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獎是按邵逸夫先生的意願設立,由邵逸夫獎基金會有限公司管理及執行的國際性獎項,旨在表彰在學術及科學研究或套用上在近期獲得突破性的成果,和該成果對人類生活產生深遠影響的科學家。
2002年11月,按邵逸夫先生的意願而設立邵逸夫獎。2004年9月7日首屆邵逸夫獎的頒獎禮在香港舉行。
據2018年12月邵逸夫獎官網顯示,邵逸夫獎設有三個獎項,分別為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每年評選和頒發一次。截至2019年5月,邵逸夫獎共評選十六屆,頒發了十五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邵逸夫獎
- 外文名:The Shaw Prize
- 設立時間:2002年11月
- 創立人:邵逸夫爵士
- 評選間隔:每年評選和頒發一次
- 首屆時間:2004年9月7日
- 獎勵種類:數學、醫學及天文學
- 頒獎單位:邵逸夫獎基金會有限公司
- 每項獎金:一百二十萬美元
獎項歷史
獎項設定
組織流程
評選組織
- 理事會
- 評審會
- 遴選委員會(2018-2019)
邵逸夫天文學獎 | 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 邵逸夫數學科學獎 |
---|---|---|
主席:萊因哈德 · 根舍教授 委員: 赫里莎 · 庫韋利奧圖教授 約翰 · 皮考克教授 斯科特 · 特里梅因教授 依雲 · 范狄淑嘉教授 | 主席:蘭迪 · 舒卡文教授 委員: 邦妮 · 巴斯勒教授 漢斯 · 克萊弗斯教授 嘉露 · 格雷德教授 理察 · 利夫頓博士 王曉東教授 胡達 · 佐格比教授 | 主席:蒂莫西.高爾斯教授 委員: 伊蓮 · 埃斯諾教授 費利克斯 · 奧托教授 保羅 · 賽德爾教授 文德林 · 維爾納教授 |
評選考核
獎勵情況
評獎結果
年份 | 得主 | 國籍 |
---|---|---|
2004年 | 美籍華人 | |
2005年 | 美國 | |
2006年 | 中國、美國 | |
2007年 | 美國、美國 | |
2008年 | 俄羅斯、俄羅斯 | |
2009年 | 英國、美國 | |
2010年 | 美國 | |
2011年 | 瑞士、美國 | |
2012年 | 法國 | |
2013年 | 美國 | |
2014年 | 美國 | |
2015年 | 格爾德·法爾廷斯、亨里克·伊萬尼克 | 德國、美國 |
2016年 | 英國 | |
2017年 | 匈牙利、法國 | |
2018年5月14日 | 美國 | |
2019年 5月21日 | 米歇爾·塔拉格蘭(Michel Talagrand) | 法國 |
年份 | 得主 | 國籍 |
---|---|---|
2004年 | 詹姆斯皮·布爾斯 | 美國 |
2005年 | 美國、瑞士 | |
2006年 | 美國、美國、澳大利亞 | |
2007年 | 美國 | |
2008年 | 賴因哈德·根策爾 | 德國 |
2009年 | 美籍華人 | |
2010年 | 美國、美國、美國 | |
2011年 | 義大利、美國 | |
2012年 | 美國、美國 | |
2013年 | 英國、美國 | |
2014年 | 美國、英國 | |
2015年 | 威廉·伯魯奇 | 美國 |
2016年 | 美國 | |
2017年 | 英國 | |
2018年5月14日 | 法國 | |
2019年5月21日 | 愛德華·史東(Edward C Stone) | 美國 |
年份 | 得主 | 國籍 |
---|---|---|
2004年 | 美籍華人、美國、美國、英國 | |
2005年 | 麥可·貝里奇爵士 | 英國 |
2006年 | 美籍華人 | |
2007年 | 美國 | |
2008年 | 英國、英國、日本 | |
2009年 | 道格拉斯·高爾曼、傑弗里·弗理德曼 | 美國、美國 |
2010年 | 戴維·朱利雅斯 | 美國 |
2011年 | 法國、美國、美國、美國 | |
2012年 | 德國、美國 | |
2013年 | 美國、美國、美國 | |
2014年 | 日本、美國 | |
2015年 | 邦妮·巴斯勒、彼德·格林伯格 | 美國 |
2016年 | 英國、美國 | |
2017年 | 美國 | |
2018年5月14日 | 美國 | |
2019年5月21日 | 瑪麗亞·傑辛(Maria Jasin) | 美國 |
頒獎典禮
屆份 | 日期 | 地點 | 嘉賓 |
---|---|---|---|
第1屆 | 2004.9.7 | ||
第2屆 | 2005.9.2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 |
第3屆 | 2006.9.12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 曾蔭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邵逸夫爵士(獎項創辦人) |
第4屆 | 2007.9.11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 曾蔭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邵逸夫爵士(獎項創辦人) |
第5屆 | 2008.9.9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 唐英年(香港特別行政區署理行政長官);邵逸夫爵士(獎項創辦人) |
第6屆 | 2009.10.7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 曾蔭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邵逸夫爵士(獎項創辦人) |
第7屆 | 2010.9.28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 曾蔭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第8屆 | 2011.9.28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 曾蔭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邵逸夫爵士(獎項創辦人) |
第9屆 | 2012.9.17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 梁振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第10屆 | 2013.9.23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 梁振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楊振寧(諾貝爾獎獲得者) |
第11屆 | 2014.9.24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 梁振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楊振寧(諾貝爾獎獲得者) |
第12屆 | 2015.9.24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 梁振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第13屆 | 2016.9.27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 梁振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第14屆 | 2017.9.26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 林鄭月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第15屆 | 2018.9.26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 林鄭月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第16屆 | 2019.9.25 | 香港 |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獎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