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共同體

醫療共同體

醫療共同體,是指以縣級醫院為龍頭,整合縣鄉兩級醫療衛生資源,形成一個醫療體系,最大化發揮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逐步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質量,醫共體是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機制,是當前就醫的新興模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醫療共同體
  • 含義:分級診療機制
建設背景,建設方式,建設目的,

建設背景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全面推進醫聯體建設,形成較為完善的醫聯體政策體系,使醫聯體成為服務、責任、利益、管理共同體,區域內醫療資源有效共享,基層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有力推動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
2018年,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提出要從加強縣域內重點專科資金傾斜、省級醫院託管縣級醫院、加強遠程醫療建設、加強質控、推進同質化管理四個方面建設縣域醫共體。醫共體將從形式走向實質,實行“利益捆綁”,實現縣鄉村真正的“三位一體”。
2020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於印發醫療聯合體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要求,在充分總結各地醫療聯合體(以下簡稱醫聯體)建設試點工作經驗基礎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了《醫療聯合體管理辦法(試行)》,加快推進醫聯體建設,逐步實現醫聯體格線化布局管理。
2022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醫保局辦公室、國家中醫藥局辦公室《關於做好2022年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監測工作的通知》要求,為進一步了解和掌握試點地區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工作進展和成效,指導縣域醫共體健康發展,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局決定繼續開展2021年度縣域醫共體建設監測評價工作。

建設方式

1、建立高效整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立縣域醫療機構共同體;完善醫療衛生一體化管理;設定醫共體內部管理機構;持續深化“雙下沉,兩提升”。
2、建設權責明晰的醫療衛生管理體制:成立醫共體管理委員會;強化醫共體經營管理自主權。
3、建立精簡效能的醫療衛生運行機制:實施醫共體人員統一管理使用;實施醫共體財務集中管理;實行藥品耗材統一管理;實現醫療衛生資源共建共享。
4、加強縣域醫療衛生制度建設: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係;深化醫共體薪酬制度改革;完善財政投入保障政策;建立醫共體績效考核評價制度。
5、促進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強化基礎醫療服務能力;提升縣域中醫藥服務能力;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水平;做實簽約服務建立分級診療制度。
6、加強縣域醫療衛生數位化建設:強化醫共體信息化運行管理;拓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推進醫療衛生數位化監管。

建設目的

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日益成為我國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司司長聶春雷看來,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是落實分級診療制度的具體舉措,其最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要讓人民民眾獲得更高質量、更加便捷、更為經濟的醫療衛生服務。
儘管我國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整體提高,但總的來看,我國優質醫療資源的供給總量仍然不足,結構不夠合理,質量和效益還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尤其是部分地區民眾希望就近“看得好病”的需求難以得到滿足。
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是能夠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不斷下沉,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鎮,大病不出縣,疑難危重病再轉診”的就醫新模式。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能讓民眾就近便捷地就醫、獲得全面服務、節省醫藥費用,是惠民、利民的改革。
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能夠讓縣鄉醫療服務能力明顯增強,資源使用效率明顯提升,老百姓就醫感受更加最佳化。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健康服務管理服務能力進一步改善,從縣級強提高到縣域強,使65%以上的患者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90%以上的患者在縣域內醫療機構就診,更有效實施分級診療,更有利實現醫保運行要安全、醫院發展可持續、醫務人員有動力、百姓健康得實惠的目標。
看病難、看病煩、看病貴, 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相信每個去過醫院的人都深有體會。中國醫療資源不充分、不均衡的發展和人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之間的矛盾是導致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之一。醫共體建設是深化醫改的重點工作,可以增強人民民眾的健康獲得感和安全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