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紀司,機構名。明清時代府級地方政權管理所屬道教事務的機構。
道紀司,機構名。明清時代府級地方政權管理所屬道教事務的機構。
道紀司,機構名。明清時代府級地方政權管理所屬道教事務的機構。...... 道紀司,機構名。明清時代府級地方政權管理所屬道教事務的機構。其職官有都紀(亦稱道紀),...
官名。明、清各府道紀司之主官。掌理各府之道眾,頒發度牒。明洪武十五年 (1382)設,一人,從九品,無俸祿。清順治 (1644—1661) 中沿設,一人,未入流。選...
官名。明、清各府道紀司之副主官。分理諸府之道眾,頒發度牒。明洪武十五年 (1382)設,一人,未入流,無俸祿。清順治 (1644—1661)中沿設,一人,亦未入流。...
道紀司的官員。明 馮夢龍 《雙雄記·賞荷造謀》:“道是陰陽各色官,又不曾隨著僧綱道紀,可在府里點個卯。”《清史稿·食貨志一》:“寺觀僧道,令僧綱、...
官名。亦稱“副道紀”。府屬道官。清代於各府設道紀司,置都紀、副都紀各一人。副都紀秩未入流,佐助都紀管理府屬道觀、道士諸事務。例由禮部遴選通曉經義...
官名。管理道教事務之道官。明洪武十五年(1382)設,為各府道紀司之長官。府各一人,從九品,設官不給祿,頒發度牒。掌鈐束一府之道人。清沿明制,品秩未入流...
明洪武年間(1368-1399年)設道紀司於太和山紫極宮,建文四年(1024年)明成祖為感神恩,詔令全國各地大興道觀神廟,太和山亦應詔受益擴建。嘉靖十五年(1536年)又...
泉州"道紀司"設在玄妙觀。明朝前半期,道教仍然盛行,泉州修建不少的宮觀,如洪武年間(1368-1398年),重修建紫帽山金粟真觀。惠安人楊必祿、張崇道重建惠安東嶽...
對於地方道教的管理,則於府、州、縣分設道紀司,以掌其事。李仕魯犯顏直諫 由於朱元璋對僧、道的尊崇,全國建寺觀,度僧道之事便一發而不可止。到洪武六年(...
管理道教的最高行政機關;府設道紀司,都紀一人,從九品;州設道正司,道正一人;縣設道會司,道會一人。分別掌握府、州、縣的道教事務,均歸道錄司統轄,俱選精通...
負責頒給道官度牒,三年一頒;總管天下道人;統領地方各道官衙門,即各府的道紀司、各州的道正司、各縣的道會司。清朝時沿置,設道官一人,兼正一銜,給予部札;...
府衙內設事務機構經歷司、司獄司,辦理文書出納、罪囚羈解及備知府、同知差遣等,分置經歷、司獄各1人。此外,設陰陽學正術、醫學正科、僧綱司、道紀司各1人...
後經泰安府道紀司禹貞文訴諸知府,方將贍田收回。嘉慶二十三年正月,山東巡撫陳預奏稱岱廟各處工程均多傾圮,請求修整。獲得允準,乃委泰安知府廷璐與歷城名匠魏祥...
明代府設道化司,縣設道會司,洪武十五年,府置道紀司於真華觀,清代襲明制,後期道紀司移府城隍殿(廣場路大戲園),民國27年,樂清創建道教會,平陽縣也建分會,...
永樂十四年五月丙午,設交趾宣化府儒學、醫學、道紀司。 永樂十七年三月癸亥,設交趾宣化府陰陽學、僧綱司。 永樂十七年秋八月丙辰,設宣化府之宣光鎮金場局,局置...
永樂十四年五月丙午,設交趾太原府儒學、陰陽學、醫學、僧綱司、道紀司。 永樂十五年冬十月戊子,太原府富良縣之僧會司以附郡城不應設也。 永樂十七年九月丙辰,...
嗣靈應,敕建玄天太素宮,置真人府,配各級道官:太素宮置提點,真人府設贊教、知事,山、廟有住持,縣設道會司,州設道正司,府設道紀司,中樞最高設道籙司等機構...
嗣靈應,敕建玄天太素宮,置真人府,配各級道官:太素宮置提點,真人府設贊教、知事,山、廟有住持,縣設道會司,州設道正司,府設道紀司,中樞最高設道籙司等機構...
明清兩代,朝廷在浮邱山設立“道紀司”管理湖南道教各方叢林,其歷史地位很高。浮邱山主峰年平均氣溫16℃,最高34.2℃。這裡早春留雪霽,盛夏存陰涼,每至雲雨季節...
編輯本段明朝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令頒布設立道教管理機構:府設道紀司,置都記、副都記各一員;州設道正司,置道正一員;縣設道會司,置道會一員。南陽...
僧綱司,設都綱一人,從九品,副都綱一人,未入流,為一府管理僧人之官員。道紀司,設都紀一人,從九品;副都紀一人,未入流,為府內管理道士之官員...
的管理,府設府僧綱司都綱、副都綱,州設州僧正司僧正,縣設縣僧會司僧會;對道教的管理,府設府道紀司都紀、副都紀,州設州道正司道正,縣設縣道會司道...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令頒布設立道教管理機構:府設道紀司,置都記、副都記各一員;州設道正司,置道正一員;縣設道會司,置道會一員。南陽府道紀司常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