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隨補瀉

迎隨補瀉

古代針刺手法的一種。進針時針尖隨著經脈循行去的方向刺入為補法。針尖迎著經脈循行來的方向刺入為瀉法。即針刺時使針尖順著經脈循行方向(即手三陰經從胸部至手部, 三陽經從手部至頭部,足三陽經從頭部至足部,足三陰經從足部至胸部)進針和操作 的叫做“隨”,也就是補法;凡針刺時使針尖逆著經脈循行方向進針和操作的叫做“迎 ”,也就是瀉法。

出處

“迎隨”意指逆順。《說文》:“迎,逢也”,“隨,從也。”《辭源》謂 “迎”有“迎接、逆、反向”之義,“隨”有“跟從、順從”之義。“迎隨”其名始見於《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指出:“往者為逆,來者為順,明知逆順,正行無問。迎而奪之,惡得無虛?追 (隨)而濟之,惡得無實?迎之隨之,以意和之,針道畢矣。”《靈樞·小針解》對此解釋說:“迎而奪之者,瀉也;追而濟之者,補也。”《靈樞·終始》也說:“瀉者迎之,補者隨之,知迎知隨,氣可令和。”由此可看出,人體的氣血往來有逆有順,針刺時可逆其經氣以瀉其邪,順其經氣以補其正,從而達到補虛瀉實的治療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迎隨補瀉
  • 出處:《說文》、《辭源》
簡介,出處,

簡介

古代針刺手法的一種。進針時針尖隨著經脈循行去的方向刺入為補法。針尖迎著經脈循行來的方向刺入為瀉法。即針刺時使針尖順著經脈循行方向(即手三陰經從胸部至手部, 三陽經從手部至頭部,足三陽經從頭部至足部,足三陰經從足部至胸部)進針和操作 的叫做“隨”,也就是補法;凡針刺時使針尖逆著經脈循行方向進針和操作的叫做“迎 ”,也就是瀉法。

出處

“迎隨”意指逆順。《說文》:“迎,逢也”,“隨,從也。”《辭源》謂 “迎”有“迎接、逆、反向”之義,“隨”有“跟從、順從”之義。“迎隨”其名始見於《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指出:“往者為逆,來者為順,明知逆順,正行無問。迎而奪之,惡得無虛?追 (隨)而濟之,惡得無實?迎之隨之,以意和之,針道畢矣。”《靈樞·小針解》對此解釋說:“迎而奪之者,瀉也;追而濟之者,補也。”《靈樞·終始》也說:“瀉者迎之,補者隨之,知迎知隨,氣可令和。”由此可看出,人體的氣血往來有逆有順,針刺時可逆其經氣以瀉其邪,順其經氣以補其正,從而達到補虛瀉實的治療作用。
《難經·七十二難》中說:“所謂迎隨者,知榮衛之流行,經脈之往來,隨其逆順而取之,故曰迎隨。”這是從營衛氣血的運行和分布情況來分析迎隨逆順的意義。氣血的運行有順有逆,分布部位有淺有深,功能變化有盛有衰,根據不同情況採用或順(隨)或逆(迎)的方法,都可達到補虛瀉實的作用。《難經·七十九難》又說:“迎而奪之者,瀉其子也;隨而濟之者,補其母也。”將迎隨補瀉與五行生剋規律結合起來,陽經的五輸穴其五行屬性依次為金、水、木、火、土,而陰經的五輸穴其五行屬性依次為木、火、土、金、水,根據“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的原則,可分為本經子母補瀉和異經子母補瀉,創立了“子母補瀉法,亦即“子母迎隨”。這是根據五行理論選用五輸穴以治療各經虛證和實證的配穴方法,而不是指針刺手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