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丘園

孫丘園(1906—1967),名人俊,字丘園(秋?),以字行,西鄉縣城關鎮南關街人。

基本介紹

  • 本名:孫丘園
  • 字號:丘園
  • 出生時間:1906
  • 去世時間:1967
簡介,性格特徵,

簡介

民國17年(1928)夏,丘園考入上海藝術大學文學系,次年初轉入華南大學,參加“反帝大同盟”。同年秋轉入上海中國公學,加入中國新興文學研究會,任公學分會負責人。“九、一八”事變後,丘園任公學抗日救國會宣傳部長、主編反帝刊物,並代表公學參加上海學生聯合會,在滬、杭沿線進行抗日宣傳。民國21年(1932)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孫丘園返回西鄉,與董伯侃創辦《朝陽報》,鋒芒觸傷執政,幾次被當局傳訊。民國12年(1923)春,丘園至南鄭,在省立第五中學及第二女師任教。
民國23年(1934),孫丘園得中國公學前校長邵力子的幫助,重返上海,免費入中國公學,常為《讀書雜誌》、《世界知識》等進步刊物寫稿。民國25年(1936),在中國公學畢業,得到本縣留學津貼及胞兄的支持,東渡日本,考入明治大學新聞高等研究科讀研究生。留學期間,任《全民通訊社》駐日記者、《學聯半月刊》的編輯,曾著文稱頌魯迅為中國的高爾基,在青年中頗有影響。民國26年(1937),畢業歸國,適值蘆溝橋事變發生,500餘名旅日歸僑及留學生在歸國輪船上召開臨時大會,孫丘園任留學生總代表。船抵上海,淞滬抗戰開始,孫丘園任“留學生抗日救國會”理事,負責組織民眾、救濟難民等工作。後來,隨抗日宣傳隊到南京,參加國民黨中央政校特別訓練班,結業後,先後在軍委會政治部第二廳秘書室、民眾動員視察指導第十三團,從事動員和宣傳工作。後赴西安,任《陣中日報》總編輯,兼編《戰時婦女》,發表了大量詩文,深受讀者喜愛。
民國29年(1940)4月,孫丘園積勞成疾,返鄉療養,但迫於生計,帶病工作,先後任西鄉師範學校教員、女子國小校長,西鄉中學教務主任等職。1944年夏,又在有識之士與有關方面的支持贊助下,創辦了私立正本工業職業學校,自任董事長兼校長。
民國33年至36年(1944--1947),孫丘園先後被選為縣參議員和省參議員。民國36年(1947)冬參加了“國大”代表的競選,由於國民黨中央在選前即圈定劣紳朱問民為西鄉國大代表,丘園雖得票最多反居後補。此後他便專心研究學問與教書,先後任陝西省商業專科學校、陝西省師範專科學校副教授和西鄉樂育中學教員。

性格特徵

孫丘園性行剛直,不畏權勢,曾不避風險,營救進步人士李霞波彭定一等人。民國38年(1949)3月,丘園作為西鄉民意代表,在南鄭參加“和平會議”,會上,他呼籲停止拉兵征糧,遭到反動派的忌恨,險遭不測。
西鄉解放後,孫丘園入西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結業後,參加了土地改革運動。1952年任城固一中教員,次年,病休回家。1956年,任縣文化館副館長、縣政協委員。1962年5月,丘園獲釋時雙目失明。1979年,中共西鄉縣委為丘園平反昭雪,補發了喪葬撫恤金和遺孀的生活補助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