強文化旅遊市場發展後勁
10.強化政策扶持。用足用好中央和自治區有關扶持政策,積極爭取國家、自治區文化旅遊發展項目資金支持。出台《銀川市關於加快推進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銀川市文化產業獎勵扶持辦法》,市、縣(區)安排文化旅遊產業專項資金支持最佳化文化和旅遊市場環境,加快旅遊業發展專項補助資金兌現進度。協調有關金融機構加大文旅企業專項信貸支持,幫助文旅企業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提振回暖。
    責任單位: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金融局 
11.擴大消費惠民。發揮消費惠民槓桿效應,舉辦“文化旅遊消費季”活動,搭建文化旅遊消費平台,推出惠民優惠等促銷活動,連結打通供給側、需求側,持續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加快提振文旅消費市場信心。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政府和旅遊景區、旅遊飯店、文化場館等市場主體發放文化和旅遊消費券,促進文旅消費。
責任單位: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市商務局,各縣(市)區政府
配合單位:市文化旅遊發展(集團)公司
12.發展假日旅遊。推進職工帶薪休假制度,鼓勵職工帶薪休假,充分利用假日經濟,開發近郊遊、健康游、自駕游、親子游、研學游、戶外營地游等個性化、特色化主題旅遊產品,滿足周邊省市遊客以近距離游為主的親子游、周末游、小長假市場需求。
責任單位: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各縣(市)區政府
 配合單位:市總工會、市教育局 
(四)實施文化旅遊消費環境提升行動,營造濃厚的文化旅遊消費氛圍
13.加快“智慧文旅”平台建設。加大“智慧文旅”平台建設力度,建好用好數字文化館、數字圖書館,探索建設線上文博館,實現全市城鄉公共文化一體化發展,實現城市閱讀一卡通、公共文化旅遊服務一網通、公共文化培訓一體化。加快推進智慧景區建設,開發推廣“一部手機游銀川”APP,實現一站式產品預訂服務、一部手機游銀川。鼓勵將文化消費嵌入各類消費場所,依託各縣(市)區圖書館分館、文化館分館等,打造民眾身邊的文化消費網點,建成“十分鐘文化服務圈”。鼓勵對傳統演出場所和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大劇院等文化場所進行服務提升,合理配置餐飲區、觀眾休息區、文創產品展示售賣區、書店等,營造良好消費環境。
責任單位: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各縣(市)區政府
配合單位:市網路信息化局,市大數據產業發展中心
14.完善交通服務體系。加快城鄉基礎路網和通達景區路網建設,完善提升110國道、103省道、304省道、新小公路、鎮蘇公路等道路等級和設施。最佳化全市旅遊公交線路和旅遊公交專線。加強水系河道綜合治理,完善適宜旅遊的湖泊、濕地、河道旅遊設施,推動多彩典農河文化旅遊廊道建設。依託旅遊交通樞紐及公交場站,加快遊客集散中心建設,提升拓展高速公路服務區和旅遊通道服務功能。加強旅遊景區和鄉村旅遊點停車場、服務站、自駕游觀景攝影點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旅遊標誌標牌導覽體系。
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各縣(市)區政府
配合單位: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市園林局、市財政局 
15.淨化文化旅遊市場。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加快構建“全覆蓋、無死角”的文化旅遊行業信用體系,建立健全文化和旅遊市場主體信用記錄,依法依規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加大文化旅遊市場監管力度,開展文化和旅遊市場秩序專項整治行動,著力構建安全、平穩、有序的文化和旅遊市場。促進全市文化和旅遊市場秩序得到進一步規範,產品和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消費者權益得到更好保護。
責任單位: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各縣(市)區政府 
配合單位: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綜合執法監督局 
16.營造放心消費環境。全面開展國家級(省級)旅遊度假區、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等文化旅遊消費“三區”創建和星級旅遊民宿、星級鄉村旅遊示範點、A級旅遊景區、特色文旅街區、精品旅遊線路、國家(自治區)自駕游營地等“六大品牌”評選推介活動。嚴格落實線上文化和旅遊購物店7天無理由退貨,鼓勵線下實體店自主承諾無理由退貨,打造文旅放心消費品牌。到2025年,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1—2個、省級旅遊度假區1—2個、特色旅遊街區12條。
責任單位: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各縣(市)區政府
配合單位: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文化旅遊發展(集團)公司
17.做好市場運行監測。建好銀川市“智慧文旅”文化和旅遊消費數據統計監測平台,強化大數據技術套用,整合共享數據資源,加強全市文化旅遊市場運行和文化旅遊消費數據抽樣調查、統計監測、趨勢分析研判,為促進文化和旅遊消費提供決策依據。
責任單位: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市大數據產業發展中心
配合單位: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銀川調查隊
(五)實施文化旅遊惠民行動,釋放文化旅遊消費活力
18.開展文化旅遊消費惠民活動。持續舉辦銀川市文化旅遊消費季、黃河文化旅遊節、賀蘭山文化旅遊節、市民藝術節、網際網路電影節、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文化旅遊節、紅酒馬拉松、國際汽車博覽會、自駕車房車露營博覽會等品牌節會展覽展銷活動,支持鼓勵舉辦以賀蘭山、黃河、絲路、葡萄酒等文化主題節慶活動,提升銀川知名度和影響力。充分利用“我們的節日”,廣泛開展“社火大賽”、“歡喜過大年”等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旅遊活動。發放文化旅遊消費券,推出“旅遊一卡通”,激發文化旅遊市場活力和消費潛力。結合重點產業發展,商務、葡萄酒、農業農村、自然資源、文化旅遊等重點產業包抓領導小組牽頭部門深入開展聯合促消費系列活動。鼓勵推行景區聯票制度,延長遊客停留時間。鼓勵A級景區、文化場館利用中國旅遊日、世界旅遊日和國際博物館日對國內外遊客免費開放。鼓勵A級景區和文化旅遊演藝活動推行淡季減免等優惠政策。
責任單位: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市商務局,各縣(市)區政府
配合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葡萄酒發展中心 
19.推進文化旅遊演藝精品創作。依託銀川劇院,精心打造《月上賀蘭·家園》《不到長城非好漢》《岩石上的太陽》《情系賀蘭》等一批旅遊演藝劇目和實景演藝節目,鼓勵引進國內外優秀劇目演出,切實豐富文化旅遊產品供給。鼓勵各縣(市)區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深化民眾參與性強的主題文化旅遊節慶活動,形成特色文化和旅遊推介品牌。
責任單位: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各縣(市)區政府
配合單位:市財政局
20.落實特殊人群優惠政策。積極落實對兒童、學生、老年人、現役軍人、人民警察、消防救援人員、殘疾人等的優惠政策,鼓勵景區面向警察、醫護工作者等特殊人群推出優惠政策。西夏陵、賀蘭山岩畫、鳴翠湖、軍博園、黃河外灘、滾鐘口等A級景區,對本地市民實施半價優惠政策。鼓勵部分景區每日提供限量免費門票,發放門票、旅遊商品優惠券等方式惠及於民。
責任單位: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市國資委,各縣(市)區政府
配合單位:市文化旅遊發展(集團)公司 
(六)實施宣傳行銷升級行動,擴大文化旅遊市場輻射
21.擴大文化旅遊市場開放。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和沿黃城市群發展體系,組織開展“沿黃九省區城市合作交流大會”,加強與陝、甘、青、蒙等周邊省區旅遊合作,大力拓展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發達地區旅遊市場,加大與絲路沿線國家、港澳台、東南亞等傳統客源市場的合作力度,建立區外文化旅遊行銷中心,落實“引客入銀”獎補政策,推進互送客源、互為市場,吸引更多遊客來銀旅遊。
責任單位: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各縣(市)區政府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文化旅遊發展(集團)公司  
22.推進文化旅遊宣傳行銷創新。講好“銀川故事”,塑造銀川文化旅遊品牌。綜合運用各種媒體,全方位、立體化宣傳推介,打響銀川城市品牌;深化“兩曬一促”文化旅遊宣傳活動,積極開展城市形象宣傳和文旅資源推介。用足用活抖音、微信、微博等流量平台,輸出創意新穎的文旅短視頻、文案圖片等內容,開展網紅旅遊行銷活動,有效促進文旅產業與短視頻融合發展,孕育“文旅+網紅+短視頻”產業模式。
責任單位: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各縣(市)區政府
配合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網信局,市文化旅遊發展(集團)公司 
五、組織領導
成立銀川市創建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如下:
組 長:趙旭輝   市政府市長
副組長:雍建華   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宣傳部長         
陳艷菊   市政府副市長
成 員:王海軍   市政府副秘書長
張少志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局長
王曉菲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劉 磊   市發改委副主任
高小軍   市教育局局長
吳 靜   市財政局局長
楊銀山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  
席靜宜   市自然資源局局長
馮德旺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
孫 瀚   市交通運輸局局長
董建華   市水務局局長
孟仿英   市農業農村局局長
劉志勇   市商務局局長
章玉明   市衛生健康委主任
黃 瑾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
邵中宏   市國資委主任
余曉平   市網信局局長
張寧龍   市綜合執法監督局局長
張新民   市市政管理局局長
陸  斌   市體育局局長
劉曉天   市統計局局長
廉用奇   市園林局局長
章 志   市金融局局長
魏 富   市總工會副主席
王 芳   市葡萄酒產業發展中心主任
馬 皓   市大數據產業發展中心主任
熊 軍   西夏陵區管理處主任
胡志平   賀蘭山岩畫管理處主任
張  帥   市文化旅遊發展(集團)公司總經理
鄧彥林   興慶區區長
張  濤   金鳳區區長
張建兵   西夏區區長
郝春明   永寧縣縣長
劉炳炳   賀蘭縣縣長
楊玉龍   靈武市市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張少志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站位,深化認識。各縣(市)區政府、各有關部門要緊緊圍繞落實中央“六穩”“六保”要求和自治區、銀川市穩經濟保增長促發展有關要求,持續促進文化和旅遊消費擴大規模、提升質量,堅持問題導向,最佳化資源配置,加強政策支持,探索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新模式、新路徑。
(二)細化分工,夯實責任。各責任單位要統籌協調,研究細化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檯賬,實行清單式管理,明確推進措施、成果形式、工作進度。各配合單位要依據任務分工,按照時間節點,密切協作配合,明確責任領導、責任人,用心用情用力把各項工作任務落地落實落細。
(三)健全機制,形成合力。市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文旅局)要牽頭建立工作例會、聯席會議、統計監測評價制度、信息月報制度,及時研判形勢、解決問題。協調建立與文化和旅遊部、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的協調對接機制,及時溝通信息、匯報工作、爭取支持。
(四)加大支持,補齊短板。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市本級每年預算安排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各縣(市)區要預算安排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統籌促進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及消費提升,重點用於公共服務、消費惠民、宣傳推廣、企業幫扶等。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文化旅遊企業的支持,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
(五)強化督查,推動落實。市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對任務落實情況的督導檢查,及時通報工作進度,協調解決問題。加強工作績效評價,聘請第三方機構開展創建工作績效評估,加大督查通報力度,確保各項任務順利推進、按時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