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遐生
- 外文名:Frank Hsia-San Shu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雲南昆明
- 出生日期:1943年6月2日
- 職業:國立清華大學校長
- 畢業院校:美國哈佛大學天文學博士
- 主要成就:美國天文學會Warner獎
美國天文學會Brouwer獎
美國哲學學會院士
獲2009年度“邵逸夫獎天文學獎”
提出密度波理論
基本資料,人物任職,人物簡介,人物榮譽,獲邵逸夫獎,
基本資料
姓名:徐遐生
徐遐生
![徐遐生 徐遐生](/img/8/643/nBnaugTMmdTZmBTZ1YGZykjMxMzM1QGNxYjZ1QTNjhjZ4QjYlR2MmFTNlF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性別: 男
親屬: 父親徐賢修
學歷:
美國哈佛大學天文學博士(1968)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學士(1963)
人物任職
美國加州大學教授
加大柏克萊分校天文系主任加大柏克萊分校天文系校長講座教授
徐遐生
![徐遐生 徐遐生](/img/c/45d/cGcq5yY1UTZzYTY2QzM4IWNhJGZ2QDNxEGOhd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國立清華大學校長
人物簡介
徐遐生,籍貫浙江永嘉,民國32年(1943年)出生於雲南昆明,1987年獲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90年獲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92年獲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003年獲美國哲學學會院士。作為國際知名天文物理學家,徐遐生在密度波和恆星形成理論上有著卓越的貢獻。有一顆小行星以其英文名字命名,叫做Frank Shu。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士,美國哈佛大學天文學博士,曾任教於美國石溪紐約大學、柏克萊加州大學,並擔任柏克萊加州大學天文系大學講座教授。2002年,經過台灣清華大學及台灣教育部甄選後,出任清華大學第二任遴選校長一職,創下與父親徐賢修先生為同一所國立大學之校長。
徐博士返台接任台灣清華大學校長,引發國際學界高度關注,同步獲得“Nature”及“Science”二項頂級期刊專文報導,其中“Nature”更以“天文學家即將在台灣發光”為標題,指出徐博士返台擔任教職,將有助於台灣吸引更多一流人才;“Science”則指出徐博士返台可媲美中研院李遠哲院長,為海外傑出學人返國共建科技重鎮,再添新頁。這是華人學者極難得的榮譽,更為海外菁英返台服務,樹立了指標性的典範。
徐博士擔任台灣清華大學校長期間,秉持對台灣的關懷與使命,戮力深耕教育,承續清華重視學術的優良傳統,加強基礎性及跨院所教學研究工作,積極整合校內研發能量,學術產出及產學合作成果豐碩;奠立清華塑造積極追求卓越、建立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之企圖心,訂出20/20願景,即20年內讓清華成為世界排名前20名的一流研究型大學,更未來具體執行目標;本於社會責任與教育精神,除致力於各大學或學術機構的專業演講,更全力投入生活科學教育的推廣,演講立論,以幽默風格、深入淺出及創新思維,帶給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少年學子,嶄新的國際觀、科學觀、宇宙觀、乃至對未來生涯規畫的啟發,著實展現出教育家對社會的影響力與關懷。
徐遐生在清華大學演講
![徐遐生在清華大學演講 徐遐生在清華大學演講](/img/e/748/nBnauATOykjZzEjMxATOzkTZkBTNwMjZ3UmM5M2YzEGZkVmMmF2YhZzMhR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人物榮譽
美國哲學學會院士 (2003)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師研究講座 (2001)
美國物理和天文學會共同頒發Heineman獎 (2000)
美國天文學會Brouwer獎 (1996)
徐遐生
![徐遐生 徐遐生](/img/d/226/cGcq5SZ1MDM0UDO0UmMkNGZwUGMmRGM0kTZ1M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荷蘭Leiden大學Oort講座教授 (1996)
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1992)
中央研究院院士 (1990)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1987)
美國天文學會Warner獎 (1977)
獲邵逸夫獎
總獎金逾三百萬美金(約二千二百萬港元)、被譽為“東方諾貝爾獎”的邵逸夫獎今年踏入六周年,美國加州大學總校教授徐遐生成為首位華人奪天文學獎,而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得主道格拉斯.高爾曼和傑弗理.弗理德曼,更發現了有助瘦身的“瘦素”。而數學科學獎則由研究三維與四維幾何學的西蒙.唐納森和克利福.陶布斯奪得。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為獲得天文學獎的徐遐生頒獎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為獲得天文學獎的徐遐生頒獎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為獲得天文學獎的徐遐生頒獎](/img/c/9a6/nBnaugzMiFDN2IWYkVmYmJmZwQzM0kTMmFDZ3IDMygDMmNzNzETMkJGNjF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天文學獎頒予美國十個校區組成的加州大學總校教授徐遐生(Professor Frank H Shu) ,表彰他對理論天文學的貢獻。徐遐生是首位獲得邵逸夫獎天文學獎的華人天文學家,亦是2006年以來,再有華人科學家獲邵逸夫獎。
徐遐生提出了普適理論框架,解釋恆星產生的環境,如湍動的氣體、無序的磁場以及從新形成的恆星噴出的氣流。他進一步建立了恆星形成標準模型,氣體雲在引力的作用下塌縮,聚集到雲的中心,形成原恆星,並停止了在新誕生恆星周圍的再補充氣體。徐遐生的理論也關係到太陽系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