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八景

邢台八景

邢台八景,是指時期,邢台轄區內的八處著名景觀。據明、清以及民國時期的《邢台縣誌》記載,邢台古八景計有:鴛水靈井、郡樓遠眺、野寺鐘聲、達活名泉、仙翁古洞、玉泉夕照、鼎梅晴雪、柳溪春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邢台八景
  • 外文名:Xingtai eight landscape
  • 類別:古代名勝
  • 年代:明、清時期
  • 出處:明、清、民國《邢台縣誌
  • 內容:達活名泉、仙翁古洞、玉泉夕照等
  • 屬地:邢台地區
  • 現狀:部分已消逝,部分延續至今
鴛水靈井,郡樓遠眺,野寺鐘聲,達活名泉,仙翁古洞,玉泉夕照,鼎梅晴雪,柳溪春漲,

鴛水靈井

鴛水靈井位於邢台舊城南關外,小東街內路西(原東街國小院內)。此處原為鴛水廟舊址,院內有一精石砌就的八角井,井深莫測,水甘如飴。井上建有八角古亭一座,斗拱雀替,均有彩繪,工藝精美,飛檐瓦當,雕有鳥獸,造型生動。廟內曾松柏蒼翠綠柳成蔭。春季,由於地下水位高,井內常有金翅鯉魚翻出水面。人們把它當作一種美好吉祥的象徵,俗稱為“鴛水靈井”。
邢台縣古八景之“鴛水靈井 ”舊影(在南關東小街,鴛水廟內)邢台縣古八景之“鴛水靈井 ”舊影(在南關東小街,鴛水廟內)
此處廟、井均廢,但在邢台解放初期,獨有八角亭還殘存在院中,常有老年人在亭下說古敘舊,講述些美好的神話傳說。

郡樓遠眺

清風樓位於邢台舊城中心,原府衙前左側,今仿古街北端。據府志記載“建自唐、宋……”,後因戰亂等故,慘遭毀壞。於明朝憲宗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邢州知府黎光亨籌資重建。樓高七丈余,下有石築台,斗拱飛檐,莊嚴雄偉,具有明代建築風格。
邢台縣古八景之“郡樓遠眺 ”即“清風樓”舊影(在縣署前)邢台縣古八景之“郡樓遠眺 ”即“清風樓”舊影(在縣署前)
清風樓,為重檐歇山式建築,共分三層。每一層為磚石拱圈,圈下既可通車,又能行人,還是夏日消暑納涼之佳期處;每二層四周青磚圍欄,中間為正廳,前後兩門對開,在廳內西南角的牆壁上鑲嵌著唐代詩人、畫家王維的夏、秋、冬三景山水圖石刻三塊。(春景遺失),另有清風樓題記石刻十塊。東牆邊有樓梯,直通三樓。此處為木質地板,四面開門,可謂之“四牖洞辟”。黎光亨自我標榜:“皇風清穆,來自帝側,我先宣之,播於八級”。三層頂檐下有一巨匾,上書“清風樓”三字,蒼勁秀雅、鐫刻精剔,該字為重建後明代一宰相所書,後遺失,今匾乃照前複製。沿四周憑欄,極目遠眺,市肆櫛比、山水在目,舊時邢州全景盡收眼底,故名"郡樓遠眺"。
明朝陳音的《清風樓記》對該樓形容的淋漓盡致,並以物敬人,堪稱佳作。他這樣寫道:“政暇集客登埃,遠近山澤之勝,舉在指盼間,維時淑氣方熙,群翎奏巧,嘉禾蔥鬱,遠山如黛,畫景舒長,雲蹤出岫,槐柳垂陰,芰荷散馥,玉霜方濃,銀詹萬里,雁鶩高飛,水天一色,疑寒互凍,竹松晚翠,積雪未消,列峰堆玉,四是萬景,分萃畢陳,曷不一取,以名子之樓而獨經清風名,公曰:‘風之來也,憑高者先者,有伉斯樓,涼飆四集,爽我襟裙,驅此炎烈,有耳者,孰不聞者;有之志,孰不夷懌此?吾所有有取於風乎。’客曰:‘吾子抱濟物之志,非流連風月如庾,亮者豈羨風於斯樓。夫有聲之風足以襲之外;無聲之風足以感人之中。’周公告君陳曰:‘爾唯風’。孔子曰:‘君子之德風,德之為風,入人也,深矣’。昔楊震胡質包拯趙忭李及諸賢以廉為吏,脫然不污,至今千百載之,下想其清節,猶使人興起踴躍,如盛暑而御涼風也,今子之為郡,固扃私門,苞苴無路,污政溷淆,清風滌之。猛政酷烈,清風涼之。下吏承風,黔首戴德。有歌曰:三冬皓雪兮,我公之室;三春膏雨兮,我公之澤;君子之風兮,小人是則。故子以清風名樓,使後之人將指斯樓為伯夷之居”。又傳說,清風樓原為封建士大夫階級乘涼閒敘,論功行賞,舞文弄墨,吟詩作畫的地方。
邢台八景
據記載,清風樓歷代曾有幾次小修,光緒二十八年重修。解放初,曾進行過一次修繕。民國十七年,就畿衛戍總司令鐘麟曾在此設“中山圖書館”。一九八二年,由省、市 撥款進行了大修,並列入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九八年,由邢台市人民政府重修。現在,清風樓已成為邢台市的遊覽名勝之一。

野寺鐘聲

開元寺俗稱東大寺,位於邢台市舊城東北隅,東圍城路北段路西。該寺建於唐朝開元年間,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開元寺原占地四十五畝,座北面南,氣勢宏偉。原寺門前有大型影壁一座,影壁上有滾龍團花、系彩色硫璃瓦拼砌而成,飛龍姿態雄健、造型優美,且暴出影壁數寸,活靈活現,頗有欲躍欲飛的神態。雕塑之細膩逼真,砌工之高超卓絕,均為北方所罕見。跨越雄偉的山門,便是頭殿,即彌勒佛殿。此殿除有造型獨特的偶像外,四壁皆字題剛勁的名人詩詞。相傳是鐘離權為拜訪該寺主持,有道高僧萬安而作。其詩云:“得道高僧不易逢,幾時歸去願相從,自言佳個連滄海,別是蓬萊第一峰”。另一詩云:“莫厭追歡笑語頻,尋思離亂好傷神,閒來屈指從頭數,見得清平有幾人”。鐘離權是否有其人無從考查,但借詩抒發當時人民的心聲卻是事實。
野寺鐘聲野寺鐘聲
二殿為毗盧殿,之後為三殿,即釋迦牟尼殿。該殿為硬山式建築,巍峨壯觀,結構精巧,殿前有四根石柱,門側東西兩面的四根石柱高達4.5米,柱圍2.5米,柱上皆游龍石雕,數條游龍石柱蟠蜷。龍體龍首突出石柱之外20至35公分。儼似真龍游躍騰舞,其龍姿之矯健雄壯及巧奪天工之雕刻藝術,除我國孔廟石柱外幾乎無與其匹。如此高超稀有之珍品,在“十年動亂”中幸被工人同志以泥土覆面而得保存至今,否則早被破壞。三殿正門龍柱兩側均系石雕花,工藝之精巧、細膩令人嘆為觀止。第四殿,是大雄寶殿,(又稱三世佛殿),此殿規模最大,風格別具,因年久失修,不少地方塌壞,在省、市政府的重視下,現已進行徹底翻修。
開元寺為歷代名剎,唐開元年間初建時,名聲大噪,為我國北方香火鼎盛之最。五代時天竺(印度)高僧空本在後梁乾化年間(911年--915年)曾在這裡翻譯佛經,對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貢獻。元世祖忽必烈在邢建元帥府,安撫司等,忽必烈曾數幸開元寺,故寺建於唐而昌盛於元。明正德年間又重加修繕。據史料記載,自唐、宋、元和明初,該寺有僧數千,良田數頃,游僧、佛徒更是不可勝數。正如史料所云:“每當朝暾初上,暮煙繚繞,僧人唪經,撞鐘之聲遠聞十里之外”。堪稱我國北方的佛教中心。
開元寺內有一巨型鐵鐘,高二米七○,下沿圍長七米二,鐘厚半尺,重達三萬多斤,堪稱稀世巨“金”。該鐘鑄成於金大定甲辰歲(1184年),鐘壁有日、月、人、獸、牛、魚等十二種圖案,與黃道十二宮相對應。另有乾、坤、震、巽、坎、離、艮、兌等八卦圖象。含乾坤渾圓之說。鐘壁還鑄有文字數百,清晰可辨,多記載鑄造、監製、資助人姓名或身份籍貫等。該鐘鑄成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雖歷經風雨剝蝕,因鑄造技術高超絕倫,鐵質火候純精,所以不但不顯氧化痕跡,並且棕紅色的鐘體四周仍然葷葷發亮“十年動亂”中曾遭搗砸,但只聞嗡嗡聲,不見鐘破損,由此足見古代我國鑄鐵術的高超。該鐘原在開元寺三殿前東側鐘樓內的鐵鐘架上,用以作課報時,每當以巨木擊撞時,鐘聲粗獷沉鳴,聲震遠近。信徒僧眾雙手合十,異地同拜,因此成為邢台一大景,叫做“野寺鐘聲”。現該鐘仍然完好如初存在達活泉公園內。
寺西有唐代的尊勝陀羅尼經幢,雕刻精細。今為不多見的浮雕珍品。寺後原有寶塔一座,造型新穎,名曰“圓照塔”,現不存。
該寺雖歷經破壞,但雄姿猶存,特別是名震遐邇的聲望一直銘刻在人們的心目中。1982年被列為省重點保護單位,90年代末期由邢台市人民政府重修。

達活名泉

達活泉,位於邢台舊城西北五里處。原為一水池,周百步,深丈許,泉水晶瑩碧透,一望見低,水量大時,主泉似開鍋之水,翻華鬥豔,銀花沸騰,無數水泉,猶如玉盤行珠,滾流不息。
民國邢台八景之“達活名泉 ”舊影(在城西北五里)民國邢台八景之“達活名泉 ”舊影(在城西北五里)
元代著名天文學家、水利學家、數學家郭守敬(邢台籍),曾在此引泉築渠,以通舟楫,灌田園。北宋(真宗趙恆)鹹平年間(公元998-1003),邢州刺史柳開浚,曾在此建亭植柳,加工修飾,遂使達活泉成為一郡之勝。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泉水驟伏,時隔六年,泉水復出,故又名“再來泉”。民國八年,王懷慶在泉水之南修建公園。解放後,人民政府數次投資,疏通河道,修築池塘,建造亭台,開挖人工湖,堆造假山,廣植花木,闢為人民的遊覽風景區。
現在走進達活泉公園,只見:門內寬敞甬路中間的條形綠地上,植有各種花卉和巨大的球形青樹,路兩側,綠柳成行。一進公園,立刻有一股清涼透骨的新鮮空氣撲面而來。綠帶北側為圓形噴池,夏日,噴池噴出的水柱,鱗光閃閃如同銀樹繁花,令人讚嘆不已。
公園西北是達活泉舊址,這裡現已被開拓為面積更為廣闊的兩個人工湖。兩湖之間,被河溪逶迤相連,遊人至此,但見,山林濃郁、碧波蕩漾。湖面上,腳踏式遊船,游來串去。梭式遊船,有的似離弦快箭,有的悠閒往返。水中小島,給遊人增加了新的情趣。划船廠之餘,登上小島,觀賞漣漪的水景,在這清澈見底的湖水中,可見遨遊的紅魚如同飛梭,浮來游去,給泉區增添了無限生機。
邢台八景
泉岸邊,建有攢尖式八角涼亭,給遊人提供了舒適的納涼消閒設施。公園西側是花卉園,也可謂之“園中之園”,這裡臘梅,青竹、芭蕉、月季等等,繁花似錦,清香撲鼻,遊人至此,頗有留連忘返之情。
現在的達活泉,造型新雅、布局巧妙,把新貌舊景結合得錯落有致,越發使這一歷史名泉,更加有名,雖非仙境,勝似仙境

仙翁古洞

邢台仙翁山(又名張果老山),位於城西三十里,七里河上游,景劉莊村。海拔雖四百四十九米,但相對高度很大,山勢顯得格外高峻挺拔。北面是斷壁懸崖,幽深莫測;南坡稍緩,呈坡狀傾斜,形成坐北向南之勢。山坡上紐紋古柏(俗稱擰勁柏)蒼翠勁拔,軀幹紐纏,條條粗粗根扎結在堅硬的岩縫之中,山花遍野,的確是一大奇觀。
仙翁古洞仙翁古洞
在翠柏如黛的掩映下,有座古廟,隱顯在山坳松林之中。遊人在此遊覽,詩情畫意油然而生。登著崎嶇的山路,走上棲霞觀南天門至達頂峰,實有曲徑通幽之感。頂上有一塊開闊地,建有一座小廟,橫匾上題曰:“至高無上”。清風吹來令人心曠神怡,棲霞觀即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廟。觀後有古洞,洞前有一奇異的水池,稱為“聖水池”也叫水簾洞。水從洞上滴入,不涸不溢終年叮噹作響,水色晶瑩,清澈見底。此外還有石驢、八仙洞、通天橋、白鹿洞等古蹟十餘處。特別是山腰有一棵似槐非槐,似椿非椿的“古樹”,古老蒼勁。有一道人說這是一棵“苦夢樹”,該樹遂由此而得名。
民間對此山曾流傳著許多美妙的神話傳說,來此覽勝之遊客,眼觀其景,再聞其事,儼如進入仙境。明代邑人傅來鵬在此秋夜飲酒後作詩一首:
  • 秋仲尋真紫府宮,霜天曙色景分明。
  • 風恬翠柏蒼岩靜,月映寒潭碧水清。
  • 幾度猿啼驚雪嶺,數聲鶴唳過松棚。
  • 洞中夜半相傳斝,身世恍疑在玉京。
仙翁山已闢為遊覽名勝區。

玉泉夕照

在邢台西北四十里有個皇寺村,原名玉泉寺,建於唐朝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以該寺有三絕而著稱。
民國邢台八景之“玉泉夕照 ”舊影(在城西北四十里皇寺鎮)民國邢台八景之“玉泉夕照 ”舊影(在城西北四十里皇寺鎮)
一是皇寺。相傳,元順帝被明將朱洪武追殺,曾避難於玉泉寺附近。而朱洪武卻在該寺內歇兵餵馬,所以後來將此寺改名皇寺。皇寺始建於唐,而重修於元,正殿、配殿宏偉壯觀,為磚木結構,雕樑畫棟都具有元代風格,為近世所罕見。可惜,保護不善,又因年久失修,邊一獨具風格的古建築已今非昔比。
二是鳥柏。皇寺院內,有一棵一千二百五十年的古柏,高達二十多公尺,挺拔蒼勁,枝椏繁壯,一年四季鬱鬱蔥蔥。古柏樹冠十分繁茂,大致可分七層,其勢如煙如雲,翠濃異常。由於此古柏位居深山古剎和玉泉環繞之中,常棲息珍禽鳥。再加上樹冠如此龐大,經常迎風自吟。兩鳴交響,酷似百鳥鳴唱。據植物學家考證,該古柏樹種優異,培土肥美,所以樹紋結構異於尋常。結合民間美傳:“每落一鳥,便增加一鳥形花紋,久而久之,柏紋如落鳥之眾,落鳥似柏紋之美。可惜,在很早以前的一個深夜,從南方來了一個明眼竊寶人,利用秫秸掩蓋,劈開樹幹,偷走了鳥紋。現在留下的一丈多長,三尺多寬的傷痕,就是當時盜寶的明證”。該傳說雖然優美動聽,但實際上是因雷擊所致。鳥柏的美麗花紋依然存在。
三是玉泉池。在鳥柏的南側有一泉池,古稱“玉泉池”。泉底石沙如玉,水清見底。水中游魚翩翩。泉池系明朝縣令陳大賓所建,已有五百年歷史。池面五畝有餘,池中碧波蕩漾,涼亭聳立;池岸料石精砌,垂柳成行。池南岸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石牌坊,其石柱、石樑、石瓦樓等都是銀灰色的石料雕刻而成,龍鳳圖案,形象生動栩栩如生。中央牌坊中跨之上刻有"玉泉池"三個渾健有力的草書大字,是當時邢台縣知縣朱浩所寫。池中心有一涼亭,建築精美別致。掩映在紅花、碧水和綠柳之中,十分幽雅,是鑑賞湖光山色和避暑的好地方。
玉泉夕照玉泉夕照
值此連續數年偏枯年份,許多名泉都已乾涸,但玉泉池,依然晝夜不停地翻華如玉,競相湧出。泉水日湧出量約在七千至萬噸以上,使這一極度缺水的石灰岩地區,“河渠縱橫,繞村貫戶,玉液流淌灌溉沃野”。皇寺村一帶,家家戶戶泉水丁冬,山坡田野稻麥花香,雖非江南而實勝江南。說也奇怪,泉水在玉泉池涌流不乾,但經皇寺下流不遠便滲漏到石灰岩的列隙之中,河渠溪流化為烏有,這就是邢台的又一奇觀--流不乾與灌不滿。
每當夕陽西墜,在古剎的屋脊飛檐上,在鳥柏的樹冠椏杈上,在玉泉池的涼台牌碑上,以及在四周的山林石崖邊,均抹上了一層金黃色的彩輝,景觀十分幽靜、壯麗。形成了遊人神往的美景,這就是“玉泉夕照”名勝的由來。

鼎梅晴雪

鼎梅晴雪即指人們熟知的小西天,它位於邢台縣西南部西上莊鄉境內,距邢台市約四十五公里。主峰鼎梅山,又名栲栳紅山,當地人稱奶奶頂,海拔1089米。由於附近一帶崗巒山嶺,村鎮山莊海拔較低,唯“小西天”海拔高,相對高度大,所以顯得格外雄偉壯觀。仰觀山巔,直插雲霄,使人望而生畏,頗有可望而不可及之感,無怪乎有人以“雷鳴峰崖下,雨起半山間”來描繪該山之高。其雄偉氣勢,漪麗的風光,以及沉浮在雲海迷霧中的佛廟古剎,早在唐、宋以前就聞名於世。中憲大夫順德知府楊於廷,在小西天重修正殿碑序中贊此山道:“考諸禹謨而名山峻岳,其始有五、泰、華、嵩、衡、恆是也,無外不聚一仙景焉,抑又不獨此五嶽為然爾。今邢州西南不百里有一山焉,名曰栲栳紅山,不亞五嶽然。孤峰矗矗其高,造天林森森,其圍纏日,如此峻極,寧不動人讚美!於是俗稱為小西天。層巒秀麗,佳氣瀠洄,正神聖修真之洞府也”。解放後,在山後又修建了大型人工湖--映雪湖(即朱莊水庫),給歷史名山又增添了新的異彩。如今是溫泉碧波,奇峰峻岭,懸崖峭壁,古樹野花,山光水色渾然一體。
鼎梅晴雪鼎梅晴雪
小西天興盛於何代,已無從查考,但從殘存的碑文上可看到,在唐代就成為我國一大名勝和聞名遐邇的佛教聖地。唐丞相宋景親游小西天,並奏聞皇帝,為雷音寺法主曇那和宗明和尚封耕田若干,劃定四至為域,親書碑文以志之,現碑仍存。
明嘉靖年間,在頂峰上建起廟堂館舍三十餘座,最宏偉的是“玉皇廟”,“天仙玉女碧霞宮”和“睡宮樓”三座,其餘均是中小型建築。無論規模大小,大都富麗堂皇,耀眼生輝。周圍群山之中分布著十六處大小不一,風格各異的建築物。
頂峰的東面,是小西天群峰爭翠處。千峰竟峭,萬嶂爭拔,峽峪幽深,景色優美。各種岩石的形態奇特,有的象人,象猴,有的象飛禽,象走獸,真是神工鬼斧,栩栩如生。南面,從山頂到山腰,皆在紅葉、綠草、板柿、野花的簇擁下,絢麗多姿,光彩如畫。有的象仙女的花籃,有的象王化的冕旒,有的象侍女的花鬢繡裙,真是風光萬千,使人目不暇接。西面,太行山層巒疊嶂,交輝爭榮,雲霧繚繞,好一派雄偉磅礴之勢。北面,胡目遠望,邢台縣的壯麗山河盡收眼底。無怪乎順治年間,清朝一些達官顯貴,如總督薊遼及大理,太常等朝廷命官,游小西天后嘆曰:“ 其高造天,其圍纏日,南臨洛滏,東睇海碣,西塞太行,雲霞之所,盪沃日月之所”。
小西天的景觀四季有別,春天一到,花紅草綠,生氣盎然。據不完全統計,每年的二至四月份,僅晉、冀、豫三省和附近各地、市、縣的遊子香客達五萬之多。山道湖畔來往行人絡繹不絕,好一幅遊春的壯麗圖畫。夏季,小西天是有名的避暑勝地地,清風綠蔭,是理想的消暑療養地方。就是烈日炎炎的三伏盛夏,在山上招待所午休也要蓋好被子,以免著涼。人們常說:“三伏熱人慾死,到此涼爽頓疑仙”。秋天群峰時而披紗纏雲,時而滴蒼飛翠,時而融金耀新,真是氣象萬千。深秋季節頂峰東面的紅羅山,光豐山等皆似盛米麵的栲栳被紅葉、紅柿、紅花所覆蓋,使這些栲栳似的奇峰層林盡染,漫山紅遍,形成一幅五彩繽紛的畫面,在此景中遊玩使人有疑入仙界之感。“栲栳紅”的美名由此而得。
冬季的小西天,更有一番景色。陰天時,山下未雪,山頂上已是一片白了。整個山巔上所有的植物已掛滿了冰凌花,真是銀裝素裹,分外妖嬈,如同一座天然水晶宮。如遇大雪紛水,好一個粉飾玉雕的世界,千條巨龍飛舞,萬樹梨花盛開。小西天群山之中有一種叫鼎梅的野生植物,遍地都是,在冬季開紅、白、黃三種顏色的花,一片銀白的世界裡盛開著鮮艷多姿的鼎梅花,確是別有一番情趣。怪不得古人說:世間奇艷,鼎梅山上雪。此即“鼎梅晴雪”名稱的由來。
邢台縣古八景之“鼎梅晴雪 ”舊影(縣西鼎梅山即栲栳紅山)邢台縣古八景之“鼎梅晴雪 ”舊影(縣西鼎梅山即栲栳紅山)
小西天有世間三絕:其一是“長毛石”。在頂峰北山腳下的一條山溝內,有一巨石,上面長著跟人頭髮一樣的長毛,拔下來點燃之,散發出燒頭髮的撲鼻氣味,此為一絕。其二是“和尚迎客”中的石頭和尚,它在光羊山背後的萬刃壁上,形態逼真,栩栩如生,在通往頂峰的道路上可望到老誠忠厚的小和尚拱手端坐。第三絕是在通往頂峰關山腰的大路旁,有一棵千年古樹,名曰“滴血樹”,若折其一枝便滴紅水三晝夜。據說:此乃世間奇樹。這兩石一樹,堪稱三絕,流傳至今。
另外,特別難得的是小西天山後的溫泉,水溫在56度左右,內含有益礦物質元素20餘種,經常洗浴可治療高血壓、關節炎、胃病等多種慢性病及痔、瘡、疹等許多皮膚病。據文獻記載,早在唐、宋時期,就有不少病人到此就醫。如今此處已建有溫泉浴池,並有療養院。
小西天有山、有水、有溫泉,集遊覽、避暑和療養於一處,是河北省南部理想的多功能風景區。

柳溪春漲

邢台原來有一處柳溪交輝,風光旖旎的地方,是由發源於達活泉、白沙泉等泉的河溪,匯聚於此而形成的河渠交錯、垂柳成蔭的水鄉澤國,即現在的北關外豫讓橋附近。
邢台縣古八景之“柳溪春漲”(柳溪亭在城北二里許)邢台縣古八景之“柳溪春漲”(柳溪亭在城北二里許)
金大定年間(約公元1184年)利用這優良的天然佳景,在此挖池塘,築長廊,建亭台(柳溪亭),養魚植柳,進行了人工修整,形成了“清水魚躍、風飄花香”的歷史名勝。
明代詩人王鴻儒對柳溪亭贊曰:
溪亭臨水面高城,楊柳芙蓉綠映紅。
遙想使君來游賞,沸天鼓吹月明中。
此詩扼要地道出了柳溪亭的特點和風貌。
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邢州知府徐景曾因"柳溪亭"建於鴛水橋鍘,故名"鴛水亭"。現在,亭已廢。此處垂柳成林,蘆葦、荷花、香氣四溢,河流銀花飛濺的美景勝地,因城市發展建設已不復存在。牛尾河上的水磨旋轉,鯉魚跳躍,鵝鴨遨遊,漁翁捕撈的優美畫面,構成江南水鄉的韻味和景色已蕩然無存。
邢台八景邢台八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