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林節義祠

道林節義祠

道林節義祠始建於清朝鹹豐年間,由廩生黃懋寅、丁應台倡建,是當地百姓為祭祀巡按劉熙祚縣令邱存忠、宋處士謝英以及當年殉難諸公而設立的祭祀場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林節義祠
  • 外文名:Daolin Festival Righteous Shrine
  • 創辦地點:湖南省寧鄉市道林鎮道林社區麟峰路
節義祠簡介,節義祠祭文,節義祠碑文,節義祠創建者,

節義祠簡介

道林節義祠
道林節義祠
同治《寧鄉縣誌》:“道林節義祠在縣南九十里道林祖師廟右。鹹豐三年(1853),廩生黃懋寅、丁應台倡建,中祀巡按劉公熙祚、縣令邱公存忠、宋處士謝公英,並附祀殉難諸公。寅自捐四畝塘田三畝;黃舄采後裔捐盪丘田四畝;周蓉舫後裔捐田一畝,又募置細沙丘田兩畝,半壩頭丘田兩畝;寅弟懋淇、溫國善共捐祠基;李鴻亮捐祠後屋基。”民國《寧鄉縣誌》:“光緒中,劉慎五續捐田兩畝。”
祭期定十月十日。寅季弟澤,官福建長樂,稟宮保左札飭邑,令臨期詣祭。
道林節義祠
同治版《寧鄉縣誌》中關於道林節義祠的記載

節義祠祭文

道林節義祠祭文
維年月日 某官某致祭於
邑侯邱公、忠毅劉公、處士謝公之神前,曰:大義昭而後綱常振,清操厲而後名教尊。後先不同者,時同歸於道;顯晦各一者,跡一本於誠。師百世奮興,奠一堂而合漠,英風義烈赫濯動其感愴;苾黍芬椒,潔蠲明予祀事。尚饗!
道林節義祠
同治版《寧鄉縣誌》中關於道林節義祠祭文的記載

節義祠碑文

道林節義祠碑文
——丁應藩
黃公懋寅既沒之數月,其少君萃勛經紀節義祠事畢,將匯次捐資名氏刻於石,丐余言以弁其首。嗚呼!寅死矣,而其子乃不忍死之也。寅與余為齊年友,性任俠,遇事激烈敢為,儕輩多不喻其意。歲壬子(1852),粵匪潭州時,寅方館於家。見賊勢浩大,謂我邑空虛,賊去終必乘其敝,則倡義請師救援,既不獲,則又起各團勇往殺賊,終亦不果。憤填臆積不能少平,會賊解圍去乃止。今節義祠之作其率以此。夫節義祠者:
(一)、明季巡按使劉熙祚;
(二)、我寧邑侯邱存忠;(二公先後被獻賊脅,皆不屈,磔殺道林者。)
(三)、宋處士謝英;(大節史冊,道林之鄉賢也。)
舊各有專祠,久,今合祠之,並當日殉劉、殉邱諸義士,皆得以類從。祀英風義烈焜耀一堂,斯亦大有關於風教者也。
創始去秋八月計五旬,而堂廡粗成,諏吉大招而祭奠之。越今歲二月,而寅以死,或謂寅體尪嬴而氣壯盛事造作以為功,耗精亡神,以故促之死。余謂不然,寅縱不為此,寅未必不死;寅而死於此,猶愈不如此而死者也。然使寅死後更無人起而負荷之,寅亦竟死矣!今寅死,而志事依然無恙,則死復又何憾哉,獨是寅此舉義矣。原事所由成非二三,君子之力不及此,是用勒諸貞珉,並示不朽雲。

節義祠創建者

黃懋寅
同治《寧鄉縣誌》:“黃懋寅,字少陶,邑廩生。性剛決,不畏強御里黨倚重之。每自塾中歸,白事者踵於門,胥得一言以去。一時土豪斂跡,輒思有以中傷之。而公直廉平卒,無隙可乘。其沒也,凡素所斥責者鹹來弔唁,然後知平日之屈服人者非徒相厲以氣也。卒年五十一。”
民國《寧鄉縣誌》:“黃懋寅,字萼初,四都人,縣學廩生,建燦中子。鹹豐二年(1852),洪軍襲長沙。既解圍遁,懋寅謂寇勢浩大,去必復來,請大吏檄鄉練團,不省。歸則召里人議築堡,為“艱壁清野計”,里人笑為狂。四年(1854),寧鄉復陷,破湘潭。懋寅徒跣遍告,舌弊足繭,始集勇二百。器械糗糧、粗具,日夜訓練,會疾作,不能率以行。先是洪軍由靖港趨寧鄉,曾國藩遣伍宏鑒由間道赴援,懋寅犒軍道林。宏鑒善泅水兵勇皆然,故旗幟尚黑。懋寅嘆曰:‘望氣皆墨,非佳兆也。’晨,敗耗至,宏鑒果覆軍文書山,死焉。後湘潭克,湘境解嚴。懋寅於是倡建節義祠,於道林祀明巡按御史劉熙祚、知縣邱存忠。里故有鄉賢謝英祠,久圮,至是合祠之,以勵士氣。家固不豐,負郭田歲入不足用,捐田數畝,供春秋祀事。祠垂成而卒,年五十一。撫子萃勛繼成祠祀。”
丁應台
同治《寧鄉縣誌》:“丁應台,字煦堂。少讀書,遇經史疑義沉潛反覆,必求浹洽於心,然後止,故其學約而能精。年三十,始補諸生試,不得志,遂廢然止居恆與友朋抗,慷慨激昂,隱然有澄清一世之意。鹹豐二年(1852)秋,粵匪竄擾東南。自長沙浮江漢下,所過各城無不殘破者。時湘鄉侍郎曾國藩練團募勇,應台撫時感事,條陳萬餘言。國藩奇之,稱為南楚人材第一。既而國藩奉命治軍,江南招與,俱以親老力辭。養志數年,抱病卒於家。”
道林節義祠
丁應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