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跡山風景區

禹跡山風景區

禹跡山風景區,位於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碑院鎮大佛村,距南部縣城20餘千米。禹跡山地處嘉陵江中游,屬大巴山余脈,海拔655米。禹跡山風景區占地面積約2平方千米。

禹跡山風景區自古有“閬南仙地”“嘉陵第一名山”之美譽,是歷代先民朝山進香的佛教勝地,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四川省生態旅遊示範區。禹跡山大佛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樂山坐佛、大足臥佛並稱為“巴蜀三大佛”。禹跡山風景區內有禹跡石、七星石、飛來石、合和二仙、金龜朝聖等奇石,禹跡山大佛、禹跡山寨和古堡秘道、禹跡山石窟等景點。

2008年12月,禹跡山風景區被原四川省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2013年3月5日,禹跡山摩崖造像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禹跡山風景區
  • 外文名:Yuji Mountain Scenic Area
  • 地理位置: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碑院鎮大佛村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 景點級別:AAA級
  • 門票價格:免費
  • 占地面積:2 km
  • 著名景點:禹跡山大佛、禹跡山石窟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主要景點,禹跡山大佛,禹跡山石窟,古堡秘道,明代石室墓,禹跡石,和合二仙石,開發建設,基礎建設,所獲榮譽,文化活動,人文歷史,特色小吃,保護措施,旅遊信息,門票,交通,

歷史沿革

20世紀80年代,南部縣和閬中市在禹跡山大面積栽植美國濕地松,封山育林。
禹跡山風景區
禹跡山門
1991年,南部縣恢復修建禹跡山大佛閣樓。
2000年,南部縣成立了禹跡山旅遊景區管理所。
2007年至2008年,南部縣委、縣人民政府實施對禹跡山風景區的開發。
2008年12月,禹跡山風景區被原四川省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禹跡山風景區位於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碑院鎮大佛村,距南部縣城20餘千米,景區占地面積約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禹跡山地處嘉陵江中游,屬大巴山余脈,海拔655米。禹跡山風景區森林植被良好,主要樹種為美國濕地松。禹跡山陸相沉積為典型的河流沉積地貌,其沖刷面、平行層理與逆行沙波層理特徵尤為突出,具有較高的地理、氣候科學研究價值。

氣候特徵

禹跡山風景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由於秦嶺、大巴山脈形成天然屏障,北方冷空氣不易入境。所以境內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但四季分明,季風顯著,雨量充沛,日照偏少。一般特徵是:春早,回暖不穩,少雨,常有春旱;夏熱,雨水集中,分布不均,常是旱澇交替;秋短,降溫快,綿雨顯著,一般主澇;冬乾少雨,氣候較暖。墓漏勸

主要景點

禹跡山大佛

禹跡山大佛依山而建,刻鑿於唐朝末期,為中國第一古代石刻立佛,與樂山坐佛、大足臥佛並稱為“巴蜀三大佛”。禹跡山大佛高18米,腰寬6.1米,下肢寬5.2米,腳掌長寬均約1.3米,其儀態、神韻在同代同類造像中堪稱上乘。 禹跡山大佛頭飾螺髻,袒胸束腰,左手平舉與胸齊,掌心向上,右手施“說法印”狀。內著僧衣,薄而貼體,外為袈裟罩蒸歸判籃體,僧衣末端略顯飄逸,袖長過膝。大佛頭部與下肢皆鏤空圓雕,僅腰背與山石相連。
禹跡山風景區
禹跡山

禹跡山石窟

禹跡山石窟鑿於清嘉慶年間,是白蓮教農民義軍歷時9年建築的軍事工程,其作用是抵禦清軍的圍剿。石窟內有40多間大小不等的石室,由一條曲里境元拐彎的通道錯落有致地連線起來,最大的石室有十多平方米,最小的也有四五平方米。
禹跡山風景區
禹跡山石窟

古堡秘道

禹跡山古堡秘道為四川保存規模較大的一處古代軍事防禦工事遺址,開鑿於禹跡山陡峭岩體中,與東、南、西、北、中五道寨門構築起完整的寨堡防禦體系,形成“山是一座堡、堡是一座山 ”的奇特景觀。古堡秘道為其核心工事。秘道集囤兵積糧、軍事指揮、防禦工事功能於一體,分上下兩寒驗詢贈層、有作戰室、儲藏室、議事廳、廚灶房等三十多間,內有“天眼”直通禹跡山頂,“地洞”可達禹跡山腳,火槍眼、瞭望孔等遺蹟尚存。古堡秘道形成年代久遠,多為兵家與民眾備戰防禦之用。
禹跡山風景區
古堡秘道

明代石室墓

禹跡山明代石室墓高度約1.2米,寬度約1米,進深為2米至2.5米采企祖。石室的兩側與頂部各有一個石龕,石龕里刻鑿花草與人物像。這3處明代石室墓是南部縣在創建打造禹跡山AAA級景區工作中,清除景區雜草時發現的。
禹跡山風景區
明代石室墓

禹跡石

禹跡石,又名禹王腳。相傳太古時大巴山九河橫流,禹跡山居方圓百里群山環合之中,有“九龍聖地”之勢,於是大禹借地脈之氣在此制方略、平水患,嘉陵江自是疏通。大禹勝跡禹跡石猶存。禹跡山因大禹治水留下足跡而名。
禹跡山風景區
禹跡石

和合二仙石

合和二仙石,又名夫妻石。“和合二仙”本來是民間傳說的主持愛情婚姻之神,在禹跡山上化作了兩塊相依相存的巨石。人們來禹跡山旅遊觀光,總會尋訪到“和合二仙”石,乞求“和合二仙”賜給自己幸福美滿。
禹跡山風景區
和合二仙石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2008年,南部縣擴建禹跡山風景區公路3.2公里和大佛遊客集散廣場,修建少定再規範的香蠟燃燒廣場;新建香蠟銷售市場和300立方容量的消防水池;更換損毀的閉路監控設施、廣播通訊設施、電力管網設施、標識標牌、垃圾箱桶、遊客座椅等遊覽休閒設施。

所獲榮譽

2008年12月,禹跡山風景區被原四川省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2014年12月,禹跡山風景區入選2014年四川省生態旅遊示範區。

文化活動

人文歷史

相傳太古時大巴山九河橫流,禹跡山居方圓百里群山環合之中,有“九龍聖地”之勢,於是大禹借地脈之氣在此制方略、平水患,嘉陵江終於疏通。大禹為南部縣留下了“變堵為疏”的務實精神,艱苦樸素、公而忘私、勤政愛民的大禹文化,禹跡山也因大禹治水留下足跡而聞名。
禹跡山是享譽千年的佛教聖地,身高18米的禹跡山大佛刻鑿於禹跡山腰,為釋迦牟尼造像,中國古代第一石刻立佛,與樂山坐佛、大足臥佛並稱巴婚局剃蜀三大佛。

特色小吃

禹跡山箭鴨、禹跡山涼粉是禹跡山農家樂的招牌菜,景區內還有嘉陵江野生魚、小河蝦、農家土雞、土鴨,農家時令蔬菜及“十大碗”等特色美食。土特產品有大佛豌豆粉,採用優質純豌豆,手工特製而成。

保護措施

2013年3月5日,禹跡山摩崖造像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2月1日,碑院鎮人民政府發布《禹跡山景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旅遊信息

門票

禹跡山風景區屬開放型景區,無門票。

交通

禹跡山風景區距南部縣城20餘千米,車程30分鐘,從南部客運站乘坐班車可直達禹跡山風景區,每天有10班次專線,每隔30分鐘輪班發車。

明代石室墓

禹跡山明代石室墓高度約1.2米,寬度約1米,進深為2米至2.5米。石室的兩側與頂部各有一個石龕,石龕里刻鑿花草與人物像。這3處明代石室墓是南部縣在創建打造禹跡山AAA級景區工作中,清除景區雜草時發現的。
禹跡山風景區
明代石室墓

禹跡石

禹跡石,又名禹王腳。相傳太古時大巴山九河橫流,禹跡山居方圓百里群山環合之中,有“九龍聖地”之勢,於是大禹借地脈之氣在此制方略、平水患,嘉陵江自是疏通。大禹勝跡禹跡石猶存。禹跡山因大禹治水留下足跡而名。
禹跡山風景區
禹跡石

和合二仙石

合和二仙石,又名夫妻石。“和合二仙”本來是民間傳說的主持愛情婚姻之神,在禹跡山上化作了兩塊相依相存的巨石。人們來禹跡山旅遊觀光,總會尋訪到“和合二仙”石,乞求“和合二仙”賜給自己幸福美滿。
禹跡山風景區
和合二仙石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2008年,南部縣擴建禹跡山風景區公路3.2公里和大佛遊客集散廣場,修建規範的香蠟燃燒廣場;新建香蠟銷售市場和300立方容量的消防水池;更換損毀的閉路監控設施、廣播通訊設施、電力管網設施、標識標牌、垃圾箱桶、遊客座椅等遊覽休閒設施。

所獲榮譽

2008年12月,禹跡山風景區被原四川省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2014年12月,禹跡山風景區入選2014年四川省生態旅遊示範區。

文化活動

人文歷史

相傳太古時大巴山九河橫流,禹跡山居方圓百里群山環合之中,有“九龍聖地”之勢,於是大禹借地脈之氣在此制方略、平水患,嘉陵江終於疏通。大禹為南部縣留下了“變堵為疏”的務實精神,艱苦樸素、公而忘私、勤政愛民的大禹文化,禹跡山也因大禹治水留下足跡而聞名。
禹跡山是享譽千年的佛教聖地,身高18米的禹跡山大佛刻鑿於禹跡山腰,為釋迦牟尼造像,中國古代第一石刻立佛,與樂山坐佛、大足臥佛並稱巴蜀三大佛。

特色小吃

禹跡山箭鴨、禹跡山涼粉是禹跡山農家樂的招牌菜,景區內還有嘉陵江野生魚、小河蝦、農家土雞、土鴨,農家時令蔬菜及“十大碗”等特色美食。土特產品有大佛豌豆粉,採用優質純豌豆,手工特製而成。

保護措施

2013年3月5日,禹跡山摩崖造像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2月1日,碑院鎮人民政府發布《禹跡山景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旅遊信息

門票

禹跡山風景區屬開放型景區,無門票。

交通

禹跡山風景區距南部縣城20餘千米,車程30分鐘,從南部客運站乘坐班車可直達禹跡山風景區,每天有10班次專線,每隔30分鐘輪班發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