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西黃姜

鄖西黃姜

鄖西黃姜,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黃姜學名盾葉薯蕷,屬薯蕷科多年生纏繞莖草本植物,是傳統中藥材。鄖西黃姜的地下莖部富含皂甙,經加工可生產水解物、皂素冠心寧雙烯黃體酮等一系列產品。鄖西黃姜根狀莖末端膨大呈塊狀,表皮褐色,粗糙,有明顯縱皺紋和白色圓點狀根痕。黃姜質較硬,斷面橙黃色,淡清香,味微苦。

2016年11月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鄖西黃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鄖西黃姜
  • 產地名稱: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
  • 品質特點:質較硬、斷面橙黃色、淡清香、味微苦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468號 
  • 批准時間:2016年11月2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特徵,內在品質指標,產地環境,地理土壤,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特徵

鄖西黃姜多年生纏繞草本植物,株高1.0~1.2米。根狀莖發達,叢生,分枝多,長短不一,呈不規則圓柱形,直徑1.0~3.0厘米。根狀莖末端膨大呈塊狀,表皮褐色,粗糙,有明顯縱皺紋和白色圓點狀根痕。質較硬,斷面橙黃色,淡清香,味微苦。
鄖西黃姜種植鄖西黃姜種植

內在品質指標

兩年生鄖西黃姜薯蕷皂苷元皂素)含量≥1.0克/百克,醇溶性浸出物≥10克/百克。

產地環境

地理土壤

鄖西縣地處鄂豫陝三省交界處,屬於鄂西北邊塞頂點,南臨漢江天險,北靠秦嶺山脈,西南接川陝邊境的大巴山脈,四周均為大山所圍。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史稱“依山帶江”。鄖西全縣版圖面積3509.6平方千米,耕地約70萬畝,占11.4%;林地260萬畝,占49%;荒山70萬畝,占11.4%。
鄖西黃姜種植鄖西黃姜種植
鄖西縣境內鄖西境內60%以上的土地屬山地黃棕壤,土壤中性偏鹼,pH值6.5~7.8,土壤有機質豐富,土質疏鬆肥沃,天然優良的生態環境特別適宜鄖西黃姜生長。地理緯度、積溫、降水量、土壤和光照等條件,都為鄖西黃姜生長創造了一個氣候適宜、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良好環境,特別是秦巴山區森林土壤疏鬆深厚,富有的腐植礦物質,有機質含量達到1.5左右。鄖西縣的特殊地理位置造就了鄖西黃姜的品質特色。

水文情況

鄖西縣有大小河流1557條,其中30千米以上的有5條,漢江流經該縣西南9個鄉鎮,長125千米外,其餘較大河流有金錢河、天河、歸仙河、泥河、蘭河、仙河等。這些河流中50公里千米2條,30~50千米12條,5~10千米以下的山溝1438條,還有毛溝小岔1941條。縱貫南北的金錢河、天河、仙河屬漢江一級支流。鄖西縣年平均流量10.3億方,可利用水量24.3億方,水資源豐富。

氣候情況

鄖西黃姜生產區域處於華北自然區域和華中自然區域之間,是過渡地帶,屬於“副熱帶北界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雨量適中,日照充足,氣候溫和,無霜期長,嚴冬時間短,最適合人類生活和動植物的生長。海拔高度落差大,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4℃;年平均日照時數1847小時;年均降雨量769.6毫米,年平均氣溫15.4℃;極端最高溫度40.4℃;極端最低溫度-5.6℃;年平均日照時數1847小時;年均降雨769.6毫米;無霜期235天。產地屬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區,域內生態環境優良,大氣清新無污染,環境空氣品質達到GB3095-2012《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的Ⅰ級標準,地理環境好。特殊的光、熱、水、土和生態組合,決定了鄖西黃姜良好生長和優良品質的形成。

歷史淵源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刊行的《植物名實圖考》上記載,“薑黃草”就是薑黃。由此可見,薑黃的採摘、種植歷史悠久。
鄖西黃姜鄖西黃姜
2000年,鄖西縣廣泛種植黃姜,成為中國全國黃姜種植面積第一大縣。
2003年,中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開工,鄖西縣為工程讓路,一次性關掉所有的黃姜加工廠,縣財產收入為此下降三分之一。
2018年,鄖西黃姜基地居中國之最,年產量占中國全國的三分之一。該縣還研發黃姜病蟲害防治技術、黃姜有性繁殖技術、黃姜直接酸解技術,填補了空白,獲得中國國家專利。

生產情況

2016年,鄖西黃姜種植總面積1.2萬公頃,總產量13.5萬噸,產值4.05億元。
鄖西黃姜鄖西黃姜

產品榮譽

2016年11月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鄖西黃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鄖西黃姜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鄖西杜仲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鄖西縣所轄城關鎮土門鎮香口鄉上津鎮店子鎮關防鄉、湖北口回族自治鄉、景陽鄉夾河鎮羊尾鎮澗池鄉觀音鎮、馬安鎮、六郎鄉、河夾鎮、安家鄉三官洞林區、槐樹林特場等18個鄉鎮(場、區)307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09°16′~110°42′,北緯32°54′~33°16′。
鄖西黃姜鄖西黃姜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
鄖西黃姜種植區域環境、水質、大氣、生產條件等要符合GB3095-2012《環境空氣品質標準》、NY/T391-2013《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的要求。
鄖西黃姜種植鄖西黃姜種植
2、品種選擇:
鄖西黃姜屬薯蕷科、薯蕷屬,盾葉薯蕷種。特定要求:種植環境為海拔200米~800米之間,土壤pH值為5.0~7.0的砂質土壤。氣候為副熱帶北界大陸性季風氣候,即四季分明,雨量適中,日照充足,氣候溫和,無霜期長,嚴冬時間短。環境要求大氣清新無污染。採用經過挑選的鄖西黃姜作種,並嚴格按照鄖西黃姜生產技術規程進行生產種植後得到的鄖西黃姜產品。
3、生產過程管理:
鄖西黃姜的繁殖方法有四種,即根狀莖繁殖、種子繁殖、株芽繁殖和組織培養繁殖。標準化基地採用根狀莖繁殖方法。
3.1、選種浸種:
根據鄖西黃姜的生物學特性,選種忌用老根莖,且鮮姜皂甙含量不宜低於0.55%,以當年生龍頭或帶有當年生龍頭的根狀莖作種為宜。浸種的目的是進行種姜消毒和病害預防。常用的藥劑有多菌靈、代森銨等。用多菌靈消毒,每100千克種姜用多菌靈200克,加水100千克,浸種4~5分鐘,晾乾後即可播種。
3.2、選地、整地、施基肥:
3.2.1、選地:
3.2.1.1、適宜範圍鄖西黃姜耐旱、耐瘠薄,適應生長的範圍很廣,對經緯度、海拔高度、土壤質地及土壤pH值等條件要求不嚴,但就產品的品質(皂素含量、熔點)而言,也有特定的較為適宜的生長區域。一般認為,薯蕷藥源植物自然分布的範圍內,適宜的土壤為砂質壤土,適宜的pH值為5.0~7.0。
3.2.1.2、地塊要求:鄖西黃姜是一種橫生、分枝多、根系淺的植物,根狀莖一般分布於表土下10~30厘米,對土壤要求較為特殊。應選擇既有一定保水保肥能力、土層深厚、疏鬆,又能排除漬水的土地,這是因為鄖西黃姜根狀莖的排土能力較弱,土層薄及板結將成為產量的制約因素,排水不暢易造成根狀莖腐爛。
3.2.2、整地、施基肥:整地可進一步為鄖西黃姜生長創造良好、疏鬆的土壤環境。施基肥和整地同時進行,不僅節省勞力,而且還有利於基肥的深施和達到均勻一致的要求。
3.2.2.1、整地:整地可採用機械或牛耕。整地的基本要求是兩犁兩耙,坡地要按等高線或等高撩壕方式進行。地整好後,可起好邊溝(約30厘米),最後進行清理工作,包括用鋤頭打碎未耙碎的硬土垡,揀出有可能影響田間勞作的石塊等雜物。整好的地塊,其基本標準是土層深厚、疏鬆、均勻平整(不因地勢起伏造成可能漬水)。
3.2.2.2、施基肥:針對鄖西黃姜根狀莖多年生的特點,基肥的施用原則上以長效有機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一般畝施1000~2000千克腐熟農家肥,或施餅肥100~200千克。但應注意餅肥直接施用時,應拌入少量農藥,以免招引地下害蟲。通常的做法是將全部的有機肥、磷肥和50%~60%的氮肥和鉀肥作基肥一次性均勻地撒在土壤表面。鄖西黃姜專用肥,可以用總量的60~70%作基肥,另外再配合一定量的氮肥和鉀肥追施。如果是pH值偏高(>8.0)的土壤,可用適量的石膏(50~100千克),同其他基肥一起施入,以調節pH值近中性;若是pH值偏低(<5.0)的土壤,則必須施用石灰,每畝用量100~200千克,施用一次可2~4年有效。在肥料較少時,有的地方將基肥施在廂面或溝內,並在溝內墊放農作物秸稈後播種。要特別注意的是,集中施化肥應適量,且不能和鄖西黃姜種直接接觸,以免化肥灼傷姜種;農作物秸稈不宜太多,以免春夏升溫後,微生物分解秸稈造成鄖西黃姜根系缺氧及生長不良。
3.3、開溝、播種、起壟:
3.3.1、開溝;
3.3.2、播種;
3.3.2.1、播種時間:秋冬播種。
3.3.2.2、播種方法:
3.3.2.2.1、單溝雙行播種。按67厘米(2尺)分廂,在廂面正中開出一條播種溝,溝深25厘米(7.5寸),溝寬34厘米(1尺),在播種溝內的兩側各擺放1行鄖西黃姜種。注意姜種芽頭向內(即指向溝中線)和不對稱放置。
3.3.2.2.2、單溝單行播種。以較窄的距離,通常是40厘米(1.2尺)分廂,在廂中間僅開1條播種溝,溝深25厘米(7.5寸),溝寬20厘米(6寸),溝內只放置1行鄖西黃姜種,姜種芽頭沿溝同向排放。
3.3.2.2.3、多溝多行播種。在較寬(1米以上)的廂面上開出2條以上的播種溝,溝深20厘米(6寸),溝寬17厘米(5寸),在每條溝內各放置1行鄖西黃姜種,姜種自由排放。
3.3.2.3、起壟:在播種之後,用板鋤順分廂線起土將擺好的姜種蓋住成壟。多溝多行播種則可在掏播種溝的同時,依次蓋好已播好的鄖西黃姜種。起土成壟後,壟高25厘米,溝深20厘米,淺於邊溝,以利排水通暢。
3.4、密度控制:
密度的大小,對於鄖西黃姜的正常生長及產量、含量十分重要。密度太小,雖能為每蔸鄖西黃姜創造充分的生長環境,但其產量低,經濟效益不佳,浪費了有限的土地資源,也可能造成雜草發生嚴重,加大了除草難度。密度太大,雖可能獲得高產和抑制雜草大面積發生,但有可能造成光、溫、水、肥、氣相互制約,植株個體發育不良和病蟲害的普遍發生等,而且投入過高,經濟效益不理想。從集約經營的要求出發,鄖西黃姜適宜的播種密度應控制在8000~15000蔸/畝,密度控制應遵循寬行窄距的基本要求。下面以單溝雙行方式12000蔸/畝為例,介紹密度的控制。按廂寬67厘米(2尺)分廂,則行距為33.5厘米(1尺)。在廂中開播種溝後,擺放雙行姜種,每兩蔸相鄰的鄖西黃姜間距為17厘米(5寸),即株距為17厘米(5寸)。若是15000蔸的密度,則可保持行距不變,仍是33.5厘米(1尺)的行距,將株(蔸)距縮小至13厘米(4寸),以達到個體優勢和群體優勢的最佳結合,實現高產高效。
3.5、測土配方平衡施肥:
3.5.1、測土配方平衡施肥:鄖西黃姜的生長,在土壤中需要吸取大量的營養物質,特別是氮、磷、鉀三元素的需要量很大。每生產1000千克鄖西黃姜需純氮5.5千克(折尿素12千克或硫酸銨27.5千克),五氧化二磷2.2千克(折過磷酸鈣18.5千克或磷酸二銨5千克),氧化鉀10.2千克(折硫酸鉀20.4千克或草木灰255千克),其N:“五氧化二磷:氧化鉀”的比例為“2.5:1:4:4.6”。
3.5.2、鄖西黃姜“缺素症”的特徵及判別:鄖西黃姜正常生長發育需要吸收各種必需的營養元素,如果生長期間嚴重缺乏某種營養元素,往往會破壞體內正常的物質代謝,使根、莖、葉等營養器官或花、果實等生殖器官顯現出特殊的病態。這種由於營養不良所造成的生理病態,區別於病蟲等原因引起的病態,通常稱之為“缺素症”。以其外部形態特徵為基礎,結合化學測定,就可以為合理施肥提供重要依據。
3.6、搭架:
在自然條件下,植株利用其蔓性的特點,纏繞在其他小喬木或灌木上,取得一定的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光照。在這樣的環境中一般植株生長良好,莖藤粗壯,葉質較厚,開花結實率高,地下根狀莖粗大。早期試驗表明,搭架與不搭架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在栽培時一定要搭架,才能達到高產高效的目的。鄖西黃姜一般搭架高度以不超過1.5米為好。通常做法是:長度約2.3~2.6米的山竹,中截兩段,入土約10厘米,地上部分1~1.3米,每畝用量3000根左右,順播種行扦插,間距66厘米(2尺)左右,相鄰兩行3~4根綁在一起,以防風抗倒。搭架在鄖西黃姜出苗之前進行,以利莖蔓纏繞。
3.7、田間管理:
3.7.1、除草:人工除草時,稍不留心,易損傷植株。因此,靠近鄖西黃姜的草套用手拔除,而且在薅草時,深度宜淺不宜深,以不傷害根狀莖芽頭和側芽為度。由於鄖西黃姜莖葉覆蓋面小,封行期晚,雜草在一定時期內生長很快,因此提倡除早除小,做到無荒草,以確保鄖西黃姜正常生長。人工除草第一年需進行5~6次,第二年則因雜草基數減少和鄖西黃姜長勢變旺抑制了雜草生長,人工除草可減至3~4次。
3.7.2、追肥:
3.7.2.1、以基肥為主,重視追肥:前面提到以全部的有機肥、磷肥和50%~60%的氮肥及鉀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留40%~50%的肥料作追肥,較其他作物追肥多。具體作法是:
①每年在鄖西黃姜萌發出苗期各追施20%~25%的氮肥作提苗肥,促進地上莖葉的生長;
②在每年鄖西黃姜根狀莖膨大期(7~9月),分別追施20%~25%的鉀肥,以促地上部分的營養物質向根狀莖轉移。
3.7.2.2、不同營養元素不能相互替代鄖西黃姜正常生長需要10餘種必需的營養元素。儘管作物對各種元素的需要量不一樣,但就作用而言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
3.7.2.3、葉面施肥不能代替土壤施肥葉面施肥又稱根外追肥,是將肥料用水溶化後通過噴霧器噴施在鄖西黃姜莖葉上的一種施肥方法。
3.7.2.4、追肥“三看”:
3.7.2.4.1、看“天”:根據天氣和氣候變化追肥。
3.7.2.4.2、看“地”:根據土壤的具體情況追肥。
3.7.2.4.3、看“苗”:根據鄖西黃姜長勢、長相追肥。
3.7.3、灌溉排水:乾旱時應及時灌溉,特別是在鄖西黃姜花期和根狀莖膨大期等需水臨界期要加強水分的管理,但鄖西黃姜不耐漬水,長期漬水會引起根狀莖腐爛,從而導致整株死亡。如果有山泉水從地下流過,則應在上沿開溝,切斷地下泉水,讓其進入溝內排走。山區自然條件惡劣,人畜飲水困難,灌溉多無條件,鄖西黃姜的耐旱特性可避免或減輕每年的“卡脖旱”。因而,在“十年九旱”的鄖西,鄖西黃姜有“抗災作物”和“避災作物”的美譽。
3.7.4、中耕培土:鄖西黃姜為淺根系作物,根狀莖入土不深,在土壤淺層蔓延,縱橫交錯,長期的雨水沖刷,造成根狀莖裸露,影響生根出芽。在生產上,結合中耕施用客土法進行培土壅蔸,以掩埋根狀莖為宜。
3.8、收穫:
鄖西黃姜收穫主要視鄖西黃姜用途和種植年限而定。作種姜的,可以1年一起挖;作加工原料的可以2~3年一起挖。因為一年生的鄖西黃姜做種質量好,發芽率高,但皂甙元含量低,作加工原料成本高,皂素收得率低,經濟效益差;而2~3年生的鄖西黃姜,皂甙元含量高,作加工原料成本低,皂素收得率高,經濟效益好。鄖西黃姜收穫時間可根據生產、加工需要和市場行情而定,一年四季均可起挖。但一般在11月份起挖為宜,因該季節鄖西黃姜已停止生長,單產最高,又是種植鄖西黃姜、提供姜種的最佳時機。所以,11月份既是收穫的季節,又是播種的季節。但其他季節如果鄖西黃姜市場行情好、價格高,也可及時起挖銷售,以保證既得利益不受損失。採收時,先撤除支架,割去藤蔓再起挖根狀莖。起挖的根狀莖鮮姜可作原料出售,也可切成薄片。
  • 質量安全規定
鄖西黃姜安全指標執行《鄖西黃姜農產品地理標誌質量控制規程》標準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鄖西黃姜專用標誌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實行公共標識與地域產品名稱相結合的標註制度。鄖西黃姜專用標誌的使用具體依據《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和《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規範》執行:
鄖西黃姜種植鄖西黃姜種植
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持有人“鄖西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①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
②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③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④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
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明確使用的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
2、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
①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鄖西黃姜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等)
②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
3、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①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
②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
③正確規範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4、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5、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
6、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