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瀉

中醫治則治法術語。此處專指針灸補瀉。有兩種含義:一是在針刺得氣的基礎上所施用的手法,即常說的補法和瀉法;一是指針對病證的虛實而運用的治療思想,即常說的實則瀉之,虛則補之。

簡介,分類,常用補瀉手法,專用補瀉手法,針法補瀉,

簡介

補和瀉是治療上的兩個重要原則。“補”,主要用於治療虛證。“瀉”,主要用於治療實證。在針灸療法中的補瀉主要是通過套用不同手法以產生不同刺激強度與特點而取得的。古代套用的針法補瀉種類很多,主要有“ 迎隨補瀉”、“提插補瀉”、“疾徐補瀉”、“捻轉補瀉”等,參見各條 。

分類

病證補瀉是針灸治病的一種重要思想方法;補瀉手法則是具體操作方法,主要有常用補瀉手法和專用補瀉手法兩種。

常用補瀉手法

針對具體穴位而施用的常規操作手法。①捻轉補瀉。進針得氣後,將針進行不同角度的左右旋轉,以達到補瀉目的的一種針刺手法。一般來說,以右手持針為主,常稱之為持手,順時針方向旋轉為主的時候是補法,逆時針方向旋轉為主的時候是瀉法;若是兩手同時捻轉,則左手持針捻轉順時針方向為主的時候是瀉法,逆時針方向為主的時候是補法。在捻轉的力度上,若是補法則順時針方向的捻轉力度較大,逆時針方向的捻轉力度較小;瀉法則相反。在捻轉的角度上,若是補法則順時針捻轉的角度稍大,逆時針捻轉的角度較小。②提插補瀉。進針得氣後,將針進行不同幅度的上提下插動作以達到補瀉目的的一種針刺手法。一般來說,下插為主的時候是補法,上提為主的時候是瀉法。上提下插的時候,不要離開得氣點或不要離開得氣點太遠,否則提插就失去意義。在力度上,下插時用力較大、上提時用力較小者是補法,反之是瀉法。下插速度較快,以形成一種衝擊力,上提速度較慢,以形成一種舒緩感的是補法,反之是瀉法。③徐疾補瀉。進針得氣後,將針進行不同頻率的提插捻轉,以達到補瀉目的的一種針刺手法。一般來說,頻率較快者為瀉法,頻率較慢者為補法。這種頻率不僅僅是指1分鐘之內捻轉提插次數的多少,更主要的是指在捻轉提插過程中的頻率變化。在提插手法中,提的速度快,插的速度相對較慢的時候是瀉法,反之是補法;在捻轉手法中,順時針捻轉速度較快,逆時針捻轉的速度較慢的時候是補法,反之是瀉法。④迎隨補瀉。一是針尖順經脈的循行方向針刺的為補法,反之為瀉法;另一是在經脈氣機到來的時候進行針刺的為補法,在經脈氣機離開的時候進行針刺的為瀉法。⑤呼吸補瀉。進針得氣後,按照病人的呼吸頻率快慢進行捻針以達到補瀉目的的一種針刺手法。此法是上述補瀉手法的一種加強手法。在吸氣的時候,使用手法的主要是瀉法,反之是補法。在吸氣的時候順時針捻轉較重,呼氣的時候逆時針捻轉較輕者是瀉法;在呼氣的時候,順時針捻轉較重,逆時針捻轉較輕者是補法。⑥開闔補瀉。在出針時按壓針孔的是補法,反之是瀉法;在出針時搖大針孔的是瀉法,不搖大針孔的是補法。

專用補瀉手法

是針對病證的要求而施用的特殊手法。如寒證要用熱的方法,熱證要用寒的方法等。常見的有:①燒山火。在穴位內的天、人、地三部上進行常用手法操作。一般來說,從天部開始用補的方法提插捻轉3次,然後再向下到人部同樣3次,再向下到地部同樣3次,這樣算一大次。然後輕輕向上將針提至天部,照原樣重新開始提插捻轉。一般進行三大次。燒山火能達到局部或全身溫度升高的目的。②透天涼。方法與燒山火剛好相反,先將針插入地部,行瀉法後向上提至人部,又行瀉法後提至天部算一大次。然後輕輕將針插入地部,重新開始,一共三大次,能達到局部或全身溫度降低的目的。③陽中隱陰法。將針進至天部,得氣後,再將針插入人部,在人部重插輕提9次或9的倍數,針下有熱感,再將針插至地部,在地部重提輕插6次或6的倍數,然後將針一次退至天部,出針。能達到以補為主、補中有瀉的目的。④陰中隱陽法。先將針插入地部,重提輕插6次或6的倍數,再將針退至人部,重插輕提9次或9的倍數,然後退至天部,再重提輕插6次或6的倍數,出針。能達到以瀉為主、瀉中有補的目的。
補法是運用於氣、血、津、液、髒、腑、陰、陽等各種不同程度的虛弱甚至衰竭時的一種治法。補法包括提昇陽氣,回納陽氣,振奮陽氣,調動原氣,養護陰氣,化生陰血,行氣活血,和調五臟,灑陳六腑,強壯筋骨,補益骨髓等。補法處方中所選用的穴位大多以補為主要功能,如百會、膻中、氣海、足三里升補氣機,三陰交、血海、太溪、陰谷補養陰血等。在針灸的時候一般選用補的治法,如加強灸法的使用,配合火針、燔針、太乙神針,不使用放血療法等。
瀉法適用於氣機壅遏阻滯而變生的各種病證,如氣停濕阻、氣鬱化火、寒凝氣滯、氣逆而厥,以及臟腑氣機阻滯,諸如肺滿氣短、脾阻生痰、肝鬱氣滯、心火亢旺、相火妄動等。所選用的穴位多有通、開、散、降等作用,如十二井、金津、玉液、長強、湧泉、期門等。在針灸的時候一般選用瀉的治法,如用放血療法,灸的時候用吹火法,配合拔火罐、刮痧等。要達到補瀉的目的應注意以下三點:一是從養神的角度上看,則按《素問·八正神明論》所說:"瀉必用方","補必用圓"。方,即剛剛開始之意,比如邪氣剛剛開始要旺盛的時候,天氣剛剛要暖和的時候,月亮剛剛要圓的時候,身體剛剛恢復了抵抗力的時候,都是用瀉法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驅邪效果最好。圓,即行走的意思,移動的意思,也就是調動和調整氣機,使氣機來聚於針下,就容易達到恢復正氣的目的。二是在治法上按《靈樞·官能》所說:"瀉必用圓","補必用方"。即瀉法要求圓利通達,使正氣強盛,處於活躍狀態,這樣才有驅邪外出的可能;補法要求方正安靜,使正氣得以集聚,這樣才可以使正氣得以恢復。三是從用針的效果上看,則按《靈樞·小針解》所說:"言補者,必然若有得也,瀉者,恍然若有失也。"即用了補法以後,病人應該有獲得、充實的感覺(精力旺盛),用了瀉法後,病人應該有失去、空虛的感覺(無病一身輕)。這樣才能夠真正達到補瀉的目的。

針法補瀉

天有陰陽,人有男女。病有虛實,故針有補瀉也。何者為補,何者為瀉?曰:虛則補,實則瀉。經云:徐而疾則實,疾而徐則虛。又云:徐出針而疾按之,疾出針而徐按之。又云:徐內而疾出,疾內而徐出。此中似有矛盾之處。試以相似論而釋之:經絡也似河道。引天之氣而入經絡謂之補,引經氣行於外謂之瀉。以水道相似論之,引水入渠為補水,決水外行為瀉,故有隨迎補瀉也。隨乃順勢而補也,迎乃決水而瀉也。針若鍤,氣若水,慢插入渠,引水入之也緩慢,渠內之水不至於外。急退鍤使水不復隨之外流。故徐內而疾出之補也。以針徐引氣入經絡,疾退天部使氣不從針而退也。針退出當以何為補也。必徐退,若水之渠,邊退邊堵水,退出後急以土掩口也。故曰:徐出而急按之,謂之補也。瀉亦然,針之急入勿使天氣隨針入經,而徐出引經氣外泄至天部,復急出引經氣出於皮外,而徐按之,若水之隨缺口外泄,而徐以土掩之。雖似矛盾而實非也。此二者之不同時也。
針之補瀉又分手足、陰陽、左右、呼吸何也?此若水之流勢,手居上,以象陽,足居下,以象陰。手之陽經自手走頭,手之陰經自胸走手。足之陽經自頭走足,足之陰經自足走胸。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今觀地之水流,由於受地球偏轉力作用,在北半球水流右偏。故水之左為陽,水之右為陰。南半球恰相反。人以臍為中心,百會者,地之南極,會陰者,地之北極。帶脈即赤道也。其經絡所行之力恰與地力相似。針之左旋右旋對不同經絡其補泄不同也。故有針對一詞。手左之陽脈,自手走向胸,因處左處,故左旋針可加速經脈中氣流速度,為補也。反之相反。由此可知所謂隨迎者,決經絡之口,是入是出不同也。徐疾者,進出之方式。是補是泄也。旋轉者,改變經絡之氣速度也。陰陽左右上下者,脈行偏轉力不同也。呼吸者,增減外氣與內氣之勢差也。男女者,陰陽屬性也。而旋轉之法,為補泄第一手法。
以八卦論之,上卦為經絡之陰陽、上下、左右。下卦為針法之隨迎、徐疾、旋轉。上卦斷用何經,下卦斷用何法。呼吸男女者,外氣與內氣之勢差也。此為針法八綱也。
以先天八卦論之。
陽經手左部為乾,左旋隨經徐進為補,反之為瀉。
陰經手左部為兌,右旋隨經徐進為補,反之為瀉。
陽經足左部為離,右旋隨經徐進為補,反之為瀉。
陰經足左部為震,左旋隨經徐進為補,反之為瀉。
陽經手右部為巽,右旋隨經徐進為補,反之為瀉。
陰經手右部為坎,左旋隨經徐進為補,反之為瀉。
陽經足右部為艮,左旋隨經徐進為補,反之為瀉。
陰經足右部為坤,右旋隨經徐進為補,反之為瀉。
此中乾卦三男,坤卦三女。陽以左補,陰以右補。故言補瀉者,首隨迎也。次徐疾手法也,次左右旋轉也。隨迎者,補則從上順以引氣,瀉則從下逆以引氣。再用呼吸男女法,使內外之氣差增大,補瀉如桴鼓。復用徐疾之手法進針,一進至天,二進至人,三進至地。此徐法也,一退至天,此疾法也。復徐出針而疾按之,此謂之補也。一進至地,此疾也。退二至人,退三至天,此徐也。復疾出針而徐按之,此謂之瀉也。以手足陰陽左右經絡而用左右旋轉手法之不同,補瀉有別也。古人不余欺也。
經云:營行於內,衛行於外。衛氣之遁經而外行, 則氣足也。氣當何以外行?因衛氣為悍氣,衝出脈外行之故。觀水之行,北半球衝擊左岸,向右偏轉,復以左力驅之,水流加速,水氣必行於外,可潤澤枯土也。經氣亦然,左右之旋,經氣之速變,自可迫氣行於經外,外氣隨之而入,衛氣足則元氣旺,謂之補也。瀉者亦然。
天地之同理也,醫易可匯通也。諸如其它補瀉之法,亦為有理。九六補瀉之法,實非補瀉也。多配龍虎交戰,乃行針之手法,通經活絡作用,補時用補九瀉六,瀉時用補六瀉九。如助氣之波瀾,使通其所阻也。提插補瀉之法,以徐插疾提為補,疾插徐提為瀉。多配子午搗臼。以除寒熱。至於青龍擺尾,白虎搖頭,蒼龜探穴,赤鳳迎源,燒山火,透天涼,熱補涼瀉等,皆手法也。知針法八綱,明補瀉之理,手法推之可十,數之可百,皆以實者瀉之,虛者補之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