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點,水文特徵,自然資源,白皮松,茶,主要景點,午子觀,午子觀歷史文化展陳館,鳳憩亭,漢王城遺址,梳妝檯遺址,熊道塔遺址,午子朝霞,開發建設,基礎建設,品牌建設,文化活動,人文歷史,活動,管理機構,旅遊信息,門票,交通,路線,
歷史沿革
西漢,新建頂觀。
東漢末年,加以修繕。
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重建翊聖保德真君殿及藥王殿、福壽殿等,並植萬株白皮松。
明弘治十年(1497年),重建底觀之聖水觀、玉皇殿、東嶽殿及酆都殿,並由底觀到頂觀鋪砌石階。
明正德二年(1507年),重修腰觀。
明正德七年(1512年),增建頂觀寢宮、雷神殿、元帝殿、後寨門和紫金城。
清雍正十一年至乾隆十年(1733年—1745年),翻修各殿。
清光緒元年(1875年),重修娘娘媛閣,增刻13塊石碑碣。
清宣統年間,加以修繕,並建成42所廟堂,將頂觀對面山岩壁上供奉的五百靈官牌位請進廟宇之中。
民國年間,于山道拐角處增修72座小土地廟。
1983年,重修藥王殿、朝聖門,新建鳳憩亭。
1999年—2000年,修建腰觀山門和關帝閣。
2008年,新修財神殿。
2010年,維修古建築群,修建三門四柱石牌坊一座,院內照壁雕刻九龍圖、老子出關圖,玉皇大帝造像前的石牆刻錄《道德經》全文、八仙神像,地面配置太極八卦圖,前山步道雲梯至朝聖樓護欄刻錄真、草、隸、篆四體百家姓。
2011年,修復頂觀,改造景觀閣。
2019年,新建午子觀歷史文化展陳館。
2021年,建設漢鳳樓、漢風亭、望月亭、自然亭、孝慈亭、觀景閣等景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午子山景區位於陝西省漢中市西鄉縣堰口鎮
堰口社區十天高速、
西鎮高速、210國道的交匯處,範圍包括從小峽河、午子山、飛鳳山、
涇陽河到堰上古鎮,總面積約2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午子山景區以午子山為核心主體,午子山周圍三峰峭立,
涇陽河、小峽河二水環流,主峰午子山獨秀,拔地而起。
氣候特點
午子山景區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但光照充足。多年平均氣溫12.9℃,極端最低氣溫-10.6℃,極端最高氣溫39.7℃。年平均降水量912.4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1172.6毫米,極端年最少雨量573.2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
水文特徵
自然資源
白皮松
午子山景區內有原始珍稀樹種
白皮松,白皮松林面積約1.67平方千米,是亞洲面積最大的原生態白皮松林。午子山景區內的白皮松蒼鬱挺拔,形狀千姿百態,樹皮酷似魚鱗甲殼,銀白色,枝葉勻稱濃綠,四季常青。在月夜,此樹銀桿綠葉,閃閃發光。
茶
午子山景區內有生態茶樹,茶園面積1平方千米。
主要景點
午子觀
午子觀(又稱“武子觀”)位於午子山景區內,為第四批陝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是道教
全真派道觀古建築群,由“底觀、腰觀、頂觀及500餘座靈官廟”組合而成,錯落有致的坐落在午子山上,現存殿舍共60多間,建築面積1854.5平方米,建築結構完整,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顯著的民族風格。
午子觀歷史文化展陳館
午子觀歷史文化展陳館位於午子山景區內,是主題文物展陳館,分為驛道仙觀、石語春秋、道法自然三大主題展區,展出了
午子觀的現存文物,讓廣大遊客能夠在短時間內,直觀、立體、全方位的了解午子觀的歷史文化。
鳳憩亭
鳳憩亭位於通往午子山景區頂觀中途的山間開闊地帶,供遊人駐足歇息。相傳大舜的好友
善卷在午子山旁“仙人坪”修仙隱居,並開挖“龍泉”造福百姓。鳳凰仙女敬佩善卷作為,偷偷下凡,率百鳥齊聲歌唱,頌揚善卷美德。王母得知此事,以“破壞天規”為名捉拿私自下凡的鳳凰仙女,仙女拒不從命,後被打入凡間,化作“飛鳳山”,佇立於午子山西側。後世為紀念鳳凰仙女,在她率百鳥唱歌、憩息的地方修建一座古亭,取名“鳳憩亭”。
漢王城遺址
漢王城遺址位於午子山景區內鳳憩亭下方,據史書記載“蜀漢先主
劉備即帝位後,以
城固縣東北控
魏,南蔽
蜀,實為要地,分成固縣南境置
南鄉縣(即今
西鄉、
鎮巴二縣地),以壯
藩籬,此為西鄉建縣之始,舊志謂南鄉故城,在今鎮巴漁渡壩。”相傳後人為紀念西鄉建城之始,在午子山上建此城。
梳妝檯遺址
梳妝檯遺址位於午子山景區內,相傳是漢高祖
劉邦為愛妃
戚姬所建,是戚姬敬香之前梳妝打扮之處。
熊道塔遺址
熊道塔遺址位於午子山景區內,午子觀清代道士劉祥綜墓碑載:“午子之觀,道士之長,多正品焉。曩予所得,聞有清初道士煉丹頂觀,多有功德,修身成仙,時而騎虎下山,每集必給老虎買二斤肉,登山如林,呼喚貓咪,老虎馱老道上山,熊道羽化於此,道徒築塔祭祀”。
午子朝霞
午子朝霞是午子山景區內的一種自然景觀,每當朝陽欲出之時,彩霞布空,山峰彤紅,映照水中,山水一色,較為壯麗。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1997年,午子山景區解決了供水供電,整修了道路。
2001年,午子山景區建設了綜合市場,新增了停車位40多個。
2007年—2010年,午子山景區修建了後山道路,拓寬、鋪裝了前、後山步道,實施了居民拆遷,建設了前、後山停車場,山門,廣場,遊客接待、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健全了景區標示,還沿步道栽植
斑竹,形成竹蔭長廊。
2011年,對午子山景區所在地的堰口集鎮新街進行了仿古改建、改造實施了景觀亮化、滑坡治理及後山道路、停車場、山門、管理用房、步道、沿途休憩亭等工程。
2020年,午子山景區美化暢通
西鄉縣縣城至午子山景區前山和後山廣場的道路,設定足量的標準化交通指示牌;將現有的西鄉縣縣城至午子山公車增加為午子山景區
旅遊專線;維護美化午子山後山廣場至前山廣場的道路;依照午子山山形地貌建設提升遊覽環線,暢通從前山廣場到六角亭、漢風樓、頂觀、後山山門,經後山公路返回午子山前山停車場的景區遊覽環線;完善午子山景區前、後山停車場,建設遊客服務中心;加快環衛設施、文物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全景導覽圖,分區導覽牌、景點解說牌公共信息系統等標識系統。
2021年,提升了午子山景區內的登山步道;升級改造景區內部所有旅遊廁所;景區內設金融服務點,自助終端查詢機,新增設遊客休息室、影音室、母嬰室等設施;完善景區內的監控系統;增設機房及指揮中心、建立大數據平台等對景區進行智慧化管理;建設午子山景區亮化系統。
品牌建設
1993年,午子山景區被列入陝西省省級
風景名勝區系列。
文化活動
人文歷史
據
碑、
碣、
志書記載:此地曾是漢高祖
劉邦的愛妃
戚姬進香焚輪之處;因此地又曾是
戚姬為皇兒如意進香祈福之地,故又稱“母子山”。
此地的午子觀頂觀院內有古藥樹一株,相傳為藥王孫思邈所植。
此地的午子觀現存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鐵鑄神像,銘文載:“午子山漢朝敕建”。
明朝吏部尚書
李遇知著詩《午子山》,曰:“飛蹬千盤漫陟巔,振衣冉冉白雲邊,上方靈氣誰能識,身到煙霞便是仙。”
清朝楊爾楨著詩《午子山》,曰:“香霧空漾萬界青,崖燈如雨復如星。寒潭不入人間氣,絕壁長留太古形。石為避兵多鑿竅,山無遊客未垂名。捫蘿欲覓神仙跡,羽士先收老茯苓。千家歷歷翠微中,慘澹孤城返照紅。雲氣攜來山半雨,石門噓作世間風。避人鹿子形跡遠,送曉鐘聲境界空。玉琯銀璈殘月下,道人鼓吹自玲瓏。”
民國
孫丘園著詩《午子山上》,曰:“果然午子三峰好,此日登臨天地小。十里油松駐白雲,千尋磴道驚飛鳥。觀前招展野花開,峽底陽沉落日早。吟罷欲乘萬壑風,聲聲杜宇傷春老。”
近代楊厚生著詩《登臨午子山即興》,曰:“步入洋川道,興至登仙觀。山花遍林野,榛荊鋪青氈。幽觀落雲霧,老桂可參天。田疇裂明鏡,村舍升炊煙。峽水流何疾!蜿蜒奔逝川。”
活動
午子山三月三廟會活動,這是一個具有宗教性質的廟會活動,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不少道教信徒、民俗愛好者及地方媒體等民眾都會來午子山景區參與廟會活動。午子山的三月三廟會活動從宋朝流傳下來,經過發展變化,已成為了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午子山的三月三廟會活動主要分成三個部分:
1、西鄉地域民俗文化展示
廟會活動伊始,人們會聚集到午子山景區的午子觀底觀,觀看具有濃厚地域性的文化演出。主要由當地的文化組織、單位組織及民眾等為主。通過不同形式的表演,向民眾展示具有
西鄉特色的文化。當地的老人們整齊劃一的展示道教的太極拳,向人們宣揚修身養性;西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展示,如劉二姐趕會、地圍子等,通過文藝演出這一種展現形式,有效的將西鄉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在大眾面前,向大家展示當地人們的樸質精神品質及具有特色的文化財富。 此外,還有午子山的茶藝展示,以午子山後山的茶園採摘煉製的清明時的茶葉為主料,在廟會活動中展示午子山茶的品質,向人們宣傳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技藝成果。
2、道教祭祀
廟會活動中,祭祀便是正常活動的高潮。在祭祀活動中,主要是由一位高功道長的帶領下,道長們手拿各類法器,伴隨著道士所彈奏的伴樂下,進行吟唱祭祀。隨著高功道長在對神仙進行祭祀結束後,由其領頭帶著民眾一起叩拜神靈,以求平安、順遂。
3、朝山和參觀瀏覽
祭祀活動之後,根據人們的不同目的及意願,選擇朝山活動或在午子觀底觀周邊參觀瀏覽等。
管理機構
午子山景區的管理機構是西鄉縣午子山景區服務中心。
旅遊信息
門票
門票價格:(3月1日—11月30日)30元,(12月1日—次年2月底)20元。
免票政策:對現役軍人(含軍隊離退休幹部)、消防救援人員、公安幹警、全國醫務工作者、殘疾人免票;對65周歲(含6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6周歲(含6周歲)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的兒童免票。符合以上條件的遊客,持本人的有效證進入午子山景區。
交通
陝西省漢中市西鄉縣內乘坐101路公交,堰口(午子山)站下車,步行前往。
路線
午子山景區內線路參照午子山景區導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