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民俗學,亦稱“傳統民俗學”。民俗學的分支學科。與“都市民俗學”相對應。民俗學誕生以來,長期以鄉民村落社會的民俗為主要研究對象。隨著社會現代化的發展,產生了“都市民俗學”。為與之相區別,學術界遂有此稱謂。日本民俗學家柳田國男於1913年與高木敏雄(1876-1922)刊行以集錄鄉村民間文化傳承為目的的雜誌《鄉土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鄉村民俗學
- 別名:傳統民俗學
鄉村民俗學,亦稱“傳統民俗學”。民俗學的分支學科。與“都市民俗學”相對應。民俗學誕生以來,長期以鄉民村落社會的民俗為主要研究對象。隨著社會現代化的發展,產生了“都市民俗學”。為與之相區別,學術界遂有此稱謂。日本民俗學家柳田國男於1913年與高木敏雄(1876-1922)刊行以集錄鄉村民間文化傳承為目的的雜誌《鄉土研究》。
鄉村民俗學,亦稱“傳統民俗學”。民俗學的分支學科。與“都市民俗學”相對應。民俗學誕生以來,長期以鄉民村落社會的民俗為主要研究對象。隨著社會現代化的發展,產生了“都市民俗學”。為與之相區別,學術界遂有此稱謂。日本民俗學家柳...
民俗文化,又稱為傳統文化,是指民間民眾的風俗生活文化的統稱。也泛指一個民族、地區中集居的民眾所創造、共享、傳承的風俗生活習慣。是在普通人民民眾(相對於官方)的生產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質的東西,民俗及民眾的日常生活。“民間文化”是相對於“精英和典籍文化”而言的,是人民大眾用心靈和雙手創造的...
兩個分類是綱目式的,便於突出民俗事象之間的邏輯聯繫和民俗分類框架的系統性。另一種分類是平列式的,如瑞士的霍夫曼一克萊耶(Hoffmann-Krayer)在《民俗學文獻錄》中把民俗分為18類:(1)鄉村;(2)建築物(房屋、禮拜堂及其他);(3)用具;(4)象徵物(如福祿壽象徵及其他);(5)技藝與一般藝術(如...
都市民俗學,亦稱“城市民俗學”。民俗學的分支學科。與傳統的研究鄉村民俗為主的民俗學相對應,主要側重都市社會的民俗研究。包括城鄉民俗的交替、變遷。隨著社會現代化的發展,已開發國家鄉村都市化傾向和都市民俗的不斷湧現,出現了提倡都市民俗學的活動。1976年日本大冢民俗學會學術討論會上,與會學者正式提出了都市民俗...
2019年6月8日,由中國民俗學會參與主辦的“民俗文化與鄉村振興”2019嘉興端午全國學術研討會在浙江嘉興開幕。該次會議探討了民俗文化在鄉村基層的存在現狀以及討民俗文化與鄉村振興之間的內在關聯,研究了其在當前鄉村生態下外在形態與內在價值的遷移與演變。出版資源 《中國民俗學年刊》是中國民俗學會的年刊,由中國民俗...
一、當代民俗生活的變遷 二、鄉村民俗與都市民俗 三、都市民俗學建設 四、都市民俗資源保護 第二章 中國古代的都市民俗 一、中國古代都市民俗的起源、發展 二、唐代都市民俗 三、宋代都市民俗 四、元明清都市民俗 第三章 中國都市民俗文獻研讀 一、漢家陵闕西風裡——劉歆的《西京雜記》二、大唐氣象夕照中——...
朱振華 ,中共黨員,教授。在山東大學取得中國語言文學(中國民間文學-藝術民俗學方向)博士學位,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中國近現代史方向博士後。現任齊魯師範學院文學與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兼任鄉村振興研究院副院長、基礎教育研究院副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民俗學與民間文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高等教育教學研究等。主持...
《中國民俗學(第一輯)》是2012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朝戈金、葉濤。作品目錄 目 錄 朝戈金:發刊詞 【特別發表】劉魁立: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若干問題 【民間敘事研究】陳泳超: 民間傳說演變的動力學機制 ──以洪洞縣 “接姑姑迎娘娘”文化圈內傳說為中心 朝戈金 約翰·弗里:解析蒙古史詩...
漢中巴山鄉村知客司禮儀詞,基本上屬地緣傳承。一般知客司都識文斷字,大多數知客司不以此為業。其傳承方式一是家庭式傳承,子承父藝,世代相襲;二是拜師學藝,師徒傳承:三是自學,或曰“偷師學藝”,一些人在多次參加域內的民俗禮儀活動中,聽知客司禮儀詞,默記於心,再加之有一定的編創能力,自學成才。藝術...
《 鄉村記憶:山東農村民俗資源旅遊開發研究》是2016年12月1日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戴瑞敏。內容簡介 《鄉村記憶:山東農村民俗資源旅遊開發研究》以民俗學、旅遊學為理論基礎,探討了山東民俗資源化利用。山東民俗資源包括飲食、居住、服飾、人生禮儀、節慶及遊藝方面的民俗資源。《鄉村記憶:山東農村民俗...
自從中國步入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中國社會大格局的變化自然也就帶來了民俗文化的劇烈變遷和均質化,文化多樣性急劇削減,這就為中國民俗學提出了全新的課題,亦即針對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問題展開實證性的研究。基於此,《文化遺產在當代中國:來自田野的民俗學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作品思想 該書選取了古鎮、鄉村、...
回歸實踐主體的今日民俗學 在“民間”看見“公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語境下的實踐民俗學進路 民俗主義、學科反思與民俗學的實踐性 個人敘事與交流式民俗志:關於實踐民俗學的一些思考 探究日常生活的“民俗性”——後傳承時代民俗學“日常生活”轉向的一種路徑 實踐民俗學:從理論到鄉村研究 “實踐民俗學”的“...
二人轉等民間藝術的當下生態;次編“我們是誰”則是對都市新舊參差的民俗現實和都市子民心性的關注與思考;三編“我們都是親戚”重在通過當下在鄉村盛行的言語和信仰,展示鄉村之於都市可能有的更多的意義;末編“經驗之殤”則是對已有的鄉土文化認知論及方法論的回觀,倡導對頻頻回首的“守舊”的民俗學的揚棄。
《泰山石敢當源流考》,《民俗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國村落民俗志的現狀及其反思》,《民間文化論壇》2007年第1期 《泰萊山區石大夫信仰考察》,合著,《民間文化論壇》2007年第3期 《碧霞元君信仰起源考》,《文史》2007年第4期 《泰山合山會考略》,《民俗研究》2009年第1期 《碧霞元君信仰與華北鄉村社會—...
張士閃,男,1964年11月生,山東淄博人,民俗學博士,儒學高等研究院民俗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民俗研究》主編,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山東省高校中青年學術骨幹、齊魯文化英才、山東省智庫高端人才等。長年堅持鄉村田野調查,提出“還魚於水”“順水推舟”“禮俗互動”等學術理念並有...
艾君,社會學家、民俗學家、作家。山東青島人,現為北京《工會博覽》雜誌社副主編、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理事、中國鄉土藝術協會理事、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北京寫作學會常務理事、首都青年記者協會一屆理事、北京雜文學會會員等。簡介 艾君:社會學家、民俗學家、作家、資深記者。本名宋艾君,出生在山東青島,常用筆名...
六、死亡——民俗角色的另一種開始 七、結束語 裕固族喪葬習俗的變遷研究:喪葬儀禮的過程與意義 一、緒論 二、明花鄉喪葬儀禮的儀式過程及其變遷 三、裕固族喪葬儀禮的意義變遷及民俗認同 四、裕固族喪葬儀禮變遷的動因 南陽民間鼓吹樂班的民俗學解析 一、緒論 二、南陽民間鼓吹樂班的生存環境 三、南陽民間鼓吹樂班...
本書為民俗學者的田野調查故事集,在徵集到的150多篇的基礎上,遴選出了88篇。撰稿者都是海內外民俗學知名學者及相關專業的研究者,他們具有豐富的田野經驗,內容涉及人生禮儀、飲食、服飾、信仰、節日儀式等風土人情,故事範圍覆蓋了中國境內幾乎所有省份,兼及部分少數民族的獨特風俗,在鄉村故事、鄉村建設、鄉村藝術...
《鄉村振興與非遺保護:文化遺產傳承人的日常實踐研究》是一本2022年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愛國。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民俗學、人類學的田野調查和理論分析,以“皮影戲傳承人”為案例,探討鄉村振興與非遺保護的內生動力。重點考察非遺傳承人的社會身份、生活現狀、傳承機制與創新模式等問題,以此強調我們...
書中從區域性研究的視角出發,運用社會學、歷史學、教育學、計量學、民族學、民俗學等多學科的理論和研究方法,在分析清末民初東北鄉村教育發展背景的基礎上,系統考察這一時期東北鄉村教育的發展概況、管理模式、教科書問題、考試試卷、成績評定方式、區域特色,鄉村興學與東北社會的互動關係,精英離鄉與東北...
第二屆鐘山民俗學青年論壇已於2018年06月01日 ~ 2018年06月01日在江蘇省南京市舉辦。會議背景 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與指標,民俗文化傳承在當代鄉村建設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會議主題 民俗文化(民間文藝)傳承與鄉村振興。主辦單位 南京農業大學民俗學研究所、華東師範大學民俗學研究所、江蘇省民間文藝...
全書立論高遠,資料翔實,條理分明,邏輯清晰,是反映民俗學研究進展的一部力作。圖書目錄 特輯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 文化和旅遊部出台《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 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 文化和旅遊部教育BU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印發《中國非物質文化 ...
郭永平,山西忻州人,人類學博士,山西大學文學院民俗學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民俗學會理事、人類學高級論壇青年學術委員會委員、山西省歷史學會會員。一、基本介紹 郭永平,主要研究方向為區域民俗學、歷史人類學。學歷背景 2007-2010年,遼寧大學文學院民俗學專業,獲碩士學位。2010-2013年,中山大學...
著名民俗學家靳之林先生稱剪紙藝人是“真正的藝術家”。並說,“慶陽剪紙在人類學、考古學、歷史學、民族學、民俗學、美學、藝術學領域裡,為我們提供了極為豐富的新課題。一幅傳統的隴東民俗剪紙,不僅是一張剪紙,而且是凝聚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文化傳統的結晶。”剪紙起源 慶陽剪紙,由來已久,在國內外早有影響。
原生態文化一詞的出現,首先基於將文化做一種生態性的理解,也就是說文化具有生態性。原生態的文化從本質來講他是心理某一種狀態,行為某一種習慣,是一種原生態。原生態的文化涉及到民族文化、民間文化、原始文化、土方文化。涉及到民族學、民俗學、社會學、生態學。原生態的文化基本上屬於一切自然狀況下生存下來...
慶陽民間剪紙已由鄉村婦女手中的小玩意,堂而皇之地步入了國家藝術殿堂——中國民間美術館,並在日、意、澳等國家展覽亮相。社會影響 2002年6月首屆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上,慶陽剪紙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一致好評,慶陽市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民間剪紙之鄉”。2004年慶陽剪紙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元宵節(贛南客家唱船習俗)是先民以民間信仰為形式,以驅鬼逐疫、迎吉納福為願望,以紀念屈原為主題的一種古巫文化,具有濃厚的民俗色彩和古代祭儀的遺風,是中原文化與南方的土著文化融合的產物。流行地區 元宵節(贛南客家唱船習俗)主要流行於南康橫寨鄉寨坑村及其周邊鄉村。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贛南客家唱船習俗...
2006年4月起,就職于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現為執行院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農業史、鄉村社會史與生態民俗學。相關著述 《內聚與開放:棉花對近代華北鄉村社會的影響》,《中國農史》2003年第1期;《清季至民國華北地區的水旱災害與作物選擇》,《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3年第1期;《抗日戰爭前後華北地區...
在民俗學中,許多事物因為諧音的好意頭而廣受人們追捧,例如“棗子”被視為“早生貴子”,“蓮子”被視為“連生貴子”,“筷子”被視為“快生貴子”(佛山有條小街名“筷子路”,是新婚花車的必經之路)等。麥姓夫妻所坐的“石子”,在這裡則被翻譯為“拾子” , 即“拾一個兒子”。所以祈盼早日添丁的婦女...
也是成為一個人類學家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田野調查為對於描述原始資料蒐集的概括術語,其所套用的領域包括民俗學、考古學、生物學、生態學、環境科學、地質學、地形學、地球物理學、古生物學、人類學、語言學、哲學、建築學,及社會學等自然或社會科學領域。與其他在實驗室準控制狀態下環境的研究相比,田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