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教經全稱《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作《佛臨般涅槃略說教戒經》、《佛臨般涅槃經》。佛經名。後秦鳩摩羅什譯。一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遺教經
- 別名:《佛臨般涅槃略說教戒經》、《佛臨般涅槃經》
- 全稱:《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
- 類別:佛經名
- 譯者:秦鳩摩羅什
遺教經全稱《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作《佛臨般涅槃略說教戒經》、《佛臨般涅槃經》。佛經名。後秦鳩摩羅什譯。一卷。
《肅忠親王書佛遺教經留遺張忠武題後》是清末近現代初詩人陳寶琛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溟渤相望脈脈心,不應入地便銷沈。迭騎箕尾歸何許?下視修羅斗至今。九廟能知臣志苦,眾生猶仰佛恩深。殿前一別成終古,開卷雙忠...
戲論是一個佛學術語。謂錯誤無意義之言論。即違背真理,不能增進善法而無意義之言論。《佛學大辭典》:(術語)非理之言論。無義之言論。又不問理非理,總斥一切之言論。與俗所謂滑稽,冗談等同。經文 佛遺教經 佛遺教經(大一二...
從此,孫過庭書《佛遺教經》在國內絕跡。 民國初年,中國佛教淨土宗大師夏蓮居居士赴日本講學,意外發現日本佛教界有後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翻譯、唐朝大書家孫過庭手書的《佛遺教經》石刻本,細審“秘府”“緝熙殿寶”印鑑俱全,便出資購回...
弘宗演教數十年,剃度、得法、受戒、皈依弟子達數百萬人。門下法嗣弟子遍布全中國,廣及東南亞以及美洲諸國。所著有《楞嚴經玄要》、《法華經略疏》、《遺教經注釋》、《圓覺經玄義》、《心經解》等,又有《虛雲和尚法匯》數...
遺教經(大一二·一一一一中):‘有愧之人,則有善法。’如此方能不斷的糾正自己之言行,以求新、求進步。【 有愧 】 《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術語)梵雲地底迦,譯曰有愧。於己所作有愧心也。遺教經曰:‘有愧之人...
細水長流,則能穿石,諺語。比喻力量雖然微弱,但持續不斷則能把難做的事做好。釋義 細:小。水雖然力量不大,但時久則能穿石。比喻力量雖然微弱,但持續不斷則能把難做的事做好。出處 清·翟灝《通俗編·地理》引《遺教經》:...
對於阿難提出的第二個“佛入涅槃,以誰為師”的問題,《遺教經》記載世尊教導說:“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暗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波羅提木叉”是梵語,漢語...
例如《華嚴經》雖是最初成道所說,以屬中道教,故攝於第三時;《遺教經》雖是涅盤時所說,因屬有教,故攝於初時。此因佛之說教橫被上中下三品之故。印度智光論師 即依《般若經》、《中論》將佛陀一代教法分判為‘初時心境...
弘宗演教數十年,剃度、得法、受戒、皈依弟子達數百萬人。門下法嗣弟子遍布全中國,廣及東南亞以及美洲諸國。所著有《楞嚴經玄要》、《法華經略疏》、《遺教經注釋》、《圓覺經玄義》、《心經解》等,又有《虛雲和尚法匯》數...
《遺教經》云:是時中夜,寂然無聲。當知如來說法,以空寂為本。常念六根空寂,恆如中夜時,晝日所見聞,皆是身外事,身中常空淨。守一不移者,以此空淨眼,注意看一物,無間晝夜時,專精常不動。其心欲馳散,急手還攝來,...
慚愧佛學術語。慚(梵hri^ )與愧(梵apatra^pya )之並稱。心所之名。為說一切有部大善地法之一,法相宗善法之一。即羞恥過罪之精神作用。又作有慚有愧。為‘無慚無愧’之對稱。佛遺教經釋義 俱舍論卷四對慚、愧舉出二釋,...
《遺教經》曰:“世皆無常,會必有離。勿懷憂也,世相如是。”《涅槃經》曰:“夫盛必有衰,合會有別離。《未生怨經》曰:“盛者即衰,合會有離。”《法句經》曰:“合會有離,生者有死。”簡單的說這四個字的意思是能夠...
有《牧牛歌》、《遺教經》、《湘山百問》等著作,受五位皇帝敕封,宋徽宗敕封他為“寂照大師”,宋高宗加封他為“慈佑寂照妙應普惠大師”,宋寧宗、宋理宗又累次加封,清朝敕封他為“保惠無量壽佛”。由於他德懋壽高,遠近都...
一處是一個漢語數量辭彙,出自《出遺教經》。詞語釋義 【一處】 [出遺教經] 一處者。謂心專注一境而無他適也。修行之人。若能攝心斂念。不涉余緣。則所修行業。決可成辦。經雲。制之一處。無事不辦。是也。【數量詞】1...
弘宗演教數十年,剃度、得法、受戒、皈依弟子達數百萬人。門下法嗣弟子遍布全中國,廣及東南亞以及美洲諸國。所著有《楞嚴經玄要》、《法華經略疏》、《遺教經注釋》、《圓覺經玄義》、《心經解》等,又有《虛雲和尚法匯》數...
7、生死不斷絕,貪慾嗜味故,養怨入丘冢,虛受諸辛苦。(大寶積經富樓那會)8、是身如掣電,類乾闥婆城,云何於他人,數生於喜怒?(諸法集要經)9、嗔恚之害則破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後世,人不喜見。(佛遺教經)10...
千佛閣《佛遺教經》碑 《佛遺教經》千佛閣,有《佛遺教經》,是釋迦牟尼佛臨涅槃前所說的最後一部經。作為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釋迦牟尼佛清楚佛法的興衰完全決定於戒律,是以世尊臨涅槃前對戒律的基礎、重要作了最後的叮嚀與...
《佛遺教經》中說:‘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不名入道智慧之人,’必須注意:佛教勸人學菩薩修忍辱度,一定要明辨是非,分清善惡。對待善人善事,應該生慈悲心,修忍辱行,對於...
弘宗演教數十年,剃度、得法、受戒、皈依弟子達數百萬人。門下法嗣弟子遍布全中國,廣及東南亞以及美洲諸國。所著有《楞嚴經玄要》、《法華經略疏》、《遺教經注釋》、《圓覺經玄義》、《心經解》等,又有《虛雲和尚法匯》數...
著有《牧牛歌》、《遺教經》、《湘山百問》等大量書籍,享年一百六十六歲而圓寂。蓋因其德懋壽高,世人尊其為“無量壽佛”。宋建中靖國元年(公元一-O-年),宋徽宗加封全真為慈佑寂照妙應普惠大師。之後,又有康熙等五位皇帝加...
《處中得道》出自《佛說四十二章經》,這是本經的第三十四章,說明了人學道的方法,應該好好地調身、調心,不要令身心太緊張,或太懶惰。作品原文 沙門夜誦迦葉佛遺教經,其聲悲緊,思悔欲退。佛問之曰:汝昔在家,曾為何業?...
小字莫作痴凍蠅,樂毅論勝遺教經。大字無過瘞鶴銘,官奴作草欺伯英。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卿家小女名阿潛,眉目似翁有精神。試留此書他日學,往往不減衛夫人。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右軍: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曾官...
釋論括《阿彌陀經要解》、《金剛經破空論》、《般若心經略解》、《楞嚴經玄義、文句》、《楞伽經義疏》、《占察經義疏》、《法華經會義》、《佛遺教經解》、《佛說四十二章經解》、《八大人覺經略解》、《梵網經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