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戒為師是佛教術語,典故出自釋迦牟尼佛將入涅槃時的遺訓。
以戒為師是佛教術語,典故出自釋迦牟尼佛將入涅槃時的遺訓。
以戒為師是佛教術語,典故出自釋迦牟尼佛將入涅槃時的遺訓。...... 以戒為師是佛教術語,典故出自釋迦牟尼佛將入涅槃時的遺訓[1] 。目錄 1 故事起源 2 典故...
《以戒為師》是2008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一誠法師。該書分為上下兩冊,對宗教中的佛教儀式進行了簡要說明。...
《以戒為師——律宗及其祖庭》是2016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繼武。...
戒是一切善法功德的根本,也是完成涅槃菩提的根本,因此,不走上佛法的道路便罷,如走上佛法的道路,就得如法的、嚴格的守持淨戒,所以說:“進入佛家,以戒為本。...
初真十戒是道教入道者必須遵守的金科玉律,根據道德的基礎規矩,是入道的門戶,是修道的起點。它要求教徒“十惡不生,無思無為,一念修道,去掉凡心,以戒為師”。...
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師匠,當以戒為師。頂針頂真對聯 編輯 頂真對聯,根據用字的位置和頻率,可以分為句中頂真、句間頂真和句句頂真。...
一、道——以戒為師(一)皈依(二)戒律二、道——淨心觀法(一)生起智慧的基本條件是戒和定(二)五停心觀對治煩惱與增長智慧(三)修智慧的觀行三、道——...
地藏七是屬於大乘佛法中的淨土宗念佛法門,秉承“以佛為師、以戒為師、以苦為師”的理念,以消除業障為重點,以五戒十善為基礎,以往生淨土為歸宿。把吃素戒殺、誦經...
若想修道成功,若欲超脫輪迴,就要以戒為師,就要修身口意,就要誦習本經。此經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字字珠璣,韻味無窮,譯文經羅什大師推敲錘鍊,故而詞達意順,...
僧是如法修持,以戒為師,弘宗演教,人天眼目,為世福田。“僧寶不思議,身披三事雲衣,浮杯渡海剎那時,赴感應群機,堪作人天功德主,堅持戒行無違,我今稽首願...
因為大乘八法中“律宗”,是以“戒”為旨趣,如果依佛陀入滅時的遺訓來說,佛弟子“以戒為師”,戒乃佛弟子決定遵奉無疑的事,所以無須另立為學派。至於“淨土宗...
1 初真戒 2 初真五戒 3 相關知識 初真五戒初真戒 編輯 初真戒要求十惡不生,無思無為,一念修道,去掉凡心,以戒為師。清代王常月著的《初真戒律》中,讓人...
優婆離依據佛陀的“以戒為師”的遺囑,誦出律藏。過了一百年左右,耶舍等七百比丘又在毗舍離城舉行第二次“結集”,討論戒律,審定律藏。曹魏嘉平二年,曇摩迦...
以戒為師,深入佛學,潛心研究。一九九九年年底在杭州上天竺依止上木下魚大和尚受具足戒。一九九九年至二零零二年在福嚴寺、鳳鳴寺、柏林禪寺、包山寺等寺院參學...
能海上師在佛教方面,以嚴持淨戒,勤修定慧,博得廣大佛教徒的崇敬。法師親自 能海上師 為近慈寺大雄寶殿撰寫的楹聯:“發菩提心由定生慧,趣解脫道以戒為師”。...
而這種開拓創新過程即是“佛教現代化”,依聖凱法師的總結,佛教現代化的宗旨就是“以戒為師,以法為依”兩大宗旨。本立則道生,佛教界加強自身建設與弘法利生皆離...
馮馮本名馮培德(字士雄)的馮馮,在一九六四年以小說「微曦四部曲」轟動一時...。以戒為師。緇素同守。吃素源於慈悲戒殺。未戒葷者不可謗佛自欺...
1925年來九華山百歲宮依常法和尚剃度為沙彌僧,刻苦修行,以戒為師。1931年隨緣來到南京古林萬壽寺,受戒於果慧法師,花四年時間參學五台、峨嵋、普陀等名山。1936年...
他領導有方,管理嚴謹,以戒為師,折服信眾;關心社會,慈悲喜舍,樂於助學救災,幫貧濟困,是佛教四眾弟子學習的楷模。參考資料 1. 寂度法師 .中國寺廟網.2010-10-...
1925年,來九華山百歲宮依常法和尚剃度為沙彌僧,刻苦修行,以戒為師。 1931年,隨緣來到南京古林萬壽寺,受戒於果慧法師,用四年時間參學五台、峨嵋、普陀等名山。...
以戒為師 進趣菩提(下)/ 136II 章前語/ 192善用法門 趣正法城(上)/ 194善用法門 趣正法城(下)/ 216《學誠法師文集系列08:出家與修道》...
諸佛、菩薩、大士深明“八不”妙理,色空一如,出神入化,仍需常誦菩薩戒本;無名後學、初發心者執著事物名相,貪嗔痴慢,更須以戒為師、反覆誦習,直至領會...
堅持以“弘揚觀音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為宗旨的弘法理念堅持“以戒為師”為根本原則的道風建設堅持“以學導修,以修證學”為實踐內容的學風建設堅持培養“弘法,修正...
初真戒要求十惡不生,無思無為,一念修道,去掉凡心,以戒為師。清代王常月著的《初真戒律》中,讓人道者先受三皈依戒:第一皈身,太上無極大道。永脫輪迴,故曰道...
守住戒律,以戒為師,只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還需佛法來渡,善知識來接引。 3、...金基德是韓國新銳導演中,在國際中較具知名度的一位,他的作品以暴力和性為重要...
弘祖青年時期才華橫溢,出家後以律弘教、以戒為師、現種種身,以種種方便而作佛事。一百多年前(1906年),弘祖在日本留學期間,祖國徐淮受災,訊息傳到海外,弘祖即...
佛陀涅盤後教化弟子以戒為師,茶可“滌隨眠於九結,破昏滯於十纏”,因此出家人多喝茶,便能增加忍耐性。以茶助戒,益於修行。每當五蘊之火上來的時候,喝一口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