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位皮瓣(transposition skin flap)是2019年公布的燒傷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轉位皮瓣
- 外文名:transposition skin flap
- 所屬學科:燒傷學_燒傷創面修復_自體皮膚及其他組織移植
- 公布時間:2019年
- 出處:《燒傷學名詞》
轉位皮瓣(transposition skin flap)是2019年公布的燒傷學名詞。
轉位皮瓣(transposition skin flap)是2019年公布的燒傷學名詞。定義類似旋轉皮瓣,常為矩形、正方形或菱形,移植時需順軸心點與軸心線側位向移動,而不是弧形旋轉的皮瓣。1...
做兩個三角形皮瓣,使眥部傷口成“Z”字形,然後將兩個三角形皮瓣互相轉位縫合,使縫合後傷口成“S”字形,屬於旋轉皮瓣。兩三角形皮瓣的角度越大,延長的長度也越長,即30°延長25%;45°延長50%;60°延長75%。8.顳部上、下瞼...
皮瓣帶蒂轉位 皮瓣帶蒂轉位(pedicled flap transposition)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帶蒂皮瓣的局部或遠位轉移方式。臨床有五種基本的皮瓣轉位方式:推進、旋轉、插植、交叉、翻轉。出處 《顯微外科學名詞》第一版。
尿道下裂合併陰莖陰囊轉位。手術步驟 手術大體步驟:1.從一側陰囊外上方沿陰囊邊緣做弧形切口至陰莖根部腹側,再從陰莖根部沿對側陰囊邊緣做弧形切口至陰囊外上方。2.將兩側皮瓣旋轉向陰莖根部靠攏做分層直線或Z形縫合。術後併發症 感染...
額皮瓣摺疊轉移頰頰再造術用於頰癌的治療。頰部位於面側,構成口腔側壁。上界為顴骨、顴弓下緣;下界為下頜骨下緣;前界鼻唇溝、口角;後界嚼肌及翼下頜韌帶。包括皮膚、皮下組織、頰筋膜、頰部肌肉、頰脂體、黏膜下組織和黏膜。皮...
皮瓣交叉移植術(flap cross transposition)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遠位帶蒂皮瓣的一種轉位方式,需交叉固定肢體。有些部位的巨大創面無法用鄰近的皮瓣修復,患肢又無理想的血管可供利用進行游離皮瓣移植(如嚴重的小腿創傷)...
帶蒂穿支皮瓣(pedicled perforator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在受區創面周圍設計切取,進行帶蒂局部轉位的穿支皮瓣。具有無需進行顯微外科血管吻合的優點。臨床以偏心設計的穿支血管蒂螺旋槳皮瓣最為常用,可旋轉覆蓋與...
一、指固有動脈島狀皮瓣順行轉位修復手指掌側組織缺損 002 二、指背筋膜皮瓣逆行轉位修復指端組織缺損 003 三、指固有動脈背側支皮瓣轉位修復指端組織缺損 008 四、掌背動脈島狀皮瓣轉位修復手指組織缺損 011 五、拇指橈...
①肱橈肌肌皮瓣 肱橈肌位置淺表,主要血供來自橈側副動脈和橈側返動脈,神經采自橈神經。該肌對屈肘和旋前功能僅起輔助作用,可作為動力肌轉位替代癱瘓的肱二頭肌。肱橈肌肌皮瓣套用解剖 橈側返動脈[1]始於橈動脈[2],經橈神經[3...
顳肌顳筋膜瓣轉位面癱矯正術用於面癱的治療。 這個手術是利用顳筋膜使顳肌瓣得到適當延長後,轉位到口角和內眥,並與其周圍組織固定,通過咀嚼運動使癱面發生運動。支配顳肌顳筋膜的顳深神經亦來自三叉神經下頜支,修復原理和效果與嚼肌瓣...
肌皮瓣掀起 沿肌肉深面血管向內追蹤,小心分離臀上動脈淺支[1]血管蒂部,最後作內側切口,至此臀大肌上部肌(皮)瓣已完全游離,形成以臀上動脈淺支為血管蒂的島狀肌(皮)瓣。肌皮瓣轉位 將肌皮瓣向內旋轉150度修復骶部創面。套用...
手背橈側皮瓣 手背橈側皮瓣(dorsoradial metacarpal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由橈動脈發出的掌背動脈供養,取自手背橈側半的皮瓣。多以局部轉位的方式修復手部的鄰近創面。出處 《顯微外科學名詞》第一版。
帶蒂轉位 帶蒂轉位(pedicled transposition)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移位組織或器官通過與供區母體相連的血管蒂來獲得早期成活的一類手術。出處 《顯微外科學名詞》第一版。
膝內側皮瓣(medial genicular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指背斜形皮瓣 指背斜形皮瓣(dorsal oblique digital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以指固有神經背側支及其血管為供血基礎而設計的指背側皮瓣。用於局部轉位修復掌側缺損。出處 《顯微外科學名詞》第一版。
股後肌肌皮瓣(posterior thigh myocutaneous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出自《顯微外科學名詞》第一版。定義 位於大腿後側,包含股二頭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的皮瓣,由股深動脈的肌支血管供養。主要用於局部轉位,修復坐骨結節...
腰骶筋膜皮瓣(lumbosacral fasciocutaneous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以腰動脈後支為血管蒂,包括兩側腰骶部皮膚、皮下組織和深筋膜在內的橫形皮瓣。用於局部帶蒂轉位修復骶尾部壓瘡。出處 《顯微外科學名詞》。
肌皮瓣游離 切口b切斷肱橈肌止點[1],切口a切斷肱橈肌的起點[2],結紮橈側副血管,游離血管神經蒂,如遇神經長度不足,可向肌內作無損傷分離,將肱橈肌由皮下隧道抽出。肌皮瓣轉位 作切口c,顯露肱二頭肌短頭,並沿肱二頭肌的...
股前內側皮瓣(anteromedial thigh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出自《顯微外科學名詞》第一版。定義 取自大腿前內側,以旋股內側動脈在股內側肌三角穿出的皮動脈供養的皮瓣。主要用於局部轉位修復鄰近創面。出處 《顯微外科學...
肌皮瓣游離 在皮瓣遠側緣,髕上5cm處切斷股外側肌[1](肌腹與肌腱交界處),並掀起股外側肌肌(皮)瓣,如果受區部位較高,可充分向上游離血管神經束達5cm,以獲得足夠的長度。肌皮瓣轉位 肌(皮)瓣切取後向上轉移可修復大轉子部褥瘡,...
股二頭肌長頭肌肌皮瓣(biceps femoris [long head] myocutaneous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位於股後外側,連帶股二頭肌長頭及其表麵皮膚一起切取的肌皮瓣,由股深動脈的股二頭肌支供養。主要用於局部轉位,修復坐骨...
背闊肌-腹直肌聯體皮瓣(latissimus-rectus siamese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以胸背動脈和腹壁下動脈兩套血管供養、包括背闊肌皮瓣和下腹部腹直肌皮瓣的巨大聯體皮瓣。常以帶蒂轉位的方式修復軀幹部巨大缺損,需吻合遠側...
4個三角形皮瓣互換轉位縫合皮膚。虎口部石膏托制動。注意事項 1.“Z”形改形按正規切口要求設計,使邊長對稱,保證每個三角皮瓣有充分血液供應。2.為了加深虎口,可以切斷拇內收肌橫頭,宜保留斜頭,以維持拇內收功能。
1.於內眥部缺損創面鼻側緣向鼻額部作倒向性V形切口,使呈易位皮瓣。術中注意蒂部不宜過窄。易位皮瓣的高度應於轉位後能充分覆蓋內眥部缺損創面為準。2.易位皮瓣蒂部顳側在轉位後可能出現貓耳現象,向四周創緣作充分的皮下潛行分離...
分離易位皮瓣下方的皮下組織,可以在易位皮瓣下帶有脂肪組織。充分分離創面四周皮下組織。2.完善止血。將易位皮瓣轉位覆蓋缺損創面,間斷縫合。易位皮瓣的缺損創面拉攏縫合。游離皮片移植術 以下瞼較大範圍的色素痣為例。手術步驟:1.切除...