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香:中國歷史上的朝聖之地》是一本2023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韓書瑞 / 於君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進香:中國歷史上的朝聖之地
- 作者:韓書瑞 / 於君方
- 譯者:孔祥文 / 孫昉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3年1月
- 定價:118.00 元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22512266
《進香:中國歷史上的朝聖之地》是一本2023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韓書瑞 / 於君方。
《進香:中國歷史上的朝聖之地》是一本2023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韓書瑞 / 於君方。內容簡介 自古以來,中國人便認為山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並賦予其宗教意義,加以崇拜。本書通過導論和八篇論文,以歷代文人的遊記、山...
香期指民間百姓在七至九月這個時期採取特定形式到南嶽朝聖。它是一種民間祭祀聖帝和上香敬神的活動。自唐天寶元年(742年)開始,一直流傳。南嶽香期 這些香客來自四面八方,近者來自省內各地,遠及江西、湖北、廣東、廣西。尤其是農曆八月初一為南嶽聖帝神誕,所以農曆八月初一這一天是香期的最高潮,這一天來南嶽進香...
媽祖信眾謁祖進香習俗是在湄洲媽祖分靈世界各地後發端的。自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起至今,在漫長的媽祖信仰發展過程中。媽祖信眾謁祖進香習俗沿襲古制,凸顯民俗,不斷豐富,日臻完善,形成了現在相對固定的程式與內容,並充分展示了鮮明的特性:l、傳承性:謁祖進香是民間拜祖活動與古代帝王浩蕩隊伍祭祀天地、...
易縣后土文化具有較高學術研究價值,已引起24個國家的專家關注,美國、英國、日本、韓國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南開大學的多位學者開展了相關研究。現狀 由於后土文化缺乏詳實的史料記載,急需對后土文化特別是先秦時代以前的歷史淵源進行深入考證。隨著大量與后土文化相關的民間花會和民間音樂會的消失,後山廟會日漸萎縮,保護...
禹跡山風景區內有禹跡石、七星石、飛來石、合和二仙、金龜朝聖等奇石,禹跡山大佛、山寨遺址、明代石室墓等景點。2008年12月,禹跡山風景區被原四川省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2013年3月5日,禹跡山摩崖造像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20世紀80年代,南部縣和閬中市在禹跡山大...
歷史文化 概述 媽祖,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航海保護神,是媽祖信俗文化的核心,包括祭典儀式、口頭傳說等文化藝術以及民間習俗,遍布台海兩岸乃至世界各地。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賜“順濟”廟額,這是媽祖首次獲得朝廷的褒封,經歷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36次褒封。至清光緒元年(1875年),媽祖封號達...
禹跡山大佛高18米,刻鑿於唐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最大的石刻圓雕立佛,與樂山坐佛、大足臥佛並稱為“巴蜀三大佛”,其儀態、神韻之美在四川大佛造像中堪稱上乘。“五門合圍”的禹跡山寨和古堡秘道構築起四川境內保存規模最大和最完整的古代軍事防禦工事體系,形成“山是一座堡,堡是一座山”的奇特景觀...
歷史上形成的民間香客到妙峰山朝聖進香的山道。自北京城南郊、北郊出發的香道有5條,依方位和習慣依次稱南道、中南道、中道、中北道、老北道。中南道香客進香者極少,廢訖已久。以里程計中道最近,南道最遠。中北道旁有清道光帝第七子醇親王奕?墓。②香會。屬於民間組織,明代即已有香會。按大類分有文會、武會...
對外開放以來,每年赴湄洲島進香朝聖的人數都超過百萬,其中台胞達十萬人之眾,尤其是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和九月初九,分別是媽祖的生日和升天羽化紀念日,朝聖旅遊更是規模空前。媽祖生於公元960年,傳說媽祖經常顯靈護船,拯救海難.農曆三月二十三和九月初九,分別是被奉為海神的媽祖的誕生日和忌日.每到這兩日,數以萬計...
多次大型組團前來進香朝拜的台灣雲林、彰化、高雄等縣市,每次組團都達三四百人。10月,廣東三山國王祖廟會香祈福交流團77人赴台,參加“朝聖大典”繞境會香等一系列的三山國王文化交流活動,產生了很大影響。三山國王祭典是三山國王信仰活動的組成部分,是傳播、弘揚三山國王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新的歷史時代,還承負著...
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曾盛讚中廟“湖天第一勝境”。中廟寺 簡介 中廟寺建於漢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中廟寺自漢代以來歷代屢廢屢修,在光緒十五年,李鴻章倡議集資修廟,共有廟舍70餘間,後面的第三重寶殿——藏金閣,為三層全木結構,有四根特別大的柱子,一個人根本就抱不過來,從地下到樓底高達...
歷史事件 香山歷史悠久,素有全國“八大佛山”之稱。考其歷史,“肇於符秦,成於姚秦”,古稱三石山,後曾易名為天寶峰;清嘉慶二十三年重修香山寺,始稱香山,沿用至今。香山乃觀音菩薩肉身成佛之地,故以菩薩靈異而遐邇知名。從前秦時期的公元351—384年開始建立寺院,香火一直延續,已經有1600多年的歷史。香山是...
慧雲寺(又稱慧雲講寺),前身為景蓮堂,始建於清康熙年間,距今有300多年歷史,香火一直鼎盛。寺院坐落於浙江省美麗的雲和湖的北岸,山水環繞,群山相擁、綠竹蒼蒼、四季如畫,是香客朝覲、旅客觀光的“佛教聖地”。該寺在浙西南麗龍高速公路邊,山水環繞。殿堂後枕鷹山,古傳偶有數百隻老鷹相聚鷹石“恰談禪機...
龍山禪寺坐落於湖北省團風縣回龍山鎮小雞山林場,始建於唐朝,興盛於明朝,距今一千多年歷史;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御封其為“太廟”,明隆慶年間形成“三高六矮、四十九棟”的宏偉規模,名揚華夏;1939年,龍山禪寺被侵華日軍燒毀。2008年起,龍山禪寺開始恢復擴建,整個寺廟分三期建設。一期工程已經完工,二期工程正在...
敕封牒文和岩宇重建記事對於研究清水祖和清水岩的歷史都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有詩詠綸 音壇道:“石櫃崇隆鎮上方,敕書符緯栽堂皇;空山草木都生色,七在百年來佛國光”。覺亭 為重檐歇山頂建築,原為茶亭,明代萬曆十四年(1586年)邑令廖同春在倡修“覺路”的同時,改建茶亭,。題額“覺亭”,取“還惺 ...
歷史人文 茅荊壩國家森林公園自然天成。茅荊壩國家森林公園曾經是清代皇家獵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清朝108圍中,木蘭圍場72圍,稱為西圍,其它36圍就發生在茅荊壩地區,稱為東圍。金代在承德地區爆發的著名“陷泉”大戰就發生在這裡。這裡還是蒙古喀喇沁王進京朝聖的必經之路。扭秧歌、祭敖包等滿蒙民俗流傳至今。敖包...
太昊陵祭祀活動,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民間廟會已列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歷史 太昊伏羲陵,即“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廟,位於河南省淮陽區城北 1.5公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18大名陵之一。因其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之陵廟,故稱“天下第一陵”。1997年6月26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鎔基同志...
太昊伏羲氏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類始祖,傳說是他和女蝸氏共同繁衍了人類。他教民從事漁獵畜牧,發明文字,創製八卦等等,是上古時代中國先民進入父系社會以後創.造出來的一位偉大的男性始祖神。太昊伏羲陵位於淮陽區城北三里。據考,太昊伏羲陵始建於春秋,漢代曾在陵前建祠。唐、宋兩代帝王都曾下詔擴建陵園,...
台灣新港奉天宮捐建1座2層的迎賓閣於祠左供來港進香的台胞住宿。1990年台灣信徒劉榮周捐建1座3樓3門的石碑坊。所獲榮譽 賢良港天后祖祠相繼被列為莆田市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八閩名祠、福建省對外交流重點保護單位,港里村被省政府列為“ 歷史文化名村”,“海祭媽祖”等民俗活動被列入“世界人類...
人文歷史 據碑、碣、志書記載:此地曾是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姬進香焚輪之處;因此地又曾是戚姬為皇兒如意進香祈福之地,故又稱“母子山”。據史書記載和民間傳說:大舜謀士善卷,明代建文帝均來此隱居;道教重要人物張道陵、張魯、張三豐來此講經傳教;現存三國張飛書“飛鳳山”等多處摩崖、石刻明清碑碣及造像;此地...
亮子是民間朝山進香者結隊朝山途中鑼鼓、嗩吶及一路唱經誦佛聲聲聲響亮;隊伍中黃綾大蓋,彩色旌帶、旗幡相映如畫,壯觀漂亮,高舉玉皇大帝和五百護法靈官神像熠熠閃亮,壯觀的朝山隊伍,虔誠肅穆的參拜,把整個木蘭仙山、靈感四方的特點刻畫得淋漓盡致。史料記載,木蘭廟會有一千餘年的歷史,其中亮子會是木蘭廟會的...
望華禪寺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五溪村,地處九華河西岸山丘上。始建於明弘治年間,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望華禪寺最初名為“玩華亭”,後更名為“望華亭”,再後來改建為“觀音殿”和“大殿”。寺廟簡介 嗣後易亭、樓為“觀音殿”,歷經興廢,至20世紀60年代末毀壞。90年代有僧人重建觀音殿和大殿,...
山頂太清宮始建於北魏,歷代重修,唐代尉遲敬德曾監工重修,明朝最為鼎盛,鐵椽、鐵瓦、金碧輝煌,千百年來,一直是豫、陝、皖、鄂等地眾香客朝拜的中原道教聖地。東南沿海香客也慕名前來,僅台灣高雄九龍八風進香團每批朝山者就多達百人。歷史考證 據史書記載:“老君山,古號景室,中峰插天,諸巒翠立,去嶺巔...
因此,歷史上金閣寺在國內外很有聲譽。廣仁寺 又稱十方堂,在羅睺寺山門東側,為羅睺寺的屬廟。清代道光年間修建。清代康熙年間,羅睺寺由青廟改為黃廟(喇嘛廟),常住藏族喇嘛。青海、甘肅等地的藏族佛教徒朝聖五台山,就在該寺居住修持。後來僧眾逐漸增多,道光年間,修建了十方堂,專門招待從遠地來的喇嘛和...
進香時,鞭炮鑼鼓聲中,善男信女開始祭拜,祈求合境平安。2011年上半年龍海玄天上帝分靈廟宇數百名信眾前來進香,帶來了當地的哪吒鼓樂民間音樂。哪吒鼓樂於明代從道教聖地山西閭山傳入漳州,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古閩越原生態巫術儀式與山西閭山道教音樂相互融合的民間信仰音樂文化產物之一,民間文化底蘊深厚,鼓樂因...
歷史沿革 錢塘門在隋朝杭州建城就有,1400多年以來,它和杭州城牆相終始,是杭州唯一一個從未改名易地的城門。為杭州的西城門之一。據史料記載,宋代錢塘門一帶的城牆,西薄霍山(在寶石山北),東折至北關(武林門),形勢多曲,也稱為九曲城。至元末,城牆去曲取直,這段城牆幾近拆盡。明代,有所修復。民國...
戴雲寺自建寺以來,歷史上有很多高僧在此禪定。南北朝(420-589年)就有僧人在此開發。唐大中年間(847-859)印度高僧知亮,號祖膊與其師慈感駐錫李山講經說法,後來成為戴雲寺的開山祖師。今在戴雲寺住持的是畢業於台灣佛學院的和尚,法號釋道禪。時隔數百年,寺前寺後有的景點可能時過景遷,如“石壁懸松”原...
祭祀財神禮儀活動自一九八六年正式啟動以來,受到全國各地乃至海內外人士的重視。一九九八年三月十五日,台灣大理市竹枝坑佑福宮組織的“大陸祖廟朝聖團”40餘人,不遠萬里,連續三年六次專程前來趙大村財神廟,進香祭拜,追宗懷祖。挖掘和保護這一文化遺產有以下重要價值:(1)歷史價值:祭祀財祖禮儀,包涵了大量的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