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縣(鄞縣(寧波古縣名))

寧海縣(浙江省寧波市轄縣)

鄞縣(寧波古縣名)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寧海縣,浙江省寧波市轄縣,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浙江省東部、寧波市南部沿海,象山港三門灣之間,天台山四明山山脈交匯之處,東臨象山縣,南界台州市三門縣,西靠台州市天台縣紹興市新昌縣,北接奉化區。截至2023年末,寧海縣土地面積1843平方千米,2023年末,寧海縣戶籍總人口62.76萬,轄4個街道、11個鎮、3個鄉,44個社區、332個行政村。

寧海縣置縣始自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國務院批准的第一批沿海對外開放地區之一。寧海縣地貌呈現“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寧海縣是《徐霞客遊記》開篇地,中國旅遊日發祥地,有前童古鎮伍山石窟寧海森林溫泉等4A級旅遊景區。2019年9月,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寧海自古以來,地傑人靈,名家輩涌,如《資治通鑑》的注釋者胡三省;風骨傲然的明代大儒方孝孺;揭竿而起的農民領袖王錫桐;“左聯五烈士”之一的作家柔石;一代國畫大師潘天壽;抗日將領孔墉等。

2023年,寧海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達1001.2億元,按不變價計算,同比增長7.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海縣
  • 外文名:Ninghai County
  • 別名:白嶠、丹邱、桃源、寧川、回浦、緱城、廣度里 
  • 行政區劃代碼:330226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浙江省寧波市
  • 地理位置:華東
  • 面積:1843 km 
  • 下轄地區:4個街道、11個鎮、3個鄉
  • 政府駐地躍龍街道
  • 電話區號:0574
  • 郵政編碼:315600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62.76 萬 
  • 著名景點強蛟群島寧海森林溫泉前童古鎮
  • 火車站寧海站
  • 車牌代碼:浙B
  • 地區生產總值:1001.2 億元(2023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礦藏資源,植物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政治,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建築業,貿易業,旅遊業,會展業,貨物貿易,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社會事業,科技,教育,人才開發,文化,衛生,體育,交通運輸,歷史文化,地名由來,風俗民情,方言,風景名勝,伍山石窟,野鶴湫景區,梁皇山,前童古鎮,浙東大峽谷,南溪溫泉,地方特產,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寧海縣這片土地上生息勞作。
春秋戰國時期,縣境屬越國
楚懷王二十三年(前306年),越為楚所滅,縣境屬楚國
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前222年),設立會稽郡。縣境北部屬會稽郡鄞縣,南部屬閩中郡
西楚元年(前206年),北部屬西楚國會稽郡鄞縣,南部屬東越族。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北部屬荊國會稽郡鄞縣,南部屬東越族。
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北部屬淮南國會稽郡鄞縣,南部屬東越族。
漢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北部屬吳國會稽郡鄞縣,南部屬東越族。
漢惠帝三年(前192年),北部屬吳國會稽郡鄞縣,南部屬東甌國
漢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北部屬江都國會稽郡鄞縣,南部屬東甌國。
漢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北部屬江都國會稽郡鄞縣,南部屬閩越國
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漢滅閩越國,屬揚州會稽郡東部都尉鄞縣。
西漢始元二年(前85年),以鄞縣回浦鄉置回浦縣,縣境南北分屬鄞縣和回浦縣。
王莽天鳳元年(14年),北部屬揚州會稽郡東部都尉謹縣,南部屬揚州會稽郡東部都尉回浦縣。
東漢建武元年至二年(25年—26年),回浦縣更名章安縣,北部屬揚州會稽郡東部都尉鄞縣,南部屬揚州會稽郡東部都尉章安縣。
三國吳太平二年(257年),分會稽郡置臨海郡,北部屬揚州會稽郡鄞縣,南部屬揚州臨海郡章安縣。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析鄞縣八百戶,臨海縣二百戶置寧海縣,寧海縣域大部分來自鄞縣,桑洲嶺以南之地,即今三門縣一帶從臨海縣劃歸寧海管轄,屬臨海郡。
開皇九年(589年),廢除寧海縣,併入臨海縣,先後屬處州、擴州、永嘉郡
武德四年(621年),於臨海縣置海州,復置寧海縣,治所海游(今三門縣海遊街道),屬海州。
唐武德五年(622年),海州改為台州,寧海屬台州。
唐武德七年(624年),又廢,併入章安縣。
永昌元年(689年),復置寧海縣,治設廣度里(今躍龍街道),屬台州。
唐神龍元年(705年),以縣東海島闊遠,析為象山縣(部分析自鄮縣)。
天寶元年(742年),台州改為臨海郡。
乾元元年(759年),臨海郡復為台州。
五代,屬台州,為吳越國地。
宋代,屬台州,隸兩浙道,兩浙路、兩浙東路。
至元十四年(1277年),台州府改為台州路。
元大德六年(1302年),浙東道治慶元路(今寧波市)。管轄慶元、衢州、婺州(金華)、紹興、溫州、台州、處州(麗水)七路,寧海屬浙東道台州路。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台州路為方國珍所據。
元至二十七年(1367年),歸附於朱元璋,改台州路為台州府,屬寧紹道。
明時,寧海屬台州府,隸浙江等處行中書省、浙江布政使司。
清雍正四年(1726年),置寧紹台道,治寧波府,轄寧波、紹興、台州三府,寧海屬台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廢除府建制,寧海直屬浙江省
民國三年(1914年)5月,浙江省置4個道,寧海屬會稽道(道尹駐鄞縣)。
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除道建制,寧海又直屬浙江省。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8月,全省最終劃分為7個區,寧海屬第七區(專署駐鄞縣)。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月,全省改劃為9個區,寧海屬第七區(專署駐臨海縣)。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月,全省分為10個區,寧海屬第六區(專署駐鄞縣)。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寇投降,遷浙江省第六行政專員公署駐鄞縣,統轄鄞、慈谿、鎮海、奉化、寧海、象山、定海等七個縣。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7月,臨海、黃岩、溫嶺、天台、仙居、三門、寧海為第六區,專署駐臨海城關。
1949年7月,寧海解放。10月,第六專區改名為台州專區
1952年10月,改屬寧波專區
1957年9月,復劃屬台州專區。
1958年10月,撤寧海併入象山縣,縣治設力洋,後移至原寧海城關,屬台州專區。
1959年1月,改屬寧波專區。
1961年10月,恢復寧海縣建制,縣治設城關鎮,仍屬寧波專區。
1970年,寧波專區改為寧波地區,寧海屬寧波地區。
1983年7月,寧波地市合併,實行市管縣制度,寧海縣屬寧波市

行政區劃

2023年末,寧海縣轄4個街道、11個鎮、3個鄉,44個社區、332個行政村。縣人民政府駐躍龍街道縣前街18號。
行政區劃
鄉鎮街道
社區
行政村
躍龍街道
19
15
桃源街道
17
6
梅林街道
2
22
橋頭胡街道
2
16
長街鎮
1
42
力洋鎮
1
18
一市鎮
0
18
岔路鎮
0
21
前童鎮
0
17
桑洲鎮
0
21
黃壇鎮
0
30
大佳何鎮
0
9
強蛟鎮
1
8
西店鎮
0
22
深甽鎮
0
20
胡陳鄉
1
18
茶院鄉
0
14
越溪鄉
0
15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寧海縣位於浙江省東部、寧波市南部沿海,象山港三門灣之間,天台山四明山山脈交匯之處。東臨象山縣,南界台州市三門縣,西靠台州市天台縣紹興市新昌縣,北接奉化區。地處北緯29˚06'-29˚32',東經121˚09'-121˚49'之間。全縣土地面積1843平方千米。
寧海縣

地形地貌

寧海縣坐落在天台山脈四明山脈之間,背山靠海,西高東低,屬沿海低山丘陵地區。西部和西南山嶺重疊,屬於天台山脈中段,自華頂山括蒼山分別從西北、西南蜿蜒入境。東部以低丘和沖積平原為主。
寧海縣(鄞縣(寧波古縣名))
寧海縣衛星影像圖(2019—2020年)

氣候特徵

寧海縣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常年以東南風為主,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氣溫15.3-17℃,年日照1900小時左右,平均相對濕度78%,年平均降水量1000-1600毫米,無霜期230天。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截至2019年末,寧海縣土地總面積186120.26公頃(2791803.90畝),其中耕地21403.93公頃(321058.95畝),園地11768.00公頃(176520.00畝),林地101400.18公頃(1521002.70畝),草地1432.38公頃(21485.70畝),濕地12772.64公頃(191589.60畝),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4189.90公頃(212848.50畝),交通運輸用地3583.75公頃(53756.25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7928.82公頃(268932.30畝)。
寧海縣耕地中,位於一年三熟制地區的耕地21403.93公頃(321058.95畝),占全縣耕地的100%。位於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12124.26公頃(181863.90畝),占全縣耕地的56.65%;位於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3288.98公頃(49334.70畝),占15.36%;位於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3039.04公頃(45585.60畝),占14.20%;位於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2574.20公頃(38613.00畝),占12.03%;位於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377.45公頃(5661.75 畝),占1.76%。

水資源

寧海縣水資源總量約17.3億立方米,水力蘊藏量達10.6萬千瓦,總庫容為4.304億立方米,水質優良。境內的國家大(二)型水利工程)—白溪水庫,是寧波市重要的供水水庫,也是首批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即將動工的庫容為8460萬立方米的西溪水庫,可提供5400萬立方米的優質飲用水。據初步調查,茶山地區可開發成裝機容量為200萬千瓦-300萬千瓦亞洲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
寧海縣(鄞縣(寧波古縣名))
寧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礦藏資源

寧海縣境內發現的礦藏共36種,以非金屬為主。黑色金屬有磁鐵、赤鐵等;有色金屬有銅、鉛鋅;稀有金屬有輝鉬、鈷土;貴重金屬有金銀;非金屬有黃鐵、粘土等;燃煤有煙煤、褐煤。金屬礦大部分產於新華夏構造帶,非金屬與第一次次生化有關。但探明儲量者不多。

植物資源

寧海古樹名木資源數量眾多,物種豐富,共有古樹名木1202株。其中散生古樹582株,古樹群28處620株;屬一級保護古樹284株,二級保護古樹336株,三級保護古樹582株。樹齡最高的為岔路鎮柴家村萬嬰柏,達1700多年,範圍最大的是前童鎮的“浙江第一樟”,為1500厘米。
寧海縣(鄞縣(寧波古縣名))
寧海縣

人口民族

人口

2023年末,寧海縣擁有戶籍人口627620人,其中男性人口322573人,占比51.4%,男女性別比為106:100。全年出生人口3195人,出生率為5.09‰;死亡人口5078人,死亡率為8.0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0‰。年末全縣常住人口為71萬人,比上年增加0.1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即城鎮化率)為64.7%,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
2023年末戶籍總人口
全縣合計
年末總戶數(戶)
合計(人)
城鎮人口(人)
農村人口(人)
244920
627620
256977
370643
躍龍街道
45060
110093
81209
28884
桃源街道
18735
48064
47475
589
梅林街道
10349
26288
6992
19296
橋頭胡街道
9241
23067
9807
13260
長街鎮
26162
72719
12070
60649
力洋鎮
14283
37200
16032
21168
一市鎮
8052
22097
4361
17736
岔路鎮
10666
28398
8904
19494
前童鎮
9564
25225
6830
18395
桑洲鎮
8556
23535
2903
20632
黃壇鎮
10368
28590
10685
17905
大佳何鎮
8668
19403
10891
8512
強蛟鎮
6680
16562
4826
11736
西店鎮
18704
46173
25771
20402
深甽鎮
13563
32936
8221
24715
胡陳鄉
8202
21868
0
21868
茶院鄉
10281
25956
0
25956
越溪鄉
7786
19446
0
19446

民族

有畲、苗、土家、侗、蒙古、壯、滿、回、藏、布依、高山、維吾爾、俄羅斯、瑤、白、佤、仫佬等民族分布。

政治

黨政主要領導
縣委書記
滕安達
縣長
樓鼎鼎
截至2024年3月。

經濟

綜述

2023年,寧海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1.17億元,按不變價計算,同比增長7.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5.68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84.16億元,增長6.6%;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61.33億元,增長9.3%。三次產業之比為5.5:48.4:46.1。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4.11萬元(按年平均匯率折合2萬美元),增長7.6%。
寧海縣(鄞縣(寧波古縣名))
徐霞客大道夜景

農業

2023年,寧海縣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7.89億元,增長5.4%;糧食產量10.44萬噸,增長10.5%;禽肉產量0.13萬噸,增長14.8%;水產品產量18.89萬噸,增長5.8%,其中海水養殖產量17.59萬噸,增長6.0%。新增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1個,累計獲批9個。認定市級數字農場2家,市級數位化種養基地6家,年末累計擁有省級骨幹農業龍頭企業7家,市級龍頭企業33家。

工業

2023年,寧海縣實現工業增加值430.54億元,增長6.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05.16億元,增長9.0%。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438.6億元,增長11.8%,銷售產值1393.78億元,增長13.0%,營業收入1529.49億元,增長8.9%,利潤總額81.31億元,增長42.2%。規下工業增加值增長4.3%。

建築業

2023年,寧海縣實現建築業總產值164.49億元,增長19.2%,從業人員平均人數4.48萬人,增長21.4%。年末全縣共有資質建築業企業135家,其中一級11家,二級26家,三級及以下98家。

貿易業

2023年,寧海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43.61億元,增長7.2%,其中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3.5億元,增長1.3%。實現網路零售額295億元。實現跨境電商出口額93.66億元,增長25.7%。全年累計發放消費券金額4450萬元,核銷率97.4%。

旅遊業

2023年,寧海縣實現旅遊總收入76.32億元,增長40.6%,接待遊客619.59萬人次,增長85.2%。全縣景區鎮覆蓋率達100%,全年新增省級驛站2個,累計4個;省A級景區村莊創建工程圓滿結束,共創建222個,占全縣行政村比例達66%,其中,省3A級景區村莊45個。創成全市首個省5A級景區城,前童鎮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鄉),南與舍民宿獲評全國乙級民宿。

會展業

2023年,寧海縣舉辦各類展會16個,參展企業1156家,展覽總面積7.2萬平方米,人流量24.5萬,成交額10.6億元。成功舉辦第二十一屆徐霞客開游節。

貨物貿易

2023年,寧海縣實現貨物進出口總額367.99億元,增長0.6%。其中,出口總額350.74億元,增長3.8%;進口總額17.26億元,下降38.2%。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額達2667.42億元,增長2.3%。全年全縣完成對“一帶一路”沿線64國合計進出口額94.86億元,增長13.9%,其中出口94.11億元,增長23.0%。

銀行業

2023年,寧海縣擁有銀行業金融機構27家,其中政策性銀行1家,大型國有銀行6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1家,城市商業銀行7家,村鎮銀行1家,農商銀行1家。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0.21%,較上年提高0.01個百分點。

證券業

2023年,寧海縣共有上市企業8家,新三板掛牌企業3家,新增甬股交掛牌企業54家,累計231家。年末擁有上市梯隊培育企業32家。

保險業

2023年,寧海縣共有保險機構35家,其中產險機構20家,壽險機構15家。全年保費收入25.07億元,比上年增長7.3%。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0.28億元,增長12.1%;人身險保費收入14.79億元,增長4.1%。全年累計賠付支出9.47億元,增長20.3%。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6.31億元,增長8.8%;人身險賠付支出3.16億元,增長52.3%。

社會事業

科技

2023年,寧海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37.6億元,比上年增長0.1%。全年完成專利授權5369件,其中發明專利316件,年末累計有效專利擁有量26802件,其中有效發明專利1866件。新增有效高新技術企業82家,累計擁有有效高新技術企業428家。創新主體研發能力持續增強,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省級企業研究院12家,市級企業研究院3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82家,市級工程技術中心101家。寧波中烏材料科學研究中心獲評國家科技部引才引智示範基地。入選國家引才工程火炬計畫1名,13名外國專家獲評市級海外工程師。全年實現技術交易額37.7億元,增長70.6%。

教育

2023年,寧海縣共有中國小82所,在校學生總數10.79萬人。其中,普通高中8所,在校學生1.13萬人;職業中學4所,在校學生0.82萬人;國中24所,在校學生2.26萬人;國小50所,在校學生4.47萬人;幼稚園78所,在校學生2.09萬人。學前三年入園率達99.7%,義務教育入學率和鞏固率均達100%,國中畢業生升入高中段學校比例為99.9%,適齡“三殘”兒童學前段、義務段入學率達100%。新設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教育共同體實現義務全覆蓋。公辦學校接納外來民工子女1.83萬人,全年發放各類助學獎金4500萬元。

人才開發

2023年,寧海縣全縣人才總量17.3萬人,其中碩士博士263人。新增大學生就業人數1.29萬人。新建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家和省級博士後工作站3家。全年累計培訓技能人才2.7萬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7970人,新增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企業17家。

文化

2023年,寧海縣新增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個,年末全縣累計擁有國家省市級非遺項目54項、代表性傳承人74人、傳承基地62個。累計擁有城市書房10家、文化驛站4個、“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135個。創成全省首屆最美公共文化空間3家,全市首批“一人一藝新空間”和“天一書房”5家。黃墩文苑獲評全國“書香社區”,建成潘天壽藝術中心、文化中心,“來in南”網際網路文創園開業。

衛生

2023年,寧海縣共有醫療機構514家,床位數3243張,衛生技術人員6157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641人,註冊護士數2917人。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3.72人,每千人擁有護士數4.11人。縣域就診率為90.3%,基層就診率72.4%。縣第一醫院晉升“三乙”,5家網際網路醫院上線運行,醫保異地直接結算實現定點醫藥機構全覆蓋。

體育

2023年,寧海縣新建體育公園1個、全民健身廣場2個、多功能運動場2個、百姓健身房7個,累計分別達5個、16個、10個和31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0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3平方米。圓滿舉辦UTMB寧海越野挑戰賽、全國青少年橄欖球系列積分賽等賽事。寧海縣運動員在杭州亞殘運會奪得4金2銀1銅,勇破兩項亞洲記錄。

交通運輸

同三線高速公路和規劃中的沿海鐵路縱貫縣境,34省道甬臨線是一級公路,和盛寧線、象西線組成陸路交通主骨架,縣城距寧波機揚64千米,離北侖港80千米。5000噸級強蛟碼頭投入使用,北通寧波、上海、大連,南達溫州、廈門、香港,水陸客貨周轉能力大大提高。甬台溫鐵路開通後,設有寧海火車站
寧海縣(鄞縣(寧波古縣名))
柔石公園
2023年,寧海縣公路總里程達1653.93千米,公路密度89.7千米/百平方千米。全年完成旅客運輸量19.7萬人次,增長25.6%,旅客周轉量0.54億人千米,增長57.4%;貨物運輸量1293.86萬噸,下降5.0%,貨物周轉量76.29億噸千米,增長13.5%。年末全縣擁有各類營運車輛2801輛、船舶36艘,其中公交運營車輛639輛,運營線路186條,全年完成客運量2489.16萬人次,下降4.9%。年末全縣共有網際網路租賃腳踏車0.67萬輛,全年累計租車438萬輛次。年末全縣汽車保有量25.18萬輛,其中九座以下私家車18.46萬輛,計程車278輛。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寧海建縣,始於晉太康初。縣名由來,相傳有將軍率兵沿海南下,一路怒波狂濤,至三門灣則風平浪靜,遂取名寧海。明萬曆《郡縣釋名·浙江編》稱:“邑以瀕海,名寧海者猶寧波之謂。”《重修浙江通志稿》謂寧海系“取海疆安寧之意”。總之,縣境地處海濱,為祈求海域寧靜,因以名之。

風俗民情

寧海龍舞主要舞的是斷尾巴龍,這些龍舞歷史悠久,淵源流長。如象山的“打結龍”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這些龍舞大多已從過去的敬神、請神、娛神的祭祀活動,逐步轉變為被人們娛樂欣賞的民間藝術形式。斷尾巴龍出自寧海的帽峰山,因而又稱其為帽峰山龍,相傳這種龍舞始於南宋時期。此類龍舞的龍首尾至少9節,多至幾十節,各節裝有2米長的木棍,表演時需十三人共同操作。此龍舞除表演打四角、打八門、打土樁、打十六樁等舞龍的基本動作外,還需另加四隻燈籠,組成男子群舞。表演時每節龍身各配1人執之,由掌“龍頭”者領舞,其餘皆隨勢翻滾,以鑼鼓、喇叭伴奏。
據《鄞縣通志》記載清代樂舞有初獻舞宣平之舞一成,亞獻舞秩平之舞二成,終獻舞敘平之舞三成,樂舞向列六佾,每佾六人共三十六人,光緒三十二年復改八佾則乃六十四人。”另據《敬上錄》第十冊記載:“天子親祀則備宮懸舞八佾,太學比古諸侯當軒懸而舞六佾,群庫比古卿大夫判懸而舞四佾,邑庫大夫比古特懸二佾。”(載自《中國民間舞蹈集成·浙江卷·寧波分卷》)在寧波眾多的祭孔舞蹈中,尤以寧海的祭孔舞蹈最具特色。據《浙江民間舞蹈集成·寧波卷》載,寧海城關的《祭孔》舞佾除反映內容為祭孔尊孔而外,還組織禮儀表演,場面非常熱鬧。其演出活動可達一天一夜,表演者40多人,眾人邊樂邊舞;其道具有山雞羽、笙、橫笛、龍頭拐杖、兩盞九聯燈等;其表演者的服飾根據歷史上各朝穿戴,頗具特色,其伴奏曲調為絲弦鼓樂。當“祭孔”開始,表演者手執山雞毛或龍頭拐杖,隨樂揮舞,其順序是先舞九聯燈開場,再龍頭拐杖表演,後舞山雞毛集體祭禮。相傳,此舞自宋代起便在寧海城鄉演出,每年農曆八月二十七舉行一次。
燈舞在寧海城鄉流傳甚廣。其形式有馬燈舞、船燈舞、車燈舞等多種。這些燈舞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表演載歌載舞,內容多為表達浙東沿海人民嚮往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出海捕魚安全返航,吉祥如意的心愿。
寧海平調,又稱“寧海本地班”,在寧海北部亦稱“調腔”,是浙東富有特色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主要流行在寧海、寧波、台州、舟山一帶。寧海平調唱腔、表演非常有地方特色。唱腔以曲牌體為主,多為陰、陽兩聲結合。一般老生髮音較高亢、洪亮,多用鼻音;小生較挺拔、有力,多用假嗓;淨角較粗獷、雄壯,聲帶振幅大。演員一人前台唱,後場眾人幫唱,遇到較長拖腔時,往往會根據字韻,將句末一字割裂開來,按其音韻行腔。白口以寧海官話為準,聲音洪亮,聽起來很動聽。表演以耍牙絕活最精彩,口含四顆、八顆甚至十顆野豬獠牙,在口內,時而快速彈吐,時而刺進鼻孔,時而上下左右歙動,或有兩顆刺出鼻孔,尤其是有兩顆牙始終藏於口內,仍要唱、做、念、打,這一絕技稱為“絕活”,可與四川變臉媲美。此技相傳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為老藝人楊先達(藝名紅毛老生)所擅長。另外有些表演技巧如老藝人劉乾木(小丑)的“雀步”,葛時煙(小生)的“抱瓶滑雪”“一馬雙鞍”“買菜吐紅”等,均有較高難度,也是寧海平調一大演技特色。寧海平調,是寧海縣的一個地方劇種,約始乾明而盛於清,已有三四百年歷史。它的唱腔。屬於調腔的一個支派、具有聲調高亢而婉約,一唱眾幫,鑼鼓助節,不託管弦的特點、其幫腔有混幫、清幫、全句幫、片斷幫、一字幫等多種形式。其語音,除小丑用蘇白外,基本用寧海方言、讀書音",故縣人又稱之為“本地班”、當時流行在寧海、象山、黃岩、溫嶺、臨海、仙居、天台、奉化等地。後到寧波、舟山、杭嘉湖以及上海一帶作過短期演出。解放初期,平調一度停演。
寧海縣(鄞縣(寧波古縣名))
寧海平調耍牙

方言

寧海縣境內通用寧海話。寧海話屬吳語,是吳語明州片跟台州片之間的過渡性方言。寧海話內部不一致,有比較明顯的南北差異。北部以西店話為代表,接近寧波話;中部以城關話為代表,是正統的寧海話;南部以桑洲話為代表,接近台州話。這種由北往南漸次變化的方言現象,多少跟境內的地理環境及過去的行政建置有關。

風景名勝

伍山石窟

伍山石窟是一個人工採石形成,歷經800多年的石窟,已經發現大約30餘個洞窟群,共800多個洞窟。
伍山石窟分為一個主景區和兩個分景區。伍山石窟主景區包括不周神山、聰明山水、岳井洋景區和伍山度假區,將分別建成洞室園林觀光區、洞窟童話遊樂區、海灣鹽場觀光區以及賓館別墅度假區;道士岩和石蘭山這兩個分景區,將建宗教、石文化區和洞窟野營探險區。

野鶴湫景區

野鶴湫位於黃壇鎮西部,《徐霞客遊記》記載的梁皇山的北麓,距縣城15千米。
景區內自然景觀豐富,有浙東地區最密集的瀑、潭群。18級飛瀑,36泓龍潭,或緩或急,或寬或窄,綿延數千米。
整個景區分為六個分景區:野鶴溪、閒雲溪、雲鶴坪、野豬頭、丁山等。

梁皇山

梁皇山,古稱“桐柏山”,位於寧海縣前童鎮境內,因南北朝時期梁宣帝為避侯景之亂曾至此隱居而得名。梁皇山海拔768米,山勢險峻、峰奇石異、谷深澗幽、飛瀑流泉,滿目撲綠,風景旖旎,美不勝收。古今眾多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詩篇和足跡,自宋代起即為江南名山之一。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盛讚梁皇山景色為“峰榮水映,木秀石奇”。

前童古鎮

前童古鎮位於寧海縣城西南14千米處,是浙東地區保存完好的一座具有儒家文化古韻的小鎮。

浙東大峽谷

浙東大峽谷位於浙江省寧海縣境內,規劃總面積約160平方千米,核心景區30多平方千米,是一處以自然山水風光為依託,以道家和台岳文化精粹為內涵,以青山綠水、奇峰怪石、溪流飛瀑、原始森林和現代遊樂為特色的生態風景區。

南溪溫泉

中國三大著名溫泉之一,它坐落在寧海縣城西北天明山幽谷中,距寧波市區76千米。南溪溫泉被天台山和四明山環抱,據測定,這一帶地熱水不但蘊藏量大,水溫適中,且水質清澈透明,品位甚高,含有多種微量元素。人們浴後有肌膚滋潤,心境舒展之感。對各種皮膚病、關節炎以及神經、消化、心血管等方面疾病有明顯療效,南溪溫泉是華東地區少有的旅遊、避暑、療養、度假、休閒勝地。

地方特產

胡陳洋芋岔路黑豬望海茶、翠冠梨、紅陽獼猴桃、越溪跳魚、寧海白枇杷、寧海臍橙、水車蘿蔔、長街泥螺、岔路麥餅、茶院番薯面(臭冬瓜、臭莧菅、臭菜心)、大佳何對蝦、西店牡蠣、寧海青蟹、鳧溪香魚、長街蟶子寧海梅林雞、前童“三寶”(前童豆腐、前童香乾、前童空心腐)

著名人物

葉夢鼎(1200—1279年),字鎮之,號西澗,寧海東倉上宅人。南宋王朝右丞相兼樞密使。
胡三省(1230—1302年),中國宋元之際史學家。字身之。寧波寧海人。南宋理宗寶佑年間進士。歷任縣令、府學教授等職。
寧海縣(鄞縣(寧波古縣名))
方孝儒
方孝儒(1357—1402年),方克勤之子,字希直,又字希古,號遜志,時人稱"緱城先生"。又因在蜀任教時,蜀獻王名其讀書處為正學,亦稱“正學先生”。
童保暄(1886—1919年),字伯吹,浙江寧海人,人稱“浙江之蔡鍔”。辛亥革命浙江起義發起人,浙江光復後,曾任臨時都督。1919年5月27日追贈陸軍上將銜,1919年5月23日病逝,時任陸軍中將、浙江陸軍第一師師長。
潘天壽(1897—1971年),早年名天授,字大頤,自署阿壽、雷婆頭峰壽者、心阿蘭若主持、壽者。現代畫家、教育家。
柔石(1902—1931年),浙江寧海縣人。原名趙平復,作家,革命家。
張明養(1906—1991年),研究員,浙江寧海清潭人。
1929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政治系,曾任復旦大學教授、系主任,上海商務印書館《東方雜誌》編輯,世界知識出版社副社長兼總編輯,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國際關係研究所研究員,國內問題研究所副所長等職。
歷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會委員,民進第四至七屆中央常委兼宣傳部部長、中央參議委員會副主席。是第五、第六、第七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
長期從事編輯工作,對國際政治問題有較深入的研究。著有《國際裁軍問題》《國際政治講話》《現代外交的基本知識》等。
應野平(1910—1990年),浙江寧海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美協常務理事,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上海中國畫院畫師。
童衍方,1946年生,浙江寧海人。號晏方,別署寶璧齋、愛竹廬。師從來楚生。現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國家一級美術師、西泠印社副社長兼鑑定與收藏研究室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藝術委員會委員、上海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藝術委員會委員、上海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潘公凱,1947年1月24日出生於浙江寧海,國畫大師潘天壽先生的二公子。1996年任中國美術學院院長,2001年6月至今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國務院新聞辦《中國網》專欄作家、專家等。
陳偉俊,男,漢族,1966年6月生,浙江寧海人,1986年8月參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政府副主席。
寧海縣(鄞縣(寧波古縣名))
陳偉俊

城市榮譽

2018年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53位,綠色發展百強縣市第47位,科技創新百強縣市第69位。
2019年9月,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10月8日,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2019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019中國旅遊百強縣市。2020年12月,社科院發布《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寧海排名第35。
國家園林縣城
國家衛生縣城
中國古戲台文化之鄉
中國開游節城市
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中國首批文化休閒旅遊示範地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
中國山地戶外運動基地
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
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綠色發展百強縣市、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
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投資潛力100強。
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2019年3月,被評為浙江省首批清新空氣示範縣區。
2019年7月19日,入選中國百強縣
2019年9月,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2019年10月,入選2019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2019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
2019年11月13日,入選2019年中國創新百強縣(市)。
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2019年12月6日,入選“2019年綜合競爭力全國百強縣(市)”、“2019年投資潛力全國百強縣(市)”。2019中國旅遊百強縣市。
2019年12月28日,入選“2019年全國製造業百強縣(市)”。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電子商務百強榜排名60;入選2020中國縣域文化消費百強榜排名83。
2020年5月,入選“2020年全國百強縣”。2020中國最具綠意百佳縣市。
2020年5月20日,入選2020中國縣域消費百強榜排名46。
2020年5月,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2020年7月28日,入選“2020年賽迪百強縣”。
2020年8月,入選“2020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
2020年11月,入選“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縣”榜單、“2020年中國創新百強縣(市)”。
2020年12月1日,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
2021年1月18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2021年7月,上榜“2021年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
2021年8月,入選“2021年賽迪百強縣”。
2021年9月,入選“2021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2021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2021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2021年10月12日,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2021年11月3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22年3月,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級水稻制種大縣。
2022年5月,入選《2021年中國投資潛力百強縣》榜單,位列全國第31名。入選《2021年中國投資環境百強縣》榜單,排名第31位。
2022年6月,入選2022全國縣域高質量發展百強,排名第40位。
2022年9月,入選首批浙江交通強國試點縣(市、區)。
2022年11月,入選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組、國信中小城市指數研究院版“2022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排名第47位。
2022年11月,入選賽迪投資競爭力百強縣(2022),排名第48。
2022年12月,入選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22中國工業百強縣(市)”,排名第47。
2023年2月,寧海縣入選浙江省5A級景區城。
2023年5月,入選壹城智庫“2023縣域高質量發展百強”,排名第40。
2023年7月,入選2023賽迪百強縣,排名第45。
2023年7月,入選全國縣域旅遊研究課題組、華夏佰強旅遊諮詢中心“2023年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排名第31。
2023年9月,入選“新華指數·高質量發展百強縣(2023)”,排名第42。
2023年11月,入選賽迪顧問“2023中國縣域投資競爭力百強”,排名第45。
2023年11月,被推選為“2023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市)。
2023年11月,入選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2023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排名第47。
2023年12月,入選2023年稷夏全國縣域綜合競爭力100強,排名第40。
2023年12月,入選競爭力智庫“2023中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排名第5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