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和金融監管

金融危機和金融監管

《金融危機和金融監管》是2018年1月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盧祖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融危機和金融監管
  • 作者:盧祖送
  • 類別:金融投資
  • 出版社:經濟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1月
  • 頁數:212 頁
  • 定價:42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960274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金融危機和金融監管/當代中國學術文庫》從監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監管的原則和監管的重點,以及監管的內容等角度重點分析了金融監管。
  《金融危機和金融監管/當代中國學術文庫》落腳於我國的金融風險和金融監管。我國銀行已經積累了一定的風險,房地產風險、債務風險和匯率風險更是不可小覷。但我國的經濟總量大,外匯儲備足,發展前景廣,這些風險不會以東南亞金融危機或美國次貸危機等方式集中爆發。風險的釋放過程可能比較緩慢,主要影響經濟的長期增長,因此這些風險加大了我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只有釐清市場與政府的邊界,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穩定我國經濟成長的速度,同時建立以中央銀行為中心的巨觀審慎監管體系,我國才可能避免金融危機的發生,避免中等收入國家陷阱。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節 研究構想
一、問題的提出
二、核心觀點
第二節 研究現狀
一、國內關於金融危機的研究成果及其特點
二、國外對金融危機的研究成果及其特點
第三節 本文的結構、方法和貢獻
一、結構
二、方法
三、貢獻及不足
第一章 金融與金融危機
第一節 金融
一、金融概述
二、金融工具及其創新
三、金融與經濟成長
四、金融的基本職能
第二節 金融危機
一、金融危機的定義
二、金融危機的特徵
三、金融危機的類型
第二章 英美金融危機史
第一節 美國1792年的金融危機
一、背景
二、危機的經過
三、後果和制度意義
第二節 1825年英國金融危機
一、背景
二、經過
三、後果和制度意義
第三節 1857年的金融危機
一、背景
二、經過
三、後果和制度意義
第四節 1907年的金融危機
一、背景
二、經過
三、後果和制度意義
第五節 1929-1933年的金融危機和大蕭條
一、背景
二、經過
三、後果和制度意義
第六節 2007-2009金融危機
一、背景
二、經過
三、後果和政策意義
第三章 銀行危機
第一節 銀行恐慌理論
一、銀行危機概述
二、多重均衡理論模型
三、單一均衡理論模型
第二節 信貸摩擦理論
一、道德風險
二、逆向選擇
第三節 傳統銀行危機的防範制度
一、單元銀行與大銀行
二、存款保險制度
三、中央銀行制度
第四節 銀行業創新及危機
一、金融創新
二、影子銀行
三、銀行脆弱性的變化
四、未來的銀行危機
第四章 債務危機
第一節 理論模型
一、債務概述
二、馬克思的模型
三、凱恩斯一明斯基模型
四、奧地利學派的模型
第二節 對信貸分析
一、回歸分析
二、經驗分析
第三節 預防和應對泡沫
一、識別泡沫
二、預防泡沫
第五章 貨幣危機
第一節 理論
一、貨幣危機概述
二、貨幣危機模型及其演進
三、國際金融的三難困境
第二節 案例
一、亞洲金融風暴及應對
二、歐元危機
第三節 貨幣危機的當下意義
一、貨幣危機的條件和形式
二、貨幣危機的防範
第六章 金融監管
第一節 金融監管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必要性
二、可行性
第二節 金融監管的三重悖論
一、嚴格與鬆弛的悖論
二、強化與弱化的悖論
三、政府與市場的悖論
第三節 金融監管的原則
一、激勵相容原則
二、監管中立原則
三、系統一致原則
第四節 金融監管的重點
一、科技革命和經濟周期
二、大眾心理
三、金融創新
四、系統重要機構
第五節 金融監管內容
一、日常監管
二、危機應對
第七章 我國金融風險及金融監管
第一節 風險正在積累
一、銀行風險
二、房地產風險
三、債務風險
四、匯率風險
第二節 風險釋放的形式和過程
一、克服金融和經濟危機的有利因素
二、中等收入陷阱
第三節 應對之策
一、釐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
二、夯實穩定經濟和化解風險的基礎
三、建立巨觀審慎的金融監管體系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