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重慶大學動力學院領導慰問 七十年多來,學院已發展為擁有工程熱物理全國重點學科,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博士學位及碩士學位授權點,覆蓋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製冷及低溫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化工過程機械等六個博士及碩士學位授權點;一個工程熱物理
博士後流動站;“
核科學與技術”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正在教育部公示審批;
熱能與動力工程(國家級特色學科)及
核工程與核技術本科以及國家重點學科--工程熱物理,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省部級一級重點學科學科、“低品位能源利用技術及系統”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和一個重慶市熱工重點實驗室的多層次、全方位的熱科學與能源動力工程研究生、本科教學和科學研究基地。
專業介紹
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學院設有熱能工程系,
動力工程系,製冷與低溫工程系,核能工程系,可再生能源系,中心實驗室,熱動類專業創新教學實驗中心,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仿真工程研究所,能源與環境研究所,熱力學及節能技術研究所等。
師資力量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至2010年7月,學院擁有在校專任教師55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8名、教授22名、副教授12名、高級工程師3名。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89.06%。經過多年的努力,學院擁有一批國內外知名度較高、影響較大的專家教授,包括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百千萬人才計畫1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4名、國務院津貼獲得者13名等。
學院領導
院長:廖強教授
副院長:楊晨教授、李俊教授、孫寬教授
黨委書記:冉景煜教授
黨委副書記:徐方正
學生培養
重慶大學林建華校長來到動力學 至2008年,學院有在校本科生900餘名,碩士研究生300餘名,博士研究生65名,博士後研究人員6名。 “十五” “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子項目“先進能源動力技術及系統”已經通過驗收,“十一五”“211工程”和“
985工程”已全面啟動。面向本科的“熱動類專業自主創新實驗室”“核科學與技術教學實驗室”已經全面建成,投入了運行。
科研學術
編寫教材
“十一五”規劃教材《工程熱力學》已列入了高教出版社的 “百門精品”課程教材計畫。
《泵與風機》及《熱力發電廠》等教材被列為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
學院自編髮行熱能動力工程專業本科系列教材包括:
科研成果
近年來動力工程學院教師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重點項目、國家973項目、科技部“支撐計畫”項目、國家重點攻關項目等重大項目10餘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省部級重點項目100餘項。每年在一級學報及國際期刊發表被SCI、EI收錄的論文100餘篇。學院培養的畢業生在全國,尤其在西南和西北地區電力行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發展方向
學院的辦學總體思路是:立足西南,面向全國,以能源動力學科與環境學科、信息與控制學科、材料學科、生物工程學科、管理學科相結合為切入點,推進適應新世紀人才需求的教學改革,加強教學基地和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本科及研究生教學質量,培養基礎紮實、專業口徑寬、綜合素質好的高層次人才,使動力工程學院成為全國先進行列的熱科學和能源動力工程教學科研基地。
動力工程
重慶大學動力學院
青年志願者協會 動力工程是研究工程領域中的能源轉換、傳輸和利用的理論和技術,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一次能源消耗和污染物質排放,推動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套用工程技術學科。它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既有悠久的歷史,又屬於二十一世紀經濟發展中的能源、信息、材料三大前沿領域之一。蒸汽機的發明是現代動力工程的開端,也標誌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始,隨著當今社會生活對動力的需求不斷提高,隨著電子技術、
計算機技術、材料科學的發展,隨著資源、環境與生態問題的日益突出,動力工程領域理論和技術工作者正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動力工程的理論和技術面臨著新的突破和嬗變,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乃至以後若干個世紀的人類文明產生重大影響。
本領域既是一門獨立完整的科學,又與所有其它科學領域相互滲透,密切相關。各領域的研究內容都離不開動力學科,現代動力工程也廣泛套用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材料科學和自動化技術及管理等等各個學科的知識。
地圖信息
地址:沙坪壩正街174號重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