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方慶(1212年—1300年),高麗王朝後期大臣、將領。字本然,本貫安東,歷仕高麗高宗、高麗元宗、高麗忠烈王三朝,官至僉議中贊(門下侍中),封上洛公。
金方慶以武官入仕,早年曾抵抗蒙古入侵,並在治理西北面之時頗有惠政。以至元六年(1269年)林衍廢立事件為分水嶺,他開始與蒙古合作,協調麗蒙關係。至元七年(1270年)至十年(1273年),他率領高麗軍隊配合蒙元軍隊削平珍島、濟州島的抗元勢力——三別抄,並且在至元十一年(1274年)和至元十八年(1281年)偕同元軍兩次出征日本。他從至元十年(1273年)起擔任高麗首相達十年之久,位極人臣,期間曾兩次遭到誣告,一度被流放到大青島,但因元世祖的庇護而無事。
金方慶於大德四年(1300年)病逝,享年八十九歲,諡號忠烈。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宦海沉浮,平亂征日,任相蒙誣,致仕令終,主要成就,個人作品,親屬成員,人物評價,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宦海沉浮
金方慶出身名門安東金氏,父親金孝印官至兵部尚書、翰林學士,伯父金敞(金孝恭)官至門下侍郎平章事(相當於宰相)。他少年時代在祖父金敏誠家長大,稍微不高興就躺在街上大哭大鬧,連牛馬都躲避他,人們對此感到很驚異。十六歲時以蔭敘入仕武職,獲得侍中崔宗峻的賞識,歷任西北面兵馬錄事、別將、郎將、監察御史等官職。曾有一名宰相向權臣崔怡詆毀金方慶不如以前的御史奉公,崔怡召金方慶來對質,金方慶說:“要我像過去的御史那樣也行,那先得給我儲備的國庫糧食,用來調和眾口!”詆毀他的人大感慚愧,崔怡也為之變色。
金方慶“天性忠勤而恭儉,信厚而沉嚴,雖起自虎(武)官,能於吏乾”。高麗高宗丁未年(1247年),金方慶出任西北面兵馬判官,此時遭逢第四次高麗蒙古戰爭,金方慶組織民眾退入葦島以躲避蒙古兵,並在島上建築堤堰,開墾土地,貯雨為池,妥善解決了島上百姓的安置問題。其後入江都(江華島)為牽龍行首,作為國王的侍衛。當時宿衛非常鬆懈,唯獨金方慶嚴於律己,鶴立雞群,後任左禁中指諭、攝將軍。癸丑年(1253年)十一月,金方慶丁父憂,後起復為御史中丞,執法嚴明,又歷任知刑部事、知閤門事、知御史台事、金吾衛大將軍等官職,至元二年(1265年)與廣平公王恂被派往蒙古謝恩獻方物,歸國後兼任御史大夫,隨即外放為西北面兵馬使,治理有方,因遭母喪而辭職,後起復為上將軍。至元五年(1268年)正月因事被人誣陷於權臣金俊,貶為南京(今韓國首爾)副使。旋即在西北諸城的請求下再次出任西北面兵馬使,翌年回到江都任刑部尚書、樞密院副使。
平亂征日
三別抄餘黨金通精等從珍島退守耽羅(濟州),金方慶繼續被派去與蒙古軍合作,對三別抄窮追不捨,到至元十年(1273年)四月終於攻破了耽羅,消滅了三別抄殘餘勢力,金方慶因而被提拔為守太師、門下侍中,位居首相。同年秋被召入元朝,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重賞,回國後加開府儀同三司。
至元十一年(1274年),金方慶奉元世祖旨意,緊鑼密鼓地籌劃征討日本,同年十月領兵八千與元朝元帥忽敦、洪茶丘、劉復亨等自合浦(今韓國慶尚南道馬山市)出征日本,年逾六十的金方慶親率高麗將士衝鋒陷陣,殺死大量日本兵,忽敦感慨道:“即便是像蒙古人這樣久經沙場,也比不上高麗軍的表現啊!”由於準備不足,忽敦打算撤退,金方慶主張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但忽敦不聽。元麗聯軍在撤退途中遭遇風暴,左軍使金侁等人溺死。金方慶歸國後加上柱國、判御史台事,不久即被派往元朝,請求暫緩東征日本。
任相蒙誣
至元十二年(1275年)十月,高麗改官制,金方慶任僉議中贊、上將軍、判典理監察司事。翌年秋再次赴元祝賀聖節,高麗忠烈王以剿滅三別抄及從征日本之功,請求元朝給金方慶下賜虎頭金牌,忽必烈允許。虎頭金牌是元朝萬戶以上的高級軍官才能佩戴的符牌,金方慶是第一個享有此榮譽的高麗人,因此聲名遠播,為人艷羨。歸國後,他與元朝東征都元帥忻都共事,有一次忻都對金方慶說:“皇帝命令我管理蒙古軍,你管高麗軍,你每件事都推脫給國王,國王又推脫給你,到底是誰在負責?”金方慶回答說:“在國外由將軍負責,在國內由君王負責,本來就如此。”剛說完,他們看見一隻小麻雀在堂下,忻都命人將麻雀抓給自己,玩了一會兒後就弄死它,並對金方慶說:“怎么樣?”金方慶說:“農夫辛辛苦苦耕種的莊稼在這種東西聚集飛來後就被吃光了,您這樣也是體恤百姓之意啊。”忻都說:“我看你們高麗人都知書好佛,和漢人差不多,總是輕視我們說‘蒙古人從事殺戮,老天必定討厭他們’,可上天賦予我們的使命就是殺戮,只能順從天意,上天不會怪罪我們的,所以你們才會成為我們蒙古人的奴隸!”
至元十三年(1276年)十二月,金方慶遭人誣告與齊安公王淑等人要背叛元朝,逃回江華島,因此金方慶等被下獄,後因柳璥向元成公主(莊穆王后)極力求情才得以倖免。更大的誣陷發生於至元十四年(1277年)十二月,在征討日本時被金方慶懲治的高麗軍官韋得儒、盧進義、金福大誣告金方慶謀害國王與公主並逃到江華島作亂,還列舉了八條罪證。忻都、洪茶丘本來就與金方慶有隙,也利用此事做文章,將金方慶、金忻父子等人抓起來審問,欲置之於死地,並且奏報元世祖。元世祖命忠烈王、元成公主與忻都、洪茶丘會審金方慶等,金方慶飽受拷打,體無完膚,疾呼:“我們這個小國像擁戴上天一般擁戴上國,像熱愛雙親一般熱愛上國,怎么會背叛上天、忤逆雙親,自取滅亡?我寧肯蒙冤而死,也不敢屈服認罪!”洪茶丘建議忠烈王勸金方慶認罪,忠烈王便對金方慶說:“天子仁慈聖明,將察明情況真偽,不會處以死刑,你何苦這樣呢?”金方慶說:“大王您怎么說出這種話?臣從軍旅起家,一直做到宰相,即使肝腦塗地也不足以報國,怎么會貪生怕死地認罪、辜負社稷呢?” 他又轉頭對洪茶丘說:“你要殺就殺,我不會因為不義而屈服!”最後忠烈王只以私藏鎧甲之罪流放金方慶父子於大青島。元世祖聽說後也質疑此事,便下令釋放金方慶父子,讓其同忠烈王一起入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夏,金方慶與忠烈王和元成公主等一起到元上都,忠烈王上書為金方慶辯誣,期間盧進義、韋得儒先後舌爛而死,元世祖乃赦免金方慶。金方慶官復原職,又接替柳璥判典理司事。
致仕令終
至元十七年(1280年)秋,金方慶兩次上疏請求致仕,忠烈王不允,同年冬去元朝賀正。至元十八年(1281年),金方慶被元朝任命為征日本都元帥,再次領兵一萬人配合忻都、洪茶丘等進攻日本,但此路作戰失利,范文虎的江南軍則遭遇颱風(神風)而覆沒,元麗聯軍被迫撤退。至元二十年(1283年),七十二歲的金方慶上箋告老,獲得忠烈王的批准,遂以推忠靖難定遠功臣三重大匡、僉議中贊、判典理司事、世子師致仕,元貞元年(1295年)加僉議令,封上洛郡開國公,食邑一千戶,食實封三百戶。大德四年(1300年)八月十六日,金方慶卒,享年八十九歲,其時因與當權者不睦,未能獲得禮葬,到高麗忠宣王復位後才追贈金方慶為宣忠協謀定難靖國功臣、壁上三韓三重大匡,賜諡號“忠烈”,命立神道碑。
主要成就
至元七年(1270年)夏三別抄之亂爆發時,金方慶領兵追剿,九月代替申思佺與蒙古元帥阿海一起征討盤踞珍島的三別抄,期間曾被擊敗,金方慶差點投海自殺,幸被左右所制止。因為阿海剿匪不力,忽必烈改派忻都取而代之,高麗蒙古聯軍終於在至元八年(1271年)五月攻克珍島。
三別抄餘黨金通精等從珍島退守耽羅(濟州),金方慶繼續被派去與蒙古軍合作,對三別抄窮追不捨,到至元十年(1273年)四月終於攻破了耽羅,消滅了三別抄殘餘勢力,金方慶因而被提拔為守太師、門下侍中,位居首相。同年秋被召入元朝,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重賞,回國後加開府儀同三司。
個人作品
山水無非舊眼青,樓台亦是少年情。
可憐故國遺風在,收拾弦歌慰我行。
此外他致仕後,名士李承休為他作《旦暮賦》,金方慶亦作賦答之,被收錄於李承休的文集中而流傳至今。
親屬成員
- 祖父:金敏誠(一作敏成,官至掌冶署丞兼直史館)
- 父親:金孝印(官至兵部尚書、翰林學士)
- 母親:宋氏
- 伯父:金敞(原名金孝恭,官至門下侍郎平章事)
- 妻子:朴氏
- 妾室:孫氏
- 兒子:金愃(官至副知密直司事)、金忻(官至贊成事)、金恂(官至判三司事)
- 女兒:金氏(嫁趙忭)、金氏(嫁金元沖)、金氏(嫁權允明)、金氏(庶女,嫁蔡洪哲)
人物評價
- 李瑱(李齊賢之父):夫天下有達尊三,德一、齒一、爵一,君子之行於世,得其一二猶難,況得其三者乎!其得三而無缺者,惟我上洛公而已。
- 閔賢九(韓國歷史學家):金方慶早年在對蒙抗爭中挺身而出與蒙古軍戰鬥、得到高麗上下官僚和一般百姓的信望與尊敬,卻接受蒙古軍的幫助;三別抄所主張的正是高麗的自主性、建立獨立政權,卻與金方慶對決,這是歷史的悲劇,不能不是一個極大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