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來源
是到
突尼西亞旅遊的必游之地。位於突尼西亞城東北17公里處,瀕臨
地中海,是奴隸制國家
迦太基的首都。今天看到的迦太基殘存的遺蹟多數是羅馬人在羅馬人占領時期重建的。從殘存的劇場、公共浴室和渡槽等遺蹟可知當時工程之浩大,設計之精確。在迦太基古蹟附近有一座新落成的現代化博物館,館內保存並陳列著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1978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將
迦太基遺址列入第一批“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名單中。突尼西亞政府在這個遺址建立了國家考古公園。據現有僅存的資料顯示,迦太基的建城時間比羅馬要早,但確實時間無從考據。而較為廣泛接受的說法是大約在公元前九世紀,
腓尼基(Phoenicia)一城邦
推羅的移民橫渡
地中海建立了
迦太基,籍以作為大量販賣奴隸及海上貿易的中轉站。
早年歷史
大約在公元前8世紀 - 公元前6世紀,
迦太基開始向非洲內陸擴展,並控制了北非的大部分腓尼基人殖民地。與此同時,迦太基亦向西
地中海進發,占領了西班牙南部海岸及其附近島嶼、
撒丁島、
科西嘉島及
西西里島西部等,開始稱霸西地中海,與希臘分別控制著地中海的西東兩邊。
與希臘爭霸
由公元前6世紀開始,
迦太基開始與欲染指
地中海西部的
希臘人發生衝突。大約在公元前 535年,迦太基人聯合
伊特拉斯坎人,在
科西嘉島近岸打敗了其中一支希臘人的艦隊。但是在公元前480年,
敘拉古的領主格隆和
阿克拉加斯的領主特隆所統率的希臘軍隊卻在
西西里島大敗迦太基的軍隊。此後百年間,迦太與希臘為了爭霸
地中海而紛爭不斷。
直到公元前4世紀初,希臘在經歷
伯羅奔尼撒戰爭後元氣大傷,開始停止在
西西里殖民。而在希臘的
皮魯斯大王於西西里為
希臘城邦作出最後一次對抗
迦太基的戰事後,迦太基與希臘的紛爭大致告一段落。但取而代之的,卻是與更可怕的對手 - 羅馬所發生的戰爭。
經濟發展
迦太基的錢幣迦太基因為其強大的海軍稱霸西
地中海,因此亦成為西地中海的貿易中心,每年均有龐大的經商收入。如上述,迦太基擁有龐大的船隊,而且居民亦善於航海,所以其海路販運奴隸、金屬、奢侈品、酒和橄欖油等商業活動很蓬勃。同時間,其家庭式手工業亦很發達,當中以紡織品最為著名。而其內陸地帶 - 巴格拉達斯河谷的土地十分肥沃,所以迦太基即使在北非,亦有發達的農業,因此亦出現了奴隸制莊園。
政府架構
迦太基主要是貴族
寡頭式掌權,其中商業奴隸主與農業奴隸主這兩個統治階級間則往往有利害衝突,這造成了日後與羅馬作戰時出現和戰不定的問題。而最高行政官員有兩名,稱為蘇菲特,每年選舉產生,但選民限於富有的迦太基人,不過這兩位蘇菲特沒有兵權。迦太基與羅馬一樣,設有
元老院,由 300人組成。元老院擁有
立法權和決策權,成員任期終身。並設有
公民大會,但權力有限。此外,亦設有百人會議,共有成員104人,負責監察和作出審判。
民族風俗
迦太基被羅馬人摧毀前約200年,經常舉行焚燒童男童女的祭禮。
腓尼基人是迦太基人的祖先,據說他們在建立迦太基前就已有了祈求豐產的獨特祭禮,希望上蒼賜福、五穀豐登、子孫安康。
深夜,在一個怪異的青銅製巴力像前,有一大堆燒得烈焰熊熊的柴火。500個兒童作為獻給巴力神的祭品,一個個可能事先已割斷喉嚨的孩童,先被放在神像伸出的雙手中,接著掉下火堆在烈火中燒成焦炭。
祭禮進行中鼓樂喧天、熱鬧非凡。戴上面具的舞者與具有權勢的祭司一齊主持祭禮,那些犧牲子女作為貢品的父母,則必須站在一旁眼睜睜的觀看,還不準流一滴眼淚,因為用子女做祭品獻給神是一種特權,不是一般父母可享的,這種光榮只賜給最高貴的家庭。
這是發生於古代的北非名城迦太基的一幕。約公元前310年。西西里島上敘拉古王國的暴君阿格多克利斯,因與鄰近城邦發生衝突,引起戰爭,被逼暫時逃到迦太基避難,親眼目睹了迦太基居民以宗教名義做出的暴行。公元前1世紀的希臘歷史家戴奧多勒斯根據阿格多克利斯目擊情況做了記載,讀來令人毛骨悚然。
迦太基貴族往往以奴隸的子女替他們自己的子女送命。後來,迦太基在與羅馬的戰爭中連連戰敗,迦太基當權者認為是欺騙行為觸怒了巴力神。所以,戴奧多勒斯宣稱,阿格多克利斯見到的那次祭禮是迦太基的貴族為了贖罪,用自己親生子女燒焦的屍體祈求巴力神息怒。
布匿戰爭
第一次布匿戰爭
如欲獲得更詳細的資訊,請參看第一次
布匿戰爭這條條目。
羅馬在公元前4世紀統一義大利後,開始向
地中海進發,這與
迦太基的利益產生衝突。但戰事還是由羅馬人先挑起的,羅馬人以保護其在
西西里的同盟國為由,不顧以往與迦太基所簽署的三份友好聲明,出其不意的渡海進攻迦太基在
西西里島的殖民地。迦太基的海軍當時名震地中海,但羅馬初建的海軍卻接連擊敗迦太基的海軍,使得迦太基在西西里的軍隊沒有足夠的支援。但是有趣的是,在這種情況下,一向比羅馬陸軍的質素為差的迦太基陸軍卻在名將哈密爾卡的帶領下,與羅馬陸軍打了個平手。在這種情況下,戰爭持續了23年(公元前263年 - 公元前241年),最後
迦太基向羅馬求和,以迦太基全面撤出西西里島,並對羅馬作出賠款為和約條件終止戰爭。
第二次布匿戰爭
在
第二次布匿戰爭時大敗羅馬軍的
迦太基統帥 - 漢尼拔如欲獲得更詳細的資訊,請參看第二次布匿戰爭這條條目。
迦太基的貴族甘於接受和約的條款,但哈密爾卡卻心有不甘,矢志報仇。可惜他卻在完成這個心愿前便逝世了,他這個遺願便由他的兒子 - 漢尼拔所繼承。漢尼拔為了培植足以與羅馬抗衡的力量,率軍進占
伊比利亞半島,並將在那裡建立了新迦太基。在羽翼豐滿後,在公元前218年他率軍橫越被視為羅馬天然屏障的
阿爾卑斯山,聯合當地的
高盧人,在義大利各處擊潰羅馬軍隊,其中在
坎尼戰役後,羅馬約7萬人的軍隊更被全殲。可是羅馬同盟的基礎太厚,漢尼拔不能完全將其瓦解,這使得羅馬獲得喘息機會。在公元前212年起,羅馬轉入反攻狀態,直攻
迦太基,使得漢尼拔被逼回師去援救。結果漢尼拔因千里馳援,致使兵力下降,而其兵士亦顯得疲態畢露,最後於
扎馬戰役被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被擊敗。迦太基被逼於公元前201年與羅馬人簽訂了條款苛刻的和約,條約規定迦太基失去
阿非利加以外的一切領地,將整個艦隊交給羅馬,並償付巨額戰爭賠款,迦太基失去所有
伊比利亞半島的領土,海軍解散,只能有10艘防海盜的船。這場戰爭共打了16年(公元前218年 - 公元前202年),而經此一役,迦太基已經再無力與羅馬爭鬥了。
第三次布匿戰爭
公元前149年,羅馬人為免
迦太基回復元氣,決定先發制人,圍攻迦太基。迦太基人在頑強抵禦三年後,於公元前146年春被羅馬軍統帥 - 埃米利安·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所攻滅。此役後,羅馬決定把迦太基城夷為平地,並且血洗迦太基,挨房搜尋,將所有居民找出殺死。而迦太基港口亦被毀滅,從此迦太基作為國家的階段成為歷史。第三次布匿戰爭只持續了三年(公元前149年 - 公元前146年),比前兩次都要短,可見羅馬先發制人的決定並不錯誤。
而據說迦太基周圍的田野被撒了鹽,要它不能有任何生命生存。不過撒鹽這回事在戰史里沒有記錄,而且當時鹽很貴重,所以現在的學者認為撒鹽只是一種象徵,並沒有真正做。
徹底消逝
迦太基城遺址公元前122年,羅馬在這裡建立殖民地,然後在
凱撒時代,羅馬亦曾把一些沒有土地的公民遣送至這裡,而由
奧古斯都於公元前29年統治開始,羅馬將迦太基設為非洲行省的一部份。在公元4世紀,
羅馬帝國分裂迦太基隸屬
西羅馬帝國。而在5世紀時,西羅馬帝國崩潰,此時
汪達爾人乘機入侵迦太基,並占領了非洲北部沿海大部分國家,成立了
阿蘭·汪達爾國。到了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向亞、非、歐三大洲的鄰國進軍,在其倭馬亞時代征服了迦太基在內的北非大部分領土。1217年-1221年,當第五次
十字軍東侵橫掃過迦太基之後,這座歷經滄桑的古城被嚴重的損壞殆盡到終於完全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遺蹟迦太基城的遺蹟
迦太基現在仍有很多遺蹟可尋,如碉堡、水渠、神廟、音樂廳、劇場、澡堂、競技場等的殘存部分。
地理位置
位於今北非
突尼西亞北部,臨
突尼西亞灣,當東西
地中海要衝,是今到突尼西亞旅遊的必游之地。公元前九世紀末,腓尼基人在此建立殖民城邦。公元前七世紀,發展成為強大的奴隸制國家。首都
迦太基城(今
突尼西亞城)。疆域包括北非西部沿海,西班牙南部,
西西里大部以及
科西嘉、
撒丁島和
巴利阿里群島,壟斷西地中海海運貿易。公元前三世紀七十年代,羅馬對外擴張,成為迦太基的勁敵,爆發了古代史上著名的三次“
布匿戰爭”。最後迦太基滅亡。公元147年,迦太基城被羅馬軍
夷為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