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8(運8)

運-8

運8一般指本詞條

運-8(代號:Y-8,英文:Shaanxi Y-8)運輸機,是中國航空工業陝西飛機製造公司研製的四發渦輪螺槳中程運輸機,可用於空投、空降、運輸、救生及海上作業等多種用途。該機參照原型為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設計的安-12運輸機

運-8是中國空軍主力運輸機,該機在國防和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做為主要特種飛機改裝平台,以運-8為基礎先後改裝了預警機、電子戰、指揮控制、海上巡邏機等飛機。中國還向一些國家出口了運-8運輸機。

哈薩克斯坦當地時間2018年9月26日12時26分,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出口至哈薩克斯坦的一架運8飛機從陝西漢中城固機場起飛,經停烏魯木齊,順利抵達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國際機場,標誌著首架進入獨立國協國家市場的運8飛機成功完成交付轉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運-8
  • 英文名稱:Y-8
  • 前型/級:運-7
  • 次型/級:運-9
  • 研製時間:1970-1975年
  • 服役時間:1980年
  • 定型時間:1980年
  • 國家:中國
  • 研製單位:中航工業陝西飛機工業集團公司
  • 參仿原型:蘇聯安-12運輸機
發展沿革,歷史背景,參考機型,試製試飛,技術特點,氣動布局,機體結構,貨艙設備,動力系統,輔助系統,航空電子,性能數據,衍生型號,基本型,運-8X,運-8A,運-8B,運-8D,運-8C,運-8E,運-8F,運-8F100,運-8F200,運-8F400,運-8F600,運-8H,運-8J,運-8CA,高新-1,高新-2,高新-3,高新-4,高新-6,高新-7,高新-8,高新-11,空警-200,運-9,ZDK-03,服役動態,入役巡航,出口國外,緬甸墜機,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20世紀50年代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韓戰時期中國空軍面對美國戰機的壓力,部隊對戰鬥機的需求極為迫切,因此中國航空工業專注於戰鬥機的研製生產,運輸機則遲遲沒有受到重視。
運-5小型運輸機運-5小型運輸機
韓戰結束後,由於技術基礎薄弱,中國航空工業選擇小型運-5開始試製運輸機。運-5有效載重只有1.5噸,只能運十幾個人。20世紀60年代中期,中國完成了國民經濟調整,工農業生產全面發展,國家大力發展交通運輸事業,運輸機研製被提上日程。
1965年5月南昌飛機製造廠(後稱:洪都飛機公司)開始研製中國第一代中型螺旋槳客機,該機以蘇聯伊爾-14M為原形放大設計,命名為運-6。在投入一千萬研製經費和兩年時間後,國家因故放棄研製運-6。
蘇聯安-12運輸機蘇聯安-12運輸機
中國空軍成立之初,利用繳獲、起義的美制C-46等型號運輸機組建了運輸航空兵。由於當時西方國家的禁運,空軍運輸航空兵逐漸用前蘇制運輸機替代原來的美制飛機。在1966年,為提高空軍運輸航空兵空運能力,中國引進蘇聯安-12B型軍用運輸機。此後因中蘇關係業緊張,繼續從蘇聯引進的很難,因此空軍決定研製中型運輸機並命名運-8。

參考機型

運-8中型運輸機研製前曾提出了兩個方案:一是以蘇聯安-12為樣機進行測繪設計,該機發動機功率大,載重量大,油耗小,經濟性好,國內已開展了蘇制飛機零配件的仿製,因此器材成品可立足國內,試製的可行性好;二是以美國C-141為參考自行設計。該機載重量大,飛行速度快,結構工藝先進。所需要的材料工藝國內一時難以滿足,特別是缺乏先進的渦扇發動機。因此空軍經過評估決定仿製安-12。
蘇聯安-12B運輸機蘇聯安-12B運輸機
運-8運以蘇聯安-12B“幼狐”運輸機為參照進行測繪。安-12中型運輸機於1956年首次試飛,1958年投入批生產並交付使用,1973年停產,總共生產約850架,其中民用型約200架。安-12曾是蘇聯運輸航空兵的主力,從1974年起逐漸被伊爾-76取代。 安-12除了標準軍用型,還有電子情報蒐集型、電子對抗型、客貨混合運輸型、北極運輸型等。

試製試飛

1968年12月,總參謀部、國防工辦確定測繪仿製蘇聯安-12飛機,確定由172廠(西安飛機製造廠,簡稱:西飛)負責測繪研製和組織生產。同月航空工業部正式下達運-8運輸機研製任務,並定為航空工業“三五”計畫的重要目標。1969年2月總參謀部調一架安-12B給工廠作為測繪仿製樣機。1969年初,西飛歷時二年多完成了測繪設計。1971年首批3架投入生產,1974年12月25日運-8型01號機首飛成功。
運-8(Y-8)三視圖運-8(Y-8)三視圖
1970年,陝西開始三線建設,在漢中地區建設陝西飛機製造廠(代號:182廠,簡稱:陝飛),作為運-8運輸機生產基地。
1972年,西飛根據航空工業部指示將運-8型02、03號兩架原型機散裝件、技術資料和專用部分工藝裝備,及其運-8飛機全部技術資料轉交陝飛繼續試製。漢中基地也因此由殲擊機基地變為大型運輸機基地。
運-8型譜運-8型譜
經過陝飛努力,運-8型02、03號原型機分別在1975年12月、1977年1月試飛成功。1980年運-8通過設計定型,並批准投入批量生產。1986年決定取消運-8尾炮塔。
1985年,運-8運輸機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技術特點

氣動布局

運-8運輸機採用平直梯形懸臂式上單翼,雙梁箱式結構,低阻層流翼型。機翼由中央翼、中外翼和外翼三部分組成。機翼安裝角4°。相對於中央翼,中外翼有1°上反角;相對於中外翼,外翼則有3°下反角,呈“海鷗”式,使飛機在顛簸氣流中仍有良好的動態品質。增升裝置採用雙縫後退式襟翼。襟翼外側為差動式副翼。中外翼前、後梁之間共安置26個軟油箱,中、外翼內部為結構整體油箱。採用普通梯形尾翼,舵面均為手操縱,有較大的軸式補償和調整片及隨動補償片。
運-8(運8)

機體結構

運-8運輸機的機體為全金屬半硬殼結構,分前、中、後、尾四段。前段前半部是駕駛艙。配有正、副駕駛員、領航員、通信員和空中機械師座席,機組乘員包括尾炮射擊員共6人。後半部為可乘坐14名隨機人員的押運艙。機頭罩為帶框架的有機玻璃,便於領航員觀察。機身整個前段為密封艙。中段為貨艙,地板下有前、後副油箱艙。貨艙總容積為123.3立方米。貨艙為非氣密艙,有加溫和低空通風設備。後段的前部是貨艙大門,後部與尾翼相連。尾段也為密封艙,設有射擊員座席。
運-8(運8)

貨艙設備

運-8貨艙裝有多種裝卸工具。用於運送物資時,機上裝有兩台電動絞車,單台拉力15噸,可將大型貨物拖入貨艙。中小型貨物可用機上2.3噸的梁式吊車隨意搬動。可裝載國際標準A型貨櫃4個或M型貨櫃4個,或G型貨櫃2個;卡車可由隨機貨橋直駛貨艙,可裝兩輛。貨艙地板上設有系留裝置。運-8可空投1、2、4及6米規格的空投平台,空投單件最大重量7.4噸。機上設有滾棒裝置、側導軌,保證投貨平台出機時間不大於6秒鐘。運送人員時可迅速裝上座椅,機上還設有跳傘鋼索等空降設備。貨艙內可安裝60副擔架床,可轉運傷員。
運-8(運8)
運-8運輸機採用前三點起落架,前起落架有兩個機輪,起飛後向後收入前起落架艙內。主起落架為四輪小車式,分左、右兩組,各有4輪,每輪各有一液壓剎車裝置,裝有新穎的盤式剎車機構。均採用低壓輪胎,可適應草地、雪地、砂礫地等簡易機場起降的要求。

動力系統

運-8動力裝置為四台渦槳-6渦輪螺旋槳發動機,配用自動順槳、自動變距的J17-G13型螺旋槳,單台最大功率3120千瓦(4250當量馬力)。該發動機於1969年8月開始研製,1970年9月首次上台架運轉,1973年4月首次上天試飛。1976年完成設計定型.並裝備部隊使用。首翻期壽命已由定型時的3 0 0小時延長到3 0 0 0小時。1982年渦槳-6開始改進設計,提高功率至3350千瓦,並降低油耗。採用的主要技術措施是提高渦輪進口溫度約40℃,並提高約2%的轉速。渦輪第1級採用空氣冷葉片,改進了冷卻氣路等。
渦槳-6發動機渦槳-6發動機

輔助系統

運-8機上液壓系統由裝有左右兩套獨立的系統和電動泵、手搖泵組成。兩套系統單獨工作,又可由連通開關接通,互為備用。當飛機在空中因故障使液壓油漏光時,機上燃油亦可代作液壓油使用。供電系統有直流電源和交流電源及備用蓄電池。氣密艙內的高空設備,可自動保持艙內壓力、溫度和通風,自動控制艙溫在16~26℃範圍內。飛機貨艙為非氣密艙,但有熱空氣加溫和低空通風設備,冬季外場溫度0℃時貨艙可保持在10℃以上。氧氣系統分氣密艙和非氣密艙兩套。氣態氧源儲於玻璃鋼氣瓶中,總容積810升,可供102人使用3小時10分。燃油系統由供油、壓力加油和通氣三部分組成。防冰系統分熱空氣防冰和電加溫防冰兩種,熱空氣防冰用於機翼前緣及發動機進氣道前緣等部位,電加溫防冰用於尾翼前緣、螺旋槳前緣及風擋玻璃等部位。
運-8(運8)

航空電子

運-8運輸機裝備電子設備包括短波和超短波指揮電台、無線電羅盤、無線電高度表、航行雷達、都卜勒雷達和自動駕駛儀。這些設備確保了運-8在複雜氣象條件下晝夜安全飛行。通信設備包括DS-3、DF-2短波收發機、JDT-1短波單邊帶電台、CT-3超短波電台、JT-6A機內通話器等。導航系統為都卜勒導航體制,由HZX-1航向姿態系統、BXW-2轉彎儀、ZDP-1地平儀和KJ-6C自動駕駛儀等組成。還有WL-7無線電羅盤、WG-3無線電高度表、XS-6信標接收機等供遠程導航用。裝有HL-3自動領航儀,可通過自動駕駛儀控制飛機沿預定的航線飛行。DPL-1都卜勒雷達、HAL-2航行雷達與HL-3、HZX-1、WL-7等配套使用,可保證飛機晝夜安全飛行。還有WJ-2A護尾器、WD3敵我識別器等自衛裝置。原本為運-10飛機配套而研製的201都卜勒導航雷達和627A導航計算機,後來也被運-8採用;於1979年後裝在空軍安-12、運-8和海軍別-6飛機上使用,201雷達是參照國外樣機設計,還單獨裝在轟-5上使用。
運-8(運8)
運-8新改型運-8新改型

性能數據

運-8運輸機參考數據:
運-8型譜運-8型譜
外形尺寸
翼展
38.0米
機長
34.02米
機高
11.16米
展弦比
11.85
機翼面積
121.86平方米
主輪距
4.92米
前主輪距
9.58米
螺旋槳直徑
4.5米
貨艙內部尺寸
長度
13.5米
寬度
3.0~3.5米
高度
2.4~2.6米
重量數據
空機重量
35488千克
最大載油量
22909千克
最大有效載重
20000千克
飛行性能
最大平飛速度
662千米/小時
最小飛行速度
248千米/小時
巡航速度
550千米/小時
起飛離地速度
238千米/小時
下降著陸速度
240千米/小時
海平面爬升率
10米/秒
最大油量航程
3440千米
最大續航時間
10小時30分

衍生型號

基本型

運-8基本型是軍用戰術運輸機,具有戰術運輸機的各種特點。尾段為氣密艙,裝兩門自衛機炮,設有射擊員座席。

運-8X

運-8X(又稱:高新-2號,代號:GX-2),是海上巡邏與反潛機,是第一種基於運-8的特種用途飛機。上世紀70年代由於國產水轟-5型水上反潛巡邏轟炸機遲遲不能設計定型交付部隊,因此陝飛開始了運-8改裝為海上巡邏/反潛飛機的先期研究。1983年根據海軍的要求,利用引進的國外設備,陝飛正式開始運-8海上巡邏機的研製,主要加裝了加拿大的AN/APS-504(V)3搜尋雷達、LN-72慣導系統、LTN-211奧米加導航系統,國內配套的設備包括聲吶浮標及音響接收處理系統、紅外搜尋系統、偵察照相機、紅外照相機等。為提高戰機的生存能力還加裝了全向雷達告警系統和干擾物投放架。
運-8X海上巡邏機運-8X海上巡邏機
1984年首架運-8X試飛成功,並交付海軍航空兵使用。但該機採用非氣密機體,工作條件受到限制,其探測系統也各自分離,沒有通過數據匯流排進行交聯,因此也沒有實現數據的綜合處理和顯示,另外也缺少反潛武器,所以在新世紀中國又開展新一代海上巡邏/反潛機的研製。
運-8X運-8X

運-8A

20世紀80年代中國從美國引進了S-70黑鷹直升機,因此需要一種運載工具能夠讓其迅速在中國境內進行快速部署,特別是能夠在西藏地區執行任務。為此中國在運-8的基礎上發展了黑鷹載機,編號為運-8A。運-8A型機主要將翼後貨艙加高到2.72米。
運-8(運8)
1985年運-8A試飛成功,同年將黑鷹直升機成功空運進入西藏。

運-8B

1985年,根據客戶要求,陝飛在運-8基本型運輸機的基礎上改裝民用型飛機。運-8B民用型取消尾炮塔、軍械設備、照相設備、裝甲鋼板和空降設備等系統,增加了部分民用飛機所需設備,重新設計尾艙。改裝後的飛機總重減輕1.72噸,航程和有效載荷可適當增加。
運-8A“黑鷹”直升機載機運-8A“黑鷹”直升機載機
1985年11月,運-8B0205架試飛成功。1986年2月開始交付,共製造2架。

運-8D

運-8D為出口型號,貨艙內增加了簡易座椅,主要用於空運乘客和貨物。運-8D型則是運-8D型的改型。運-8DⅡ型進一步對貨運導航、通訊和雷達等設備進行了改進,電子設備達到了國際80年代末期水平。因此符合全球各地機場和空中管制通用標準。改進的設備有:·Collins公司飛行指引系統(FDS)、大氣數據系統(ADS)、近距導航和著陸系統(VOR/ILS)、比較告警系統(CWC)、空中交通管制應答機(TDR-90)、超高頻電台(VHF22B);·Honeywell公司磁航向基準系統(MHRS)、垂直陀螺(VG)、彩色氣象雷達(P-400);·Litton公司奧米加/甚低頻全球導航系統(LTN-311);·Bendix/King公司高頻通訊系統(KHF950);·Sundsstrand公司飛行記錄儀(UFDR)、座艙音頻記錄儀(CVR)。
運-8D運-8D

運-8C

1985年陝飛提出運-8全氣密型運輸機的研製方案編號為運-8C,該機引進了美國洛克希德貨艙門密封和空調技術,將貨艙改為全氣密型,並且將貨艙門改變為可以兼做貨橋的下開平放式貨艙門,並且相應對機身結構進行了加強,1990年運-8C飛機試飛成功,1993年國家批准運-8C設計定型,同年飛機投產裝備空軍,運-8C是運-8系列生產數量最多的型號,也是中國空軍運輸機群的主力,並且該機的研製成功為運-8改裝特種機和向民用領域擴展提供有用的平台。運-8C主要用於空運貨物、人員和空投、空降、運送鮮活貨物,對運8系列飛機發展和改民用客機及作為專業機種平台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運-8C運-8C
運-8C在改進過程中為保證安全性,取消了機身油箱,載油量減少近8噸,航程下降2000公里左右,嚴重影響了運-8的空運能力,為此曾經構想在機翼增加2個機翼副油箱,但因為機翼受力結構變動較大,技術實現較為困難而沒有實施,另外運8飛機發動機功率小,直接影響飛機起飛重量和承載重量、巡航速度、爬升率等。尤其是高溫、高原性能,最大起飛重量減少嚴重,降低了有效載荷,影響了運輸效率,如從海拔超過3000米的拉薩機場起飛時,其載重只有5噸,另外運8飛機無法快速爬升到超過南方雷雨雲層7000-8000米以上高度巡航飛行,因此其使用受到較大的限制。
靜態展示區的國產運-C運輸機靜態展示區的國產運-C運輸機

運-8E

1989年陝飛根據空軍要求,研發了運-8E作為無人機載機,是長虹-1無人機載機。這一構想與長虹-1的原型——美國火蜂無人機類似。而長虹-1的另一載機——圖-4轟炸機仍然在北京進行公開展示。運-8E機翼下的特製梯形掛樑上可掛載2架“長虹-1”無人攻擊機,由位於前密封艙的操縱台控制。
運-8E運-8E

運-8F

運-8F型是運-8的重大改進的貨運型飛機。1993年12月,該機獲得中國適航當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TC),1994年12月取得生產許可證(PC)。該型號成為中國第一個取得型號合格證的貨運飛機。

運-8F100

運-8F的改進型,1995年7月取得中國適航當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TC)、1995年11月取得生產許可證(PC)。機上換裝部分電子設備,重新設計貨運系統,並首次按CCAR25部適航要求進行全面改裝。採用彩色氣象雷達、空中交通管制系統、飛行儀表系統、儀表著陸系統、測距器、全球定位導航系統、飛行數據記錄儀、高頻和甚高頻電台等設備。該機在複雜、惡劣條件下的全天候安全飛行能力有較大提高。該機可運送19米超長貨物,運載標準貨櫃時可以採用三種布局。貨橋大門在裝卸貨物時,與地面夾角不大於16.5度,可保證機動車輛和牽引設備直接上下。也可將貨橋大門與地面裝卸車對接,利用機上滾棒系統快速裝卸貨物或集裝板。車輛能夠從輔助貨橋直接駛入貨艙。貨艙配有貨運系留設備和貨物攔阻網。運-8F100在複雜、惡劣條件下的全天候安全飛行能力有質的飛躍。
運-8F100運-8F100

運-8F200

1997年7月取得中國適航當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TC),可裝運4塊96×125英寸或88×125英寸標準集裝板。

運-8F400

運8F400型飛機將原有五人駕駛體制改為三人駕駛體制,換裝了先進的、集成度更高的航電設備,具備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該機擁有全新設計布局合理的、舒適性更好的駕駛艙。
運-8F400運-8F400
運8F400型飛機主要用於空運各種貨物。可空運散裝、集中活集裝貨物,最大商載15噸。全機可運載A型或M型國際標準集裝板4塊;可裝運長達19米的細長貨物。貨艙為氣密艙,可裝運各種鮮活貨物,做遠距離長時間運輸。
運8F400型飛機利用機上一台手動梁式吊車(最大起吊重量為1000Kg)可實現散裝貨物的裝卸和其在艙內的移動。貨橋大門可兼做貨橋,地面裝卸貨物時,貨橋大門與地面夾角不大於16.5度,可保證機動車輛和牽引設備直接上下;也可將貨橋大門與地面裝卸車對接,利用機上滾棒系統快速裝卸貨物或集裝板。運8F400型飛機也可裝運自行式車輛。

運-8F600

運-8-F600飛機是由運-8F400和運-8F100飛機發展而來的,2000年11月8日,陝西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烏克蘭、法國兩家公司簽署了運-8飛機技術合作協定幫助以改進飛機。後來由於這一合作的出現問題,陝飛推遲了F600型的研製工作。

運-8H

運-8H為運-8改進型號,專用航空測量型。

運-8J

運-8J(又稱:高新-9,代號:GX-9)警戒引導飛機,是上世紀80年代隨著中國海軍反艦能力的增強,特別是殲轟-7型戰鬥轟炸機的服役,海軍需要一種能夠對大面積海域進行搜尋和目標指示的飛機,並且能夠協調戰區內反艦平台的作戰行動。
運-8J(高新-9號)運-8J(高新-9號)
運-8J是中國利用上世紀末期從英國引進的電子技術,改裝國產專用電子戰機的一次成功嘗試。1996年,中國從英國雷卡爾(Racal)電子公司購買了6~8套“空中霸王”機載雷達系統(又譯為“搜水”-2000)。
該系統是雷卡爾公司研製的水面搜尋雷達的一種改進型號,屬於遠程監視雷達,可以在強雜波背景下對100海里範圍內的海面艦艇進行檢測、跟蹤和分類。該雷達總重172 公斤,採用風冷散熱,是一種高性能、全相參、脈衝壓縮、頻率捷變的雷達,具有支持反潛與反艦功能的模式,能夠與敵我識別器組合使用,同時完成搜尋、救援、 氣象迴避的輔助功能。這項採購案是中國對各國參與競爭的雷達進行長期評估後做出的。由於“空中霸王”型號較新而且附屬設備齊全,因此很容易安裝在運-8運 輸機上。
運-8型譜運-8型譜
“空中霸王”雷達工作在Ⅰ波段,採用頻率捷變和脈衝都卜勒技術,可進行360°搜尋和自動扇形區域 掃描,雷達仰視時採用脈衝方式可以探測高空空中目標,俯視時則採用都卜勒技術,探測陸地和海上低飛目標、艦船和處於通氣管狀態航行的潛艇。當飛機在 1000~3000米高度飛行時,仰視對空探測距離為85公里,俯視對空探測距離為110公里,對海面目標的探測距離則能達到240公里。該雷達系統能夠 同時儲存及更新100個空中目標和30個海上目標的資料。該系統共有2個控制台,一個用於探測,另一個用於攻擊控制。每個控制台都裝有全數位訊號處理設 備、40厘米彩色顯示器、表格顯示器、觸屏式顯示控制板和跟蹤球控制游標,可選用電子支援、數據線路、敵我識別等工作模式。雷達能同時顯示2組選取目標的 跟蹤數據和位置,系統採用智慧型微處理器,同時裝備有1553B數據鏈。
運-8J還配備了國產數據鏈,其功能和性能相當於美國的LINK-11數據鏈(LINK-11是美國用於艦艇和外部系統進行數據通信傳輸,是一種套用網路通信技術構成的大容量的戰術數據鏈,可用於飛機、艦艇和岸站之間的信息交換)。數據鏈使運-8J能夠暢通地和其他兵種進行信息互享。該機能夠在艦載雷達作用距離之外探測到水面目標,並且可以通過數據鏈將搜得的信息傳送到其他空中、水面及水下作戰平台上。
運-8J(高新-9號)運-8J(高新-9號)
運-8J入役後,在中國海軍組織的各種演習中頻頻露面。該機的典型特徵正如大家給它起的綽號一樣,機頭有一個異乎尋常的“大鼻 子”。該機的續航時間增加到了11小時,在運-8的實用升限高度上,“空中霸王”雷達系統具有縱深320公 里、寬640公里的探測範圍。據稱,如果中國擁有8架運-8警,就可以至少在2個搜尋區域內保持24小時不間斷空中偵察,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中國在空中預警能力上的不足。

運-8CA

運-8CA(又稱:高新-10,代號:GX-10)為雷達測試機,編號079,1997年投入使用,是基於運8C型的,用於機載雷達和機載設備測試的特殊機型。此型飛機在中國新型戰機(包括J-10, J-11, JH-7)的發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運-8CA(高新-10號)運-8CA(高新-10號)
該機是一種為滿足國內機載雷達及航空電子系統飛行試驗需要而研製的專用飛行平台,其總體構想是在儘可能接近原型機真實飛行環境下,滿足雷達及航電系統空中試驗、調整及驗證、鑑定的人機環境試驗要求。運-8雷達電子試驗機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與其他有關單位合作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研製,1999年完成飛機總裝,1999年8月首飛成功。

高新-1

高新-1(代號:GX-1)工程,是為空軍研製的電子支援偵察
飛機,主要在運-8上加裝了電子支援偵察系統和合成孔徑雷達,可以對執行戰場探測和對地精確成像等任務,為攻擊機提供目標指示和引導。高新一號工程是中國早期電子戰能力的中堅力量。
運-8 GX-1(高新-1號)運-8 GX-1(高新-1號)

高新-2

高新-2(代號:GX-2)工程,是為海軍研製的運-8改型電子偵察機,機身、增加多個天線,機頭下方的天線罩加大,可以容納大型專用天線,垂尾前部增加一個衛星通信天線,顯現該機可以通過衛星通信系統直接把相關信息傳送給後方指揮所。運-8電子偵察機,其典型特徵就是機頭下方擁有運-8特種機系列裡最大的下顎整流罩和機身背部與垂直尾翼過渡連線處的圓柱狀大型整流罩,兩者一上一下,再加上機身背部的多個大型刀狀電子天線,很明顯能看出其電子偵察特徵。該機機頭下顎處可容納較大型號的電子天線,機身背部的柱 狀整流罩裡面裝備的是衛星數據鏈設備。該機主要用於探測跟蹤雷達、無線電及其他電子通訊信號,並對信號進行截獲、監聽、收集和破譯,為部隊提供戰場態勢分析所需的戰術情報。獲得的信息資料在機內經過機載主電腦進行分析處理後,可以通過設在機身後上部的衛星數據鏈通訊設備,經過數據中繼衛星傳送給基地指揮官。
運-8 GX-2(高新-2號)運-8 GX-2(高新-2號)
該機在機腹下裝有跳頻搜尋雷達天線,在機腹、機背、機翼末梢也布置了許多整流天線罩和刀型、號角型天線,它們主要是通訊截收,分析系統、電子干擾器、自動化電子支持措施、敵我識別器干擾器、紅外線干擾器、自髮式頻率測量裝備、紅外線偵測器等裝備,全系統由一台中央高速處 理計算機來統一管理。
該機獨自或與其他飛機一起執行任務,為己方的戰場指揮官提供有關敵方戰術態勢的實時信息。該機的另一個任務就 是在確認敵方的雷達信號源之後,通過傳送具有阻塞性質的電子信號,達到干擾敵方通訊的目的。如果需要,也可以自動形成假目標電子信號,以欺騙和迷惑敵方雷 達系統。該機的主要任務和功能與美軍EP-3類似,主要供海軍使用。

高新-3

高新-3(代號:GX-3)號,是為空軍研製的運-8改型電子情報偵察飛機,該機是突出的特點就是機身兩側增加了大型天線陣列,表明該機可以獲取較為微弱的電子信號,顯現該機具備較強的電子情報偵察能力。GX-3的外形比較獨特,機頭脖頸兩側部位是兩個鼓出的雷達整流罩,俗稱“腮腺炎”,據推測其天線罩內為大功率天線。
運-8 GX-3(高新-3號)運-8 GX-3(高新-3號)
該機安裝的是與其配套的KZ-800大型機載電子偵察系統,這是一種先進的計算機控制的電子偵察系統,主要用於搜尋、截獲地面和水面雷達發射的無線電信號,並能對信號進行精確測量分析,顯示和記錄截獲的信號特徵。同時可以對發射信號的雷達進行定位,具備靈活的人機界面。該機具備高精度的輻射源被動定位能力,可以分辨雷達的型號和進行威脅評估,自動化程度高,容易操作和保養。從披露的照片來看,其載機應屬於運-8F400,在垂尾頂部增設了大型整流罩,估計是能夠全向接收電子信號的天線,機體周圍布置有大型刀狀天線,估計是用於通信系統的接收與分析,與美國AN/ALD-9相近。此外,在機體後部原尾艙部位已改進成電子設備整流罩,估計主要用於電子信號接收。
運-8 GX-3運-8 GX-3
該機的主要任務是實時偵測空中各種電磁信息,對輻射源目標進行定位、分析、記錄和信息處理。機載雷達偵察系統可以收集預警、制導和引導雷達的頻率等技術參數,並對其進行定位。世界上各種雷達參數都在其測量範圍內,其測量精度相當高。機上通信信號偵察系統可偵察到音頻、電傳、電報等信號。據稱,該機如果在1萬米高度飛行,可偵測到600~800公里距離的電台。自動記錄所偵測到的電子信號,並通過壓縮通 信傳給地面站或返回基地進行處理。對特別重要的信息,它可以通過監聽手段直接形成情報,及時報告給地面指揮官。機上還有紅外探測器和前視雷達,探測距離達300公里,可在一定距離內分辨出數米長的物體。
更重要的是,該機在精確分析定位敵方的各類電子設備參數以後,就可以根據戰場需要,及時對其進行相同頻率相同波段的干擾。如果需要,還可以放大其所發射的信號,使得敵方的電子設備被燒毀或者根本無法正常工作,也可以對其傳送大批虛假信號,以干擾或迷茫其正常工作。
運-8T電子戰飛機運-8T電子戰飛機
運-8 GX-3運-8 GX-3
現代戰爭中電子戰已經成為重要的作戰形式,通過電子戰可以有效的阻止對方利用電磁頻譜,讓對方不能有效獲得、傳輸和利用電子信息,干擾其指揮控制體系和精確制導武器的使用,以運-8為基礎的電子戰飛機有多種,包括類似美國RC-135的兩側帶有大型天線陣列的空軍型,有類似蘇聯安-12P的海軍型,這些飛機的裝備,提高了中國軍隊電子戰能力。
運-8 GX-3於2003年8月26日首飛,2005年3月交付部隊使用。

高新-4

高新-4(代號:GX-4)號,是為空軍研製的運-8型戰場指揮飛機,類似於美國的EC-130,裝備有機載戰場指揮控制系統,主要用於空、空和空地之間的信息交換,對戰場各作戰單元進行統一的指揮和協調。
該型戰場指揮機的顯著特徵就是渾身上下布滿刀型和鼓包電子天線,俗稱“刺兒頭”。該機與其他機型不同的是,在機身後部有一個較大型的天線罩(可能是衛星通信天線),原來機體後面的炮手艙被另一個可能容納電子設備的大型雷達罩代替。它裝備高性能雷達及其他先進設備,主要用於全天候對地面靜止或活動目標進行定位、探測與跟蹤,其縱深距離可達數百公里。該機作為現代空地一體戰的重要裝備,對監視軍事衝突和突發事件中的地面情況,控制空地聯合作戰都具有重 要作用。布滿機身的各類天線,使它可以接收各種頻率各種波段的電子信號,經過機載大型中央處理器的處理後,通過實時數據鏈傳遞給各級戰場指揮員以供戰術決策之用。
運-8 GX-4運-8 GX-4
該機的雷達天線可從飛機的任何一側對戰場進行監視,在水平方位採用電子掃描,掃描範圍可達 到±60°,且雷達探測距離大。該機的廣域活動目標監視指示模式是其基本工作模式,可對地面機動目標和直升機等慢速移動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和識別。通過對 地面小範圍的監視可使雷達探測到的目標成像更加清晰,可用於對地面移動目標進行監視。對於地面固定目標的監視使用的是合成孔徑雷達,固定目標指示模式,這 種模式可獲得高解析度的敵方陣地和地面固定目標的圖像和照片,如橋樑、港口、機場和靜止的車輛,以及諸如地地、地空等飛彈發射架等。
該機還配備有先進的數字處理器和高解析度彩色圖形監視器、鍵盤和通信終端等,處理機可迅速顯示與更新地圖、雷達數據及各種指示符號等。它是我軍建設中的空地一體化作戰網路系統的神經中樞,除控制雷達外,它還可對航空部隊和遠程飛彈部隊進行有效指揮,其功用類似美軍的E-8“聯合星”。
運-8 GX-4運-8 GX-4
2003年12月8日,運-8 GX-4 首飛成功。2006年交付部隊使用。

高新-6

高新-6(代號:GX-6)號飛機,是在空警-200預警機平台基礎上,改型研製的一種海上巡邏機,通過加裝水面搜尋雷達等感測器設備執行海上巡邏任務。
運-8 GX-6(高新-8號)運-8 GX-6(高新-8號)
高新-6號大型反潛機的性能已經達到甚至超越了美軍P-3C反潛機。報導稱,在世界上能夠製造這樣大型反潛機只有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中國一直是沒有的,而這次新型反潛機“高新-6號”完成了正式服役之後,將是解放軍在反潛領域的重大突破。
大型反潛巡邏機,是一種高度綜合化和複雜化的航空武器系統,包括了感測器技術、數據處理技術、大型飛機平台技術和反潛武器技術的綜合,研製難度相當大,服役周期長。在戰後,就算是美國也只服役了兩代岸基反潛巡邏機,同時只有需要在大面積海域進行大規模反潛作戰的國家才有裝備這種飛機的必要,這也進一步使其研製規模較小。過去,只有美國、蘇聯、法國、英國可以研製常規起降的大型反潛巡邏機,中國和日本可以研製水上起降的中型反潛巡邏機。
大型反潛機的使用方法,從保護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海軍需要發展遠洋護航和海外兵力投送能力;從維護國家安全的角度講,需要提供可靠的海基核反擊能力、增強近海海域控制能力、發展遠洋打擊能力。執行這些任務的基本手段則包括戰略彈道飛彈核潛艇、航母戰鬥群、兩棲攻擊戰鬥群、岸基航空兵、巡邏艦艇等。
運-8GX-6運-8GX-6
高新-6號的最大速度、起飛重量都與P-3C相當。其採用六葉渦槳發動機,功率達5200馬力,可在野戰機場起飛。不過,高新6號的航程僅為5000多公里,與P-3C的8000公里差距明顯。

高新-7

高新-7(代號:GX-7)飛機是運-8特種飛機系列之一,該機主要任務是通過加裝的任務系統執行作戰支援保障任務。運-8GX-7飛機於2006年3月12日首飛,2006年11月完成調整試飛。
高新-7心理戰機高新-7心理戰機
高新-7號,是中國研製的心理戰飛機。心理戰飛機的任務之一便是以標準的AM、FM、HF、電視和軍事通訊波段來執行心理作戰和民政事務中的廣播任務。在執行此任務期間,飛機必須以期望人群為目標,將飛行高度控制在信號最適宜傳播的高度上。值得指出的一點是,這裡的期望目標人群既可以是軍人,也可以是普通民眾;既可以是敵對國家,也可以是中立國和友方國家。
為了適應特殊作戰任務的要求,心理戰飛機在平台機的基礎上加裝了很多先進的電子設備。總體而言,可分為這樣三個系統:導航系統、防護系統和廣播電視發射系統。其中的廣播電視發射系統是執行心理作戰任務的最主要系統,是整個飛機實現作戰目的的核心所在。該系統具有用AM、FM和HF對目標地區和國家進行全天候廣播覆蓋的能力,同時可以在基調頻到超調頻範圍內採用國際標準信號進行彩色電視節目的播放。同時,飛機上還有卡式磁帶、開盤式音頻記錄器、噪聲調製器等,以便對敵進行廣播和信號干擾。心理戰飛機的發射能力一直在不斷改進,以求在作戰中可以實施更大範圍的信息控制和更好質量的信號傳輸。

高新-8

高新-8(代號:GX-8),以運-9運輸機為運載平台,發動機和螺旋槳都有改進,飛機鼻部增加了雷達,機身有多處天線整流罩。高新8號電子情報飛機能夠為飛行編隊的指揮員提供有關敵方軍事力量戰術態勢的實時信息。它可以在公海海域為己方人員提供相關情報,機組人員可以通過對情報數據的分析確定偵察區域的戰術環境,並將相關信息儘快傳送到上級領導機關,以便各級決策者可以針對關鍵性的進展情況做出決策。如果說預警飛機是空中指揮所,那么電子情報飛機就是空中的“順風耳”和“千里眼”。
高新-8電子情報機高新-8電子情報機

高新-11

高新-11(代號:GX-11),2015年初網上新曝光的高新-11號,從機身上的大量共形天線來看,該機很有可能是空軍二代電子情報偵察機,也就是高新-1/高新-3的後繼者。在圖-154M/D大型電子偵察機機體設備日趨老化的背景下,空軍也確實需要一種替代產品。但相對圖-154M/D,高新-11在飛行速度、機體空間等指標上仍然存在先天不足。
運-9G/高新-11與其它改型軍用飛機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干擾組件是整個平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天線陣列更大,功率輸出也可能更高。該型專用電子戰機的性能可能強於只掛載電子干擾吊艙的戰鬥機,它還可能為一些作戰飛機提供電子攻擊支援。從公開渠道幾乎無法獲知高新-11所安裝電子干擾組件的性能,可能包括干擾敵方雷達,以及破壞包括戰術數據鏈在內的通信渠道。

空警-200

空警-200(代號:KJ-200,曾用代號:GX-5),是空軍預警機項目,該機在高新工程中首次採用三類平台,通過採用新型發動機等新技術提高飛機的性能,空警-200是中國唯一實現了飛機、機載系統、發動機全部國產化的預警機,這對於維持中國空軍作戰能力的完整性和自主性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空警200預警機空警200預警機
“空警”-200預警機採用運-9的機體,裝備某雷達所研發的平板天線相控陣雷達,屬於早期空中預警機。該機的平板雷達酷似瑞典愛立信公司研製的“愛立眼”機載相控陣雷達,俗稱為“平衡木”。由於平板雷達特有的性能,KJ-200探測海上目標的性能將非常突出。首架空警-200飛機於2005年試飛成功,並交付部隊使用。

運-9

運-9運輸機(代號:Y-9)研製項目,曾於1969年上馬,後由於多種原因被放棄。新運-9運輸機,是中航工業陝西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中型戰術運輸機。作為運-8的後繼機,運-9是一種新型運輸機,是空警-200、高新6號的飛機平台。運-9在結構、材料、航電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技術革新。該機具有寬敞的貨艙,貨物裝卸方便,機場適應性強,用途廣泛。運-9採用4台大功率、低油耗的WJ-6C型渦槳發動機,具有良好的高溫、高原使用性。配備有先進的綜合顯示儀表以及先進的通訊、導航、雷達、近地告警和空中防撞設備,保證了飛機在各種氣象條件下的安全飛行。可用於航空貨運、空投空降、裝備或人員以及鮮活物品運輸。該機與美國的C-130J“大力神”同屬於中型運輸機,主要指標相近但性能各有側重。
運-9運-9
運-9與運-8C比較的重大改進:
動力換髮
換裝渦槳-6C渦槳發動機,配備六葉複合材料螺旋槳,最大功率由4250馬力提高到5100馬力,耗油率下降,較大程度上改善了飛機高溫、高原條件下的飛行性能,飛機在平原地區的最大起飛重量及載貨量的能力也得到較大的程度的提高。飛機最大起飛重量在平原地區從61噸提高到65噸,飛機載重量從15噸提高到20噸,從拉薩機場起飛最大載重由5噸提高到15噸,為提高航程,採用了機翼整體油箱,載油量由不得14噸提高到20噸,航程由3100公里提高到5000公里,留空由不足7小時提高到10小時。
航電提升
機載設備換裝電子飛行儀表系統和發動機指示及乘員告警系統,改進自動駕駛儀,增加飛行管理系統,換裝大氣數據系統,配置先進的通訊、導航、氣象雷達系統,加裝近地告警系統和空中防撞系統以及改進座艙環境等,航電系統由ARINC-429匯流排進行了綜合,提高了飛機任務完成能力和可靠性和可維護性能。
運-9運-9
貨艙增大
為提高運載能力,其貨艙進行了加長,長度從運-8C的15.7米增加到16.2米,貨艙容積增大,載運車輛等大型貨物的能力得到提高,這點對於提高現代戰爭中部隊的應急作戰能力非常重要。

ZDK-03

ZDK-03預警機由中國獨立製造,機上裝備了電子掃描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2010年12月巴基斯坦電視台宣布巴空軍購買的中國首架ZDK-03型預警機已經出廠。與中國空警200不同,該機並未安裝'平衡木'相控陣雷達,而是採用了圓盤雷達。
ZDK-03巴基斯坦空軍預警機ZDK-03巴基斯坦空軍預警機
ZDK-03型預警機是中國首台出口的預警機。2007年,有海外媒介報導中國ZDK-03型預警機抵達巴基斯坦空軍基地進行實地測試,該機以中國運-8F-400運輸機為平台,採用了圓盤式天線罩,經過多次測試和改進,最終獲得了巴基斯坦空軍的認可,雙方簽署了採購4架該型預警機的契約。根據海外報導,巴國空軍採購4架ZDK-03的價格還不到3億美元,即便考慮到ZDK-03採用的是機械掃描雷達,這仍然是一個非常優惠的價格,顯現雙方深厚的友誼關係。

服役動態

入役巡航

運-8X曾經在1986年3月至5月間完成對西沙,南沙,中沙群島的測繪,航程17000公里,為之後海軍在該地區的行動提供了極有價值的支援;1990年之後,該型飛機被頻繁的用於東海海域,執行監視巡邏任務。據信,部分飛機經過改裝具有電子偵察與監聽能力。
日本航空自衛隊拍攝的中國高新-8號飛機日本航空自衛隊拍攝的中國高新-8號飛機
2015年2月13日14日,日本防衛省連續兩天發布訊息稱發現中國海軍艦隊與戰機進入西太平洋。其中艦隊由兩艘戰艦組成,一艘為現代II級138泰州號飛彈驅逐艦、一艘為054A型530徐州號飛彈護衛艦,於13日在宮古島東北110公里處進入西太。14日,一架中國軍隊最新型運-9(高新-8)型高新機,從沖繩附近進入西太空域。

出口國外

截至2006年,運-8系列飛機已發展到近30種機型,是中國最大的中程中型多用途運輸機,可用於空運、空投、空降、救生、海上作業及特種作戰等多種用途,運-8系列飛機不僅裝備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部隊,還滿足了國內郵政航空、民航市場的需求,同時還出口到海外多個國家。
自1987年出口斯里蘭卡以來,運8飛機相繼出口到緬甸、辛巴威蘇丹等國家。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後,於2011年5月同委內瑞拉簽訂了首批8架運-8飛機的出口契約。

緬甸墜機

2017年6月7日,緬甸國防軍司令部發表聲明說,當地時間7日下午1時35分,一架軍用飛機在距離土瓦以西32公里處的安達曼海域突然失聯。緬軍方隨後派出5艘軍艦和3架軍機前往飛機失聯海域搜尋。聲明稱,這架飛機搭載了106名乘客、14名機組人員以及2.4噸貨物,乘客都是在丹老空軍基地服役的軍人及其家屬。這架飛機碎片已經在距離土瓦市218公里處被發現,緬甸海軍正在這片海域繼續搜尋。失事飛機編號為5820,是一架運-8F-200型運輸機。這架飛機主要飛仰光—土瓦—丹老—博杉—丹老—仰光航線,負責裝載貨物和乘客。已飛行809小時。
2017年7月18日,緬甸國防軍司令部表示,根據飛行數據記錄儀和駕駛艙語音記錄器記錄的情況,6月7日墜毀的緬甸軍用運輸機因遭遇惡劣天氣失去控制而失事。

總體評價

運-8作為中國空軍大量裝備的第一種中型運輸機,在國防建設和經濟發展中都發揮了重大作用。但運-8畢竟測繪仿製於20世紀60年代的蘇聯運輸機,其貨艙容積相對較小,配合新型陸軍應急反應速度快速機動能力較差。新世紀陸軍裝備一個重要特點就是8x8輪式戰車大量裝備,如美國的斯特瑞克步兵戰車。所以各國新研製的軍用運輸機如安-70、C-X、A400M都加大貨艙,特別是加高和加寬,而運-8想運載這些裝甲車就比較困難,中國新型的VN-1型8x8裝甲車已經定型,並開始量產裝備部隊,所以儘管運-8軍用運輸機新型號性能已經和C-130J相比,但其套用前景有限。因此中國空軍需要更大、更新的運輸機以支持未來的中國陸軍的應急作戰部隊。
運-8(運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