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脈

天台山脈

天台山屬仙霞嶺分支,呈西南-東北走向,平均海拔500米以上,主峰華頂山海拔1098米。

天台山位於浙江省中東部,地處寧波、紹興、金華、溫州四市的交接地帶。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譽海內外。

多懸岩、峭壁、瀑布,以石樑瀑布最有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天台山脈
  • 地理位置:浙江省中東部
  • 走向:西南-東北
  • 主峰:華頂山
山脈走向,主要山峰,

山脈走向

天台山脈,也稱天台山,又名桐柏山,斜跨浙永采催東南火山噴髮帶寧波—仙居、定海—黃岩兩火山噴發亞帶上。雍正《浙江通志》卷十六記:天台山,“山有八重,四面如一,當鬥牛之分,上應台宿,故日天台”。天台山系曹娥江、甬江、靈江分水嶺。山體主要由火山岩構成,局部有花崗岩出露。白天台縣始豐溪、仙居縣永安溪間發脈,主脈由天台蒼山、華頂山延伸而來,至境西南即寧海南西和刪說入境,北東綿延斜貫境東南,氣勢磅礴,山體含寧海、象山全境,奉化大部,鄞縣東部和北侖區低山丘陵,越境過海連舟山群島。入境後分中段、北東段兩支脈,整體呈北東走向。山脈西部高,北東漸低;山勢中部高,四周漸低。寧海、天台、新昌交界的蟹背尖,系境內天台山脈最高峰,次為奉化、寧海交界的第一尖,皆位於北北東向主脈上。
中段山脈呈北北東走向,位奉化白杜至寧海桑洲、剡江間。以尚橋至深甽至山下坪、樓岩至大堰至董家為界,分平行東、中、西三支。東支山峰有大短柱、香山、蓮花峰、雨施山、細嶺等。中支山峰有望海尖、上烏山、桃花蛟崗、蟹背尖、龍王山、望海崗、冰岩崗、第一尖、座溪崗、油光岩、鳳凰山、爛漫地等。西支山峰有鳥頭尖腦、大雷熱碑章山、小坑腦、近天堂等。
北東段山脈呈北東走向,沿布象山港兩岸,被象山港凹陷隔為南北兩支。北支界象山港、寧波盆地間,有金峨山、白岩山、赤堇山、望海峰、太白山、亭子山、老鷹山、轎頂山、東拌山、後蕉山、總台山,盡於金雞山、招寶山迤東入海。橫溪至冒頭以西呈北北東走向;橫溪至鹹祥以南呈東西走向;橫溪至鹹祥、大碶至道頭間呈北西走向;五鄉龍山芝歡求射至寶幢、大楔至道頭之北東,分別呈北北東、北東走向。南支位象山港南岸,山峰有長田山、雙尖山、狀元峰、帽峰山、白杜山、茶山、鶿雞山、東搬山、蒙頂山、白仙山、荷花芯山、射箭山、珠山等。下沈至泗洲頭以西、西滬港至溪口以東,多北東走向;下沈至泗洲頭、西滬港至溪El間,多北西走向。南支有南北向支脈,為海拔500米以下丘陵,北高南低,復分東西兩小支,東支位蟹鉗港至岳井洋東,東西走向為主,山峰有五獅山、大頭山、大明山、小白丈山等;西支界力洋水庫至力洋港、蟹鉗港至岳井洋間,南面北面山脈多南北走向,山峰有廿四炮、煙墩山、獅子山等。

主要山峰

主峰:華頂山,海拔1098米,為天台山脈第二高峰,傳統意義上的天台山脈主峰。身臨絕頂向遠處眺望,能看到八大山峰,層層圍裹,像八瓣蓮花,華頂之說由此而來。峰頂四周常有濃雲翻滾,有時雲霧籠罩之下,咫尺難見。有名勝“華頂歸雲”府店微,產名茶華頂雲霧。
最高峰:蒼山,海拔1113.4米,為天台山脈第一高峰。
菩提峰,位於位新昌縣小將鎮,海拔996米,為新昌縣第一高峰,天台山脈在紹興地區最高峰。山巔有石似佛,故名,山頂埋有“紹興之巔”條石。
大短柱,海拔917.9米,在寧海西南部,白溪鄉轄。古稱大達智山。晚侏羅世酸性火山碎屑岩構成。山峻難攀登,少有徒其巔。西南接大松山、中央山,南連赤岩山、大紅山,東北與大門山對峙,北界西溪鄉,東鄰前童鄉。
香山,海拔842.3米,在寧海西部,鳳潭鄉轄。晚侏羅世酸性火山碎屑岩構成。北西山麓出南溪溫泉,西接鹿頸蛟,東連影潭,東南接梅灣崗,東北連劍岩,南鄰黃壇、西溪天女峰,海拔585.7米,在寧海北部凳格,紫溪鄉轄。形坐女得雅端龍嚷名,又名、丫髻山。晚侏羅世酸性火山碎屑岩構成。西北接雁蒼山,北連虎狼岩、天馬山,東南綿蜒大清山、後浦山至象鼻山盡,南鄰風潭鄉。峰北有岩直立如翁,名石老翁。
桃花咬崗,海拔895.2米,在寧海西部,雙峰鄉轄。晚侏羅世酸性火山碎屑岩構成。西北接摘星嶺,東連榧坑山,南麓聚後遼村。
蟹背尖,海拔954米,在寧海西部,寧海、天台、新昌界山,寧海雙峰鄉轄。晚侏羅世中酸性、酸性火山碎屑岩構成。東連雞冠峰,東南接大門山、下遼崗,南接桃花蛟崗,東北連望海崗。
望海崗,海拔931米,在寧海西部,屬馬岙鄉。晚侏羅世中酸性、酸性火山碎屑岩構成。登巔可見象山港外海而得名。西南接蟹背尖,東北連耐煩嶺,南迤五峰山,西界新昌。產名茶“望海茶”。
第一尖,海拔945米,在寧海西北部,峰中間即奉化、寧海分界線,奉化董李鄉、寧海馬岙鄉轄。因山勢挺拔,高出眾山之上,故名。又稱鎮亭山。晚侏羅世中酸性、酸性火山碎屑岩構成。西南接火棍嶺,東北連石壁崗。山極高峻盤結數十里。
鳳凰山,海拔640.2米,在寧海北部,寧海、奉化界山,寧海大蔡鄉、奉化葛岙鄉轄。山以形名,舊稱鳳蓮山。晚侏羅世中酸性、酸性火山碎屑岩構成。西南接黃家嶺,東南連茅嶺,東北接杉樹嶺,北界奉化。
大雷山,海拔809.3米,在奉化中部,樓岩鄉轄。晚侏羅世中酸性、酸性火山碎屑岩構成。
靈峰山,海拔389.6米,在北侖區西北部,鄔隘鄉轄。舊稱瓶壺山,又稱壺山。晚侏羅世酸性熔岩、潛石英斑岩構成。巔稱靈峰,俗名老鷹嘴。峰南側有靈峰嶺。
金雞山,海拔101.4米,在北侖區西北角,濱海,屬小港鎮,踞甬江入海口東岸,隔江與招寶山對峙,歷來為浙東門戶,稱“天設雄關”。晚侏羅世中酸性、酸性火山碎屑岩構成。明代築炮台于山巔。清光緒十一年正月十五日,法國侵略者駕艦侵犯,清提督歐陽利見在此督戰反擊。
清涼山,海拔92米,在北侖區西北部,小港鎮轄。晚侏羅世夾沉積、火山碎屑岩酸性熔岩構成。北瀕蛟門,有山嘴名老鼠山伸向海域。鴉片戰爭中,英法侵略軍竄此犯境。1940年7月17日,日軍復於此爬岸入侵。
招寶山,海拔80米,在甬江入海口西岸,鎮海區城關鎮轄。晚侏羅世夾沉積、火山碎屑岩酸性熔岩構成。本名候濤山,又名鰲柱山。東瀕滄海,南吞甬江,隔江與金雞山相峙,為江海咽喉、海防要地。明嘉靖間築威遠城于山上。
太白山,海拔656.9米,鄞縣東部界山,南坡屬鄞縣天童鄉、北坡屬寶幢鄉,東北坡為鎮海區塔峙鄉、鄔隘鄉轄。晚侏羅世夾沉積、火山碎屑岩酸性熔岩構成。森林茂密,西為太白嶺,西南是九峰山,巔開闊平坦。南麓天童禪寺建於西晉,故又名天童山。辟森林公園。
阿育王山,海拔230米,在鄞縣東北部,寶幢鄉轄。晚侏羅世中酸性、酸性火山碎屑岩等構成。相傳晉太康中,并州人劉薩訶得阿育王舍利於此,故名。山前玉幾山橫陳如幾,西鄮山,東南連育王嶺。南麓阿育王寺建於西晉,亦說因寺名山。<BR>東拌山,海拔541.6米,在北侖區南部,昆亭鄉轄。晚侏羅世中酸性、酸性火山碎屑岩構成。四周群峰聳立,東南接大岙腦,北連掃箕塔。
瑞岩山,海拔502.9米,在北侖區中部,柴橋鎮轄。晚侏羅世中酸性、酸性火山岩等構成。山麓為岙,舊有瑞岩寺建於唐,將建為瑞岩寺森林公園,東麓築有瑞岩寺水庫。
總台山,海拔309.2米,在北侖區東南部,郭巨鎮轄。燕山晚期夾酸性火山碎屑岩沉積岩等構成。又稱三塔山。明代建烽堠于山巔,清朝升總台,晝煙夜火,與舟山朱家尖矗峙瞭望聲息,因名。
峙頭山,海拔392米,在北侖區東部濱海,峙頭鄉轄。燕山晚期夾酸性火山碎屑岩沉積岩構成。又名七縣山,系烏峙山東脈。烏峙山自郭巨東橫延入海長50里,此盡于海,故稱峙頭,俗名大嘴頭、仰天蓋,南北兩面逼臨大海,稱南峙、北峙。
狀元峰,三峰相連,主峰海拔544.1米,二峰581米,三峰450米,在寧海南部,水車鄉轄。晚侏羅世中酸性、酸性火山碎屑岩構成。舊稱梘成山。西接丹架嶺,西南連世札山,南接覆鐘山,迤東連新嶺,南界旗門鄉,西北毗竹林鄉。
茶山,海拔872.6米,在寧海東北部,綿亘寧海茶院、力洋、東倉、胡陳、大佳何、建設6鄉鎮。晚侏羅世火山岩構成。舊稱蓋蒼山,山極高廣,東連東搬山,南接五額頭山,東南連牛料崗,西接龍潭山,東北與大丹山並峙,凌其巔相望而盡。林木茂盛,產名茶“茶山雲霧茶”。
五獅山,海拔557米,在象山中部,蜿蜒象山茅洋、東陳、東溪三鄉間。燕山晚期夾欺性火山碎屑岩沉積岩構成。山勢似“五獅捖搏”,故名。
桃花咬崗,海拔895.2米,在寧海西部,雙峰鄉轄。晚侏羅世酸性火山碎屑岩構成。西北接摘星嶺,東連榧坑山,南麓聚後遼村。
蟹背尖,海拔954米,在寧海西部,寧海、天台、新昌界山,寧海雙峰鄉轄。晚侏羅世中酸性、酸性火山碎屑岩構成。東連雞冠峰,東南接大門山、下遼崗,南接桃花蛟崗,東北連望海崗。
望海崗,海拔931米,在寧海西部,屬馬岙鄉。晚侏羅世中酸性、酸性火山碎屑岩構成。登巔可見象山港外海而得名。西南接蟹背尖,東北連耐煩嶺,南迤五峰山,西界新昌。產名茶“望海茶”。
第一尖,海拔945米,在寧海西北部,峰中間即奉化、寧海分界線,奉化董李鄉、寧海馬岙鄉轄。因山勢挺拔,高出眾山之上,故名。又稱鎮亭山。晚侏羅世中酸性、酸性火山碎屑岩構成。西南接火棍嶺,東北連石壁崗。山極高峻盤結數十里。
鳳凰山,海拔640.2米,在寧海北部,寧海、奉化界山,寧海大蔡鄉、奉化葛岙鄉轄。山以形名,舊稱鳳蓮山。晚侏羅世中酸性、酸性火山碎屑岩構成。西南接黃家嶺,東南連茅嶺,東北接杉樹嶺,北界奉化。
大雷山,海拔809.3米,在奉化中部,樓岩鄉轄。晚侏羅世中酸性、酸性火山碎屑岩構成。
靈峰山,海拔389.6米,在北侖區西北部,鄔隘鄉轄。舊稱瓶壺山,又稱壺山。晚侏羅世酸性熔岩、潛石英斑岩構成。巔稱靈峰,俗名老鷹嘴。峰南側有靈峰嶺。
金雞山,海拔101.4米,在北侖區西北角,濱海,屬小港鎮,踞甬江入海口東岸,隔江與招寶山對峙,歷來為浙東門戶,稱“天設雄關”。晚侏羅世中酸性、酸性火山碎屑岩構成。明代築炮台于山巔。清光緒十一年正月十五日,法國侵略者駕艦侵犯,清提督歐陽利見在此督戰反擊。
清涼山,海拔92米,在北侖區西北部,小港鎮轄。晚侏羅世夾沉積、火山碎屑岩酸性熔岩構成。北瀕蛟門,有山嘴名老鼠山伸向海域。鴉片戰爭中,英法侵略軍竄此犯境。1940年7月17日,日軍復於此爬岸入侵。
招寶山,海拔80米,在甬江入海口西岸,鎮海區城關鎮轄。晚侏羅世夾沉積、火山碎屑岩酸性熔岩構成。本名候濤山,又名鰲柱山。東瀕滄海,南吞甬江,隔江與金雞山相峙,為江海咽喉、海防要地。明嘉靖間築威遠城于山上。
太白山,海拔656.9米,鄞縣東部界山,南坡屬鄞縣天童鄉、北坡屬寶幢鄉,東北坡為鎮海區塔峙鄉、鄔隘鄉轄。晚侏羅世夾沉積、火山碎屑岩酸性熔岩構成。森林茂密,西為太白嶺,西南是九峰山,巔開闊平坦。南麓天童禪寺建於西晉,故又名天童山。辟森林公園。
阿育王山,海拔230米,在鄞縣東北部,寶幢鄉轄。晚侏羅世中酸性、酸性火山碎屑岩等構成。相傳晉太康中,并州人劉薩訶得阿育王舍利於此,故名。山前玉幾山橫陳如幾,西鄮山,東南連育王嶺。南麓阿育王寺建於西晉,亦說因寺名山。<BR>東拌山,海拔541.6米,在北侖區南部,昆亭鄉轄。晚侏羅世中酸性、酸性火山碎屑岩構成。四周群峰聳立,東南接大岙腦,北連掃箕塔。
瑞岩山,海拔502.9米,在北侖區中部,柴橋鎮轄。晚侏羅世中酸性、酸性火山岩等構成。山麓為岙,舊有瑞岩寺建於唐,將建為瑞岩寺森林公園,東麓築有瑞岩寺水庫。
總台山,海拔309.2米,在北侖區東南部,郭巨鎮轄。燕山晚期夾酸性火山碎屑岩沉積岩等構成。又稱三塔山。明代建烽堠于山巔,清朝升總台,晝煙夜火,與舟山朱家尖矗峙瞭望聲息,因名。
峙頭山,海拔392米,在北侖區東部濱海,峙頭鄉轄。燕山晚期夾酸性火山碎屑岩沉積岩構成。又名七縣山,系烏峙山東脈。烏峙山自郭巨東橫延入海長50里,此盡于海,故稱峙頭,俗名大嘴頭、仰天蓋,南北兩面逼臨大海,稱南峙、北峙。
狀元峰,三峰相連,主峰海拔544.1米,二峰581米,三峰450米,在寧海南部,水車鄉轄。晚侏羅世中酸性、酸性火山碎屑岩構成。舊稱梘成山。西接丹架嶺,西南連世札山,南接覆鐘山,迤東連新嶺,南界旗門鄉,西北毗竹林鄉。
茶山,海拔872.6米,在寧海東北部,綿亘寧海茶院、力洋、東倉、胡陳、大佳何、建設6鄉鎮。晚侏羅世火山岩構成。舊稱蓋蒼山,山極高廣,東連東搬山,南接五額頭山,東南連牛料崗,西接龍潭山,東北與大丹山並峙,凌其巔相望而盡。林木茂盛,產名茶“茶山雲霧茶”。
五獅山,海拔557米,在象山中部,蜿蜒象山茅洋、東陳、東溪三鄉間。燕山晚期夾欺性火山碎屑岩沉積岩構成。山勢似“五獅捖搏”,故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