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斌(明代人物)

鄧斌,字稅堡,高要縣鷓鴣崗人(今高要市南岸街道辦新江一村),為崗東第三世祖。祖父汝顯,字仲達,是高要鄧族始祖材輔公宋朝議大夫鄧珉的曾孫,由三水縣白坭遷要邑宋隆,原居白土思禮大乾崗(今鄧坑),因避亂於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偕妻羅氏及子逃至新橋土名叫黃坭窟,這一荒地隱匿,全家人得以倖存。父親端平,字一清,少年隨父逃亡,過著貧苦的生活,配布塘村廖氏。元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三月初八日,鄧斌生於黃坭屈草屋裡,自幼勤學文愛習武,又得祖父教導有方,入學以來,其聰慧從未落後於人;明洪斌二年(1369年)隨父轉遷水內鷓鴣崗東邊定居,與伯祖父元達同一崗上住。

基本介紹

  • 本名:鄧斌
  • 字號:稅堡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鷓鴣崗人
  • 出生地:鷓鴣崗
生平事跡,鄧斌五子,昭武公祠,

生平事跡

洪武十六年一舉成為恩貢生
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廣求新秀,開設恩科科舉制度每三年舉行鄉試或會試,稱為正科。若遇皇帝即位及皇帝慶典加試,稱之恩科)取仕。年僅二十歲的鄧斌,應試一舉成為恩貢生。十七年(1384年),得鄰鄉樟崗村通判馮宣公的讚賞,首舉許配女兒給他為妻於十八年(1385年)正月成親。當年夏,鄧斌赴江寧府(今江蘇省南京)應試。其體格魁梧,能文善武,被錄取分配在錦衣衛中為任鎮撫助事。二十年(1387年),因偵處部侍郎郭桓貪污案立功,升為鎮撫。二十一年(1388年)冬,升為僉事(正四品)。二十三年(1390年)春,為祖父丁憂(舊稱遭父母之喪)回鄉。二十四年(1391年),馮氏生一子世雄。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在偵查藍玉私獄案時,鄧斌親自救出友人禮部員外郎,羅千谷之女,故與藍玉成為相仇。二十六年(1393年),在錦衣衛揭發藍玉奸反罪行中,他立功尤大。二十七年(1394年),羅千谷因其女出於感激之情誓不另嫁他人,而懇求終身托於鄧斌為妻,奏請皇上。旨準,並封馮氏、羅氏為誥命恭人(為四品官之妻的封號),並許鄧斌公假半年。鄧遂榮歸故里,假滿偕同馮氏及長子一同進京住所。二十九年(1396年)羅氏生一子,名俊。三十年(1397年)馮氏指使鄧斌納媵(接受隨嫁的人)李氏為妾。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逝世,皇孫允炆即位,念鄧斌的功績,又為了加強錦衣衛,晉升為錦衣衛同知(從三品,是副統帥)。誥封馮氏、羅氏為淑人(為三品官之妻的封號。封其父、祖兩輩考妣(父母死後的稱謂。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為誥命。
權勢顯赫朝野
明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元年,即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北平,即今北京,以討齊泰黃子澄為名,號稱“靖難”)。是年,燕兵破南京,惠帝死於宮中,又一說其逃亡。燕王即位,是為成祖,戰敗建文帝允炆,占領了南京。鄧斌盡職,被燕王追捕收監。明成祖朱棣登位,年號永樂,感他對先帝之忠,於明永樂二年(1404年)派員感召他。他受召,朱棣大喜,為了利用他在錦衣衛的威權,恢復其原職及一切封誥。是年冬,準他假期歸里,整理祖墓。在鄉期間,鄧與同時入貢的好友、時任肇慶府通判的莫以信和鄉紳貢生鐘環聚共談鄉事,論及新橋一帶時有旱水之災,了解到小部分較高的窪地還可指望三年一收,人民生活多靠在丘陵崗上種些雜糧為食。為造福鄉鄰,合議請皇旨準於新橋一帶築一堤圍,並商定由莫以信以肇慶府名義上奏,鄧在朝保奏。鄧率莫一齊回朝後,經在朝臣中活動,疏通了關節,方準莫入朝上奏。準旨並戶部派太學監生黎滿與莫以信前往實地堪測。監生為了減工,刪去原計畫的空崗地段,改為由夏崗山經鷓鴣崗至馬安山。莫見欠妥,立即上朝與鄧商議,其時戶部已備案。經鄧斌向戶部交涉,只得加批文尾“由肇慶府便宜行事”字。莫奉旨回來,由鐘環聚具體執行,莫為指揮。堤圍路線改為不通空崗,又不通鷓鴣崗,而由石仔崗、鷓鴣崗外沿楊梅水南岸至馬安。堤圍歷經三年築成,稱作新江圍,後因圍局遷往新橋圩,而新橋圩屬銀江都,就改為銀江圍,又稱之為皇圍。自建此堤圍後,圍內鄉民有所受益,無不贊鄧斌之恩德。時至今天,其績人在當地人傳頌著。
鄧斌在朝兢兢業業,又文武雙全,極得明成祖重信。永樂二年(1404年),旨令鄧斌為錦衣衛指揮使(正三品,是最高統帥,由皇帝指令),策封為昭武(顯著技擊的)將軍,祿正三品,誥封馮氏、羅氏為三品淑人,馳封(封賜已死的)祖父、母,誥封父、母為昭武將軍和淑人。此時,鄧之權勢顯赫朝野,乃成祖最親信之重臣。
告老歸田
永樂十八年(1420年),成祖為了加強獨裁的統治,另設立由宦官統領的“東廠”(同原錦衣衛合稱“廠衛”的特務機構),把原錦衣衛獨攬之權分為“廠”對內監視朝中重臣, 錦衣衛對朝外之臣及社會。鄧斌考慮皇此舉的要害,急流勇退,經多次藉故藉口奏皇辭職,始得永樂帝批准,遂告老歸田。皇帝念其忠勤三朝及建全龐大錦衣衛的功績,傳旨賞給金銀、布帛,並賜養奉官田三百畝,又授其長子世雄襲蔭千戶長(正五品)。

鄧斌五子

長子字世雄(馮氏生);次子俊,字世業,又名彥偉;三子傑,又名彥彧(羅氏生);四子世德;五子世道(李氏生)。其歸故時,時齡五十七,在里中肯料理公益事業,得鄉鄰友好擁戴;在家內,多以教育兒孫處世。晚年以身經歷編有一簡要訓言以銘後世:“勤奮志堅為本,克已儉欲為目,以智勝力為標。志各圖宜,必爭圖首,握機鴻圖。忠耿勿愚,色財勿貪,處事勿厭”。後世若能深領此格言精髓者皆昌,尤是五、六世祖及其直接聆教,發達者多。鄧斌後期將長子、次子、三子裔定居鷓鴣崗,四、五子及妾李氏定居官田。其終於明宣德十年乙卯(1435年)十月二十一日午時,初葬大乾圍酒杯篤,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遷葬黎坑。

昭武公祠

清嘉慶年間,新橋永安寺,銀江圍圍眾念鄧斌、莫以信、鐘環聚三公之恩德,在寺中立碑紀念。光緒二十六年(1901年)鄧族族長憶念鄧斌之豐功偉績,在鄧氏宗祠之東建“昭武公祠”祀奉。1944年,百太鄧村重修宗祠。宗祠入伙時,得友族送的木聯中有時任縣秘書長梁清平作的並手書一聯:“論勳爵以冠雲台,國難求援,東漢酧庸原不忝;封將軍而顯昭武,堤防創築,西江暴漲永無虞。”6.廣東冠豪高新技術公司信託一部總經理 ---- 鄧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