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想像學習:互聯社會的學習變革

重新想像學習:互聯社會的學習變革

《重新想像學習:互聯社會的學習變革》是2016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格雷厄姆·布朗-馬丁, 攝影紐莎·塔瓦科利恩。

基本介紹

  • 書名:重新想像學習
  • 又名:互聯社會的學習變革
  • 作者:[英]格雷厄姆•布朗-馬丁、 [伊朗] 紐莎•塔瓦科利恩(攝)
  • 原版名稱:Learning Reimagined: How the Connected Society is Transforming Learning
  • 譯者:徐曉紅
  • ISBN:9787300234274
  • 類別:教育創新
  • 頁數:360
  • 定價:79.80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11
  • 裝幀:平裝
  • 開本:1/16
  • 策劃:源創圖書
  • 叢書:世界教育創新峰會(WISE)叢書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書摘,

內容簡介

《重新想像學習:互聯社會的學習變革》系世界教育創新峰會(WISE)叢書(中文版)之一。
世界教育創新峰會(WISE,World Innovation Summit for Education)於2009年由卡達基金會主席謝赫·莫薩·賓特·納賽爾殿下發起,是一項促進教育創新的跨領域全球性倡議。通過兩年一度的峰會和一系列全年項目,WISE正在促進全球合作並構築教育的未來。
WISE叢書致力於傳播和激發創新思維和優秀實踐,探索為21世紀的生活做準備所必須面對的挑戰。創作團隊的足跡遍布全球,尋訪教育問題的創新性解決方案。
印度的偏遠山村到加納的電子書革命,從約旦扎塔里難民營到加利福尼亞的未來教室,本書帶領讀者踏上環球之旅,尋找學與教的創新舉措。本書採訪了世界教育、技術、設計等領域的思想家與實踐者。通過旅行遊記、對話訪談、案例探究和思想錄等形式,探討了技術對教育的作用、學習的本質,以及人們如何在互聯社會中應對教與學的新挑戰。

作者簡介

[英] 格雷厄姆·布朗-馬丁Graham Brown-Martin
格雷厄姆是教育設計實驗室和“學習無邊界”的創始人。“學習無邊界”是一個全球性智庫,著名教育家、技術專家和創意人士匯聚於此,就學習的未來和教學新實踐展開討論,分享創見。在此之前,格雷厄姆曾跨界教育技術研究和娛樂軟體產業。他15歲就離開學校,22歲創辦了第一家公司。
攝影[伊朗] 紐莎·塔瓦科利恩Newsha Tavakolian
紐莎1981 年出生於德黑蘭,16歲開始以專業攝影師的身份活躍在伊朗新聞界。21歲後,她開始在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等國報導戰爭、自然災害、社會紀實,成為一名國際攝影工作者。26 歲開始為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工作。她的攝影作品在大英博物館、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等展出並被永久收藏。
譯者徐曉紅
香港教育大學博士,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碩士。曾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現為深圳市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目錄

致謝
旅程圖
前言
思想錄:未來已來
訪談:賽斯·高汀(作家、企業家)
加納
案例:世界閱讀者(阿代索)
訪談:科林·麥可威(世界閱讀者聯合創始人,阿代索)
案例:加納行動網路(阿克拉)
訪談:弗洛倫絲·托法(加納行動網路創始董事,阿克拉)
思想錄:技術為零——技術真的重要嗎?
訪談:赫夫·馬爾什(寶石教育首席技術官,杜拜)
思想錄:關鍵是評價,笨蛋!
訪談:大衛·洪(國立教育學院教育研究副院長,新加坡)
訪談:徐炎山(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學習科學副教授,新加坡)
思想錄:創造力與創業精神
案例:約旦教育倡議(安曼)
訪談:拉娜·邁達尼(約旦教育倡議副總裁,安曼)
思想錄:在危機中學習(扎塔里難民營,約旦)
英國
訪談:克麗·菲斯爾(布里斯托大學教育與社會未來教授,布里斯托)
訪談:艾麗絲·泰勒(麥凱實驗室創始人、執行長,倫敦)
訪談:克萊夫·比爾(樹莓派基金會教育發展主任,劍橋)
訪談:艾倫·歐多諾霍(“樹莓醬”活動教師、創始人,倫敦)
案例:艾薩學院(博爾頓)
訪談:阿卜杜勒·霍汗(艾薩學院主任,博爾頓)
訪談:傑克·戴維斯(數字狂人,倫敦)
思想錄:學習環境
案例:沃薩佳學院(多哈)
訪談:拉爾夫·普魯特(沃薩佳學院主任,多哈)
案例:伊斯特伍德學院(貝魯特)
訪談:米歇爾·庫利(伊斯特伍德學院總監,貝魯特)
思想錄:數字學習——大數據的網路資本主義
訪談:諾姆·喬姆斯基(麻省理工大學社會和政治理論家,麻薩諸塞州劍橋)
訪談:米奇·雷斯尼克(麻省理工學院終身幼稚園學習研究教授,麻薩諸塞州劍橋)
案例:探索學習學校(紐約市)
訪談:阿拉納·夏皮羅(探索學習學校聯合創辦人,紐約)
訪談:約翰·前田(羅德島設計學院院長,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
訪談:桑迪·斯派克(IDEO教育實踐領導,加州舊金山)
訪談:約翰·海因萊因(EdX戰略合作夥伴部門高級主管,麻薩諸塞州劍橋)
案例:高科技特許高中(加州聖地亞哥)
訪談:拉里·羅森斯托克(高科技特許高中執行長和創辦校長,加州聖地亞哥)
訪談:洛根·斯莫利(TED-Ed主管,紐約)
訪談:肯·羅賓遜爵士(作者、教育家,加州洛杉磯)
思想錄:算法“造就”我們?
案例:珀維(聖保羅)
訪談:伯納多·格蘭丁(企業家、激勵研究所創辦者,聖保羅)
案例:若澤萊特斯州立學院—NAVE學校(里約熱內盧)
訪談:卡拉·布蘭科(Oi未來行業聯絡主管,里約熱內盧)
思想錄:論杜威
案例:人大附中西山學校(北京)
訪談:清雅(人大附中西山學校戰略創新發展主任,北京)
訪談:鄧飛(調查記者,雅安)
思想錄:教師2.0:信息傳輸系統
印度
案例:XSEED(金奈、新德里)
訪談:阿希什·拉傑帕爾(XSEED執行長,新德里)
案例:BBC媒體行動(比哈爾帕里甘村)
訪談:薩拉·詹伯倫(BBC媒體行動信息通信技術主管,新德里)
訪談:薩尼·辛格·圖里(數據風總監、營運長)
訪談:蘇伽特·密特拉(紐卡斯爾大學教育技術教授,紐卡斯爾)
訪談:安德烈亞斯·施萊克爾(經合組織教育與技能部主管,法國巴黎)
結論

書摘

未來已來
但凡了解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奇點理論的人都將意識到,預計在2030年前後,計算機便能擁有感知能力。也就是說,它們將像人類一樣思考、決策、自我感知。本書無意探討這個預言帶來的啟示,但我們仍不妨考慮一下2030年的世界將會怎樣。
為什麼是2030年?
因為一個從2014年開始接受正規教育的孩子,將在2030年大學畢業——如果大學到那時還存在的話。
未來學家總是很受各大會議的青睞,尤其是那些技術決定論者,他們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言論會在社會上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技術決定論是矽谷的信仰。這一套還原主義的學說假定,社會的內部結構與文化價值的進步正依賴於技術發展的推動。呵呵,他們當然這樣想了。
技術決定論僅能與經濟決定論相匹配。在人類發展歷史上,經濟決定論賦予經濟結構凌駕於政治之上的地位。經濟決定論要么常常被大肆宣傳,到頭來變成對馬克思主義的一種誤解;要么屢屢被政客們利用——他們打著“關鍵是經濟,笨蛋!”的競選口號,相互抨擊。我卻想說,考慮到大部分的無產階級終其一生都在追求衣食住所,經濟決定論優於技術決定論。好吧,我離題了。
技術決定論者試圖說服你,科技的發展是歷史和社會變革的主要原動力。的確,當你回想到蒸汽機的發明引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你就會覺得這種說法相當有說服力。那咱們就暫且這樣認為吧。
假定人類按目前的軌跡發展,在技術層面,我們應該能做出一些預測了。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原始計算能力。未來學家總是會給你看一系列的圖表,向你展示計算機越來越強大的處理能力,不管這種計算機是基於矽還是其他材料。在這方面,他們或許是對的。如果他們說得沒錯,那么到2020年,我們就會進入百萬兆級運算的時代,其中部分計算機的運算能力甚至堪比人腦。這些計算機起初大概只會出現在實驗室中,但不出幾年,它們可能就會出現在你的手機里。到2030年,我們預計將進入澤它級(Zetta,10)運算的時代,此時的計算機將比人腦強大1000倍。誰知道這究竟意味著什麼。
讓我們暫且不提“機器意識”這個難以理解的概念。一台澤它級的計算機能幹什麼呢?
它至少可以提前兩周精準預測全球天氣形勢。不是說倫敦大概兩周后有雨這么簡單,而是準確知道什麼時候下雨、下多久以及雨量多少。它可以預測這個星球上任何一處的天氣。這將給旅遊業和雨傘銷售帶來很大幫助,而且這種計算能力也意味著,你的個人DNA測序只需幾秒鐘時間,你與任何人的任何一次數字互動都會在瞬間被分析出來,或者,你的下一步行動將變得幾乎完全可以預測。
如果你發現自己患上危及生命的癌症,這一切都意味著好訊息。比起現在治療癌症使用的廣譜化療所帶來的種種痛楚,到時候會有專門的技術來尋找並摧毀潛藏在人體裡的癌細胞。但不好的一點是,在你做任何事之前,別人就已經知道你的想法了。但如果你不做壞事,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不是嗎?
你錯了。
錯誤之處在於你不知道誰將掌控這一切,以及我們可以信賴誰來做出這些有關倫理、道德以及人類自主思考能力的決定。2014年我寫下這些的時候,世界才剛剛開始進行一場關於意識形態、宗教和道德的對話。說實話,我無法告訴你2020年會發生什麼,更不用說2030年。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我不願意把這一切外包給一個由矽谷的技術決定論者編寫的計算機集群。
那就讓我們換個角度看問題吧。你是一個5歲孩子的老師或導師,而這個孩子今年開始入學接受正規教育。你將教授給他怎樣的技能,讓他得以應對這樣的未來?
顯然,會寫Python代碼是遠遠不夠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