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山文化

後山文化

易縣位於河北省西部,太行山東麓,華北平原西北邊緣。后土文化主要分布在距縣城14.6公里的後山(又稱洪崖山)上。後山山勢險峻,氣候溫和,植被豐厚,風光秀美,有“洪崖秋色”、“洪崖積雪”之美景。易縣后土文化影響廣泛,每年農曆3月15日前後,來自國內十餘個省市的數十萬的香客、遊客到後山拜神、祈福、還願,形成了一道特色鮮明的民俗文化事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後山文化
  • 地理位置:河北省西部,太行山東麓,華北平原西北邊緣
  • 氣候類型:溫和
  • 開放時間:全年
歷史,價值,現狀,

歷史

后土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專家考證,易縣後山是5000年前黃帝部族由西北高原東遷後聚居、生活、祭祀之地。黃帝統一各部落後,雖建都於今涿鹿縣礬山,但後山是其近畿和家廟祖祠所在地,仍把重臣留在後山,掌管祭祀等事宜,形成了最初的後山廟會,其內容是帝王諸侯舉行祭天、封禪、祭祖等活動。到了漢朝,後山廟會有了新的傳承與發展,在民間至今流傳著“後山奶奶救劉秀”等故事。明、清朝對後山廟進行了大規模修繕,規模不斷擴大。“文革”時期後山廟遭到了嚴重破壞。

價值

易縣后土文化具有較高學術研究價值,已引起24個國家的專家關注,美國、英國、日本、韓國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南開大學的多位學者開展了相關研究。

現狀

由於后土文化缺乏詳實的史料記載,急需對后土文化特別是先秦時代以前的歷史淵源進行深入考證。隨著大量與后土文化相關的民間花會和民間音樂會的消失,後山廟會日漸萎縮,保護工作已迫在眉睫。
易縣後山是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家廟所在地,是黃帝聯合炎帝戰勝蚩尤,實現中華民族大融合的聖地,黃帝及其部族長期在這裡繁衍、生息、戰鬥,是秦以前歷代帝王朝聖祭祀的地方。如果說黃帝出生河南,葬於陝西,易縣後山則是是黃帝一生大定天下、最輝煌的地方。研究挖掘後山文化,對構建和諧社會增進民族團結,對發展文化生產力有著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後山:黃帝生活戰鬥的地方
後山位於易縣縣城北十五公里的洪崖山上,山上主廟為“后土皇帝廟”,俗稱“後山廟”或“後山奶奶廟”。據專家學者考證,這裡是五千年前黃帝部族由西北高原東遷後聚居、生活、發展、祭祀的根據地,是“後山文化”中心。秦漢以前,歷代帝王諸侯都在後山舉行祭天、封禪、祭祖等活動,將祭天、封禪、祭祖活動改在今天的泰山,是從秦始皇登泰山封禪開始的。因此,不少專家學者認為,易縣後山應為“中華第一祖山”,是中華第一座祖廟——黃帝廟所在地,是中華民族融合統一最重要的發祥地之—。
後山海拔一千多米,屬太行山脈。山上有規模龐大的廟群,為歷代統治者和人民民眾敬奉神廟或祭祖所建。廟宇原有七十多座,有四聖殿、必龍殿、老爺殿、龍王殿、救苦殿、三清殿、玉泉殿、太寧殿、三宵殿、觀音殿等,還有遠古時代黃帝廟、中國太陽神炎帝廟及我國最早的水利專家、黃帝的後裔后土廟,因年久大部分已毀。目前恢復的二十六處建築,在廟宇中最主要的有三處,黃帝廟和黃帝洞、侯王殿、太陽殿,黃帝廟和黃帝洞是歷代帝王諸侯祭祖的地方,侯王殿是歷代帝王諸侯封禪的地方,太陽廟是歷代帝王諸侯祭天的地方。
《易縣誌物》記載:“后土皇帝廟,當為祀黃帝軒轅氏者。《史記》記,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又會諸侯於釜山。今縣南五十餘里釜山相傳黃帝會諸侯之所,是則黃帝在易有祠理或然也。今鄉民望走極盛,每歲三月,遠近數縣億麇集進香,為邑中廟會之最盛者。”目前仍如縣誌記載一樣,後山的廟會仍甚為壯觀。每到廟會這天,除周邊各縣及京、津、冀善男信女前來進香外,也有不遠千里而來,涉及十幾個省份,屆時車水馬龍,人山人海,晝夜不停。高峰時一天達十幾萬人,而進香的花會也達百餘道。現淶水縣南高樂音樂會經過專家學者考證鑑定,是後山祭祖音樂的留存,主曲《后土寶卷》,氣氛甚是濃郁壯美。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炎帝從西北高原來到中原,見這裡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環境優美,便都想在這裡稱雄,因而兩人爭鬥起來。最後,炎帝被黃帝吞併,黃帝便成了炎黃部落的首領。而當地蚩尤部落不服從黃帝的命令,經常作亂,於是就發生了黃帝戰蚩尤的故事。涿州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詩:涿鹿茫茫百草秋,軒轅曾此破蚩尤。丹霞遙映祠前水(後山有丹霞洞),疑是成川血尚流。黃帝統治了天下之後,得以社會安定,炎帝和黃帝團結治理天下,發明創造了宮室、舟車、蠶絲、醫藥、棺槨以及文字、音律、曆法、算術。因而炎帝和黃帝是華夏五十六個民族共同認同的祖先。
易縣和淶水還有許多地名,也和黃帝有關。如洪崖山西北有一架山峰共工(呂氏春秋·古樂);而洪崖山以洪崖起名,則是因為黃帝的樂宮叫供崖,後稱伶倫(山海經·海內經);後山腳下淶水縣洛平還有伶倫詞,有一山峰叫伶山,又被叫後山,則因為共工的兒子后土治理水土有功,發明了井、壩、渠,人民為紀念他立了廟,故山名取後字,稱之為後山。另外,在後山附近還有一個叫螺祖的村莊,就是以黃帝妻子嫘祖命名的,其附近郎山山頂還有一個蠶姑坨,是螺祖養蠶的地方。此外還傳說,後山有人叫黃崖的地方,崖下有月牙泉,黃帝祭日灑酒都在這裡,於是年長日久,祭灑越來越多,月牙池內便變成了甘甜的山泉。後人在這裡蓋了廟,被稱之為黃帝廟。而今,民間卻流傳為“後山奶奶”廟,《史記·八書第五天官》中說,“軒轅黃龍體。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後宮屬。”實際上“後山奶奶”是黃帝女性化的化身,民眾是祭祀中華始祖。
易縣北福地史前文化遺址發掘及其成果,二00四年被中國社會科學院評為中國六大考古發現之一,並獲得了中國考古最高獎——二00四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位居榜首。北福地史前文化遺址發掘也進一步證明軒轅黃帝在後山生活戰鬥。
淶水縣發現的《后土寶卷·禘祖經》,不僅記載了黃帝對人類方方面面的貢獻,而且著重記載了黃帝戰蚩尤、黃帝戰炎帝、聯炎帝的重要史實。現存於易縣狼牙山蠶姑聖母祠黃帝原元妃螺祖的碑刻上記載:“西陵氏螺女,為黃帝元妃,教民繅絲織錦,以供衣膳,為蠶姑聖母……”
對“後山文化”的研究中還發現,中國最古老的文化代表《易經》的形成與發展也與易縣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初步認定易水是《易經)的發源地。伏羲發明八卦,黃帝、炎帝發展成為六十四卦,他們思想重要組成部分的形成就是他們在後山時期。
後山文化:升級“文化符號”
目前,許多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對後山文化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引起關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南開大學、河北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也都參加了對後山文化的研究,不少專家學者紛紛來實地考察。
據介紹,成立後山文化學會目的就是進一步研究發展和繁榮後山文化,發掘整理保護炎、黃、蚩文化,恢復還原升級“文化符號”,加強海內外文化學者的交流,凝聚力量,形成合力,科學運作,為尋找中華文化之源努力。
文化是一個地方的“根”和“魂”,是現實的生產力,發掘和保護歷史文化,對弘揚民族優秀傳統,增強民族凝聚力,構建和諧社會,加快經濟和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深入發掘歷史文化資源、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切實加快文化大市建設步伐的重要部分,後山文化不僅是易縣的亮點,更是保定的亮點,其歷史價值和經濟價值深遠,對提高保定的知名度,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繁榮旅遊事業也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位多年來致力於“後山文化”研究的人士說,黃帝文化遠博精道,但其核心是“合”的文化,“合”則和諧,“合”則發展,“合”則強大,這是中華民族具有強大凝聚力、向心力的歷史根源,是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力量源泉。為搶救後山這一民間文化遺產,我省已將“後山文化”列為全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重點項目。真的希望早日揭開“後山文化”神秘的面紗,其文化魅力將不可估量。易縣後山網站欷光、賈瑞增的一首詩作《我們只有一個祖先》,讓人生出許多感慨:根必須要尋,尋根是為了更好地紀念和生存:
我們只有一個祖先那就是軒轅,
桿轅葬於陝西卻生於河南。
人的生死之地並不十分重要,
更重要的是他大定天下是在後山。
易縣後山廟何以數千年香火不斷?
只因為黃帝的家廟就在山上邊。
秦以前歷代王公貴胄都來朝拜,
除了朝拜還要封禪祭天。
黃帝元妃螺祖就在易縣蠶姑坨,
養蠶繅絲給予民以有衣穿。
身邊重臣伶倫發明五音鑄十二鐘,
直至今日後山古樂還在相傳。
黃帝斬殺蚩尤於汲州.
為一統華夏再逐鹿中原。
不妨構想後山就是“井岡山”,
中華民族的大融合此為發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