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Chongqing University,CQU),簡稱重大,位於中國重慶市,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是一所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校。學校入選珠峰計畫、強基計畫,為卓越大學聯盟、一帶一路高校聯盟、中國高等戲劇教育聯盟成員單位、“國優計畫”首批試點高校。

學校創辦於1929年,到20世紀40年代發展成為文理工商法醫各學科齊全的綜合性大學。1952年調整為以工科為主的多科性大學。改革開放後,學校進行了全面的恢復調整和改革建設,成為一所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校。2000年,原重慶建築大學、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與重慶大學合併組建為新的重慶大學。2017年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2022年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

截至2023年12月,重慶大學占地面積5300餘畝,有A校區、B校區、C校區、虎溪校區和兩江校區五個校區。截至2024年5月,該校設有7個學部35個學院,以及8所附屬醫院,開設本科招生專業(方向)90個;擁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7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8個,專業學位授權點27個;有教職工5300餘人,專任教師3200餘人。其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穩居ESI世界前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大學
  • 外文名:Chongqing University 
  • 簡稱:重大(CQU) 
  • 所在地:重慶市 
  • 創辦時間:1929年 
  • 辦學性質:公辦大學 
  • 學校類別:綜合類 
  • 學校特色:“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1998年) 
    “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1年)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2010年) 
    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2017年) 
    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單位(2023年) 
    CDIO聯盟成員單位 
    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 
  • 主管部門:教育部 
  • 現任領導:舒立春(黨委書記) 、王樹新(校長) 
  • 專職院士數:中國工程院院士9人(截至2024年5月) 
  • 本科專業:108個(截至2023年5月)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8個(截至2024年5月)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7個(截至2024年5月)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7個(截至2024年5月)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9個(截至2024年5月)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5個(截至2023年11月) 
  • 國家重點學科:雙一流建設學科3個(截至2024年5月) 
  • 院系設定:7個學部、35個學院(截至2024年5月) 
  • 校訓:耐勞苦、尚儉樸、勤學業、愛國家 
  • 校歌:《重慶大學校歌》 
  • 校慶日:10月12日 
  • 地址:A校區:重慶市沙坪壩區沙正街174號 
    B校區:重慶市沙坪壩區沙北街83號 
    C校區:重慶市沙坪壩區渝碚路131號 
    虎溪校區:重慶市高新區大學城南路55號 
    兩江校區:重慶市渝北區兩江大道9號 
  • 院校代碼:10611 
  • 主要獎項:獲評重慶市“節水型高校”稱號(2023年) 
    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2020年)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4年) 
  • 知名校友:易軍 、任正非 、閻肅 
  • 知名教師:李百戰、曾孝平等  
  • 占地面積:5300 畝((截至2024年5月)) 
  • 教職工:5300餘人,包括專任教師3200餘人(截至2024年5月) 
  • 在校學生:在校學生50000餘人,其中研究生24000餘人,本科生26000餘人(截至2024年5月) 
歷史沿革,前身溯源,合併組建,穩步發展,辦學條件,院系設定,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合作交流,附屬醫院,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研究成果,學術資源,校園文化,學校標誌,精神文化,社團文化,校區情況,A區,B區,C區,虎溪校區,兩江校區,行政管理,現任領導,歷任領導,校園環境,重慶大學植物園,霍英東體育中心,早期建築,A區主教學樓,A區第一教學樓,思群廣場,立德樹人展覽館,藝術樓,校友情況,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前身溯源

  • 原重慶大學
民國14年(1925年)冬,巴縣議事會議長李奎安提出議案,倡議籌辦重慶大學。1929年夏,“重慶大學促進會”成立,發布《重慶大學籌備會成立宣言》。同年10月12日,重慶大學正式開課,標誌著一所現代化高等學府的正式成立。
重慶大學
1929年10月12日建校開學典禮
1933年,學校開辦本科,分文、理兩院開始招收學生,並遷至重慶市沙坪壩嘉陵江畔,即如今的重慶大學A區。1935年5月底,重慶大學被批准為省立大學,改為“四川省立重慶大學”。同年,四川省立工學院合併至重慶大學,學校文、農學院併入四川大學。
重慶大學
周恩來總理赴重慶大學演講
1942年,學校被批准為國立大學,直屬於教育部,省立重慶大學更名為國立重慶大學1948年,重慶大學開始招生研究生,是中國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的大學之一。1949年11月,重慶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接管國立重慶大學,隨後更名為重慶大學。此時,重慶大學已成為一所擁有理、工、文、商、法、醫等六個學院,二十一個系科的綜合性大學,在國內外享有非常高的聲譽。
1952年前後全國高校院系調整,重慶大學經併入其他高校的部分工科專業後,成為一所以機械、電氣、動力、採礦、冶金等學科專業為主體的多科性工業大學,並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完全採用國產設備和國產原料的塑膠工廠,填補了中國化學工業的空白;1958年,重慶大學成為國內最早開展計算機科學研究的大學之一,並於1960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
1978年改革後,重慶大學恢復發展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綜合大學,同時成為了教育部首批恢復研究生招生並有碩士、博士學位授權的單位之一。1981年,重慶大學成為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和博士學位授權單位。1999年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之一。
重慶大學
1994年,建校六十五周年慶祝大會
重慶建築大學的前身重慶土木建築學院是1952年由重慶大學、西南工業專科學校、川北大學、川南工業專科學校、成都藝術專科學校、西南交通專科學校共六所院校的9個土木、建築系(科)合併而成。1953年併入雲南大學、貴州大學的土木系,1954年更名為重慶建築工程學院,成為當時西南地區唯一一所建築工程學院,也是當時中央建築工程部唯一一所直屬高等院校,1958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78年被原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重點高等院校。1994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重慶建築大學, 經過恢復調整和改革,學校由一個單科性學院發展成為土建類學科專業齊全,以土木建築、城鄉建設和環境保護等主要專業為特色的、以工為主,兼有理文管理法學等學科的建設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
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是一所培養建築設計、建築裝飾技術、施工技術、建築設備安裝、經營管理等方面套用型專門人才的普通高等工程專科學校。其前身為1974年成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第一技術學校,1983年集體轉業改為重慶建築專科學校,1992年更名為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1997年被原國家教委確定為全國示範性普通高等工程專科重點建設學校。

合併組建

2000年5月,原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大學、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三校合併組建成新的重慶大學,奠定了高水平大學建設的堅實基礎。2001年,重慶大學成為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之一同年12月,學校獲準試辦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2002年,重慶大學成為全國首批試點EMBA(高級管理人員MBA)的33所院校之一,也是全國首批試點軟體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招生學校之一,還成為教育部首批啟動資助開展“研究生教育創新工程”試點的高校之一。
2004年,重慶大學被確定為中央直管高校。同年,其經教育部批准正式設立研究生院,虎溪新校區也正式開工建設。2005年,重慶大學虎溪校區迎來第一批學生。2006年3月,泰國勿洞國際中文大學與中國國家漢辦簽訂意向書,合作成立勿洞市孔子學院。重慶大學接受漢辦委託與勿洞市政局共同進行孔子學院的實際建設。2006年12月29日,孔子學院掛牌儀式舉行。
重慶大學
2005年,重慶大學虎溪校區迎來第一批學生
2007年9月,重慶大學入選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簡稱“111計畫”),是重慶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重要里程碑。同年,教育部啟動了“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項目。化工學院是作為首批立項學校學院。2008年,教育部與重慶市人民政府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繼續重點共建重慶大學的協定》,明確提出重點推動重慶大學若干學科達到或接近國際一流學科水平,儘快把重慶大學建設成為一所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2010年,重慶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9所工信部和教育部直屬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組成“卓越人才培養合作高校聯盟”,簡稱“卓越大學聯盟”,又稱“E9高校”。2011年6月,學校被教育部批准為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同月,重慶大學聯合西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重慶醫科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5所高校發起並成立“重慶市大學聯盟”(UNIVERSITY ALLIANCE IN CHONGQING)。
重慶大學
“重慶市大學聯盟”成員高校logo
2012年,重慶大學成為全國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2013年9月,學校的“金屬動態時效析出誘發自癒合現象的探索性研究”“新型鹼激發早強快硬型膠凝材料的製備與性能研究”等120個項目獲批為“部屬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項目”。同年,教育部啟動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建設工作,重慶大學入選首批“來華留學示範基地”。
2014年,重慶大學入選國家“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簡稱2011計畫),其牽頭組建的“重慶自主品牌汽車協同創新中心”被批准為“2011協同創新中心”。同年7月,學校還被評為2014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穩步發展

2016年3月,重慶大學與兩江新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共建“中新(重慶)國際聯合研究院”。同月,重慶大學(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增補為中國宇航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單位。9月,其成為中英大學工程教育與研究聯盟成員。2016年10月,學校獲批教育部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基地項目。2017年5月,重慶大學加入中英大學工程教育與研究聯盟。6月,學校成為“長江—伏爾加河”高校聯盟的創始成員。9月,重慶大學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2017年10月,重慶大學與重慶市腫瘤醫院、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開啟“非直管”附屬醫院合作,與沙坪壩區人民政府開啟共建“直管”附屬醫院合作。同年,重慶大學近代建築群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100處建築遺產名錄”。
2018年3月,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同年9月,河鋼集團—重慶大學西南研究院成立,學校還成為了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大學聯盟成員。10月,學校與兩江新區簽訂醫療戰略合作協定,聯合共建重慶大學附屬兩江醫院。11月,學校入選第一批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12月,重慶大學黨委被列為首批“全國黨建工作示範高校”培育創建單位。2018年12月,嫦娥四號探測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重慶大學牽頭研製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項目實現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開展生物生長實驗。
重慶大學
河鋼集團—重慶大學戰略合作協定簽署現場
2019年1月,重慶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項目開工。同月,學校被確定為全國首批“民政部政策理論研究基地”。3月,腫瘤醫院劃轉重慶大學直屬管理交接工作會召開,重慶市腫瘤醫院劃轉為重慶大學直屬附屬醫院。4月,為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重慶大學圖書館舉行了重慶作家詩人原創作品捐贈儀式,並聯合重慶文學院共同建立起重慶首家“重慶作家書院”。5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十五次會議審議批准,學校被增列為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同年7月至8月,重慶大學先後成為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簽約成員大學、2019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9月,中國人工智慧教育聯席會在西安召開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理事會議,重慶大學作為中國人工智慧教育聯席會第一屆理事單位,出席其中。2019年12月,重慶三峽中心醫院劃轉為重慶大學直屬附屬醫院。
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出席中國人工智慧教育聯席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理事會議
2020年5月,重慶大學與四川大學牽頭成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6月,重慶大學附屬中學、重慶大學附屬國小正式揭牌。其中,重大附中與重慶七中聯合辦學,兩校同時掛牌“重慶大學附屬中學校”“重慶市第七中學校”;重大附小與育英國小聯合辦學,兩校同時掛牌“重慶大學附屬國小校”“沙坪壩區育英國小校”。8月,重慶大學與四川省人民政府簽署省校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在戰略決策諮詢、科技創新、教育文化、人才交流等方面達成深度合作。10月,學校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確定為2020年度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高校。11月,重慶市方誌館重慶大學分館揭牌,該分館為川渝共建高校方誌館。2020年12月,重慶大學與南京市簽署協定,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同年,其先後加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藝術聯盟、健康扶貧聯盟、城鄉規劃扶貧聯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併入選第三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名單。
2021年4月,重慶大學聯合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7所高校組織成立的“西部高校青年宣講聯盟”。6月,重慶市涪陵中心醫院劃轉為重慶大學直屬附屬醫院,並更名為“重慶大學附屬涪陵醫院”。9月,重慶大學本科生院正式投入運行,本科新生總計5330名。學校本科生院與專業學院形成矩陣式結構,大一新生不納入專業院系。同月,經申報審核,學校正式加入中國高等戲劇教育聯盟。2021年12月,重慶大學附屬江津醫院、重慶大學附屬黔江醫院相繼掛牌,重慶大學臨床醫學院成立。
重慶大學
重慶市黔江中心醫院劃轉為重慶大學直屬附屬醫院簽約儀式現場
2022年1月,重慶大學入選重慶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設高校立項(培育)名單。2月,學校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4月至7月,重慶大學附屬涪陵醫院、重慶大學璧山先進技術研究院先後揭牌,重慶大學弘深書院、重慶大學高等工程師學院相繼成立。8月,其入選實施儲能技術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的高校名單。9月,重慶大學成為首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試點單位。2022年11月,學校撤銷原有的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歷史學研究中心和哲學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同年,重慶大學還成為了碳中和世界大學聯盟成員。
2023年1月,由東南大學提出倡議,重慶大學與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共同發起成立卓越大學智庫聯盟。2月,學校獲批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台,由此成為西南地區首個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台建設高校。5月,重慶大學附屬沙坪壩醫院揭牌儀式在沙坪壩區人民醫院新院區舉行。6月,重慶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與學校工程師技術中心同時揭牌。7月,由重慶大學發起的重慶市青年科學家創新聯盟在渝正式成立。同月,重慶大學附屬江津醫院舉行授牌儀式。9月,由重慶大學牽頭,聯合清華大學等18所高校以及南方電網、華潤集團等12家頭部企業,首批30家單位共同發起倡議成立智慧能源領域卓越工程師培養聯合體。2023年10月,重慶大學精準醫學研究院正式成立,這也是重慶首家由高校牽頭設立的精準醫學研究院。
2024年1月,重慶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揭牌成立,成為中國首批入選開源鴻蒙技術俱樂部的高校之一。2024年7月,中國科技館與重慶大學共建的“科普創新實驗室”在重慶大學揭牌成立。這是全國首個“科普創新實驗室”,將用創新形式做好全民科普。同月,重慶大學自動化學院與華體科技簽署校企合作協定,雙方將共同建立“川渝車路雲聯合實驗室”。
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授牌儀式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至2024年5月,重慶大學設有7個學部35個學院,開設本科招生專業(方向)90個,學科專業涵蓋理、工、經、管、法、文、史、哲、醫、教育、藝術、交叉學科12個學科門類。
重慶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學部
學院
招生專業(類別)
人文學部
英語、日語、德語、國際中文教育
繪畫(含中國畫、油畫方向)、設計學類(含產品設計、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音樂表演(聲樂方向)、舞蹈表演
體育教育
表演、戲劇影視導演、戲劇影視文學、影視攝影與製作、戲劇影視美術設計、播音與藝術主持、廣播電視編導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學與套用數學、物理學
漢語言文學、歷史學、哲學
社會科學學部
行政管理、城市管理、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
能源經濟、金融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市場行銷、會計學、會計學(ACCA方向)、物流管理
新聞學、廣播電視學
法學、智慧財產權
——
理學部
數學與套用數學、統計與精算學、信息與計算科學、金融數學
物理學、套用物理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物理學(強基計畫)
套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化學、製藥工程、材料化學
生物科學
工程學部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工業設計、機器人工程、智慧型製造工程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能源與動力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儲能科學與工程
碳儲科學與工程、智慧型採礦工程、採礦工程(國際實驗班)、安全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航空航天工程、工程力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中外合作辦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中外合作辦學)
國家(重慶)卓越工程師學院
-
建築學部
建築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
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測繪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智慧型建造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環境生態工程
工程管理、工程造價、房地產開發與管理、財務管理、智慧型建造
信息學部
測控技術與儀器、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智慧型感知工程
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積體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物聯網工程
自動化、機器人工程
軟體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慧
醫學部
臨床醫學
藥學
生物工程、生物醫學工程、智慧型醫學工程
資料來源:重慶大學(截至2024年5月)

學科建設

重慶大學入選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截至2023年11月,重慶大學有博士後流動站35個,截至2024年5月,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7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8個,專業學位授權點27個;三個學科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1個ESI世界前1‱學科,3個ESI世界前1‰學科,16個學科進入ESI世界前1%;9個學科進入軟科世界一流學科前50名。
博士後流動站(35個)
機械工程
電氣工程
儀器科學與技術
光學工程
工商管理
管理科學與工程
套用經濟學
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學
礦業工程
安全科學與工程
土木工程
建築學
城鄉規劃學
風景園林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冶金工程
控制科學與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力學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環境科學與工程
生態學
信息與通信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
法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
數學
物理學
藥學
新聞傳播學
化學
公共管理學
軟體工程
臨床醫學
-
資料來源:重慶大學(截至2023年11月)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序號
學科門類
學科代碼
學科名稱
1
經濟學
0202
套用經濟學
2
法學
0301
法學
3
法學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4
文學
0501
中國語言文學
5
文學
0502
外國語言文學
6
文學
0503
新聞傳播學
7
理學
0701
數學
8
理學
0702
物理學
9
理學
0703
化學
10
理學
0710
生物學
11
理學
0713
生態學
12
理學
0714
統計學
13
工學
0801
力學
14
工學
0802
機械工程
15
工學
0803
光學工程
16
工學
0804
儀器科學與技術
17
工學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18
工學
0806
冶金工程
19
工學
0807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20
工學
0808
電氣工程
21
工學
0810
信息與通信工程
22
工學
0811
控制科學與工程
23
工學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4
工學
0813
建築學
25
工學
0814
土木工程
26
工學
0817
化學工程與技術
27
工學
0819
礦業工程
28
工學
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
29
工學
0831
生物醫學工程
30
工學
0833
城鄉規劃學
31
工學
0835
軟體工程
32
工學
0837
安全科學與工程
33
醫學
1002
臨床醫學
34
醫學
1007
藥學
35
管理學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
36
管理學
1202
工商管理學
37
管理學
1204
公共管理學
資料來源:重慶大學(截至2024年5月)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序號
學科門類
學科代碼
學科名稱
1
哲學
0101
哲學
2
經濟學
0201
理論經濟學
3
經濟學
0202
套用經濟學
4
法學
0301
法學
5
法學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6
教育學
0401
教育學
7
教育學
0402
心理學
8
教育學
0403
體育學
9
文學
0501
中國語言文學
10
文學
0502
外國語言文學
11
文學
0503
新聞傳播學
12
歷史學
0602
中國史
13
理學
0701
數學
14
理學
0702
物理學
15
理學
0703
化學
16
理學
0710
生物學
17
理學
0713
生態學
18
理學
0714
統計學
19
工學
0801
力學
20
工學
0802
機械工程
21
工學
0803
光學工程
22
工學
0804
儀器科學與技術
23
工學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24
工學
0806
冶金工程
25
工學
0807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26
工學
0808
電氣工程
27
工學
0810
信息與通信工程
28
工學
0811
控制科學與工程
29
工學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30
工學
0813
建築學
31
工學
0814
土木工程
32
工學
0817
化學工程與技術
33
工學
0819
礦業工程
34
工學
0823
交通運輸工程
35
工學
0825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36
工學
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
37
工學
0831
生物醫學工程
38
工學
0833
城鄉規劃學
39
工學
0835
軟體工程
40
工學
0837
安全科學與工程
41
醫學
1001
基礎醫學
42
醫學
1002
臨床醫學
43
醫學
1007
藥學
44
管理學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
45
管理學
1202
工商管理學
46
管理學
1204
公共管理學
47
藝術學
1301
藝術學
48
藝術學
1403
設計學
資料來源:重慶大學(截至2024年5月)
博士、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序號
專業學位類別代碼
專業學位名稱
授權級別
1
0854
電子信息
博士
碩士
2
0855
機械
博士
碩士
3
0856
材料與化工
博士
碩士
4
0857
資源與環境
博士
碩士
5
0858
能源動力
博士
碩士
6
0859
土木水利
博士
碩士
7
0860
生物與醫藥
博士
碩士
8
0861
交通運輸
博士
碩士
9
0862
風景園林
博士
碩士
10
1251
工商管理
碩士
11
1252
公共管理
碩士
12
1253
會計
碩士
13
0251
金融
碩士
14
0252
套用統計
碩士
15
0254
國際商務
碩士
16
0351
法律
碩士
17
0352
社會工作
碩士
18
0452
體育
碩士
19
0453
漢語國際教育
碩士
20
0551
翻譯
碩士
21
0552
新聞與傳播
碩士
22
0851
建築學
碩士
學士
23
0853
城市規劃
碩士
24
1256
工程管理
碩士
25
1354
戲劇與影視
碩士
26
1356
美術與書法
碩士
27
1357
設計
碩士
資料來源:重慶大學(截至2024年5月)
重點學科
類別
名稱
ESI世界前1‰學科
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
ESI世界前1%學科
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物理學、環境科學/生態學、計算機科學、地球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臨床醫學、社會科學總論、植物與動物科學、數學、經濟與商學、藥理學與毒理學、農業科學
軟科世界一流前50名學科
土木工程、礦業工程、機械工程、儀器科學、冶金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化學工程、能源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
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土木工程
國家重點一級學科
機械工程、電氣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國家重點二級學科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車輛工程、電機與電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工理論與新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精密儀器及機械、材料學、工程熱物理、城市規劃與設計(含: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岩土工程、採礦工程、技術經濟及管理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鋼鐵冶金
重慶市高等學校“十三五”市級重點學科
套用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統計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礦業工程、核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軟體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戲劇與影視學、設計學

師資力量

截至2024年5月,重慶大學有教職工5300餘人,專任教師3200餘人,其中包括9位院士在內的國家級人才300餘人次,博士生導師1900餘人,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2200餘人。
師資力量
類別
名稱
兩院院士
國家級教學名師
李百戰、曾孝平等
“百千萬工程”人選
秦大同、任 宏、張宗益、潘復生、尹光志、魏子棟、王伯初、劉 慶、廖 強、張 靜、司馬文霞、孟衛東、劉新榮、王時龍、劉漢龍、何 強、廖瑞金、盧義玉、陳偉根、朱才朝、胡千庭、蔡開勇
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
黃河
“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劉慶、楊春和、溫志渝、胡千庭
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劉 慶、廖瑞金、張宗益、潘復生、楊春和、廖 強、王時龍、李衛東、周小平、朱 恂、劉漢龍、李 劍、盧義玉、吳興剛、楊慶山、謝開貴

教學建設

截至2024年5月,重慶大學61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68門課程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數學與套用數學、物理學專業進入“強基計畫”,曙光計算機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獲批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畫2.0基地,大數據與軟體學院入選首批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
質量工程
類別
名稱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會計學、工商管理、工程管理、英語、新聞學、軟體工程、數學與套用數學、車輛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材料科學與工程、治金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城鄉規劃、建築學、風景園林、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土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採礦工程、經濟學、市場行銷、金融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房地產開發與管理、財務管理、播音與主持藝術、法學、機械電子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通信工程、環境生態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安全工程、物理學、工程力學、行政管理、能源經濟、工程造價、舞蹈表演、繪畫、廣播電視學、統計學、電子科學與技術、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積體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信息安全、城市地下空間工程、生物工程、體育教育、生物科學、航空航天工程
國家級特色專業
採礦工程、軟體工程(設2個專業方向)、市場行銷、熱能與動力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城市規劃、生物工程、車輛工程、環境工程等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學科專業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能源與動力工程、建築學、機械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結構力學、數學實驗、機率論與數理統計、社會心理學、電子商務、客戶關係管理、結構力學、地學景觀探秘.審美.文化、工程製圖、原子核衰變放射強度測量及物質吸收虛擬仿真實驗、真空斷路器預防性試驗虛擬仿真教學項目、災難事件融合報導虛擬仿真實驗、大型齒輪箱結構設計與分析虛擬仿真實驗、工程建造模架構造與設計分析虛擬仿真實驗、機械原理、測控電路、燃燒學、給排水管道系統、化工原理、安全人機工程學、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管理、建設工程契約管理(1)、創新管理、數學實驗、機率論與數理統計、結構力學、電工電子學(I)、數字電子技術、管理會計、Co-op項目培訓等
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
結構力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藝術導論、電子商務、圖說人際關係(社會心理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
大學化學、數學實驗、機械原理、大學英語
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鋼鐵冶金學、信息安全導論
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學科交叉、專業融合、產學研教一體化的跨界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大數據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及新工科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信息類專業新工科政產學研用多方協同育人模式改革與實踐”“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先進制造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機械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工程材料實驗教學中心、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建築城規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能源與動力電氣虛擬仿真實驗中心、機械基礎及裝備製造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礦山開採與安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創新實驗區
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軟體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
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基地、電工電子基礎課程教學基地
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畫2.0基地
曙光計算機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法學
國家級教學團隊
機械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2007)、電工電子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2008)、建築技術系列課程教學團隊(2008)、大學英語系列課程教學團隊(2009)、工程管理專業平台系列課程教學團隊(2009)、電子技術系列課程教學團隊(2010)
市級一流本科專業
工程造價、財務管理、統計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物理學、漢語言文學、航空航天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國際經濟與貿易、廣播電視學、日語、人工智慧、藥學、舞蹈表演、城市管理、智慧型醫學工程
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現代生命科學重慶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語言語音重慶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數學重慶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化學重慶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計算機基礎重慶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力學重慶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工程培訓重慶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測控儀器及光電技術重慶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市級精品課程
物理化學、世界舞台上的中華文明、工程製圖、中國畫與線的情節、工程地質、安全人機工程學+、中國古典舞的審美認知與文化品格、學術論文文獻閱讀與機助漢英翻譯、品牌管理、房屋建築學、結構動力抗震設計、工程經濟學、鋼鐵冶金學、工程材料、冶金原理
市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管理會計
重慶大學推動新工科建設成果共享共建,總結凝練新工科建設經驗。截至2024年5月,其聯合申報的“新工科教育”項目獲得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牽頭申報的“學科交叉、跨界融合、多元設計、個性發展—新工科人才培養的‘重大經驗’”項目獲得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2023年7月,教育部公布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名單。重慶大學以第一完成單位獲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教學成果獎6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獲高等教育(研究生)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此外,重慶大學等高校聯合申報的“新工科教育”榮獲特等獎,重慶大學與兄弟高校、企業合作完成成果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8項。
國家級教學成果(部分)
成果名稱
獲獎級別
獲獎時間
面向“因材施學”的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二等獎
2014年
全國工程碩士《自然辯證法》課程教材立體化建設
二等獎
2014年
面向創新型人才培養需求,構建“認知、體驗、探索”一體的數學實踐教學體系
二等獎
2014年
構建漸進性階梯式工程實踐教學體系,造就實用型軟體工程創新人才
二等獎
2014年
面向建設工程全壽命期執業能力的工程管理專業教學體系
二等獎
2014年
國際化引領建築與環境領域“二三二”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和實踐
二等獎
2018年
面向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構工程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二等獎
2018年
打造跨校跨地區通識教育聯盟,構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體系
二等獎
2018年
機械專業人才創新能力跨界協同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
二等獎
2018年
新工科教育
特等獎
2022年
面向新興產業,科教融合,積體電路設計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一等獎
2022年
慕課西行,共享共贏: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的探索與實踐
一等獎
2022年
“雙向驅動、跨界融合”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一等獎
2022年
高校創新人才規模化自主培養體系的創建與實施
二等獎
2022年
結構設計競賽20年促進大學生創意創新創造能力培養的改革和實踐
二等獎
2022年
“水土交融,場網共享”新時期大土木實踐育人模式構建與示範
二等獎
2022年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內涵建設與教學實踐
二等獎
2022年
浚源固本,知行融創:整體工程觀引領的卓越土木工程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
二等獎
2022年
自主定位,實踐立信,個性發展--電子信息人才培養1133模式探索與實踐
二等獎
2022年
邁向工程強國的土建類學生非技術能力培養體系--工程管理專業教學團隊的實踐
二等獎
2022年
校企合作十年 同守育人初心:土建類跨學科多專業聯合畢業設計教學實踐
二等獎
2022年
新工科視域下機械工程卓越人才多維融合培養模式與實踐
二等獎
2022年
以卓越學術為引領的研究型大學教師教學發展模式的構築與實踐
二等獎
2022年
新時代水業人才實踐育人體系重構及套用:協同助力-智慧賦能-多元驅動
二等獎
2022年
內改外放,創新協同--工程專業學位卓越研究生教育“重大模式”建構與實踐
二等獎
2022年
汽車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多元融合的複合型領軍人才培養體系探索與實踐
二等獎
2022年
交叉融合-共享共生:人工智慧+信息學科“一體兩翼”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踐
二等獎
2022年
貫通產業鏈 融通崗賽證--只能化賦能裝配式建築人才培養創新實踐
二等獎
2022年
資料來源:重慶大學
市、校級教學成果(部分)
獎勵類別
項目名稱
獲獎時間
獲獎等級
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
以學科建設促進本科教學發展,培養材料專業創新人才
2009
二等獎
重慶市教學成果獎
冶金產業轉型背景下創新型本科人才培養核心課程建設
2013
二等獎
重慶市教學成果獎
材料類本科創新型人才個性化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2013
二等獎
重慶市教學成果獎
構建科教融合的育人模式,培養材料類專業高素質人才
2017
三等獎
重慶大學教學成果獎
構建多維度“土木工程材料(建築材料)”課程教學模式,培養建設類專業高素質人才
2017
一等獎
重慶大學教學成果獎
構建科教融合的育人模式,培養材料類專業高素質人才
2017
一等獎
重慶大學教學成果獎
基於科教融合的材料成形CAD/CAE/CAM課程改革及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2017
二等獎
資料來源:重慶大學

合作交流

重慶大學是教育部指定的接收中國政府獎學金生的院校和教育部首批“來華留學示範基地”,是中波大學聯盟、“長江—伏爾加河”高校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截至2024年5月,重慶大學與40個國家和地區的300餘所高校、研究機構建立了穩定良好的合作關係,擁有國家級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教育部國際聯合實驗室等各類國際合作平台近20個。創新開展國際化人才培養,推進研究生全球學術課程、全球學術前沿學科系列講座項目,鼓勵支持師生出國(境)訪學交流,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致力於中華文化推廣,設有泰國勿洞孔子學院、義大利比薩孔子學院、澳大利亞樂卓博大學孔子學院。入選教育部首批“來華留學示範基地”,積極打造“留學重大”品牌,建成全英文授課碩博項目45個、全英文授課課程300餘門。
重慶大學是“一帶一路高校聯盟”“中俄‘兩河流域’高校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波大學聯盟”等國際聯盟組織成員高校。多位國際組織負責人、國家政要、知名人士、國際知名大學校長先後來校訪問,諾貝爾獎獲得者John Hall、Ada Yonath、Robert Mundell、George F.Smoot、Albert Fert、Danielle Shechtman、Kenneth J.Arrow、James Mirrlees及Akira Suzuki等國際知名學者多次來訪講學。

附屬醫院

截至2024年5月,重慶大學附屬醫院有附屬人民醫院、附屬三峽醫院、附屬涪陵醫院、附屬黔江醫院、附屬腫瘤醫院、附屬中心醫院、附屬江津醫院、附屬沙坪壩醫院。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重慶大學新增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平台38個,有全國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科技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3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3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8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戰略研究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2個,教育部醫藥基礎研究創新中心1個,其它部委平台5個。
科研平台
類別
名稱
中國重點實驗室
高端裝備機械傳動全國重點實驗室
輸變電裝備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
高端裝備鑄造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
特種化學電源全國重點實驗室
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湖南雪峰山能源裝備安全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科技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微納系統及新材料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低碳綠色建築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複雜煤氣層瓦斯抽采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血管植入物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化工過程強化與反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庫區環境地質災害防治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重慶)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光電技術及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山地城鎮建設與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生物流變科學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低品位能源利用技術及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信息物理社會可信服務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複雜系統安全與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非線性分析數學與套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工業CT無損檢測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腫瘤與病菌靶向新藥創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戰略研究培育基地
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綠色建築與人居環境營造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輕合金材料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教育部醫藥基礎研究創新中心
智慧型腫瘤學醫藥基礎研究創新中心
其它部委平台
農業部農作物生態環境安全監督檢測測試中心(重慶)
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公共實驗中心(國家發改委)
國家大學科技園(科技部、教育部)
民政部政策理論研究基地
資料來源:重慶大學(截至2024年5月)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5月,重慶大學獲批國家級科研項目3260項(其中牽頭千萬元級以上重大項目65項),榮獲國家獎和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11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Nature》《Science》正刊論文等均取得歷史性突破,科研總經費2023年達到32.9億元。
科研成果(部分)
項目名稱
獎項名稱及級別
獲獎年度
12000噸航空鋁合金厚板張力拉伸裝備研製與套用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16年
高可靠精密濾波傳動技術及系統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2016年
高檔數控工具機可靠性工程關鍵技術及套用
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6年
精密綠色數控制齒關鍵技術及裝備
重慶市“三大獎”一等獎
2017年
複雜修形齒輪精密數控加工關鍵技術與裝備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8年
工具機綠色再設計與再製造關鍵技術及產業化套用
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8年
高性能重載行星齒輪傳動裝置關鍵技術與套用
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8年
高性能航空發動機複雜型面葉片精密砂帶磨削技術及其套用
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8年
/
ASME 研究貢獻獎
(ASME Resear ch Contributi
on Award)
2019年
/
COMADEM 國際會議傑出貢獻獎
(The best co ntribution to the proactiv e multidiscip line of COMAD EM)
2019年
高速乾切滾齒關鍵技術、工藝裝備及自動生產線
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9年
高速乾切滾齒加工關鍵技術及其自動化生產線裝備
重慶市“三大獎”一等獎
2019年
機械傳動內激勵機理及接觸界面動力學理論
重慶市“三大獎”一等獎
2019年
高可靠緊湊型大型風電機組齒輪箱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
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
(科學技術)科學技術進步獎
(含推廣類和科普類)二等獎
2020年
高層鋼-混凝土混合結構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20年
超臨界二氧化碳強化頁岩氣高效開發與封存一體化關鍵技術及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23年
大規模交直流混聯電力系統可靠性評估和辨識最佳化理論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23年
建築鋼結構和組合結構抗連續倒塌機理及分析理論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23年
高端重載行星齒輪傳動系統長壽命設計製造技術研究與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23年
資料來源:重慶大學(截至2024年5月)
202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和國家自科基金立項
類別
項目名稱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全面節約戰略下再生資源產業共生集聚形成機理與實現路徑研究
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對華科技遏制策略及中國應對研究
碳達峰因地施策的區域政府間協同機制研究
養老服務可及性差異的生成機制及其最佳化路徑研究
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補貼政策調適偏差及矯正機制研究
中國法拍房的產權社會學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基於數字合作生產的“政府-公眾”危機溝通:生成機制與暢通策略
基於擾動情景模擬的山地城市生態基礎設施韌性演變過程與影響機制研究——以重慶都市圈為例
“三生空間”視角下老舊小區改造多主體協同治理機制研究
公共政策過程視角下縣域規劃目標對民生治理效能的影響機制研究
資料來源:重慶大學

學術資源

截至2023年12月,重慶大學圖書館紙本圖書合計51716冊。訂閱中文期刊2156種,報紙89種,外文期刊32種。圖書館文獻資源累積量1844.63萬冊,其中實體館藏512.07萬冊,數字館藏累積量1332.56萬冊。電子圖書407.3萬冊,電子期刊9.21萬冊,學位論文916.05萬冊,音視頻36.61萬小時。“紙本+電子”的文獻元數據超過2億條。入口網站首頁訪問326萬人次,數字資源全文下載1198萬次,讀者入館137萬人次,紙本圖書外借21.59萬冊。
重慶大學學報
重慶大學學報》創刊於1960年,是教育部主管、重慶大學主辦的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刊物,重點報導機械、電氣、光電、材料、力學、資源及環境、土木與建築、計算機、通信、自動化、生物工程、物理、化學及化工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被Elsevier Scopus資料庫、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波蘭《哥白尼索引》(IC)、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北大核心)、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CSTPCD)、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武漢大學RCCSE核心期刊(A)、《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統計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資料庫、萬方數據系統數位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等收錄;榮獲第三屆全國“百強報刊”;中國高校百佳科技期刊;重慶市出版專項資金重點資助期刊;第一屆重慶出版政府獎優秀期刊獎;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重慶市一級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線上優秀期刊”一等獎。
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學報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國家教育部主管、重慶大學主辦的全面反映社會科學最新研究成果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欄目有:區域開發、經濟創新與發展、社科研究與評價、法學研究、政治建設與社會治理、人文論壇、教育研究。學報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AMI綜合評價A刊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入編期刊(北大核心期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百強報刊,教育部名欄建設入選期刊。
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土木與環境工程學報(中英文)》
《土木與環境工程學報(中英文)》(原《土木建築與環境工程》),創刊於1957年,是教育部主管、重慶大學主辦的專業性學術刊物(雙月刊), 主要刊載國內外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等領域最新研究成果,該刊是Elsevier Scopus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來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收錄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來源期刊;中國科技期刊資料庫(全文版)來源期刊,全國“百強報刊”。
重慶大學
《土木與環境工程學報(中英文)》
《納米材料科學(英文)》
《納米材料科學(英文)》創刊於2019年,由香港城市大學呂堅院士擔任主編,擁有來自21個國家的126位知名專家(其中21位院士)組成的編委會。自創刊以來,NMS採用了多種舉措來提升期刊學術質量,積極拓展高水平稿源,報導了20餘位院士團隊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Konstantin Novoselov教授團隊的成果。NMS發表的成果被來自111個國家的963種SCIE期刊引用報導,總下載70萬餘次。已被ESCI、EI、Scopus、CSCD核心、CAS、DOAJ、INSPEC等國內外重要資料庫收錄,得到納米材料科學領域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支持和認可,2022年獲評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TOP 5%)。

校園文化

學校標誌

重慶大學校徽包括校標和徽章。學校校標為圓形構圖,圓內上部區域是以毛澤東書法字型為基礎設計的“重慶大學”;中部區域為三角圖形,三角形中下部為九條水平細紋及重疊其上的五個山形圖樣,上部為“1929”數字,三角形外上方為齒輪,兩側各一束弧形橄欖枝圖案;下部區域為弧形英文“CHONGQINGUNIVERSITY”。
學校徽章為題有毛澤東書法字型校名的長方形證章,規格為45mm*15mm。教職工的徽章為紅底金字,學生的徽章為白底金字。
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校標和校徽
重慶大學校旗為蔚藍色長方形旗幟,中央印有校名題字以及學校的英文名,左側配以學校徽志。
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校旗

精神文化

耐勞苦、尚儉樸、勤學業、愛國家
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求知、求精、求實、求新
《重慶大學校歌》由胡庶華作詞、許可經作曲。
《重慶大學校歌》
歌詞
曲譜
江漢思禹功,教化溯文翁。
學府宏開,濟濟隆隆。
考四海而為俊,障百川而之東。
研究科學,振興理工。
啟茲天府,積健為雄。
復興民族兮,誓作前鋒
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校歌

社團文化

截至2023年3月,重慶大學有183個學生社團,其中包含了志願公益類、科學技術類、文化藝術類、體育鍛鍊類、職業發展類五個類別,社團成員約10000人,社團指導教師219人次,由學校47個二級單位(17個職能部處,30個學院)進行指導。重慶大學特色社團聯動活動包括百團納新、社團匯演等;此外在社團建設方面,定期舉辦社團骨幹培訓班、社長沙龍、五四評優等活動為社團發展提速增效。
重慶大學學生跆拳道協會成立於2009年,是由重慶大學跆拳道愛好者們建立的以豐富廣大同學課餘生活、提高廣大同學綜合素質為宗旨的非營利性高校體育學生組織,也是重慶大學最大的體育運動及競技類社團之一,多次獲得重慶大學最受歡迎學生社團第一名,為重慶高校中跆拳道領域最具影響力的體育類學生社團之一。
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學生跆拳道協會
重慶大學學生書法協會成立於1982年11月15日,是重慶大學成立最早的社團之一,該協會以“發揚傳統藝術,提高自身素質”為宗旨,形成了多人的龐大規模和完善的組織機構,連續十七年被評為校優秀甲級社團。
重慶大學
學生書法協會
重慶大學B-box社團成立於2012年 ,不僅在學校中時常出演各學院的迎新晚會或各種重大節目,還在日常課餘時間組織過多次街演活動。線下一直保持每周的教學活動。
重慶大學
B-box社團表演現場

校區情況

截至2024年5月,重慶大學校園占地面積5300餘畝,有A校區、B校區、C校區、虎溪校區和兩江校區。其中A、B、虎溪校區主要用於常規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碩士、博士)教學、科研、辦公。C區主要用於繼續教育、成人教育等非普通類教學。

A區

A區即老重大,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沙正街174號,北臨嘉陵江,南接沙中路,總占地面積1062畝(截至2020年9月),校內蔥鬱的樹木和質樸的建築交相輝映。主要包括有人文學部、社會科學學部、信息學部、工程學部等。
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A區

B區

B區在1952年之前為重慶大學的一部分;1954年更名為重慶建築工程學院;1994年學校升格為重慶建築大學;2000年,與重慶大學、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成為新的重慶大學,並成為重慶大學B區B區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沙北街83號,總占地594畝(截至2020年9月),與A區僅一街(沙正街)之隔。主要包括理學部、建築學部、社會科學部等。
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B區

C區

C區1974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第一技術學校創建,1983年改編為重慶建築工程學校,1984年改為重慶建築專科學校,1992年更名為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2000年與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大學合併為新的重慶大學,並成為重慶大學C區。C區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渝碚路131號,總占地260畝(截至2020年9月),主要包括套用技術學院、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
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C區

虎溪校區

重慶大學虎溪校區是重慶大學於2005年10月建成並使用的新校區,因地址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虎溪鎮得名,虎溪校區位於重慶市高新區大學城南路55號。截至2023年12月,虎溪校區占地3670畝,其中教學用地2628畝,教職工住宅用地以及學校發展用地1042畝。虎溪校區於2004年12月18日開始動工修建,累計竣工校舍75萬平方米,有外國語學院、藝術學院、體育學院、弘深學院、新聞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等16個學院及其他部分學院的一、二年級學生,入住學生2.2萬餘人。
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虎溪校區

兩江校區

重慶大學兩江校區位於重慶市渝北區兩江大道9號,有西南地區唯一的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重慶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兩江校區室外運動場占地面積總計約2萬餘平方米,其中體育場內有標準田徑運動場1塊、人造草皮足球場1塊;學生宿舍區有籃球場2塊、羽毛球場2塊。
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兩江校區

行政管理

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常務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國家監委駐重慶大學監察專員
陶舉虎
副校長
黨委副書記
黨委常委
舒立春、王樹新、王時龍、陶舉虎、馮業棟、鄧紹江、盧義玉、李劍、劉貴文、楊俊、饒勁松、李學靜、李成祥
資料來源:重慶大學(截至2024年6月)

歷任領導

歷任黨委書記
學校名稱
姓名
任職時間
重慶大學
鄭思群
1953.12—1966.8
曾德林
1972.4—1980.5
何文欽
1980.5—1982.2
張文澄
1982.2—1983.8
程地全
1983.8—1989.5
顧樂觀
1989.8—1997.4
歐可平
1997.4—2000.5
祝家麟
2000.5—2005.12
歐可平
2005.12—2015.10
周旬
2015.10—2019.12
原重慶建築大學
石昌傑
1952.12—1956.4
宋元良
1973.2—1978.12
李仲直
1981.2—1983.10
宋元良
1983.10—1985.6
劉德驥
1985.6—1988.9
傅大勇
1988.12—1996.2
肖允徽
1996.3—2000.5
原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
石澤民
1979.11—1982.3
王長德
1980.7—1983.7
汪文儒
1983.9—1985.5
黃紹群
1987.2—1991.4
黃榮勤
1991.4—1996.4
鄭平生
1996.3—2000.5
資料來源:重慶大學
歷任校長
學校名稱
姓名
任職時間
重慶大學
劉湘
1929.10—1935.8
胡庶華
1935.8—1938.7
葉元龍
1938.10—1941.7
張洪沅
1941.9—1949.11
何魯
1950.3—1952.11
鄭思群
1956.7—1966.8
曾德林
1978.4—1980.5
何文欽
1980.5—1982.4
江澤佳
1982.12—1986.12
顧樂觀
1986.12—1992.8
吳雲鵬
1992.8—1996.8
劉飛
1996.8—1997.7
吳中福
1997.7—2003.1
李曉紅
2003.2—2010.12
林建華
2010.12—2013.6
周緒紅
2013.6—2017.12
張宗益
2017.12--2022.3
原重慶建築大學
李海文
1952.10—1955.7
石昌傑
1965.8—1972.6
宋元良
1972.6—1983.10
盧忠政
1983.10—1992.3
梁鼎森
1992.3—1995.12
祝家麟
1995.12—2000.5
原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
石澤民
1978.11—1979.11
尹鈞
1979.11—1983.7
何高毅
1987.1—1991.4
武育秦
1993.3—1998.10
潘文宛
1998.11—2000.5
資料來源:重慶大學

校園環境

重慶大學植物園

重慶大學植物園位於重慶大學虎溪校區內,占地42公頃。園區以縉湖和雲湖生態公園——松林公園為核心,與毗鄰的縉雲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和歌樂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遙相呼應。重慶大學植物園始建於2012年,已建成園區有:薔薇園、牡丹園、木蘭園、蕨類園、荷苑、山茶園、熱帶植物展覽區、自然演替區和重慶大學植物園苗圃。
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植物園薔薇

霍英東體育中心

重慶大學霍英東體育中心位於重慶大學虎溪校區東北角,由澳門霍英東基金會捐資人民幣3000萬元建設,總建築面積6.25萬平方米,占地面積3.46萬平方米,包含主場館、訓練館、游泳館以及羽毛球兼排球館和地下停車區。
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霍英東體育中心

早期建築

重慶大學早期建築是中國西南地區較早的一組近代教育建築群,由理學院、工學院、文字齋、寅初亭及周邊自然環境所構成,總建築面積約8249.51平方米。該建築群為研究抗戰期間具有重大影響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歷史事件提供了珍貴材料;2019年10月16日,早期建築入選國務院公布的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早期建築

A區主教學樓

主教學樓是重慶大學現代化建設的標誌性建築,高121.5米,是集教學、科研、辦公為一體的綜合樓。
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A區主教學樓

A區第一教學樓

A區第一教學樓是重慶大學校園內現存最老的一座教學樓,是重慶市內最典型的中國式建築。建築平面呈山字形,沿中軸對稱,A區第一教學樓總建築面積約3000平方米,該樓為磚混結構,屋頂為坡屋面木結構,現為學校主要領導行政辦公室。A區第一教學樓室內維修工程於2011年10月開工,維修改造主要工作內容包括室內裝修改造、空調加裝、外牆清理維修、木屋架構件加固維修等,於2012年8月竣工。
重慶大學
A區第一教學樓

思群廣場

思群廣場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由鄭思群校長帶領全校師生們平整出來的場地,並以其名字命名,主要用於舉辦重大的慶典活動、運動會,也是在校師生早晚跑步運動的習慣場所。
重慶大學
思群廣場

立德樹人展覽館

重慶大學立德樹人展覽館於2016年5月20日建成,位於學校B區檔案館三樓,由序廳、明德鑄魂、躬身育人、德厚流光、尾廳五個部分組成,展館面積300餘平米,展陳200餘件珍檔文獻。
重慶大學
立德樹人展覽館

藝術樓

藝術樓位於虎溪校區,與一教隔湖相望,毗鄰圖書館,四周有古橋、竹林、石頭路。其牆體為磚紅色,再用灰色的明度對比加以調和,沉穩大氣。
重慶大學
藝術樓

校友情況

知名校友
類別
姓名
簡介
黨政領導
王志傑
重慶市涪陵區委書記
許洪斌
重慶市南岸區委書記
李鉞鋒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台盟中央常務副主席
吳群剛
四川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
宋克興
河南省科學院黨委副書記、執行院長
周少政
重慶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辦公廳主任
趙祥模
西安工業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陝西省科協副主席
柯玲
成都市政協科教醫衛體委副主任
易軍
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黨的十八大代表,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韋韜
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楊丹
九三學社四川省第八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鄭學選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張洪飈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
潘毅琴
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機關黨委書記
穆鵬
北京市副市長
商業人士
任正非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總裁
張琨
中建三局黨委常委、董事、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唐立新
新尚集團董事長,獲評“2019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李力
2018年度“重慶市傑出青年企業家”
李英傑
2018年度“重慶市傑出青年企業家”
羅世龍
2018年度“重慶市傑出青年企業家”
景柱
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海馬集團董事長
彭靜
重慶市律師協會副會長、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主任
顏建國
中國海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馮遠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朱華榮
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
張良
瀘州老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胡正森
貴州海宇建設工程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曾光安
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魏福生
重慶建工投資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薛榮
鄭州圓方集團黨委書記、總裁
李毛
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相鹹高
中建安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文兵
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周明
瀾舟科技創始人兼CEO
郭建軍
中國建築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專家學者
賈強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劉日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傑
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克強
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加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
朱合華
中國工程院院士
熊榆
歐洲中國經濟學會會長
張寶蘭
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建材所副所長
周緒紅
中國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結構工程師學會會士
劉清友
“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榮譽獲得者
李先廣
首屆“國家工程師獎”榮譽獲得者
林明智
首屆“國家工程師獎”榮譽獲得者
賀建華
首屆“國家工程師獎”榮譽獲得者
譚倩
獲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王昌林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
張鐿議
榮獲第48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
文娛工作者
張珂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重點獻禮影片《革命者》的編劇之一
閻肅
著名藝術家,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原創作員
赫子銘
中國內地男演員,鐵路文工團話劇團團員
李嘉琦
原藝名辣目洋子,中國內地女演員
應亮
青年導演,處女作《背鴨子的男孩》獲得了第6屆東京FILMeX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孫文婷
中國內地女演員,先後畢業於重慶大學、北京電影學院,2007年獲得環球小姐重慶賽區最佳網路人氣獎
趙波
中國大陸男演員
李小晶
中國內地女演員,2008年出演個人首部電視劇《女人無悔》
王翀
中國大陸男演員、導演
劉妙
模特、演員,2008年因作品《暮春櫻花》在網上發表而一舉成名
唐藝昕
青年演員,代表作《甄嬛傳》
高校領導
陳德文
教授,曾先後任重慶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等職
張榮
教授,曾任南京大學校長助理、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常務副校長(正局級)等職
張宗益
教授,曾任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副校長以及西南財經大學校長等職
陳流汀
重慶科創職業學院校長
成祖德
二級教授,研究生導師,任合肥城市學院黨委書記、省督導專員
鄭旭煦
教授,博士,重慶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
劉小康
重慶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英雄楷模
李偉
2021年“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獲得者
楊樹海
2021年“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獲得者
熊中元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40人”之一
應憲
2018《中國雙擁》年度人物
李綱
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獲得者
蘇亞武
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獲得者
張琨
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獲得者
杜岩偉
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獲得者
李海全
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獲得者
戴渝霞
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獲得者
夏華
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獲得者
劉紹雲
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獲得者
趙元超
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獲得者
張耘溢
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獲得者
謝璐
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獲得者

所獲榮譽

所獲榮譽
時間
榮譽
2023年1月
入選2022中國大學海外網路傳播力建設十大案例
2023年1月
獲評重慶市“節水型高校”稱號
2022年11月
重慶大學獲得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
2019年8月
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4年7月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